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泥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文松 宁寻安 +2 位作者 李萍 尹光彩 白晓燕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综述了底泥主要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氮、磷)和难降解有机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机理和影响规律,并指出该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重视对能代表大水体实际情况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以及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的密切结合、加强沉积物—水... 综述了底泥主要污染物重金属、营养物质(氮、磷)和难降解有机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机理和影响规律,并指出该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重视对能代表大水体实际情况实验装置的研制开发以及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的密切结合、加强沉积物—水体界面之间物质扩散交换过程的机理研究,建立污染物释放模型;加强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污染物 释放机理
下载PDF
6种农业废弃物初期碳源及溶解性有机物释放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凌宇 闫国凯 +4 位作者 王海燕 董伟羊 王欢 常洋 李丛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22-2431,共10页
针对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初期有机物释放过多,N、P和色度物质释放以及溶解性有机物成分、释放机制及潜在影响不清楚等问题,选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大豆秸秆和大豆壳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其碳源、二次污染物及... 针对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初期有机物释放过多,N、P和色度物质释放以及溶解性有机物成分、释放机制及潜在影响不清楚等问题,选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大豆秸秆和大豆壳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其碳源、二次污染物及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情况,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材料均可作为反硝化碳源,小麦秸秆中C元素含量最高,而玉米芯释放二次污染的风险最低;6种材料在1~120 h的碳源释放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和Ritger-Peppas方程,二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芯因具有适中的cm值和较大的t1/2值更适合作为反硝化碳源,Ritger-Peppas方程拟合结果表明释放机制为扩散过程;水稻秸秆浸出液中NH_(4)^(+)-N、TN和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5种材料,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在浸泡过程中释放色度严重,玉米芯释放的N、P和色度物质均最少;玉米芯和大豆秸秆浸出液的可生化性好,造成出水二次污染的风险较低;浸出液中DOM芳香性和分子量随时间逐渐增大,腐殖化程度较低;利用平行因子法分析出5种荧光组分,主要为以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的类蛋白物质,类胡敏酸为主的类腐殖酸含量较少,对后续水处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能为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对初期阶段的出水水质影响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反硝化碳源 二次污染物 溶解性有机物(DOM) 释放机制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与阳泉煤掺烧及污染物释放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元 王晋权 +2 位作者 刘芸 关彦军 张锴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8年第9期26-31,共6页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研究了阳泉地区煤掺混城市污泥的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燃烧过程中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均低于阳泉煤,但燃烧温度跨度广,反应速率慢;污泥的掺烧量影响燃烧特性,随着污泥掺烧量... 利用热重—质谱联用仪研究了阳泉地区煤掺混城市污泥的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并探讨了燃烧过程中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均低于阳泉煤,但燃烧温度跨度广,反应速率慢;污泥的掺烧量影响燃烧特性,随着污泥掺烧量增加,混合样品的着火点降低,但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也有所下降;当城市污泥掺混比例不大于20%时,燃烧过程SO_2和NO_x的释放特性与阳泉煤单独燃烧时相似,但掺烧污泥后NO_2的释放强度要低于阳泉煤单独燃烧的释放强度。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获得了燃烧反应的机理方程及活化能,发现燃烧反应级数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增加反应活化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泉煤 污泥 混燃特性 污染物释放 动力学
下载PDF
大庆罐底油泥热解特性及污染物释放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发 李浩文 +5 位作者 林法伟 张岩 吴越强 陈钊 马文臣 陈冠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6-484,共9页
大庆罐底油泥属于高含油污泥,资源回收潜力大,同时具有黏度大、黏结性强、成分复杂、自然沉降慢等特性。本文对大庆油田高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及污染物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测试了不同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下气/液/渣三相产品的品质和成... 大庆罐底油泥属于高含油污泥,资源回收潜力大,同时具有黏度大、黏结性强、成分复杂、自然沉降慢等特性。本文对大庆油田高含油污泥的热解特性及污染物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测试了不同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下气/液/渣三相产品的品质和成分。结果表明,热解气中C_(2)H_(4)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余气体。CO_(2)气体仅在700℃处出现一个峰值,H_(2)在700℃之前释放量偏低,在700~800℃之间大量释放;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的增加会导致热解油低链烃类的大量生成,中链烃类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解终温会对固相产物中的SiO_(2)和CaCO_(3)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升温速率对固相产物几乎无影响。采用在线烟气分析仪测试了气相产物中的N、S、Cl小分子污染物的释放特性。HCN、NH_(3)在600℃时向NO_(x)转化;600℃以下绝大部分含氯化合物会发生释放;含硫污染物成双峰释放,600℃以上的峰主要源于硫酸盐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油污泥 废物处理 热解 热力学 污染物释放 热解终温 升温速率
下载PDF
大庆多源含油污泥热解特性的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法伟 郑发 +5 位作者 李建陶 吕雅慧 宋学峰 许成君 马文臣 陈冠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21-433,共13页
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田,自1959年开采后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到2020年原油年产量已稳定到3000万吨左右。石油开采过程伴随大量含油污泥的产生,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寻求安全清洁的处置方式。热解技术在实现无害减量的同时可实... 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田,自1959年开采后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到2020年原油年产量已稳定到3000万吨左右。石油开采过程伴随大量含油污泥的产生,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需要寻求安全清洁的处置方式。热解技术在实现无害减量的同时可实现油品资源的高效回收。本文对大庆油田不同来源含油污泥热解特性进行分析,为含油污泥处理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通过热重-红外-质谱(TG-FTIR-MS)联用测试了多源油泥样品的热解特性以及气体产物释放规律;然后采用固定床热解炉在600℃的终温下对多源含油污泥样品进行热解试验,得到三相产率;借助色谱-质谱联用(GCMS)、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油相产物和固相产物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油以中低链烷烃为主,烯烃和醇含量相对较低,热解渣中主要以SiO_(2)和CaCO_(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废物处理 热解 热力学 污染物释放 石油
下载PDF
城市河涌受污染底泥的固化/稳定化处理 被引量:7
6
作者 邝臣坤 张太平 万金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00-1506,共7页
为了给河涌疏浚底泥的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广州市车陂涌表层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水泥、石灰、粉煤灰、膨润土等材料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实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污染物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中性)的释放特征、毒性浸出实验(... 为了给河涌疏浚底泥的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持,以广州市车陂涌表层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水泥、石灰、粉煤灰、膨润土等材料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实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污染物在模拟自然条件下(中性)的释放特征、毒性浸出实验(酸性条件)对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合适的处理后,固化体抗压强度能高于300 kPa;固化体自然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量明显减少,固化/稳定化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和减少固化体的二次污染;毒性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河涌底泥经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其重金属浸出能力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污染底泥 固化/稳定化 无侧限抗压强度 污染物释放 毒性浸出
原文传递
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鹏康 卞晓峥 +2 位作者 焦丁 王斌 石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257,共5页
为明确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沉积、冲刷释放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以管网中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沉积与无沉积的模拟管道,在首次冲刷的理论基础上得到管道污染物沉积释放计算模型,进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有机污染... 为明确城市污水管网中污染物沉积、冲刷释放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以管网中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沉积与无沉积的模拟管道,在首次冲刷的理论基础上得到管道污染物沉积释放计算模型,进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有机污染物的沉积与冲刷释放规律,并对不同流量下进出水的粒径分布及颗粒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管道6 h水力循环条件下,当流速为0.32 m/s时,污水中有机物变化以沉积贡献为主;当流速增加为管网最小设计流速0.6 m/s时,污染物沉积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冲刷释放效应增强;当流速进一步增加为0.9 m/s时,冲刷释放成为主要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城市污水管网 有机物 污染物沉积 冲刷释放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武汉市东湖底泥污染风险评估及精细化清淤研究
8
作者 张枫 桂梓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 城市浅水湖泊泥-水界面营养物质交换强烈且频繁,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体影响显著,是浅水湖泊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东湖为例,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静态释放试验方法,评估底泥污染风险,并综合考虑清淤工艺及水生植物分布等因素,精确确定清淤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东湖底泥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布具有较高的协同性,总磷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弱相关;东湖上、中、下层底泥氮磷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5~11.39,0.52~7.40和0.49~6.33,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重度污染范围;东湖清淤深度以29.04~110 cm为宜。研究成果可为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类似城市浅水湖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底泥污染物 释放速率 清淤 综合污染指数法 静态释放试验 东湖 武汉市
下载PDF
采空区破碎煤岩体溶蚀作用及净水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方田 郝文华 +3 位作者 张村 孙暖 熊集兵 范常浩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开展地下水库采空区破碎煤岩体溶蚀作用及净水机理研究,是实现矿井地下水库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以锦界煤矿31409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地下水库为工程背景,选取采空区破碎煤岩体及去离子水进行污染物释放规律实验研究,分析了采空区破碎... 开展地下水库采空区破碎煤岩体溶蚀作用及净水机理研究,是实现矿井地下水库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以锦界煤矿31409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地下水库为工程背景,选取采空区破碎煤岩体及去离子水进行污染物释放规律实验研究,分析了采空区破碎煤岩体溶蚀作用规律,探究了破碎煤岩体对水体特征影响机理,获得了破碎煤岩体在不同温度、风化条件下污染物释放规律,并分析了地下水库净水过程中的沉淀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及岩体中黏土矿物表面对可溶性有机质的吸附、沉淀作用等水岩作用决定了地下水库净水特征,在不同的时间范围里,溶蚀作用和吸附沉淀作用各自占主导作用,影响矿井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破碎煤岩体 水岩作用 溶蚀作用 污染物释放
下载PDF
污泥热干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来源及释放特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燕 常少英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蒸发出的水分经冷凝形成的冷凝废水及不凝尾气是产生的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包括COD、氨氮、硫化氢、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组分以及一些较为多见的恶臭组分,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较大。文章总结了针对污泥热干化过程中污染物... 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蒸发出的水分经冷凝形成的冷凝废水及不凝尾气是产生的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包括COD、氨氮、硫化氢、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组分以及一些较为多见的恶臭组分,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较大。文章总结了针对污泥热干化过程中污染物的现有相关研究,分析讨论了对污染物释放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归纳了热干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释放机理,以期对污泥热干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热干化 冷凝废水 不凝尾气 典型污染物 释放机理
下载PDF
磷石膏基稳定材料性能劣化后污染物释放及环境风险评价
11
作者 李龙媛 吴钦楠 +3 位作者 凌海波 王琪 赵小蓉 黄绪泉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
通过研究磷石膏基稳定材料在酸雨淋溶、淡水浸泡、碳化和冻融等极端情况下性能劣化后污染物浸出和现场路段主要环境敏感点污染物检出情况,评价其可能的环境风险。实验室劣化模拟试验分析表明:所有性能劣化试验浸出液中TP均满足GB 3838—... 通过研究磷石膏基稳定材料在酸雨淋溶、淡水浸泡、碳化和冻融等极端情况下性能劣化后污染物浸出和现场路段主要环境敏感点污染物检出情况,评价其可能的环境风险。实验室劣化模拟试验分析表明:所有性能劣化试验浸出液中TP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重金属含量始终低于GB 3838—2002中Ⅰ类水质标准;在整个试验周期内,pH均优于普通水泥稳定材料;氟含量除了在碳化劣化之外,其他条件劣化后浸出液均满足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Ⅳ类或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现场试验路段环境敏感点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周边环境中氟化物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和周边地表水中TP及重金属浓度呈无规则统计规律,试验路段环境中TP及重金属浓度与磷石膏基稳定材料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因此,磷石膏基稳定材料应做好配方设计,科学管理施工过程,定期进行适当养护,才能在道路上推广应用时保持环境污染风险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稳定材料 劣化 污染物释放 环境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欧洲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简介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海虹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1期19-20,共2页
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简称PRTR制度),是发达国家为了对化学污染物质进行更严格的管理而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该制度起源于1984年,最早实行的是荷兰,其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实施了PRTR制度。本... 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简称PRTR制度),是发达国家为了对化学污染物质进行更严格的管理而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该制度起源于1984年,最早实行的是荷兰,其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实施了PRTR制度。本文着重介绍了欧盟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就EPER和E-PRTR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污染物 排放与转移 登记
下载PDF
船舶舱室空气污染处理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佳璐 周一梁 许恋斯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127-128,153,共3页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非金属材料用量大,气态污染物的散发量相比陆用建筑更多。相比陆用建筑,对空气污染的处理要求更高。针对船舶舱室空气污染,本研究基于污染物散发机理,对源头控制、加速或减缓材料内部污染物释放、舱内空气净化三...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非金属材料用量大,气态污染物的散发量相比陆用建筑更多。相比陆用建筑,对空气污染的处理要求更高。针对船舶舱室空气污染,本研究基于污染物散发机理,对源头控制、加速或减缓材料内部污染物释放、舱内空气净化三种空气污染处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为开展空气质量提升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气体污染物 源头控制 污染物释放 空气净化
下载PDF
基于聚类的超闭球CMAC混煤燃烧污染物析出软测量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慧 段培永 +1 位作者 王桂荣 魏建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9-1125,共7页
针对CMAC神经网络的网络节点随输入维数的增大呈几何级数增加的问题,基于模糊聚类提出一种改进的超闭球CMAC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污染物析出软测量模型的建立。以电站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的煤质特性数据和炉内燃烧条件为输入... 针对CMAC神经网络的网络节点随输入维数的增大呈几何级数增加的问题,基于模糊聚类提出一种改进的超闭球CMAC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电站锅炉混煤燃烧污染物析出软测量模型的建立。以电站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的煤质特性数据和炉内燃烧条件为输入参数,通过软测量实现大型电站锅炉混煤燃烧硫、氮污染物生成浓度的精确预估和在线测量,用于指导电厂运行人员进行锅炉燃烧调整,以控制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与超闭球CMAC算法比较,提出的改进算法可以大大降低高维神经网络节点数并提高神经网络软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污染物析出 CMAC神经网络 软测量 学习 混煤
下载PDF
固体化学链燃烧技术及污染物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东海 黄戒介 +6 位作者 李春玉 余钟亮 康思乐 张建利 王志青 杜梅杰 房倚天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化学链燃烧(CLC)由于其固有的CO2浓度高、易分离、CO2减排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固体燃料燃烧技术。目前CLC技术由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iG-CLC)和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2种技术为代表。采用固体作为燃料燃烧时,其污染元... 化学链燃烧(CLC)由于其固有的CO2浓度高、易分离、CO2减排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固体燃料燃烧技术。目前CLC技术由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iG-CLC)和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2种技术为代表。采用固体作为燃料燃烧时,其污染元素会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或掺杂到CO 2目标气体中,带来环境及操作问题。论述了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的iG-CLC及CLOU2种技术及相关原理,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2种技术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着重对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元素及其释放规律进行总结。对于固体燃料中的S元素,最终将会大部分转移到气相中并以H2S和SO2(iG-CLC)或单一SO2(CLOU)的形式释放,小部分会固存于灰烬中或与氧载体结合。在排放比例方面,随着燃料反应器温度的增加,燃料反应器出口处含硫气体含量上升,同时空气反应器出口处含硫气体含量下降。固体燃料中的N元素将全部转移到气相中并在2种技术中均以N2和NO形式释放,不同之处在于CLOU技术由于氧载体的释氧性使得NO生成偏多,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出口处的含氮气体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与S元素变化一致。固体燃料中Hg元素主要以Hg^0 和Hg^2+分布在气相中,在燃料反应器中主要以Hg^0形态存在,而在空气反应器中主要是Hg^2+,在CLOU技术中有相当一部分Hg(42.5%)保留在燃烧的灰中。燃料反应器中Hg释放量将随燃料反应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空气反应器的Hg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的挥发分作为一种污染物在排放方面也需关注。结果表明燃料类型似乎对燃料反应器出口气体中的焦油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只发现高挥发分生物质的iG-CLC过程有焦油排放问题,而在CLOU技术中由于燃料反应器中气态氧的存在导致焦油化合物完全燃烧。最后结合污染元素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固体燃料 CO2分离 污染物释放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煤粉/生物质稳态燃烧时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江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1,55,共6页
为能实现通过实验台进行更为接近实际生产中的污染物监测实验,利用自制污染物监测实验系统进行了煤粉/生物质混燃实验,探讨了掺混比、煤种、生物质种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煤粉/生物质稳态燃烧时NO及SO_2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玉米芯... 为能实现通过实验台进行更为接近实际生产中的污染物监测实验,利用自制污染物监测实验系统进行了煤粉/生物质混燃实验,探讨了掺混比、煤种、生物质种类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煤粉/生物质稳态燃烧时NO及SO_2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玉米芯掺混比越大,NO及SO_2浓度越低;掺混玉米芯对不同煤种的NO及SO_2释放均有降低作用,但影响效果不尽相同;生物质种类对燃料的NO释放影响显著,生物质含氮量过高反而能增加燃料的NO释放。但生物质种类对SO_2释放的影响不明显,均起到显著的降低作用;在本实验温度区间,温度升高总是有助于加快NO及SO_2释放速度,温度越高,NO及SO_2浓度曲线的平稳区域数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生物质 稳态燃烧 污染物释放
下载PDF
洁净厂房用化学过滤器的性能检测
17
作者 韦恩泽 厉龙 +3 位作者 暴海霞 恽亮 管瑛 陈恩坤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洁净厂房的环境控制比以往更加严格。在一般通风过滤的应用中,气体过滤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多。现如今,环境空气中存在着大量可能影响工业生产的有害气体,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使用专业的气体过滤装置能够解决或缓解这...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洁净厂房的环境控制比以往更加严格。在一般通风过滤的应用中,气体过滤的使用和需求越来越多。现如今,环境空气中存在着大量可能影响工业生产的有害气体,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使用专业的气体过滤装置能够解决或缓解这一类问题。国内对化学过滤器的检测大多局限于阻力、初始过滤效率和容污量的测试[1-2],与真实的市场检测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描述了化学过滤器供应商对产品交付客户前大多进行的测试项目,包括污染物释放测试,压降曲线测试,初始去除效率测试,容污量测试和保持力测试,并根据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准确地提供化学过滤器的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厂房 化学过滤器 污染物释放 压力降 初始去除效率 容污量 保持力
下载PDF
煤粉无焰氧燃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超君 方明 +1 位作者 唐志国 林其钊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将无焰氧燃技术应用于煤粉的燃烧,对煤粉无焰氧燃的装置进行设计,并在不同的工况对燃烧室内煤粉燃烧的火焰形态,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特定的工况下火焰前沿消失,整个炉膛内呈透明,温度均匀,炉膛中燃... 将无焰氧燃技术应用于煤粉的燃烧,对煤粉无焰氧燃的装置进行设计,并在不同的工况对燃烧室内煤粉燃烧的火焰形态,燃烧室内温度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特定的工况下火焰前沿消失,整个炉膛内呈透明,温度均匀,炉膛中燃烧特征与无焰燃烧特征相同,同时因为燃烧反应发生在整个燃烧室中,燃烧室中温度均匀,污染物排放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无焰氧燃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材料原位修复污染底泥的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璟 王鹏飞 +2 位作者 陈俊伊 王书航 杨国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61-670,共10页
以芦苇为原材料,FeCl3、AlCl3、MgCl2、KMnO4为改性剂,制备4种改性生物炭,以未改性生物炭、活性炭、锁磷剂(Phoslock)为对照修复材料,研究了7种修复材料对嘉兴市城市河网和湖荡2种污染底泥向水中释放氨氮(NH^3-N)、硝氮(NO^3--N)、溶解... 以芦苇为原材料,FeCl3、AlCl3、MgCl2、KMnO4为改性剂,制备4种改性生物炭,以未改性生物炭、活性炭、锁磷剂(Phoslock)为对照修复材料,研究了7种修复材料对嘉兴市城市河网和湖荡2种污染底泥向水中释放氨氮(NH^3-N)、硝氮(NO^3--N)、溶解性总氮(DTN)、正磷酸盐(PO4^3--P)、溶解性总磷(DTP)及重金属离子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加入AlCl3改性生物炭后,2种污染底泥释放到水中的NH^3-N、DTN、PO4^3--P、DTP与重金属Ni、As浓度最大可降低17.42%、18.61%、91.23%、77.04%与72.13%、46.21%;加入FeCl3改性生物炭后,2种污染底泥释放到水中的PO4^3--P、DTP、As浓度最大可降低91.23%、92.59%、95.80%,但水中DTN、Ni浓度有所增加;加入MgCl2和KMnO4改性生物炭后,2种底泥释放到水中的氮、磷、Ni、As污染物浓度不减反增。AlCl3改性生物炭能有效固定底泥中磷、Ni、As,可考虑作为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底泥 污染物释放 原位修复
下载PDF
一维火焰燃烧NO_x、SO_x排放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汉涛 王永征 +4 位作者 李英杰 路章美 韩奎华 杨冬 刘志超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0,共6页
主要针对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理论探讨 ,对影响硫、氮析出的因素 :煤质特性、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 ,对NOx、SOx 排放规律进行了理论探讨 ,对污染物减排及优化燃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污染物 燃烧 析出特性 粉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