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利维坦》中神学与政治的张力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向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学者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利维坦》的前半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利维坦》后两卷的内容,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固然可以用纯粹世俗化的角度视之,但还可以把这种世俗化铺陈在一... 学者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利维坦》的前半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利维坦》后两卷的内容,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固然可以用纯粹世俗化的角度视之,但还可以把这种世俗化铺陈在一个更大的神学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基督教之于霍布斯不啻是其政治哲学必然的一环,更是其整个政治哲学的框架。纯粹的“尘世之国”,只是上帝过去和未来直接统治人类的“上帝之国”之间的某个阶段,即便这个阶段依然存在着“自然的上帝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宗教 神的政治 上帝之国 圣经解释
下载PDF
体育强国内涵的再审视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1,共3页
从语言学、政治内涵、学术内涵三个视角对体育强国进行解读,认为体育强国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育强国的政治内涵将从"竞技体育强国"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转变;学术内涵的争议本质... 从语言学、政治内涵、学术内涵三个视角对体育强国进行解读,认为体育强国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目标,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育强国的政治内涵将从"竞技体育强国"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转变;学术内涵的争议本质上是体育概念和强弱标准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语言学 政治 学术 解读
下载PDF
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研究:支点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体育与政治关系中的各种观点,并建构支点理论来诠释体育与政治之间复杂、互动的奥秘。结果表明,支点的位置是由各种影响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相关因素整合所决定... 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体育与政治关系中的各种观点,并建构支点理论来诠释体育与政治之间复杂、互动的奥秘。结果表明,支点的位置是由各种影响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相关因素整合所决定的,即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支点所处的位置,同时支点所在的位置则呈现了体育与政治在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政治 相互关系 支点理论 构建与诠释
下载PDF
中世纪文本的“恶罗斯”叙事解析
4
作者 王云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关于罗斯的最早记载,是穆斯林和拜占庭人做的,由此先入为主地形成了"恶罗斯"叙事。中世纪的"恶罗斯"叙事,是西方世界"厌俄"情结的发生学文本,由穆斯林文本的罗斯"萨底"(Suttee)叙事和拜占庭文... 关于罗斯的最早记载,是穆斯林和拜占庭人做的,由此先入为主地形成了"恶罗斯"叙事。中世纪的"恶罗斯"叙事,是西方世界"厌俄"情结的发生学文本,由穆斯林文本的罗斯"萨底"(Suttee)叙事和拜占庭文本的"复仇"叙事建构而成,其实质是西方阐释政治学的话语型构与合法性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罗斯 萨底 复仇 阐释政治学
下载PDF
格林布拉特与詹明信之辩:当代中国政治与诗学的关系
5
作者 李缙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125,共9页
美国"新历史主义"的命名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近年来逐渐由学术边缘进入主流并对众多领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社会与文学、政治性与诗性的关系是其"文化诗学"研究的关键,在《通向一种文化诗学》中,他把... 美国"新历史主义"的命名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近年来逐渐由学术边缘进入主流并对众多领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社会与文学、政治性与诗性的关系是其"文化诗学"研究的关键,在《通向一种文化诗学》中,他把詹明信及其观点塑造为"异己"进行辩驳,并把当代中国作为论据,以此论证社会与诗学的功能性区别应该分开的观点,而且认为二者间的联系须通过互相调整才能适应。借用"新历史主义"注重语境和阐释模式的研究方法,我们会发现观点的迥异最终都可追溯到理论派别、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布拉特 詹明信 政治 诗学 阐释模式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科举制兴废的政治学解读
6
作者 于祥成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科举制是隋朝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延续千年,最终与封建王朝相终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探究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兴废对当今我国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教育的发... 科举制是隋朝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它延续千年,最终与封建王朝相终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探究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兴废对当今我国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教育的发展与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从政治学的视野来探讨科举制是非常有意义的视角。事实上,科举制的兴废与其政治功能紧密相关,它因政治发展而达到极盛,也因政治而废除。在探讨科举制的兴废中,积极发掘政治对人才选拔制度发展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影响是值得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政治功能 解读
下载PDF
SEX,CRIME,AND POLITICS.ZUR INTERPRETATION SUMERISCHER LITERATURWERKE.BERLEGUNGEN ZU INANA-K UND UKALETUDA
7
作者 Gebhard J.Selz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01年第1期37-58,共22页
关键词 der UKALETUDA BERLEGUNGEN ZU INANA-K UND SEX CRIME AND politics.ZUR interpretation SUMERISCHER LITERATURWERKE
下载PDF
民办高校办学资本逐利边界的政治诠解
8
作者 刘俊 邱春新 《金融教育研究》 2018年第6期54-60,共7页
民办高校办学资本的逐利行为是民办高校有别于公办院校的显著特点,推动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科学引导其逐利行为,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用政治理论把民办资本逐利边界清晰地划分为科学发展的上界和社会稳定的下界,将能更... 民办高校办学资本的逐利行为是民办高校有别于公办院校的显著特点,推动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科学引导其逐利行为,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用政治理论把民办资本逐利边界清晰地划分为科学发展的上界和社会稳定的下界,将能更宏观地把办学资本逐利区间进行合理的界定,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一个最大"公约数"的共性原则,推动各种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地进入办学领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办学资本 逐利边界 政治诠解
下载PDF
族裔的“胎记”——论《女勇士》的阐释政治
9
作者 张彩庆 骆洪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身份政治是美国华裔文学的规定性特征。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华裔身份想象、表征和构建的场所,其阐释和接受是富于政治性的,是民族性和族裔性交锋的延伸。本文以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女勇士》为例,分析该作品在接受过程中所遭遇的阐... 身份政治是美国华裔文学的规定性特征。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华裔身份想象、表征和构建的场所,其阐释和接受是富于政治性的,是民族性和族裔性交锋的延伸。本文以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女勇士》为例,分析该作品在接受过程中所遭遇的阐释政治,从而阐明后现代族裔作品实现族群身份建构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美国华裔文学 《女勇士》 阐释
下载PDF
本色、红色、特色、原色——乌兰牧骑精神基本特征的四维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季春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乌兰牧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既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内生动力,亦是乌兰牧骑精神的价值主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本色所在。乌兰牧骑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和社会主义文艺精神的体现... 乌兰牧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既是乌兰牧骑精神的内生动力,亦是乌兰牧骑精神的价值主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本色所在。乌兰牧骑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和社会主义文艺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体现,社会主义特性和党性彰显了乌兰牧骑精神的红色特征。生发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乌兰牧骑精神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以蒙古族为主、多民族融合的特殊民族构成,也使乌兰牧骑精神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地域性和民族性凸显了乌兰牧骑精神的特色。乌兰牧骑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产物,其立场、观点、功能也蕴含了政治性的内在属性。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体现了乌兰牧骑精神的原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牧骑精神 基本特征 艺术性 政治性 四维解读
下载PDF
海伍德对政治学核心概念的独到分析与诠释——《政治学核心概念》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9,共4页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一部在国外政治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海伍德强调了政治概念的特殊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独到的解释;探讨了政治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并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对"规范性概念"和"...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一部在国外政治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海伍德强调了政治概念的特殊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独到的解释;探讨了政治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并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对"规范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区分与阐释。该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在政治概念界定与诠释上的学术专长与独到之处,也体现了作者在政治学知识再现与传播上尽量贴近读者与学生的教师情结与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伍德 政治学核心概念 分析与诠释
下载PDF
为女性的需要而斗争——弗雷泽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文化政治转向
12
作者 戴雪红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弗雷泽早期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立足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立场,借鉴与整合了哈贝马斯、福柯和女性主义理论等各自的洞见,提出了一种"诠释需要的政治"的新思维模式,这标志着弗雷泽开始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转向... 弗雷泽早期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立足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立场,借鉴与整合了哈贝马斯、福柯和女性主义理论等各自的洞见,提出了一种"诠释需要的政治"的新思维模式,这标志着弗雷泽开始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转向文化政治批判,进入了围绕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的斗争,进入了为女性需要而进行的斗争。弗雷泽对资本主义福利社会诠释女性需要的话语所进行的深刻批判,极大地拓宽了女性主义政治的边界,提供了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泽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 需要 诠释需要的政治 文化政治
原文传递
多向度的人与多维度的公法——《新政治科学》读后感
13
作者 秦小建 《人大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395-422,共28页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构建庞大思想体系的学术宣言.其反对19世纪以来实证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过度宰制,倡导一种回到古希腊意义上的科学和理性传统,展开对人与政治社会的研究.沃格林认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历史存在,不仅作为可供认知和...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构建庞大思想体系的学术宣言.其反对19世纪以来实证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过度宰制,倡导一种回到古希腊意义上的科学和理性传统,展开对人与政治社会的研究.沃格林认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历史存在,不仅作为可供认知和实践的外部对象,还内含有一套社会的自我意义赋予——符号话语,表现为仪式、神话和理论.政治科学研究应该关注这些社会自我解释的意涵、渊源和流变.现代社会话题转化为“人与公法”的命题,探索多向度的人与公法的多维度.除此,其讨论的“超越实在代表—存在代表—宪法法律代表—代理”的复合代表问题,也可能帮助理解中国宪法体制中代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格林 新政治科学 社会自我解释 公法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14
作者 惠芬芬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8期103-105,共3页
近年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高校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要求,各高校的教师们积极尝试探索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科学路径。同样的,本人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法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经验,尝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语口译理论... 近年来,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高校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要求,各高校的教师们积极尝试探索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科学路径。同样的,本人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法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经验,尝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法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中,以期为思政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口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理论诠释与实践图景——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曾楠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国家认同是民众对所属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赞同认可。当前中国国家认同面临国家身份意识消解、国家话语力量式微、国家形象被有意曲解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政治仪式是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具有唤醒集体记忆、彰显主流价值、呈现综... 国家认同是民众对所属国家的情感归属与赞同认可。当前中国国家认同面临国家身份意识消解、国家话语力量式微、国家形象被有意曲解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家认同。政治仪式是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具有唤醒集体记忆、彰显主流价值、呈现综合实力功能的象征性活动,政治仪式在建构国家认同中具有独特作用。仪式时空、仪式主题、仪式操演内蕴的明晰国家身份归属、强化国家话语力量、提升国家形象的价值功能,指向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本原。通过对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的实践样本分析,从特定时空唤醒改革记忆、鲜明主题凝聚改革共识、纪念大会总结改革成就等向度,揭示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实践图景。新时代,需要合理发挥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功效,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集体记忆,有效提升主流价值的传播效能,充分运用仪式操演形塑国家形象,进而形成稳固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政治仪式 集体记忆 理论诠释 实践图景
下载PDF
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伟伟 白永秀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1,共7页
资源诅咒是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统称,比如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教育投资不足、物质资本积累下降、创新不足、不平等、寻租、腐败、体制不健全、内战等问题。因其明显的政策含义,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成为研究的重... 资源诅咒是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统称,比如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教育投资不足、物质资本积累下降、创新不足、不平等、寻租、腐败、体制不健全、内战等问题。因其明显的政策含义,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经济增长源泉为线索,区分经济学和政治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给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全面说明,以帮助找出我国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提高资源开发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经济学解释 社会学解释
下载PDF
中国教育治理的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庆荣 王彩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97,共4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部分,以政治学治理理论为视角来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语境及特点,并以中国国家治理理论来进行教育治理的理念、机制和路径解析,能够更加契合国家治理理论的制度基础和体系导向,是...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部分,以政治学治理理论为视角来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语境及特点,并以中国国家治理理论来进行教育治理的理念、机制和路径解析,能够更加契合国家治理理论的制度基础和体系导向,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现代化 政治学 阐释
下载PDF
法律分析·政治解释·文化构建——“故事”研究的三种路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玉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8,共9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故事”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概念,在王朝日常律令执行、行政施为和政治认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学术史层面梳理有关“故事”研究的既有成果,可概括为法律分析、政治解释和文化构建三种研究路向。在大力倡导学科...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故事”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概念,在王朝日常律令执行、行政施为和政治认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学术史层面梳理有关“故事”研究的既有成果,可概括为法律分析、政治解释和文化构建三种研究路向。在大力倡导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的学术潮流中,有效借鉴法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合理汲取集体记忆、政治认同、文学传播等理论,进而构建源自中国历史事实基础上“故事”研究的话语体系,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故事研究 法律分析 政治解释 文化构建
下载PDF
政治品格:内涵阐释、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耀林 禹旭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政治品格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心理品性与行事风格的综合体现,是政治主体内在动力系统(隐性)与政治形象个体(显性)的统一体。在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政治品格”一词出现比较频繁,但学界尚未从... 政治品格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相对稳定的道德品质、心理品性与行事风格的综合体现,是政治主体内在动力系统(隐性)与政治形象个体(显性)的统一体。在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政治品格”一词出现比较频繁,但学界尚未从学理上深入阐释政治品格的基础理论。因此,有必要深入厘清政治品格的概念范畴,深度探究政治品格的基本特征,系统缕析政治品格的主要功能,这是推动政治品格研究纵深发展的逻辑前提,有利于彰显政治品格在政治文明范畴中的独特价值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格 内涵阐释 基本特征 主要功能
下载PDF
“七七”纪念与抗战时期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3-150,共8页
"七七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将之设置成抗战建国纪念日,为"国定纪念日"之一种,从而在制度层面确定了纪念日的政治动员面相。该纪念日通过召开纪念会、献金、素食、公祭阵亡将士、组织宣传队、举行... "七七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将之设置成抗战建国纪念日,为"国定纪念日"之一种,从而在制度层面确定了纪念日的政治动员面相。该纪念日通过召开纪念会、献金、素食、公祭阵亡将士、组织宣传队、举行游行等活动进行仪式动员。纪念话语作为纪念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七七"纪念话语通过呈现日本残暴行径、诠释抗战建国方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批判投降妥协倾向等进行政治动员。如此,"七七"纪念被制作成抗战建国纪念日,从制度设计,到仪式活动的操演,到纪念话语的表达,整个纪念日皆服务于抗战政治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纪念 抗战建国纪念日 抗战时期 政治动员 话语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