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
作者 逄增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1,共7页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子夜》的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过去和现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认识与评价。《子夜》实质上是现代的政治小说,其倾向和价值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符合政治文学的要求,应该予以尊重...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子夜》的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过去和现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认识与评价。《子夜》实质上是现代的政治小说,其倾向和价值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符合政治文学的要求,应该予以尊重和承认;但同时《子夜》也存在由政治化追求和创作方法带来的失误与局限,它的政治小说的价值和局限交融并存,为文学史提供了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政治小说 倾向 价值 局限
下载PDF
论明治政治小说《佳人之奇遇》在近代东亚的传播
2
作者 窦新光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9-83,共15页
《佳人之奇遇》是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在近代东亚的传播呈现出“中热韩冷”的特点。在《佳人之奇遇》中,东海散士的“爱国主义”与“帝国主义”实为一体两面,“唯日本国权主义”是其思想实质与底层逻辑。梁启超在“译... 《佳人之奇遇》是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在近代东亚的传播呈现出“中热韩冷”的特点。在《佳人之奇遇》中,东海散士的“爱国主义”与“帝国主义”实为一体两面,“唯日本国权主义”是其思想实质与底层逻辑。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中以“改良群治”的急切心态译介《佳人奇遇》,在翻译中遮蔽弱化小说中出现的“帝国主义”的倾向,在宣传时突出强化“爱国主义”的色彩,使其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并享有巨大声誉。直接面临日本吞并威胁的韩国知识人对《佳人之奇遇》保持冷眼漠然的态度,他们对东海散士政治激情中的危险因子,表现出比同时期中国知识人更高的警惕意识和识别能力。《佳人之奇遇》在东亚的传播历程及其影响,值得进一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人之奇遇 政治小说 梁启超 东亚传播 唯日本国权主义
原文传递
一场有价值的政治与外交争论——论格·格林《文静的美国人》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英国作家格.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是他政治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福勒与派尔之间的不断争论和行为对抗,让抽象的善与世俗的善进行了一场"没有希望的争论"。但由于格林强调了生活的复杂性和真理与谬误的交织现象,所以两个... 英国作家格.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是他政治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福勒与派尔之间的不断争论和行为对抗,让抽象的善与世俗的善进行了一场"没有希望的争论"。但由于格林强调了生活的复杂性和真理与谬误的交织现象,所以两个主角的争论也体现了政治与外交上的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天真与老练、希望与厌世的较量。一方面他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另一方面彼此都有可能拯救对方和防范对方的大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格林 文静的美国人 政治小说
下载PDF
政治小说的变容:希腊古史与近代东亚国族意识的构建
4
作者 时嘉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小说与儒教文化圈的史传文体融合而形成了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亚文类。此类小说多以域外史事为背景,以小说的虚构技法补苴历史细节。日人矢野文雄的《经国美谈》及其中文译本、戏曲改编本,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小说与儒教文化圈的史传文体融合而形成了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亚文类。此类小说多以域外史事为背景,以小说的虚构技法补苴历史细节。日人矢野文雄的《经国美谈》及其中文译本、戏曲改编本,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是史传体政治小说的代表。深析二文,可见出这类政治小说的文体价值。文中的虚构片段能够印证近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实情,呈现希腊古史在近代东亚传播时被编织入现代民族国家构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国美谈》 《斯巴达之魂》 “政治小说” 鲁迅 希腊古史
下载PDF
现代乌托邦精神——试论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
5
作者 史修永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晚清 政治小说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鱼鹰湖》中后现代主义种类杂糅的叙事文本——政治与艺术构为一体
6
作者 王阿芳 陈世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5,147-148,共11页
美国后现代左翼作家多克特罗的小说《鱼鹰湖》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种类杂糅的叙事文本。作为艺术家成长小说,《鱼鹰湖》描写了一个穷孩子幻想拥有另外的富有父母,并最终成为超级资本主义企业的继承人;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小说,《鱼鹰湖》揭示... 美国后现代左翼作家多克特罗的小说《鱼鹰湖》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种类杂糅的叙事文本。作为艺术家成长小说,《鱼鹰湖》描写了一个穷孩子幻想拥有另外的富有父母,并最终成为超级资本主义企业的继承人;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小说,《鱼鹰湖》揭示共谋是个人在适应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的必需环节;作为政治小说,《鱼鹰湖》讽刺批判美国资本主义,揭示美国社会权贵与财富的实现和维持不是靠才能或勤劳,而是靠残忍暴力;小说将政治批判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小说《鱼鹰湖》正是通过三重种类杂糅的叙事艺术来呈现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克特罗 《鱼鹰湖》 艺术家成长小说 无产阶级教育小说 政治小说
原文传递
想象力极度匮乏的政治小说——文革“老三篇”模式化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廷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文革”时期,政治以其极端的高压剥夺了文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迫使文学产生严重畸变,文革“老三篇”就是想象力极度匮乏、走向极端的政治小说,无论是它的英雄塑造、情节设置,还是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无一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复制。解... “文革”时期,政治以其极端的高压剥夺了文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迫使文学产生严重畸变,文革“老三篇”就是想象力极度匮乏、走向极端的政治小说,无论是它的英雄塑造、情节设置,还是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无一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复制。解读这种受政治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世俗化文学大潮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大有启发,从而获得一种关照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文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老三篇” 政治小说 模式化创作
下载PDF
读者期待视野关照下的清末政治小说翻译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立勤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首先从翻译流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读者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未得到应得重视的现状。其次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读者期待视野对这一类型小说翻译的... 本文首先从翻译流程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期待视野对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读者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未得到应得重视的现状。其次选取了清末政治小说翻译作为典型事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体分析了读者期待视野对这一类型小说翻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期待视野 政治小说 翻译
下载PDF
晚清政治小说的时空想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 晚清政治小说以全新的时空想象,设计国家未来发展模式,这种想象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着眼世界。中国文学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走向世界。传统农耕社会的理想是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晚清政治小说国家想象超越这种小农的社会乌托邦。政治小说的直接功利性超过了它的艺术性,政治小说本身代表上层知识分子的集体愿望,没有贴近普通民众的想法,因此没有实现新民启蒙的最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政治小说 时空想象
下载PDF
他乡或故乡:晚清政治小说何处为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友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叶凯蒂《晚清政治小说: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的迁移》是西方学者以跨文化视角研究晚清政治小说的著作。该书将晚清政治小说视为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迁移的产物,重点考察了两个问题:一是政治小说在欧美的生成及其向东亚的迁流;二是这一文学... 叶凯蒂《晚清政治小说: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的迁移》是西方学者以跨文化视角研究晚清政治小说的著作。该书将晚清政治小说视为一种世界性文学类型迁移的产物,重点考察了两个问题:一是政治小说在欧美的生成及其向东亚的迁流;二是这一文学类型与中国语境互动过程中的重塑策略,并由此探讨文学类型迁移的动力机制。然而,由于跨文化互动的理想预设及文化身份的异域差异,作者的研究有较多偏颇之处,不仅对政治小说的内涵在欧洲与东亚语境中的差别有所疏忽,也对晚清政治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学资源间的关系失于考察。此外,书中将政治小说的政治性指向国内矛盾,有意回避了近代中国在世界史中的面貌。因此该书整体上呈现出理论预设性、视角外置性和情感偏向性的特征,体现出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流露出的"他者"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政治小说 文学迁流 跨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阳春 李宇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
作家关心政治,希望作品影响政治,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自觉与政治运动合流恰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政治小说自然生存的文化语境。对政治权力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主流意识的疏离,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政治或政治文... 作家关心政治,希望作品影响政治,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自觉与政治运动合流恰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政治小说自然生存的文化语境。对政治权力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主流意识的疏离,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政治或政治文化书写的三种主要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小说 文化语境 焦虑 解构 疏离
下载PDF
“介入的文学”:政治、政治小说和美国政治书写
12
作者 陈俊松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7,共7页
在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语境中,涉及阶级、性别、移民身份和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相对于"政治小说"而言,政治书写是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在对"政治"的定义和论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在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语境中,涉及阶级、性别、移民身份和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相对于"政治小说"而言,政治书写是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在对"政治"的定义和论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政治小说的特点,政治书写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政治小说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它"内在的张力",政治书写可以说是美国文学史上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而两者实为两个既重合又不同的概念。在理想的状态下,文学和政治之间应该是一种对话和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小说 政治书写 美国文学
原文传递
重新评估《上清传》的思想价值
13
作者 周承铭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著名传奇小说,在小说史上理应给予应有的地位。其思想价值是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体现了唐传奇作家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无终,封建官员难有善终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当官从政的巨大风险;反映出皇帝是官场斗争的总根源,揭示了祸自君出,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清传》 主题 思想价值 政治小说 德宗 批判
下载PDF
论水浒小说是政治小说
14
作者 宋金民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1-53,58,共4页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 1898年12月,"政治小说"这一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文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政治小说是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但根据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界定,现存的第一部水浒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就是政治小说,并且所有的水浒小说都是政治小说。因此,中国不仅不乏政治小说,而且政治小说产生的时间最晚也应该提前至《大宋宣和遗事》产生的宋元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小说 政治小说 水浒传 新水浒 荡寇志
下载PDF
晚清革命派小说中的“假志士”现象平议
15
作者 郭继宁 陈自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晚清社会集中出现了一批舍生取义的革命前驱,但在革命派小说中却大量出现了"口头革命家"与"吃革命饭的先生"。这些小说所营造的具有历史现场感的场景,一方面反映了鱼龙混杂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真假志士的对比... 晚清社会集中出现了一批舍生取义的革命前驱,但在革命派小说中却大量出现了"口头革命家"与"吃革命饭的先生"。这些小说所营造的具有历史现场感的场景,一方面反映了鱼龙混杂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真假志士的对比,更加彰显出孤绝奋斗的革命者理想主义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小说 革命派 假志士
下载PDF
革命伦理与文革文学
16
作者 丁卫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0-74,93,共6页
中国革命伦理思想在文革时期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扭曲,以致形成了极左的革命伦理。这种极左的革命伦理使文学创作受到了重创。同样,文革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温床,致使中国革命伦理思想的发展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因... 中国革命伦理思想在文革时期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扭曲,以致形成了极左的革命伦理。这种极左的革命伦理使文学创作受到了重创。同样,文革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温床,致使中国革命伦理思想的发展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因此,革命伦理与文革文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伦理 文革文学 政治小说
下载PDF
1990年代的台湾文学生产
17
作者 古远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政治小说 台语文学
下载PDF
论约翰·厄普代克的政治小说创作及其局限
18
作者 谭志强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184-187,共4页
厄普代克小说关涉政治。在其以政治为主题的小说中,他通过反讽叙事、幽默调侃、多重视角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也准确描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状态。但另一方面,他隐在的政治立场对其小说创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其通过小说形... 厄普代克小说关涉政治。在其以政治为主题的小说中,他通过反讽叙事、幽默调侃、多重视角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也准确描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状态。但另一方面,他隐在的政治立场对其小说创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其通过小说形式建构异质文化之间深层交流对话的创作意图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普代克 政治小说 多重叙事视角 异质文化对话
下载PDF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形式及其汉译评析
19
作者 王铁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20世纪初叶的“译书热”推进了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诚然当时的日文汉译粗劣有余精品不多,但此乃时代使然,亦是中国的日语翻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正是这“译书热”造就了新世纪中国的译坛之兴,译事之盛和译才之济,这才是... 20世纪初叶的“译书热”推进了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诚然当时的日文汉译粗劣有余精品不多,但此乃时代使然,亦是中国的日语翻译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正是这“译书热”造就了新世纪中国的译坛之兴,译事之盛和译才之济,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学 日文汉译 政治小说
下载PDF
试论台湾政治小说和台语文学的反叛精神
20
作者 古远清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企图利用语言的分裂为推行台独服务,这是不得人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政治小说 台语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