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
逄增玉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
|
论明治政治小说《佳人之奇遇》在近代东亚的传播 |
窦新光
|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
2024 |
0 |
|
3
|
一场有价值的政治与外交争论——论格·格林《文静的美国人》 |
潘一禾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4
|
政治小说的变容:希腊古史与近代东亚国族意识的构建 |
时嘉琪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现代乌托邦精神——试论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 |
史修永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6
|
《鱼鹰湖》中后现代主义种类杂糅的叙事文本——政治与艺术构为一体 |
王阿芳
陈世丹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想象力极度匮乏的政治小说——文革“老三篇”模式化创作 |
谢廷秋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8
|
读者期待视野关照下的清末政治小说翻译 |
曹立勤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6 |
1
|
|
9
|
晚清政治小说的时空想象 |
王晓岗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0
|
他乡或故乡:晚清政治小说何处为家 |
丁友芳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1
|
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 |
李阳春
李宇梁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2
|
“介入的文学”:政治、政治小说和美国政治书写 |
陈俊松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重新评估《上清传》的思想价值 |
周承铭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论水浒小说是政治小说 |
宋金民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5
|
晚清革命派小说中的“假志士”现象平议 |
郭继宁
陈自然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6
|
革命伦理与文革文学 |
丁卫果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1990年代的台湾文学生产 |
古远清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论约翰·厄普代克的政治小说创作及其局限 |
谭志强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9
|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形式及其汉译评析 |
王铁钧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试论台湾政治小说和台语文学的反叛精神 |
古远清
|
《嘉应学院学报》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