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动员的行动逻辑——一个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孔繁斌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79-84,共6页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 政治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以其独有的功能效应和运作魅力而持续吸引政治科学的关注。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政治动员研究观念、方法滞后,解释不了基本问题和现实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空间。两个视角的深入应当成为研究前沿:政治动员的研究需要在界划各种类型基础上,注重分析动员过程中集体行动形成的隐秘机制———动员议题建构和公众聚合认同,以求取一般化理论知识;面对威权政体下政治动员往往带来“崇高的紧张”的结局、自由民主政体下竞选动员走向“失衡的承诺”的普遍化的现实,政治动员怎样克服“身份———功能”危机,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转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行动逻辑 议题建构 认同聚合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国家认同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锡敏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3,共8页
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为核心,从历史认同... 国家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为核心,从历史认同、现实认识、未来发展趋势、认识方法指导几个层次,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认识国家的政治特征,并推动大学生将国家认同落实到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 认同机制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困境探析——基于信任的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唐兴军 王可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机制具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维系社会秩序、增进身份认同与社会融合等功能。其中人际信任、组织信任与政治信任分别构成人们身份建构的基础、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政治认同的基础。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与社会... 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机制具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维系社会秩序、增进身份认同与社会融合等功能。其中人际信任、组织信任与政治信任分别构成人们身份建构的基础、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政治认同的基础。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与社会利益分化,摧毁了传统社会信任结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转型时期的新兴特殊群体也因此陷入了人际信任缺失、组织信任匮乏与政治信任低下的裂痕之中。当信任的裂痕没有及时得以修复,新的社会信任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这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陷入身份建构与政治认同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信任 社会资本 身份建构 政治认同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勤文 杜海坤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5,101,共4页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 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机制包括目标导向机制、过程形成机制和实践转化机制。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导向,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提升政治认同的教育实效,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教育对策 心理机制
原文传递
移民、归化与宪法--论美国移民法中的“归化”问题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全喜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42,共16页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美国移民法中的"归化"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狭义的移民法律与政策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广义的宪法学的宪制问题,乃至一个更为深远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文明秩序问题。本文从如下三个层次具体分析了移民归化的内...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美国移民法中的"归化"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狭义的移民法律与政策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广义的宪法学的宪制问题,乃至一个更为深远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文明秩序问题。本文从如下三个层次具体分析了移民归化的内涵:第一,移民法的法律规制层次,第二,移民的公民资格授予和政治认同的宪法层次,第三,蕴含在宪法背后的政治文明层次。本文力图采取一种政治宪法学的方法,以此来审视美国法律中的移民"归化"问题,并把它纳入到美国宪制历史的演变过程之中,梳理和探讨"归化"的宪制基础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关于公民资格和国家机制的政治认同和重新塑造的内在法理,进而处理移民、归化与宪法的关系,辨析一个现代的文明国家在解决移民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法意以及内在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移民法 美国宪法 公民资格 政治认同
原文传递
话语认同与话语协调:论政治话语翻译中的国家意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翟石磊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4,共7页
政治性是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重要准则,而国家意识则是政治性的关键。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和国家性质方面的话语翻译中,坚持政治正确与跨文化贴切相互协调的准则,以实现海外读者对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此,在... 政治性是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的重要准则,而国家意识则是政治性的关键。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和国家性质方面的话语翻译中,坚持政治正确与跨文化贴切相互协调的准则,以实现海外读者对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此,在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需要坚持语言符号与政治蕴含的协调、特色性与普遍性的协调、国内和国际两个语境协调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识 政治话语 外宣翻译 认同 协调
下载PDF
志愿服务对志愿者政治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大数据调查 被引量:13
7
作者 蒲清平 赵楠 王婕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及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中国政治认同面临严峻挑战,而志愿服务是提升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全国505个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的大数据调查发现,志愿者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非建设性认同高于建设性认同;...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及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中国政治认同面临严峻挑战,而志愿服务是提升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对全国505个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的大数据调查发现,志愿者政治认同总体水平较高,非建设性认同高于建设性认同;在自愿参与的情况下,随着参与次数(卷入度)的增加,政治认同显著增加,但并非简单线性关系,有认同拐点;志愿者政治认同的性别和政治面貌的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而党员高于非党员;强制参与者的政治认同显著低于自愿参与和朋友/他人介绍参与者,并且不受志愿服务卷入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政治认同 志愿者
下载PDF
影响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政治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艳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69-773,共5页
民主政治的顺利推进需要一定政治心理的支撑。政治认同感、政治信任感以及民主信念是支撑政治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政治认同感低下、政治信任感缺乏以及民主信念的缺失,这一现状必然会影响中国政治... 民主政治的顺利推进需要一定政治心理的支撑。政治认同感、政治信任感以及民主信念是支撑政治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政治认同感低下、政治信任感缺乏以及民主信念的缺失,这一现状必然会影响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及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感 政治信任感 民主心理取向 权威性人格
下载PDF
试析政治语言的功能 被引量:9
9
作者 胡亚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8-90,共3页
政治语言作为政治信息的符号载体 ,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政治交流及其他政治活动。政治语言的功能包括 :信息传播功能 ,议题设置功能 ,阐释与联系功能 ,行为鼓动功能 ,政治认同功能。政治语言发挥它的凝聚力 。
关键词 政治语言 功能 信息传播 议题设置 政治信息 行为鼓动功能 政治认同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身份政治:国家整合中的身份建构——对土改时期阶级划分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海金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1-90,共10页
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身份,也具有丰厚的政治学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并参照已有相关研究资源,探讨了农民身份系统在国家与农民两大行动主体的互动性关系中生成、延续、转型的动因、过程和机制,并以农民身份变迁为切入点探究了国... 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身份,也具有丰厚的政治学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并参照已有相关研究资源,探讨了农民身份系统在国家与农民两大行动主体的互动性关系中生成、延续、转型的动因、过程和机制,并以农民身份变迁为切入点探究了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方式、能力和限度以及农民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观念的转变。在土改时期阶级划分过程中,农民的身份系统经历了一个颠覆和重构的过程,它是国家意志与农民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身份政治 国家整合 阶级划分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爱芳 《高等农业教育》 2005年第8期32-35,共4页
政治认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政治认同效果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政务数据的情报价值及其利用研究——以海关报关商品归类风险规避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昊 邓三鸿 +2 位作者 朱立平 王鑫芸 范涛 《科技情报研究》 2020年第4期74-89,共16页
[目的/意义]为充分挖掘大数据环境下政务数据中的情报价值,文章以海关报关商品自动归类研究为例,探讨经过长时间积累的大规模数据在数据自动处理和分析中的典型应用,从而有效体现数据的情报价值。[方法/过程]提取积累的政务数据中的报... [目的/意义]为充分挖掘大数据环境下政务数据中的情报价值,文章以海关报关商品自动归类研究为例,探讨经过长时间积累的大规模数据在数据自动处理和分析中的典型应用,从而有效体现数据的情报价值。[方法/过程]提取积累的政务数据中的报关商品及其类目的相关特征信息,进而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其进行建模和训练,最终利用机器学习获得情报,实现对未知类目报关商品的自动分类,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结果/结论]文章首先对不同的深度学习文本分类模型进行比较,在对得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后,选择构建加入Attention机制的TextRNN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表现最优,能够较好的对海关报关商品进行归类,进而规避风险,并能更加充分挖掘海关报关数据中的情报价值。[局限]实验中对于报关商品特征的讨论有限,选取特征时仅参考了历史研究、专家意见与相关性值,其他有效特征可能被过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数据 风险判别 文本分类 TextRNN 报送商品 情报价值 HS编码
下载PDF
情感何以影响社会稳定——玛莎·纳斯鲍姆政治情感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凯文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6期90-94,共5页
稳定是国家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治理的前提。当代西方著名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情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探讨社会稳定问题。她对情感的思考超越了自由主义忽视情感的传统,在一... 稳定是国家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治理的前提。当代西方著名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在政治自由主义的立场上通过情感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探讨社会稳定问题。她对情感的思考超越了自由主义忽视情感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罗尔斯留下的道德心理学空缺。通过对情感精致的哲学思考,她认为情感作为价值判断,能把抽象的政治原则具体化,从而激发人们认同政治原则。情感应与政治原则一起,在维系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家治理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社会稳定 政治认同
下载PDF
分析与对策: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调查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章 张俊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问卷调查为依据,对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作了分析。调查表明: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主流积极向上,政党认同度、政策认同度、国家认同度都比较高。调查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认识模糊、政... 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问卷调查为依据,对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作了分析。调查表明: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主流积极向上,政党认同度、政策认同度、国家认同度都比较高。调查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认识模糊、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一定程度存在"政治冷漠"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扩大政治参与、坚持主导意识形态、完善社会政策、多方齐抓共管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生 政治认同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 被引量:7
15
作者 孔德永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9-44,共6页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是政治认同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治认同问...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是政治认同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认同的研究坐标需要更新,应着重站在民间的立场来认识政治认同问题;政治认同的研究领域需要拓展,不仅要研究政治认同的程度,而且要研究政治认同的内容;政治认同的观念需要转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理性分析中国政治认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研究现状 研究视野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以政治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启迪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维平 陈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7,共10页
以政治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思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以政治认同为目标,中国共产党努力培育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国族共同体意识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将... 以政治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思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以政治认同为目标,中国共产党努力培育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国族共同体意识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与理念深深熔铸在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生活中,为我们凝聚民族团结、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思想启迪。新时代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政治认同的三重维度为思路和着力点,继续重视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统战工作的法宝作用、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和利益配置的基础作用。让有效的政治措施所凝聚的广泛政治认同成为新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动力支撑和可靠政治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构建政治认同:作为媒介事件的重大国际会议角色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瑛 黄天依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7,146,147,共11页
重大国际会议如何能在国际社会构建政治认同,又将遭遇什么样的解读与解构?本文以近10年来中国主办的20场重大国际会议为研究对象,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解读全球媒体对重大国际会议的参与。研究发现,作为媒介事件的重... 重大国际会议如何能在国际社会构建政治认同,又将遭遇什么样的解读与解构?本文以近10年来中国主办的20场重大国际会议为研究对象,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解读全球媒体对重大国际会议的参与。研究发现,作为媒介事件的重大国际会议能"征服"时间与空间,让受众在节日和仪式中体验跨国界的利益共享;重大国际会议为国际制度设计提供了舞台,各国受众共同见证国际制度的设计与运行;重大国际会议向世界传播中国理念,构建国际社会的价值认同,并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但同时,重大国际会议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部分国际媒体从利益、制度和价值三个层面提出质疑与批判,借此解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政治认同 媒介事件 国际会议
原文传递
公民意识: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与形塑 被引量:8
18
作者 伍华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经验表明,民主制度和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依赖文明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辅助以健全的公民文化、丰富的政治实践来共同完成。因此,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公民个人,对政治权力运行和监督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 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经验表明,民主制度和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依赖文明的政治制度,还必须辅助以健全的公民文化、丰富的政治实践来共同完成。因此,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公民个人,对政治权力运行和监督的介入就显得尤为必要。政治参与本身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参与程度和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民主发展的程度和政治发展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内在驱动力和对政治生态环境的促进与形塑,对制度的有效运行、决策的有力执行和政治社会化的有序推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政治认同 政治参与 宪政建设
原文传递
指向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课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莉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给教学提出巨大挑战。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前提,要培育深度的政治认同首先要夯实政治认知,通过把握认知起点、优化认知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奠定政治认同的坚实基础。同时,深...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给教学提出巨大挑战。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前提,要培育深度的政治认同首先要夯实政治认知,通过把握认知起点、优化认知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奠定政治认同的坚实基础。同时,深度的政治认同培育又不能停留于政治认知层面,而要在真实情境、真实体验、真实问题中引导学生真学真用,促进政治认知向政治认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政课 政治认知 政治情感 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与政治稳定:一项基于风险模型的新解释 被引量:7
20
作者 余艳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9,共7页
学术界研究中国群体性事件的诸多学者都认为,当下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威胁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然而,通过分析近十年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中国社会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并未对中国的基本政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学术界研究中国群体性事件的诸多学者都认为,当下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威胁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然而,通过分析近十年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统计数据发现,中国社会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并未对中国的基本政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从风险模型的角度看,四项因素稀释了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的影响。从政治风险源上看,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本身不具有政治冲突性;从风险管控方来看,当下中国的国家体制使得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难以形成政治联盟性;此外,公众在政府认同结构上的二元化倾向以及当下中国的治理结构,也构成了防范政治风险的两个缓冲地带。正是这些结构性与制度性安排,使得中国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政治稳定 政治风险 政府认同 治理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