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才常法律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平一 申永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4-77,64,共5页
唐才常法律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力倡“公权于民”、推行西方近代法制;经济法思想方面,主张工商富国,详考中国历朝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倡言加强经济立法;国际法思想方... 唐才常法律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力倡“公权于民”、推行西方近代法制;经济法思想方面,主张工商富国,详考中国历朝赋税制度和货币制度,倡言加强经济立法;国际法思想方面,他推举和倡导以国际公法为中外交涉之基准,实现中外平等外交,以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唐才常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才常 政治法律思想 经济法思想 公法思想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小华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从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引发的特殊心理、行为方式的变化,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接受教育心理特征,认识和遵循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并用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激励,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特征 思维发展规律
下载PDF
试论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
3
作者 陈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 名家是战国时期一重要的学派,近现代对之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集中在对名家思想中逻辑思想的发掘,而忽略了对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本文用详尽的资料,从全新的视角论证了名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中国古代逻辑学家,指出名家思想中虽有重智与言的一面,但归根结蒂它是为政治伦理服务的;作者进而从名家的言论著述和政治活动两个方面归结出了名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并总结出了名家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政治法律思想 逻辑学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法治教育的价值、内容与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陈驰 古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2,共8页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思政课具有时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融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层面的法治中国思想和实践层...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融入思政课具有时代价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稳定国家和社会安全、实现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融入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层面的法治中国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平安中国思想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融入的路径包括: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思政课教师"学透"、"讲清"、"善教"的教学本领,夯实"全员"育人基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形成其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全过程"育人局面;提升校园文化的主场所教育功能,构建多元主体的"全方位"环境育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法治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意涵、问题与路径
5
作者 王瑶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改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范式缺乏实践性、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充分...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改进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范式缺乏实践性、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建设在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方面所具有的整体性、引领性、组织性作用,系统整合法治课程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性范式、全面提升法治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实现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法治时代新人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法治思维培育 习近平法治思想 课程思政 法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