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52
1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 先富群体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热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作者于2004-2005年在浙江所做的实地调查,对先富群体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渠道、实质及影响力作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地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的对策。文章还就相关的理论议题作了评析。文章的基本结论是:浙江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已经从分配性、动员性的政治参与转变为竞争性、自主性、自我保护性的政治参与,但其象征性意义依然大于实质性的政治运作;需要通过开放政治空间,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使先富人群的政治参与得到有效的实现并将其纳入有序的参与轨道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富群体 政治参与 政治吸纳 政策
下载PDF
执政党对私营企业的统合策略及其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何轩 马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5-196,共22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政党国家与社会渐次分离的状况,集中体现在执政党权力范围的收缩和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新兴力量的成长与集聚。首先,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发现,执政党与私营企业之间并非单向的吸纳与嵌入,更多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政党国家与社会渐次分离的状况,集中体现在执政党权力范围的收缩和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新兴力量的成长与集聚。首先,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发现,执政党与私营企业之间并非单向的吸纳与嵌入,更多表现为一种相互融入的共生关系。其次,基于对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在所辖企业中设立了党组织且自身具有党员身份的私营企业主对于执政党相关政策的认可度更高,同时也更加偏好生产性活动和长期导向活动的投入。结论表明,中国共产党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吸纳型和自上而下的组织嵌入型统合这两种分散政治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分类控制,在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同时,成功引导私营企业承担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吸纳 组织嵌入 私营企业
下载PDF
嵌入、吸纳与生产: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的过程与逻辑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为 吴理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119,共9页
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实现从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跨越发展,乡村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建设是政党嵌入、政治吸纳和社会生产的综合过程。其中,政党嵌入是再组织化的契... 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实现从组织化到再组织化的跨越发展,乡村再组织化是国家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新时代乡村再组织化建设是政党嵌入、政治吸纳和社会生产的综合过程。其中,政党嵌入是再组织化的契点,政治吸纳是再组织化的推进,而社会生产是再组织化实现的保障。梳理乡村再组织化建设过程发现,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蕴涵其中的逻辑线索,三者在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乡村再组织化的总体性逻辑。通过实现三维关系的有机协调与良性互动,可以确立统一于政党引领的新型总体性治理机制,建设形成满足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嵌入 政治吸纳 社会生产 乡村再组织化 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下载PDF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东德 薄萍萍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90,共6页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单独列为统战对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目前统一战线建设新的着力点与创新点。政治吸纳是统一战线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身所具有的时代特...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单独列为统战对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目前统一战线建设新的着力点与创新点。政治吸纳是统一战线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身所具有的时代特性既可能是政治吸纳工作的突破点,也可能成为掣肘政治吸纳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在总结以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吸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未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工作既需要原则性的指引,更为重要的是理性路径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政治吸纳 吸纳原则 理性路径
下载PDF
诱致性制度变迁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基于塘约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治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182,共10页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体或群体基于内生动力回应制度不均衡时提供的获利机会,自发倡导和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塘约村的公共危机事件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诱发了村庄的制度创新。这...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个体或群体基于内生动力回应制度不均衡时提供的获利机会,自发倡导和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塘约村的公共危机事件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诱发了村庄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摒弃精英俘获,采取选择性激励、重复性博弈、参与式治理、政治性吸纳和组织性嵌入的方式,构建新的村庄治理结构。然而,这样的制度创新也可能存在“搭便车”“激励不足”等潜在风险,从而导致村庄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因此,为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而在时机成熟时促使部分诱致性制度变迁成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进行指导、扶持与激励,形成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行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致性制度变迁 内生动力 参与式治理 政治性吸纳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吸纳与整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的一个解释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金辉 魏倩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83,共10页
伴随中国市场化改革产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从理论上说,作为体制外社会力量,该群体可能对既有政治秩序构成潜在威胁。但执政的中国... 伴随中国市场化改革产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从理论上说,作为体制外社会力量,该群体可能对既有政治秩序构成潜在威胁。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有效政治吸纳,使其成为体制的合作者,不仅消除了潜在政治隐患,还扩大了执政党的社会基础。执政党对私营企业主阶层代表的政治吸纳与整合,对保持中国长期政治稳定的作用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推动政治发展、奠定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第二,提升执政党的社会认同、夯实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第三,增强执政党的政治调控能力、构建政治稳定的战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稳定 社会转型 政治吸纳 私营企业主 精英循环
原文传递
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时代价值、内涵解构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11
7
作者 毛军权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当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尤其是,政治引领是一个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概念,可以从政...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当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尤其是,政治引领是一个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概念,可以从政治导向、心理认同及价值观培育等方面进行内涵解构。近年来,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聚焦重点群体和关键阶段、夯实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需要进一步创新模式方法;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需要进一步完善遴选机制,积极探索“普遍性”政治吸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政治引领 政治吸纳
原文传递
政治吸纳视阈下人民政协界别变迁与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树彬 董鹏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共8页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并通过界别实现政治吸纳功能。政治吸纳是人民政协界别变迁与优化的内在逻辑。人民政协70年是界别吸纳框架、...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并通过界别实现政治吸纳功能。政治吸纳是人民政协界别变迁与优化的内在逻辑。人民政协70年是界别吸纳框架、吸纳动力和吸纳策略不断调适的70年。在这一过程中,界别吸纳交叉重叠、涵盖面不足、组织化水平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弱化了界别吸纳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应着眼于统一战线新要求,优化吸纳格局,拓展吸纳范围,提升组织化水平,以更好发挥界别优势,推动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政治吸纳 统一战线 界别
下载PDF
政治吸纳与空间拓展: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政治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道久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总是与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工作较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心工作向社会组织开放,社会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这就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吸纳";通过吸纳,政府预防了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总是与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工作较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心工作向社会组织开放,社会组织为中心工作服务。这就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吸纳";通过吸纳,政府预防了社会组织发展成为体制外的力量,社会组织则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基本的发展前提和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直接动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社会组织确立了社会地位,社会管理和和谐社会建设确定了社会组织的协同角色,协商民主则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功能。通过政府"政治吸纳"来获得发展的空间,这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特殊道路,也是适宜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政治吸纳 空间拓展
原文传递
资源禀赋与政治吸纳:社会组织协商的政治基础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存良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7,共9页
新时代要求对社会组织协商进行"逐渐探索"和"统筹推进"。政党领导下的有序协商是社会组织协商的建设目标。新时代加强社会组织协商建设,要通过政治吸纳赋予社会组织政治资源,建构社会组织资源禀赋。政治吸纳包括基... 新时代要求对社会组织协商进行"逐渐探索"和"统筹推进"。政党领导下的有序协商是社会组织协商的建设目标。新时代加强社会组织协商建设,要通过政治吸纳赋予社会组织政治资源,建构社会组织资源禀赋。政治吸纳包括基础性吸纳、政治性吸纳和组织性吸纳三个方面。加强基础性吸纳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力度,使大量体制外社会组织能够合法登记。加强政治性吸纳要求把更多的社会组织成员发展成为政党成员,吸纳更多的社会组织成员进入人大政协。加强组织性吸纳要求加大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力度,通过社会组织联合会等中间政治结构把广大社会组织吸纳进来,使它们能够通过社会组织联合会等中间政治结构而进行有序协商。在基础性吸纳不可能迅速放开、政治性吸纳具有内在限度的情况下,组织性吸纳不失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协商 资源禀赋 路径依赖 政治吸纳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吸纳与整合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金辉 魏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42,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对民营企业家实行了政治吸纳与整合的策略。这种政治吸纳与整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下的策略调适,是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巩固党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对民营企业家实行了政治吸纳与整合的策略。这种政治吸纳与整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下的策略调适,是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巩固执政基础与提升执政绩效的必然选择,并受到中国“和合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调整意识形态策略、选择性吸纳部分民营企业家入党、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对代表性民营企业家作出政治安排这四个途径实现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吸纳与整合。中国共产党基于改革开放战略的需要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民营企业家采取的政治吸纳与整合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民营企业家阶层特征和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呈现出政治吸纳主体与对象的不同行为选择,两者之间的地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吸纳 民营企业家 运作方式 内在逻辑
下载PDF
“驱赶”或“包容”:城市边缘群体的政治吸纳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华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既是人们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表现,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向城市迁移的城市化结果。如何治理城市边缘群体问题,社会上有"驱赶"和"包容"城市边缘群体的两种异音。"驱赶"... 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既是人们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表现,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向城市迁移的城市化结果。如何治理城市边缘群体问题,社会上有"驱赶"和"包容"城市边缘群体的两种异音。"驱赶"是部分地方党委和政府现实政治吸纳对城市边缘群体利益的"选择性失明",而"包容"则是社会大众对城市边缘群体的"义愤性"呼声。囿于社会身份、经济生活、政治参与、利益诉求等方面的"边缘性"特点,城市边缘群体难以通过现实政治吸纳、社会吸纳和自身努力走出"边缘困境",实现"城市美好生活"的"幸福"愿景。建构中国应然政治吸纳的实践机制,应包容城市边缘群体利益诉求,让城市边缘群体通过民意先行通道,直接参与到利益攸关的政策制定中,既可防止"资本裹挟权力"有失公正,又可遏制权力对弱者的二次"驱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群体 政治吸纳 社会公正 政治认同 合法性
原文传递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吸纳:发展逻辑与体系建设
13
作者 曹帅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47-157,共11页
政治吸纳作为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政治概念和政治实践,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一种方式,是社会流动、政党调适、国家治理三者共生演化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顶层设计性,其主要表现为政党组织吸纳和国家体制吸纳... 政治吸纳作为中国本土化时代化的政治概念和政治实践,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政治现代化一种方式,是社会流动、政党调适、国家治理三者共生演化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顶层设计性,其主要表现为政党组织吸纳和国家体制吸纳,两者构成的吸纳体系共同发挥效用。面对新发展阶段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政治吸纳的制度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以化解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吸纳的制度化水平,完善其运行机制,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推动政治吸纳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积极把政治吸纳制度体系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此深度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政治吸纳 政治认同 发展逻辑 体系建设
下载PDF
党建引领视角下城市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研究--基于义乌市鸡鸣山社区的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史诗悦 《民族学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98,共7页
互嵌式民族社区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实践形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的文化异质性、身份边缘性和治理复杂性给城市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带来现实阻隔。通过对义乌市鸡... 互嵌式民族社区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实践形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的文化异质性、身份边缘性和治理复杂性给城市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带来现实阻隔。通过对义乌市鸡鸣山社区考察发现,该社区治理结构呈现组织嵌入和政治吸纳的双向路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社区治理过程能够切实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塑造互嵌式民族社区的善治之路。基于此,整合互嵌式民族社区的治理结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塑造共同精神价值;推动协商治理,促进整体政治参与;加强党建引领,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 社区治理 组织嵌入 政治吸纳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凝聚功能研究
15
作者 邵六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80,188,共9页
新中国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关系一体与多元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对各民族的政治吸纳。改革开放后经济逻辑主导了国家治理方式转型,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了这一基本思路,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 新中国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关系一体与多元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对各民族的政治吸纳。改革开放后经济逻辑主导了国家治理方式转型,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了这一基本思路,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工作,要求我们在政治吸纳和经济整合之外,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关注各民族人民的心灵秩序的构建。政治吸纳、经济整合、共同体意识三个层面并非截然区分的,每个时期的民族工作中都包含这三个维度。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制度,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都为今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资源和经济基础。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重视修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政治吸纳 经济整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情感的政治“吸纳”:类型、表征及风险规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爱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21,共12页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得情感在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凸显。“情感”成为新型政治工具,被不同主体“吸纳”以进行策略化、工具化调用。情感的政治“吸纳”分为以政府为代表的主流政治情感“吸纳”和以社会为代表的非主流政治情感“吸纳”。政...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得情感在政治领域的重要性凸显。“情感”成为新型政治工具,被不同主体“吸纳”以进行策略化、工具化调用。情感的政治“吸纳”分为以政府为代表的主流政治情感“吸纳”和以社会为代表的非主流政治情感“吸纳”。政府对主流政治情感的“吸纳”旨在通过情感“吸纳”达到提升政治传播效果、强化政治共同体认同、优化政治社会治理、促进政治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对非主流政治情感的“吸纳”旨在通过对情感因素的调动和策略性运用实现民意汇聚、舆论制造、利己获益的目的。情感的政治“吸纳”是政治主体与社会主体在情感领域的权力博弈,也是情感武器化、工具化、策略化使用的表征。高强度、不恰当的情感渲染以及情感争夺也易带来政治情感极化、政治权力分化等风险,还应以优化社会情感治理、建立情感规约、强化媒体和公众情感素养等来进行相应的风险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政治 政治吸纳 情感博弈 动员策略 政治传播
下载PDF
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燕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人才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自贸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加强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既是自贸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自贸区人才建设正确方向,打造自贸区核心优势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基于... 人才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自贸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加强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既是自贸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自贸区人才建设正确方向,打造自贸区核心优势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基于自贸区人才多元化与知识化、国际化与投资化、流动性与集聚性的特征,构建“一平台”即政、产、学、研、商综合平台和设计“六机制”即统筹总揽与综合管理机制、分类管理与精准服务机制、定期联系与动态更新机制、悉心培养与高效使用机制、准确定位与长效保障机制、创新方法与定期教培机制的维度,加强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学 自贸区人才 党管人才 政治引领 政治吸纳
下载PDF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对策探索
18
作者 陈莹 曾少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89-93,96,共6页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聚集地,高校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应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这对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快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加速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聚集地,高校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应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这对确保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快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加速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有重要意义。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举好“一面旗”、落实“两责任”、稳健“三步走”、做好“四服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人才强国 政治引领 政治吸纳 对策
下载PDF
The Changes in Representatives of Specific Social Sectors of the CPPCC——A Perspective from the Politic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he CPC
19
作者 Li Houqiang Guo Dan +1 位作者 Chen Lanxin Guo Li(译)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3期126-142,共17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pecial social sectors of the CPPCC has to a greater degree guaranteed broad and in-depth participation for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ctiv...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special social sectors of the CPPCC has to a greater degree guaranteed broad and in-depth participation for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ctivities,providing an institutionalized platform for various social strata and social groups to systematically give their advice and suggestions.The establishment,adjustment,and changes in the sectors are of vital political significance not only in ensuring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at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dely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political activities,and providing an institutionalized platform for people of all social strata and communities to systematically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offer their advice,but also in manifesting the democratic absorption mechanism for the CPC to conduct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governance on the platform of democratic consultation.The more industries involved in the sectors,the more representative the sectors are,and the more reasonable the proportions of the sectors,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guarante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to solve more practical problems.This is why the establishment and changes of the CPPCC sectors are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PC's political absorptive capacity.The CPPCC is an effective organizing form for the CPC to integrate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governing party and society to maintain a social pattern of diversified interests and political stability,while the CPPCC sectors are the basic units for the governing party to promote the idea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PPCC SECTORS the CPC political absorption
下载PDF
当前我国青年群体政治吸纳的现实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20
作者 孙小旋 周凯 《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11期49-56,共8页
政党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吸纳能力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任何执政党而言,准确把握和及时回应青年利益诉求,有效吸纳青年群体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建构青年人对政治体制的政治认同与内在自信,是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长期执政的题中... 政党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吸纳能力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任何执政党而言,准确把握和及时回应青年利益诉求,有效吸纳青年群体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建构青年人对政治体制的政治认同与内在自信,是巩固执政基础和实现长期执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内涵界定、传统模式、现实挑战、策略思考四个层面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群体政治吸纳的主要机制及其现实困境,对提升青年人政治吸纳有效性能够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政党执政 政治吸纳 青年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