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广州双偏振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6年5月10日影响广州地区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双偏振参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相移率(KDP)都随着回波强度(ZH)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达到了4 d ...利用广州双偏振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6年5月10日影响广州地区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双偏振参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相移率(KDP)都随着回波强度(ZH)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达到了4 d B和4(°)/km;选择了10个1 h雨量>50 mm的自动站点,计算其对应的ZDR平均值在1.25~1.66 d B之间,最大值在1.65~3.19 d B之间;KDP的平均值在0.8~1.48(°)/km、最大值在1.8~2.4(°)/km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都在0.95以上,最大值接近于1。较大的ZDR和KDP值表明降水粒子谱中含有大量较大的水滴,是造成该次短时强降雨的主要原因。展开更多
针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和花都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基于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花都风廓线雷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及雷达参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冰雹过程中,回...针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和花都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基于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花都风廓线雷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及雷达参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冰雹过程中,回波强度普遍大于50 d Bz,回波顶高在10 km以上,有明显的三体散射、气旋式辐合、高层回波悬垂和强风暴顶辐散等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反射率因子ZDR、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和相关系数ρHV)反映出冰雹云的典型特征:在基本反射率大、ZDR小、ρHV小的区域出现冰雹,ZDR值通常为-1.0~0.2,ρHV值普遍为0.7~0.9;ρHV和ZDR在低仰角的表现比高仰角更有效;KDP有一定指示意义,但判别效果不明显。采用的双线偏振雷达算法产品识别粒子相态结果容易出现空报现象。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广州双偏振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6年5月10日影响广州地区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双偏振参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相移率(KDP)都随着回波强度(ZH)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达到了4 d B和4(°)/km;选择了10个1 h雨量>50 mm的自动站点,计算其对应的ZDR平均值在1.25~1.66 d B之间,最大值在1.65~3.19 d B之间;KDP的平均值在0.8~1.48(°)/km、最大值在1.8~2.4(°)/km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都在0.95以上,最大值接近于1。较大的ZDR和KDP值表明降水粒子谱中含有大量较大的水滴,是造成该次短时强降雨的主要原因。
文摘针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和花都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基于广州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花都风廓线雷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及雷达参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冰雹过程中,回波强度普遍大于50 d Bz,回波顶高在10 km以上,有明显的三体散射、气旋式辐合、高层回波悬垂和强风暴顶辐散等特征。双线偏振雷达各偏振参量(反射率因子ZDR、单位差分传播相移KDP和相关系数ρHV)反映出冰雹云的典型特征:在基本反射率大、ZDR小、ρHV小的区域出现冰雹,ZDR值通常为-1.0~0.2,ρHV值普遍为0.7~0.9;ρHV和ZDR在低仰角的表现比高仰角更有效;KDP有一定指示意义,但判别效果不明显。采用的双线偏振雷达算法产品识别粒子相态结果容易出现空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