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孢子虫蛋白质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正理 李艳红 宋元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1-928,共8页
微孢子虫(protozoan:microsporidia)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广泛寄生于几乎所有的动物。早期对微孢子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种类的分离鉴定方面,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微孢子虫的研究,尤其是... 微孢子虫(protozoan:microsporidia)是一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广泛寄生于几乎所有的动物。早期对微孢子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种类的分离鉴定方面,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推动了微孢子虫的研究,尤其是微孢子虫具有独特的进化地位以及基因组、细胞器和物质能量代谢途径等简化进化的特点,使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该领域近10年来在微孢子虫总蛋白组成成分分析、极丝蛋白和孢壁蛋白的分离鉴定,以及孢壁蛋白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极丝蛋白 孢壁蛋白 宿主
下载PDF
微孢子虫极管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龙梦娴 吴玉娇 +5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春峰 李田 陈果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7-923,共7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微生物,可以感染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乃至人类,引发的微孢子虫病对人类健康或经济动物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所有微孢子虫都拥有一个特殊的侵染结构——极管。极管蛋白(polar tube protein,PTP)特异定...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微生物,可以感染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乃至人类,引发的微孢子虫病对人类健康或经济动物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所有微孢子虫都拥有一个特殊的侵染结构——极管。极管蛋白(polar tube protein,PTP)特异定位于微孢子虫极管上,是组装极管的重要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微孢子虫极管蛋白的发现、分类、特征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3种主要极管蛋白PTP1、PTP2、PTP3的氨基酸组成特征、溶解特性和翻译后修饰特征,概述了ptp1、ptp2基因保守座位,PTP1、PTP2、PTP3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极管蛋白在微孢子虫增殖与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微孢子虫极管蛋白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微孢子虫侵染机制,准确诊断与有效防治微孢子虫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极管蛋白 生物学特征 功能
下载PDF
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旭东 侯建革 +2 位作者 付绪亮 徐莉 沈中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4-1054,共11页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几乎可以感染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所有动物。对分别属于微粒子虫属(Nosema)和内网孢虫属(Endoreticulatus)的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二者对家蚕侵染力差...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几乎可以感染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所有动物。对分别属于微粒子虫属(Nosema)和内网孢虫属(Endoreticulatus)的2种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二者对家蚕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提取的2种微孢子虫的总蛋白质进行分离,经Image Master 2D软件分析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14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67个蛋白点在家蚕微孢子虫中高量表达,75个蛋白点在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中高量表达。对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PRO质谱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NCBI公共数据库中寻找匹配蛋白,去掉重复数据后最终分别在家蚕微孢子虫和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中鉴定了43个、68个有功能注释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侵染、能量代谢、孢壁组成和遗传信息加工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鉴定到的极管蛋白3(PTP3)仅在家蚕微孢子虫高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内网孢虫属微孢子虫镇江株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鉴定 极管蛋白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的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建革 沈中元 +2 位作者 唐旭东 徐莉 朱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2,共6页
通过比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探讨二者对家蚕的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Percoll法纯化微孢子虫,再以玻璃珠破碎法提取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进... 通过比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探讨二者对家蚕的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Percoll法纯化微孢子虫,再以玻璃珠破碎法提取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进行双向电泳(2-DE)。通过Imagemaster软件分析比较家蚕微孢子虫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的2-DE图谱,可较为明显地发现后者缺少11个蛋白点,前者缺少2个蛋白点。对1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有一个大小约40 kD的差异蛋白点被注释为家蚕微孢子虫的极管蛋白3(PTP3);另有6个假定蛋白,其中5个源自家蚕微孢子虫,1个源自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其它蛋白点则分别被注释为ATP酶、铁氧还蛋白、ABC转运蛋白、解旋酶等,其中一个被注释为HrpA样解旋酶的蛋白点源自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其余则源自家蚕微孢子虫。初步推测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由于极管蛋白3相对表达量偏低或缺少PTP3的部分肽段或其结构不同,影响到极管的弹射伸长,因而对家蚕的侵染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家蚕 桑尺蠖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极管蛋白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一新孢壁蛋白NcER_100148的鉴定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5
作者 敖塘堰 王静琳 +1 位作者 马振刚 周泽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作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对其侵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团队前期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进行原核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探... 【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作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对其侵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对团队前期通过质谱鉴定获得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进行原核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探索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在线软件对前期鉴定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候选孢壁蛋白NcER_100148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检测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成蜂中肠中NcER_100148的表达量;将NcER_100148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表达量;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分析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亚细胞定位;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分别分析重组蛋白NcER_100148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几丁质孢子壳(chitin spore coats,CSCs)和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cER_100148预测分子量为12.169 kD,含1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位点;RT-PCR检测结果表明,NcER_100148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后4 d时的西方蜜蜂成蜂中肠中开始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cER_100148蛋白能在成熟孢子表面表达,并且能够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CSCs互作;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NcER_100148定位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重组蛋白NcER_100148能够与极管蛋白NcPTP2和NcPTP3相互作用。【结论】NcER_100148是定位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成熟孢子孢壁上的一个新型孢壁蛋白,且其可能在孢子内壁的构建、极管的盘绕与固定和参与对宿主的侵染等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 亚细胞定位 几丁质孢子壳 极管蛋白 互作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30kD蛋白的LC-MS/MS质谱鉴定及分析
6
作者 何超 王瑞生 +2 位作者 何强 许金山 周泽扬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1,F0002,共8页
在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侵染宿主的过程中,与侵染相关的蛋白主要分布在30 kD左右。本研究分别采用煮沸法、不同浓度碱处理发芽法提取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蛋白并通过SDS-PAGE电泳进行比较,发现0.1 mol/L KHCO3、K2CO3混... 在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侵染宿主的过程中,与侵染相关的蛋白主要分布在30 kD左右。本研究分别采用煮沸法、不同浓度碱处理发芽法提取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蛋白并通过SDS-PAGE电泳进行比较,发现0.1 mol/L KHCO3、K2CO3混合液(pH值为10.7)发芽法提取出的蛋白条带更丰富。回收30 kD左右蛋白进行LC-MS/MS质谱测定并检索蜜蜂微孢子虫全基因组预测蛋白数据库,共鉴定获得的269个预测蛋白,匹配COG数据库后进行了蛋白功能分类。结果表明30 kD蛋白主要包括翻译转录蛋白、核糖体结构蛋白、修饰蛋白、转化蛋白及分子伴侣等。从中还鉴定到与侵染相关的7种潜在孢壁蛋白(Spore wall protein,SWP)和3种极管蛋白(Polav tube protein,PTP),并对之进行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而发现注释到的PTP1、PTP2和家蚕微孢子虫的PTP1、PTP2具有明显的共线性,其中SWP12的变异度相对较小;结合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SWP12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中是一类较保守的孢壁蛋白。本研究对于蜜蜂微孢子虫蛋白的提取方法比较和侵染相关的后选靶标蛋白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LC-MS MS质谱 孢壁蛋白 极管蛋白
原文传递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极丝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永珍 黄可威 常智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从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简称N .b)和蓝萤叶甲微孢子虫 (MPa)中抽提了极丝蛋白 (PTP) ,进行SDS PAGE分析。并选择性分离、纯化了N .b孢子中主要极丝蛋白 ,经氨银染色法鉴定其纯度较纯。将N .b孢子中该主要极丝蛋白免疫家兔制备... 从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简称N .b)和蓝萤叶甲微孢子虫 (MPa)中抽提了极丝蛋白 (PTP) ,进行SDS PAGE分析。并选择性分离、纯化了N .b孢子中主要极丝蛋白 ,经氨银染色法鉴定其纯度较纯。将N .b孢子中该主要极丝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其效价 ,滴度为 1∶10 2 40 0。利用制得的抗体进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定位观察 ,发现所纯化蛋白确实存在于极丝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极丝蛋白 多克隆抗体 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定位 家蚕 微粒子病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玉娇 龙梦娴 +5 位作者 陈洁 李治 李致宏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4,共7页
极管作为微孢子虫高度特异的结构,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炎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得一个编码家蚕微孢子虫假定极管蛋白的基因NBO_7g0016。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富含... 极管作为微孢子虫高度特异的结构,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家蚕微孢子虫和兔脑炎微孢子虫基因组数据,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得一个编码家蚕微孢子虫假定极管蛋白的基因NBO_7g0016。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的40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39.6 kD,蛋白质序列的N端具有信号肽,有40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17个磷酸化位点。以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NBO_7g0016基因,并构建插入该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成熟孢子中有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将蛋白质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的极管,确证该蛋白质为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GenBank登录号:EOB15198.1)。初步推测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具有糖基化修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极管蛋白1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分析 间接免疫荧光分析
下载PDF
微孢子虫侵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强波 万永继 《蚕学通讯》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微孢子虫种类繁多,侵染寄主过程十分复杂,pH值、离子种类及浓度、温度、射线等都能激活孢子发芽侵入寄主。近年来微孢子虫侵染机理研究已从激活因子推进到孢子生理生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微孢子虫孢内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孢子内压升高,... 微孢子虫种类繁多,侵染寄主过程十分复杂,pH值、离子种类及浓度、温度、射线等都能激活孢子发芽侵入寄主。近年来微孢子虫侵染机理研究已从激活因子推进到孢子生理生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微孢子虫孢内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孢子内压升高,诱发极丝的弹出密切相关;同时,微孢子虫孢子的表面蛋白、极膜和极管蛋白(P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染 研究进展 微孢子虫孢子 离子种类 生理生化 激活因子 机理研究 物质浓度 表面蛋白 寄主 pH值
下载PDF
狐源兔脑炎微孢子虫极管蛋白2(PTP2)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高妍 贺飞 +1 位作者 王好 刘丽凡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可检测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首先从疑似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的蓝狐脑组织DNA中扩增PTP2基因,并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可检测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首先从疑似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Encephalitozoon.cuniculi)的蓝狐脑组织DNA中扩增PTP2基因,并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TP2,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将菌体超声后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并纯化目的蛋白;然后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临界值的确定建立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的间接ELISA方法,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最后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28份经常规PCR方法验证已经感染兔脑炎微孢子虫病的蓝狐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计算符合率。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为45.8 ku,且表达产物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经纯化杂带明显减少,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量浓度为1.55 mg/mL。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8μg/ml,最佳一抗稀释度为1∶100,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乳,最佳封闭条件为37℃、1 h,最佳一抗孵育时间为120 min,最佳二抗稀释度为1∶5 000,最佳二抗孵育时间为60 min,最佳显色时间为20 min。阴、阳性血清OD_(450)临界值分别为0.268和0.302。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蓝狐犬瘟热病毒、蓝狐伪狂犬病毒、蓝狐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均为阴性,可检测到稀释度为1∶3 200的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阳性血清,批内重复与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28份蓝狐血清样品的阳性样品数为23份,与常规PCR方法的符合率为82.14%。说明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可检测蓝狐兔脑炎微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合在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脑炎微孢子虫病 微孢子虫极管蛋白2(PTP2)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2(NbPTP2)的表达、纯化和定位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敏 吕青 +4 位作者 刘柯柯 王礼君 吴玉娇 周泽扬 龙梦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30-1838,共9页
【目的】微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真核生物,几乎能感染所有生物,包括人类。极管作为微孢子虫特有的侵染器官,主要由极管蛋白组成。极管蛋白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与稳定孢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家蚕微孢子虫(N... 【目的】微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真核生物,几乎能感染所有生物,包括人类。极管作为微孢子虫特有的侵染器官,主要由极管蛋白组成。极管蛋白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与稳定孢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极管蛋白2(NbPTP2),分析其在成熟孢子极管上的定位特征,为深入研究极管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克隆家蚕微孢子虫NbPTP2。利用Expasy、SignalP 4.1、TMHMM Server V.2.0和NetPhos 3.1 Server等在线软件对NbPTP2的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理论分子量、等电点、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磷酸化位点。此外,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不同种属微孢子虫极管蛋白2的系统进化树。通过克隆NbPTP2,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pET32a(+)-NbPTP2重组表达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IPTG诱导异源表达,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印迹检测NbPTP2在成熟孢子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NbPTP2在家蚕微孢子虫成熟孢子中的定位特征。【结果】成功克隆并获得长为834 bp的NbPTP2基因序列,该蛋白编码278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质量为30.9 kD,等电点为9.39,无跨膜结构域,N端存在信号肽,具有潜在的磷酸化修饰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家蚕微孢子虫NbPTP2与西方蜜蜂微孢子虫NaPTP2、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cPTP2的亲缘关系最近。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bPTP2编码的蛋白质在成熟孢子的孢子总蛋白中有表达,分子量大小约为39 kD。IFA定位特征分析结果显示,NbPTP2能定位于家蚕微孢子虫的整条极管上,证实其为一种极管蛋白。【结论】明确了NbPTP2与其他微孢子虫极管蛋白2的亲缘关系,NbPTP2在成熟家蚕微孢子虫中有表达,且能定位于微孢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极管蛋白 2 原核表达 定位分析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NbPTP1)在果蝇S2细胞中的表达与糖基化修饰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梦娴 谭瑶瑶 +4 位作者 刘柯柯 吴玉娇 吕青 潘国庆 周泽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0-1468,共9页
极管蛋白(Polar tube protein)是极管的主要成分,能特异性定位于微孢子虫极管,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中潜在的O-、N-糖基化修饰位点,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全基因序列,并将其插... 极管蛋白(Polar tube protein)是极管的主要成分,能特异性定位于微孢子虫极管,在微孢子虫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分析了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中潜在的O-、N-糖基化修饰位点,克隆了家蚕微孢子虫极管蛋白1全基因序列,并将其插入带有V5和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MT/Bip/V5-His A中,成功构建了pMT/Bip/V5-His A-NbPTP1重组质粒,经转染果蝇S2细胞后,发现NbPTP1基因能在果蝇细胞中高效表达。此外,Lectin blotting和β-消除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果蝇S2细胞内表达的NbPTP1具有O-糖基化修饰特征。以上结果为研究NbPTP1的糖基化修饰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揭示微孢子虫侵染机制,建立可行有效的微孢子虫病诊断和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管蛋白1 果蝇S2细胞 糖基化 家蚕微孢子虫
原文传递
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两条大分子量主带的LC-MS/MS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小伟 龙梦娴 +4 位作者 陈洁 党晓群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主要组成,我们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分析玻璃珠破碎法提取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中85kD以上两条主要蛋白带。我们从H1带(位于150~200kD之间)中成功鉴定出16个蛋白,包括极管蛋白3(PTP3)、极管蛋白... 为了深入认识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主要组成,我们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分析玻璃珠破碎法提取的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中85kD以上两条主要蛋白带。我们从H1带(位于150~200kD之间)中成功鉴定出16个蛋白,包括极管蛋白3(PTP3)、极管蛋白2(PTP2)、真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C2)、延伸因子(EF1-alpha、EF2)、肌动蛋白(actin)等。这暗示两种结构蛋白PTP3与PTP2以及蛋白翻译延伸因子(EF1-alpha、EF2)与肌动蛋白(actin)可能各形成一个复合体。并且用SDS或β-巯基乙醇处理时,这两个复合物是稳定的,表明这些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力不仅仅是通过二硫键。H2带(85~100kD)鉴定出主要集中在水解酶、蛋白合成与折叠、细胞结构、运动四个方面的20多个的蛋白。从两条蛋白带鉴定出PTP3与PTP2、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或过渡期内质网三磷酸腺苷酶(ATPase-TER94)、蛋白翻译因子(eIF2C、EF1-alpha、EF2)、HSP70、Actin、M1家族氨肽酶1(M1family aminopeptidase)6类蛋白。基于蛋白分子质量分析,暗示在家蚕微孢子虫中,这6类蛋白都可能是以复合体形式呈现的。研究结果丰富家蚕微孢子虫高分子量蛋白的数据,同时,为研究非二硫键间的蛋白互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极管蛋白 蛋白互作 LC-MS MS
下载PDF
蓝狐脑炎原虫病的诊断与鉴定
14
作者 李志 刘丽凡 +6 位作者 穆国冬 章悟善 张媛媛 黄巧蓉 马澳琳 谢路遥 王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49,I0005,共4页
某养殖场幼龄蓝狐(Alopex lagopus)不同程度脱水、生长停滞,剖检可见肾脏苍白肿大。取肾脏、脑组织研磨,差速离心后染色检测到典型脑炎原虫形态,大小1~2μm。肾脏石蜡切片经革兰染色、改良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到大量染色虫体。肾脏研磨液... 某养殖场幼龄蓝狐(Alopex lagopus)不同程度脱水、生长停滞,剖检可见肾脏苍白肿大。取肾脏、脑组织研磨,差速离心后染色检测到典型脑炎原虫形态,大小1~2μm。肾脏石蜡切片经革兰染色、改良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到大量染色虫体。肾脏研磨液提取基因组DNA,根据NCBI的脑炎原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E.cuniculi)基因组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脑炎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ITS1)和极管蛋白1(PTP1)的基因片段。PCR结果显示,引物ITS1和PTP1分别扩增出762 bp和1 071 bp的片段,两片段序列与脑炎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7%。对ITS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鉴定为脑炎原虫基因Ⅲ型。此外,PT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该菌株(称为JL-1),与2014年辽宁LN-1株、2001年美国CDC. V282株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脑炎原虫病 极管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