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 被引量:118
1
作者 黄国文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3,共3页
功能语言学者所说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与翻译学者所说的“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基本是一样的,都指出了形式在意义体现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形式对等”为基本点,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比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三种英译文... 功能语言学者所说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与翻译学者所说的“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基本是一样的,都指出了形式在意义体现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形式对等”为基本点,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比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三种英译文。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等方面对三种英译文作了试探性的分析。本文的分析表明了“形式对等”在诗词翻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对等 诗词翻译 《天净沙·秋思》
原文传递
互文性与诗歌翻译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军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在音韵、意象及意向性方面具有大量...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在音韵、意象及意向性方面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中外诗歌中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诗歌 文本 翻译 意象 意向性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适合文学翻译吗?——兼析《红楼梦》咏蟹诗译文及语言学派批评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刚 胡维佳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咏蟹诗的两种译文对这一批评提出不...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咏蟹诗的两种译文对这一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即在文学翻译中,至少在诗歌翻译中运用功能理论是可行的。在对“语言学派”之相关评论提出商榷的同时,给出自己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目的论 诗歌翻译 文学翻译
下载PDF
诗人译诗 译诗为诗 被引量:41
4
作者 海岸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0,共4页
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诗歌翻译首先需要跨越的是对文本的理解,“诗者,译之所失也”;然而有所失必有所得,“诗者,恰为译之所得也”。现代诗歌翻译更多地被提升为一种再创造,给译者重建一首诗提供广阔的创... 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诗歌翻译首先需要跨越的是对文本的理解,“诗者,译之所失也”;然而有所失必有所得,“诗者,恰为译之所得也”。现代诗歌翻译更多地被提升为一种再创造,给译者重建一首诗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推崇诗人译诗,译诗为诗,最看重的就在于诗人译者能够重建一种汉译的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隐喻 现代语境 汉译节奏
原文传递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 被引量:34
5
作者 辜正坤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8,共5页
一、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就略论 要明白中国近百年的诗歌翻译及翻译理论的意义,有必要简单回顾中国古代的诗歌翻译实践。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中国古代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原文传递
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89,共6页
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在范围、形式、影响和理论探索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西方汉学领域确立了坚实的地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主要译作简介、译文评析、对现代美国诗学与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 唐诗在美国的翻译与接受,在范围、形式、影响和理论探索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在西方汉学领域确立了坚实的地位。从历史发展与现状、主要译作简介、译文评析、对现代美国诗学与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20世纪中国与西方在文学文化的译介与交流方面的重要活动与成就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 美国文坛 翻译与接受 交流与影响
下载PDF
篇章象似性与英诗汉译 被引量:27
7
作者 辛献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2,共6页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直接映照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象似性的分类不尽相同,但...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直接映照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象似性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映象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两大类。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重新审视语言形式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意义。本文从诗歌语篇中存在的各种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对诗歌翻译者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表明:一个合格的译者不仅要有能力在翻译中捕获各种象似性手段,更要有能力在目的语中调动这些手段,达到与原诗相似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篇章象似性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诗意与诗意的翻译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发现,很多译诗诗意苍白,究其原因,实际上大多是因为诗意的传递不够到位。本文从西方诗学的角度,揭示诗意的形成是意和形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审美体验,尤其是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形式,而传统的诗歌翻译重意而轻形,这是造成诗歌翻译作品中诗意惨淡的重要成因,而形式方面的翻译亏损主要发生在对节奏的无视之上。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只有尽可能地音形意兼顾,才有可能尽量多地保全原诗原汁原味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翻译
下载PDF
音律——与宇宙同构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彦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依据“语言以宇宙为原型来设计自己的模型”的理论 ,不仅词的发音 ,就连人类语言的音素、节奏都与宇宙同构。于是 ,文学中的语音联想也就有了哲学上的理据。这也就支持了这样一个命题 :语音的组合和调配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中可以成为一种... 依据“语言以宇宙为原型来设计自己的模型”的理论 ,不仅词的发音 ,就连人类语言的音素、节奏都与宇宙同构。于是 ,文学中的语音联想也就有了哲学上的理据。这也就支持了这样一个命题 :语音的组合和调配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中可以成为一种营造意境的艺术手段。通过一首诗的翻译说明该命题的现实意义 ,并佐证音韵与宇宙的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 节奏 音律-宇宙同构 意境营造 诗歌翻译 美国
下载PDF
意象与汉诗英译——以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保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8,共8页
本文从语词意象、意象组合以及意象系统三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其一)的翻译问题,旨在阐明意象视角下的汉诗英译研究的特色与显在优势。
关键词 意象 汉诗 翻译
下载PDF
“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 被引量:23
11
作者 肖曼琼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忠实再现原诗神韵,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当然,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都必须适可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陌生化
下载PDF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以胡适译诗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骆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惯习"的引入及其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关系研究把翻译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承认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态关系。译者惯习促成了翻译规范的形成,而翻译规范又反过来帮助塑造翻译语境中译者惯习。... 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惯习"的引入及其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关系研究把翻译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承认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态关系。译者惯习促成了翻译规范的形成,而翻译规范又反过来帮助塑造翻译语境中译者惯习。本文以胡适的诗歌翻译为个案,通过考察"五四"时期胡适译诗从主题到诗体的嬗变来剖析译者惯习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范 译者惯习 胡适 诗歌翻译 五四时期
下载PDF
理雅各《诗经》三种英译版本的副文本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滕雄 文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5,共7页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最早将《诗经》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并多次再版。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分类比较了理雅各《诗经》三种版本的副文本之间的异同,并运用翻译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惯习这三大核心概念入手,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最早将《诗经》完整地翻译成英文,并多次再版。本文借助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分类比较了理雅各《诗经》三种版本的副文本之间的异同,并运用翻译社会学理论,从场域、资本、惯习这三大核心概念入手,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扩展理译《诗经》的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理雅各 《诗经》 英译本 翻译社会学
原文传递
从词义连贯、隐喻连贯与意象聚焦看诗歌意境之“出”——以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及其英译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纯深 崔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4,共8页
论文首先从衔接、连贯、与互文性的角度简单回顾"意义"与"解读"的概念,然后以汉语古诗《夜雨寄北》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文本的逐字分析,标出文本中的词义连贯脉络,及其建立在本体隐喻层面的比喻连贯。通过本个案,... 论文首先从衔接、连贯、与互文性的角度简单回顾"意义"与"解读"的概念,然后以汉语古诗《夜雨寄北》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文本的逐字分析,标出文本中的词义连贯脉络,及其建立在本体隐喻层面的比喻连贯。通过本个案,论文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词义连贯和隐喻连贯如何支撑一个诗文本的世界;(2)意象之间的互动如何导致意象的聚焦;(3)焦点意象的确立如何影响对一首诗的文本世界的感知及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雨寄北 诗歌翻译 连贯 意象聚焦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诗歌译文的文本差异与读者反应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陆如钢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55,共4页
诗歌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不同艺术创作手段之间的形式转换,译者带有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因而译出语文本则存在许多意义空白和未定点,而导致了诗歌译文文本的差异,这些差异又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反应。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本差异 读者反应
下载PDF
诗歌对外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亚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化意象 文学创造
下载PDF
衍译:诗歌翻译的涅槃 被引量:20
17
作者 罗选民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共7页
本文提出诗歌难译,非不可译,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衍译"。本论文从东西方的角度阐述了"衍译"的由来,界定了"衍译"的性质,根据诗歌翻译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诗歌翻译的最佳途径是衍译。衍译不是归化,而... 本文提出诗歌难译,非不可译,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衍译"。本论文从东西方的角度阐述了"衍译"的由来,界定了"衍译"的性质,根据诗歌翻译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诗歌翻译的最佳途径是衍译。衍译不是归化,而是最大程度地追求互文性,让译诗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形式,让译者真正做到"一仆两主"。作者以所教学生的诗歌翻译为例,以说明"衍译"是如何在诗歌翻译教学中得到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译 诗歌翻译 互文性 翻译教学 创作
原文传递
移植形式 妙手天成——评江枫译诗《雪夜林边》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宏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8,共5页
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著名格律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在意象、结构、韵律3个方面堪称典范,江枫将有关的形式特征移植于译诗《雪夜林边》,可谓独具匠心、妙手天成。这是译者与诗人心灵契合的结果,也是直译和意译的成功结... 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著名格律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在意象、结构、韵律3个方面堪称典范,江枫将有关的形式特征移植于译诗《雪夜林边》,可谓独具匠心、妙手天成。这是译者与诗人心灵契合的结果,也是直译和意译的成功结合。形式移植的确对诗歌翻译至关重要,但摆脱形式的束缚而又能传神达意的译文也应能接受。只有诗歌翻译的多元化才能带来诗歌翻译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形式移植 罗伯特·弗洛斯特 江枫 雪夜林边
下载PDF
意象:诗歌翻译单位的“前景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魏家海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诗歌翻译单位的基本单位是意象,同其它形式的文本迥然有异.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单位在中西文论中都可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意象也应在诗歌翻译单位中处于前景化.诗歌的意象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们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维... 诗歌翻译单位的基本单位是意象,同其它形式的文本迥然有异.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单位在中西文论中都可找到其理论依据,因此,意象也应在诗歌翻译单位中处于前景化.诗歌的意象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它们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维度性之特征.按照意象在诗歌中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描述和归纳出不同的翻译方法.但作为前景化的翻译单位,意象的翻译也需其它翻译单位的辅助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诗歌翻译 翻译单位 “前景化” 文学翻译 英译汉
下载PDF
论胡适诗歌翻译的转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廖七一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8,共6页
胡适是中国白话新诗创作和白话诗体翻译的先锋。他的诗歌翻译主题、诗体和语言的转变,反映了胡适文学理念、翻译功能观的发展和翻译手法的成熟。研究胡适的诗歌翻译能够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主体文化的操控力量,同时也反映出胡适在... 胡适是中国白话新诗创作和白话诗体翻译的先锋。他的诗歌翻译主题、诗体和语言的转变,反映了胡适文学理念、翻译功能观的发展和翻译手法的成熟。研究胡适的诗歌翻译能够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主体文化的操控力量,同时也反映出胡适在新文学草创阶段的首创精神和个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诗歌翻译 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