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文化背景下迟子建的乡土情结 被引量:2
1
作者 费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3,共6页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保留着一份质朴而炽热的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深刻的乡土情结成为她的创作不变的情怀。迟子建的乡土情结,是她创作的原动力,也构成了她的乡村题材小说的思想精髓和情感内质。
关键词 自然 故土家园 生命活力 人性关怀 诗情
原文传递
纪录片叙事艺术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一成 《红河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
纪录片是可以叙事的,探讨了纪录片叙事的概念,从叙事结构的优化、纪录片的事与情、巧用数字技术这三个方面具体地探讨了纪录片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 叙事 结构 诗情 数字技术
下载PDF
迟子建乡土情结的成因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费虹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保留着一份质朴而炽热的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深刻的乡土情结成为她创作不变的情怀。迟子建的乡土情结,是她创作的原动力,也构成了她的乡村题材小说的思想精髓和情感元素。
关键词 自然 故土家园 生命活力 人性关怀 诗情
下载PDF
真正的问题乃是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关于“思想进步,艺术退步”之争识小
4
作者 孙子威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87-216,共30页
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的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的"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 针对"思想进步,艺术退步"的观点,本文首先就具体语境,对这里提及的"思想"进行了界定。这里的"思想",事实上就是政治倾向。本文指出,"思想进步"是否会导致"艺术退步",核心其实是"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并且以郭沫若、曹禺及老舍等人的创作,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政治倾向并非一定导致作品的艺术水准的退步,关键在于作家的思想能否化为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诗情意念"。从"情感论"的角度来看,"诗情"内涵着思想的因子,具有深刻性、具体性、整一性、反观性的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化为艺术形象的血肉,而单是思想或世界观是不足以决定创作的。过于看重思想观点对于文艺的重要性,是个认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政治 诗情 思想论 情感论
原文传递
赵尊岳词作艺术创作观探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7,共6页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 赵尊岳的词作艺术创作观以对词心、词情、词笔的阐说为核心而展开。他以"词心"为词体创作的内在本源,以"词情"为词体美感的生发之本,以"词笔"为词体美韵的呈现形式,认为三者相辅相成,一同成为词的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系统,始终推动与建构着词作艺术呈现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尊岳 词作创作观 词心 词情 词笔
下载PDF
毛诗派、钟嵘“诗咏情性”比较论
6
作者 苏金刚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诗咏情性”在毛诗派和钟嵘的《诗品序》中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二者都揭示了文学审美特性 ,强调的侧重点却迥然各异。前者强调“诗歌教化”功能 ,后者则侧重于诗歌的审美特质。鉴于此 ,前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改良尚需“怀旧俗”的约束 ,... “诗咏情性”在毛诗派和钟嵘的《诗品序》中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二者都揭示了文学审美特性 ,强调的侧重点却迥然各异。前者强调“诗歌教化”功能 ,后者则侧重于诗歌的审美特质。鉴于此 ,前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改良尚需“怀旧俗”的约束 ,后者则为后世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所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派 《诗品序》 诗咏情性
下载PDF
饱含诗情:莫诗的独特魅力——兼谈莫诗《芙衣四十生日》的写作特点
7
作者 郑江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18,26,共4页
“西南硕儒”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歌创作既与宋诗派的写作主张互相应和,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他重视诗情,有感而发,形成了莫诗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莫友芝诗歌 诗情 写作特点
下载PDF
诗缘情——曾国藩诗歌初探
8
作者 胡清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quo...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他的情强调了人的本性,消除了儒家气息。忧国忧民之情、思乡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渗透于曾氏的诗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忧国忧民之情 思乡之情 兄弟之情 朋友之情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学说”看“诗言志”与“诗缘情”之发生动机
9
作者 刘姝含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中国诗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打开了中国文学体系建构的话域;而“诗缘情”理论,则厘清了文学表意性研究的内在肌理.西方分析文论中的“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试图用“精神分析说”的理论解读文学密码.回顾中国诗学理论,基于对“诗言... 中国诗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打开了中国文学体系建构的话域;而“诗缘情”理论,则厘清了文学表意性研究的内在肌理.西方分析文论中的“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试图用“精神分析说”的理论解读文学密码.回顾中国诗学理论,基于对“诗言志”“诗缘情”理论的正确解读之上,“精神层次”学说可对以“诗言志”的“言”之动机加以诠释;“诗言志”可以被理解为意识活动的产物,“诗言志”的含义也可在意识性与非意识性上进行解读.在“缘情”之时,其实也无外乎是在“防御机制”的理论的映射下发挥作用.“诗缘情”的发生被看作是防御机制下的投射行为.“情”通常借“诗”为载体,“缘情”不过是追根溯源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诗言志 诗缘情 文化互释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阐释的三个重要诗学命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宣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8,共10页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 王夫之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密不可分,它主要通过三个命题体现出来。“《诗》者,幽明之际”以《诗经》祭祀诗为对象,重视诗乐在沟通人神中的功用,并以音乐为介质展示了幽明隐显、形上与形下世界中诗歌本体存在的意义;“诗以道情”说从《诗经》批评实践出发,不仅会通“诗言志”和理学家的性情论等理论资源,而且以“气”的哲学观念为本,突出了“情”与“景”、“心”与“物”不可分离的本源性的关系,因而具有了超越传统情感诗学的价值与意义。“兴观群怨”是中国《诗经》学和诗学史上的重要命题,王夫之对这一命题阐释的意义在于,它以“情”为中心,将“兴观群怨”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从“现量”说的意义上阐释“兴”,因而赋予了这一命题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诗学 《诗经》阐释 “《诗》者 幽明之际” “诗以道情” “兴观群怨”
下载PDF
王昌龄诗论试析——古文论笔札之二
11
作者 王筑民 王莉娟 《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1年第2期30-35,19,共7页
王昌龄的诗论,是在“兴”论框架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包含“发兴生意”论、“景情相兼相惬”论、诗“境”论等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潜体系”。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古代诗论从“兴”论发展出“意境”论的脉络。王氏的... 王昌龄的诗论,是在“兴”论框架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包含“发兴生意”论、“景情相兼相惬”论、诗“境”论等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潜体系”。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古代诗论从“兴”论发展出“意境”论的脉络。王氏的诗“境”论还不是完善的“意境”论,但已揭示了后世所说的“意境”的发生论机制和最基本的性质。王昌龄称得上“意境”论的先驱者或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发兴生意”论 “景情相兼相惬”论 诗“境”论 “意境”论
下载PDF
“诗缘情”与魏晋诗学自觉
12
作者 辛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魏晋诗学自觉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诗缘情"思潮。从理论新变来看,人们对诗赋具有审美愉悦的抒情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以致触及到诗歌艺术的本质特点;从诗赋创作而言,语言艺术的特点随着文学与音乐的分离而突现出来,从标题到内容... 魏晋诗学自觉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诗缘情"思潮。从理论新变来看,人们对诗赋具有审美愉悦的抒情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以致触及到诗歌艺术的本质特点;从诗赋创作而言,语言艺术的特点随着文学与音乐的分离而突现出来,从标题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诗缘情 自觉
下载PDF
从三首词作谈李清照词中的情
13
作者 邢德波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21-122,共2页
文章以情为纲,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李清照有代表性的三首词作,认为李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描写情:以生动形象寓少女之情,以灵巧之笔抒眷恋之情,以平淡之词写沉痛之情。
关键词 李清照 少女之情 《点绛唇》 《一剪梅》 眷恋之情 《永遇乐》 沉痛之情
下载PDF
寻梦诗的精髓——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艺术
14
作者 付忠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88-90,共3页
从戴的诗歌及诗论分析他诗歌的主要特点——注重诗情以及意象的运用。从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评价他对新诗的贡献,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对我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诗歌艺术 诗情 意象 象征主义 传统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情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红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1-94,127,共5页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 阮籍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 ,忧生切骨 ,陷入生命悲剧之中 ,他不屈地探索 ,企图超脱这悲剧人生 ,但往往陷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中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情结。阮籍的《咏怀诗》把这种情结艺术地再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济世志的追求与裂变 ;礼教的否定与放达不羁的行为 ;归欤之情与归隐的否定 ;玄学生命家园的寻找与失落 ;游仙的矛盾与否定一切。阮籍在极度矛盾痛苦中 ,执着于生命的完美追求 ,在追求中展露出生命的本真 ,凸现出个体生命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生命情结 生命悲剧 生命超脱 阮籍 诗歌 魏晋时期 玄学
下载PDF
中国诗学本体流变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书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本体 诗言志 诗言情 诗言性 诗言灵
下载PDF
论苏过的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中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苏过在宋代诗坛上虽不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但其诗歌创作颇具个性特征,值得研究。苏过的唱和诗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其纯审美性的山水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其准山水诗和抒怀诗多抒发隐逸情怀。
关键词 苏过 唱和诗 山水诗 抒怀诗
下载PDF
在汉代诗学背景下看曹丕、曹植诗歌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春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在《毛诗大序》等先秦汉代诗学著作中,关于诗歌的缘起,已经隐含着"言志"和"缘情"两种发展方向,到汉魏之际,诗歌迎来了蓬勃兴盛的契机,而曹丕和曹植这对兄弟恰好对应着"缘情"与"言志"之两端,分... 在《毛诗大序》等先秦汉代诗学著作中,关于诗歌的缘起,已经隐含着"言志"和"缘情"两种发展方向,到汉魏之际,诗歌迎来了蓬勃兴盛的契机,而曹丕和曹植这对兄弟恰好对应着"缘情"与"言志"之两端,分析这种差异,对了解曹氏兄弟的诗歌写作,大有帮助,而且认识到曹丕实乃六朝绮靡之先声,此乃文章的一得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志 缘情 汉音 魏响 六朝 绮靡
下载PDF
略论古代诗歌的抒情方法
19
作者 王燕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诗歌的文学功用很多,情感抒写则是其本色行当。对于诗歌抒情方法的分类历来争论不休,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案例以及抒情方法主要特点将间接抒情细分为六大类,即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 诗歌的文学功用很多,情感抒写则是其本色行当。对于诗歌抒情方法的分类历来争论不休,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案例以及抒情方法主要特点将间接抒情细分为六大类,即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诗歌抒情方法 间接抒情 区别与联系
下载PDF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解阮诗论议
20
作者 刘伟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3-96,共4页
《求阙斋读书录》注解了阮籍82首《咏怀诗》中的52首。曾氏对阮诗的解读以章句为本,重视对诗中意象的分析,重在其讥刺寄托的揭示。
关键词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 阮籍 《咏怀诗》 意象 解读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