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喻: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殊闲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象喻”是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之一。受中国诗歌“象喻”特质的濡染,中国传统诗歌评论也习惯于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而代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甚至演变为一种“创作”,成为语言“冲浪”和心理“按摩”的载体。象喻诗歌与象喻诗评同中有... “象喻”是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之一。受中国诗歌“象喻”特质的濡染,中国传统诗歌评论也习惯于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而代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有时甚至演变为一种“创作”,成为语言“冲浪”和心理“按摩”的载体。象喻诗歌与象喻诗评同中有异。总之,“象喻”是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它为中国人写诗、读诗、论诗、识诗提供了独特的手段和视角,展现了中国人品评艺术与品评人生的一致性和相通性,凸现出中国人审美诉求的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喻 诗歌评论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新媒体语境下诗歌批评的“标签化”趋向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小凤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诗歌批评的“标签化”已成为一种典型趋向,各种标签此起彼伏,但大都是强制阐释,是不同批评家、派别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策略,属于一种“空心化”的批评模式,值得警惕与纠偏。批评家需要拨开各种标签而回到诗歌文本,以... 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诗歌批评的“标签化”已成为一种典型趋向,各种标签此起彼伏,但大都是强制阐释,是不同批评家、派别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策略,属于一种“空心化”的批评模式,值得警惕与纠偏。批评家需要拨开各种标签而回到诗歌文本,以自己之心会作者之心,构建一种“以心会心”式的诗歌批评,方能深入感悟诗歌文本的精神、思想与审美价值,真正发掘诗歌作品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诗歌批评 标签化 空心化
下载PDF
弗罗斯特的“爱默生主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宗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8-60,共13页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 弗罗斯特认为爱默生不仅是最早对他的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是终生的。以弗罗斯特《论爱默生》一文为基本线索,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爱默生对弗罗斯特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爱默生与弗罗斯特诗歌及散文文本释读,着重从诗歌语言、格律、图征性意象、二元论宗教观以及"焦虑的自由"等方面,阐释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爱默生 超验诗学 现当代诗歌 诗歌评论
下载PDF
明代诗论求“真”观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邵晓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168,共7页
在明代俗文学兴盛和心学发展的背景下,明代文人士大夫以"真"论诗,突破了传统诗论对诗歌写真内容的控制及对写真程度的节制。"真"作为明代诗论的新价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诗论的"正"的要求。明... 在明代俗文学兴盛和心学发展的背景下,明代文人士大夫以"真"论诗,突破了传统诗论对诗歌写真内容的控制及对写真程度的节制。"真"作为明代诗论的新价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诗论的"正"的要求。明代文人士大夫也认识到诗之"真"的边界需要限定,求"真"的同时也需要保证诗的"美"。因此,"趣"成为明代诗论中重要的诗美形态。但明代诗论没有形成限定"真"的新标准。这种不稳定的诗歌求"真"观念一直持续到近现代。明代诗论对"真"的探索、使用与反思对当下的诗学理论与实践均具有参考价值。"真"的边界问题、"真"与"美"之间的张力问题也都需要继续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诗论
下载PDF
王夫之对明代复古派诗学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新跃 黄细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明清之际的诗学批评家王夫之以其批评视角之独特、观点之锋芒毕露而闻名,通过王夫之对复古派的前后七子诗学思想批评的系统梳理,来认识他对明代诗学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并尝试分析王夫之对复古派批评尖刻的深层原因,从而凸现他在明清... 明清之际的诗学批评家王夫之以其批评视角之独特、观点之锋芒毕露而闻名,通过王夫之对复古派的前后七子诗学思想批评的系统梳理,来认识他对明代诗学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并尝试分析王夫之对复古派批评尖刻的深层原因,从而凸现他在明清诗学转型之际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复古派 诗学批评 诗学转型
下载PDF
试论钱谦益高度评价王稚登缘由及影响
6
作者 熊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钱谦益以明末清初文坛盟主的身份对明代诗歌进行批评,他的观点在明末清初,甚至之后的文坛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集中体现其观点倾向的是《列朝诗集小传》。传中钱谦益对吴中名士王稚登多有称赞,评价皆为正面,并在诗歌选取上亦有倾向... 钱谦益以明末清初文坛盟主的身份对明代诗歌进行批评,他的观点在明末清初,甚至之后的文坛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集中体现其观点倾向的是《列朝诗集小传》。传中钱谦益对吴中名士王稚登多有称赞,评价皆为正面,并在诗歌选取上亦有倾向。钱谦益对王稚登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清初文坛对王稚登评价。探究钱谦益如此评价的缘由,分析其评价的公允与否,是文学史、文化史上客观评价王稚登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王稚登 诗歌批评 情感认同 后世影响
下载PDF
身份、职志与撰述:程钜夫宦闽行实与诗歌批评论略
7
作者 邱光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程钜夫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期间的情志与作为,鲜明地体现出经国济世的文化心态及宪司官员的身份意识和政治伦理品格,其诗学活动也与此互为映照。就诗歌批评而言,其话语重心是对“士大夫之诗”的批评论说,聚焦于诗人的身份及其文化政... 程钜夫任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期间的情志与作为,鲜明地体现出经国济世的文化心态及宪司官员的身份意识和政治伦理品格,其诗学活动也与此互为映照。就诗歌批评而言,其话语重心是对“士大夫之诗”的批评论说,聚焦于诗人的身份及其文化政治实践、政治伦理品格,突出强调诗歌的文化政治功能。这一诗学观念及批评指向,渊源有自,在虞集、揭傒斯等人那里也得到积极响应和阐扬,从而融入元代中期南北文坛合流的主潮当中,参与构建了主流文坛广泛接受的诗学规范和评价尺度,闽地诗学界亦有其嗣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钜夫 身份 职志 诗歌批评
下载PDF
新诗理论的开拓和周作人的新诗主张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81,共11页
考察与分析周作人关于中国新诗的理论主张———从诗的本质、特点 ,诗人的个性表现与诗的地方性、民族性的关系 ,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诗人“梦想”的素质和诗歌语言的“简练”、“含蓄” ,到新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对外国近现代诗歌... 考察与分析周作人关于中国新诗的理论主张———从诗的本质、特点 ,诗人的个性表现与诗的地方性、民族性的关系 ,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诗人“梦想”的素质和诗歌语言的“简练”、“含蓄” ,到新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对外国近现代诗歌的态度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 ,以及怎样进行诗歌批评等问题。周作人对于中国新诗这些见解和主张 ,不仅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新诗理论 周作人 新诗主张 诗歌批评 价值判断
下载PDF
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建次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时雍 诗歌批评 “韵” “趣” “味” 运用 阐说
下载PDF
论叶燮的杜诗学——以《原诗》为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贤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7,共11页
叶燮《原诗》具有精湛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思辨过程,他以杜甫为中国诗歌史的顶峰,梳理了诗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艺术成就、人品胸怀、诗史地位等方面对杜诗作了精微的阐释,其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批评方法包孕着传统诗学向现代转向的... 叶燮《原诗》具有精湛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思辨过程,他以杜甫为中国诗歌史的顶峰,梳理了诗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艺术成就、人品胸怀、诗史地位等方面对杜诗作了精微的阐释,其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批评方法包孕着传统诗学向现代转向的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杜诗 批评
下载PDF
日本汉诗本土化的探索——江户汉诗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和歌、俳句的借鉴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晓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历代歌论是江户汉诗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歌、俳句则是他们获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江户时期出现的日本诗话,即受到本土文学及理论的深刻影响。诗话作者常常用和歌、俳句的理论及实践来探讨汉诗的创作。这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援... 历代歌论是江户汉诗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歌、俳句则是他们获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江户时期出现的日本诗话,即受到本土文学及理论的深刻影响。诗话作者常常用和歌、俳句的理论及实践来探讨汉诗的创作。这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援和歌、俳句入汉诗,以和歌、俳句与汉诗相互印证、相互发明,以期打通和、汉壁垒的尝试表明,日本人对中国汉诗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探索一条使汉诗本土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期 和歌 汉诗 歌论 诗论
下载PDF
论钟嵘《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国乾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钟嵘《诗品》为其标志之一。《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提出了“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 ,深刻认识了“吟咏情性”的艺术本质 ,提出了“滋味”说的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 ,钟嵘《诗品》为其标志之一。《诗品》作为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建构了完整的、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提出了“自然英旨”的审美理想 ,深刻认识了“吟咏情性”的艺术本质 ,提出了“滋味”说的美感论 ,确立了“定品第”、“显优劣”、“溯流别”的批评方法 ,对中国古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诗歌理论批评 文艺美学思想体系 审美理想 美感论 中国古代美学
下载PDF
对隐秘花序和精神构造的探询——评苗雨时《临风绽放的玫瑰——网络时代女诗人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俊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0-32,共3页
《临风绽放的玫瑰——网络时代女诗人论》是苗雨时创建"现代性诗学话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将女诗人的研究放置在了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予以综合考量,同时完成了文本细读和现象学层面的文化分析与诗人内心世界的精确剖析... 《临风绽放的玫瑰——网络时代女诗人论》是苗雨时创建"现代性诗学话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将女诗人的研究放置在了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予以综合考量,同时完成了文本细读和现象学层面的文化分析与诗人内心世界的精确剖析。这体现了著者与时俱进的精敏视角和思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女诗人 诗歌批评
下载PDF
清代学术与诗话的专门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红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5,共5页
清代是学术极为发达的时代,学者喜作"窄而深"的研究,许多专门学科皆蔚为大观。清诗话家们受此学风的影响颇深,使诗话的内容与体例日趋专门化,地方性诗话、断代诗话、专家体诗话、声律类诗话因而大行。这些诗话与清代方志学、... 清代是学术极为发达的时代,学者喜作"窄而深"的研究,许多专门学科皆蔚为大观。清诗话家们受此学风的影响颇深,使诗话的内容与体例日趋专门化,地方性诗话、断代诗话、专家体诗话、声律类诗话因而大行。这些诗话与清代方志学、史学、谱牒学、音韵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清诗话的专门化标志着诗话之体从总体上摆脱了"以资闲谈"的特质,具有了较强的学术精神,从一方面体现出清代诗学超越于前代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诗话 专门化 地方志 谱牒 音韵
下载PDF
日本诗话中的陶渊明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春兰 穆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137,154,共6页
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 陶渊明在日本汉诗的创作中影响甚大,也是日本汉诗论中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充分体现于日本诗话之中。日本诗话对陶渊明的评论涉及诗歌创作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两个层面,对其"平淡"诗风及其诗史地位有了清晰的确认,对其在日本汉诗创作中的影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诗论界对陶渊明的批评以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之"傲吏说"为代表,对其诗艺也不无訾议。既承继中国诗论中之陶渊明论,又兼有异见,体现了他们在诗歌批评方面极强的自主意识及接受异质文化时一贯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日本诗话 诗歌批评 接受
下载PDF
从选本形态论曾国藩《十八家诗钞》的诗学观念——以分类体例和诗歌评点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雯雯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十八家诗钞》的编纂成书过程与曾国藩诗歌创作历程、诗歌阅读积累以及指导诸弟、子侄诗歌学习的主旨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十八家诗钞》选人与选诗集中体现了曾国藩卓越的选家识力和审美眼光,推进了十八家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十八家... 《十八家诗钞》的编纂成书过程与曾国藩诗歌创作历程、诗歌阅读积累以及指导诸弟、子侄诗歌学习的主旨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十八家诗钞》选人与选诗集中体现了曾国藩卓越的选家识力和审美眼光,推进了十八家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十八家诗钞》分体编录的体例,方便学诗者翻阅取则,以自身质性选择擅长的诗歌体式进行针对性的揣摩创作,为后学诗歌创作提供了取法典范和轨式路径。《十八家诗钞》在"气势""情韵""趣味""识度"四种诗学范畴的基础上合并"机神""趣味"为"机趣",同时增设"工律"评点诗歌,最终形成较为全面、富有层次的诗学批评维度,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家诗钞》 分体编录 诗学轨式 评点 诗学意义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依归——洪弃生《寄鹤斋诗话》的诗歌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雪梅 陈庆元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7,共9页
洪弃生的《寄鹤斋诗话》是台湾诗话著作中文学成就较高的一部,作者通过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品,阐述诗歌创作和批评理论。同时,身处晚清割台、日本统治台湾的时代巨变之中,洪弃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拒绝日本文化,通过诗话创作坚持诗歌正典... 洪弃生的《寄鹤斋诗话》是台湾诗话著作中文学成就较高的一部,作者通过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品,阐述诗歌创作和批评理论。同时,身处晚清割台、日本统治台湾的时代巨变之中,洪弃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拒绝日本文化,通过诗话创作坚持诗歌正典,坚守"温柔敦厚"诗教传统,回归诗歌雅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弃生 《寄鹤斋诗话》 乙未割台 诗歌批评
原文传递
诗谶,有意味的诗学批评样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佃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诗谶作为一种隐秘的诗歌类型,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始终。在诡异奇幻的形式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学批评观念,它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是作家生命形态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结果。
关键词 诗谶 诗学批评 生命形态
下载PDF
宋人注宋诗的诗学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泽棠 吴晓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文章在对宋人注宋诗中各位注释者的诗歌创作才能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各个注本中的大量诗歌批评片断,并对其进行了综合与归纳,从而得出:宋人注宋诗的注释者,如赵次公、任渊、李壁等,在诗歌注释中能在准确地解释意义的基础上,总结... 文章在对宋人注宋诗中各位注释者的诗歌创作才能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各个注本中的大量诗歌批评片断,并对其进行了综合与归纳,从而得出:宋人注宋诗的注释者,如赵次公、任渊、李壁等,在诗歌注释中能在准确地解释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各种诗歌创作技巧,包括字法、句法、章法、对偶、用典等创作方法,并进一步对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等诗人的总体创作成就与特点作了精辟的概括。研究认为,宋人注宋诗的这种寓诗歌研究于注释中的方法,在诗歌注释史与诗歌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注宋诗 诗歌注释 诗学批评
下载PDF
姚培谦诗教刍议
20
作者 高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1-26,共6页
姚培谦一生尊奉程朱理学,与当时的理学名家多有往来,与诗教论的倡导者沈德潜过从甚密,思想上互有激荡。其所生活的时代,于有清三百年间最为鼎盛,文化昌隆,理学独尊,诗教振兴。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姚培谦论诗积极主张诗教。他通过著诗话、... 姚培谦一生尊奉程朱理学,与当时的理学名家多有往来,与诗教论的倡导者沈德潜过从甚密,思想上互有激荡。其所生活的时代,于有清三百年间最为鼎盛,文化昌隆,理学独尊,诗教振兴。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姚培谦论诗积极主张诗教。他通过著诗话、编诗选等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诗学态度,即愿意同官方思想及主流话语保持一致,提倡温柔敦厚和清真雅正的诗风。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价值取向的一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培谦 诗教 诗话 诗选 理学 沈德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