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朓诗文中的隐逸思想
1
作者 田丹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6-187,共2页
谢朓诗文作品中的隐逸思想具有阶段性,出仕初期以当时流行的希冀隐逸思想为主,出守宣城期间以"吏隐"思想为主,晚期作品中隐逸思想则带有游仙色彩,而隐逸思想的变化折射出他所身处的政治环境。
关键词 谢朓 诗文 隐逸思想
下载PDF
殷璠“诗笔双美”论析--以陶翰评论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左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5,共6页
作为唐人选唐诗的一种,《河岳英灵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该书所选入的24位诗人中,陶翰是惟一被誉为"风骨"、"兴象"兼备的诗人,也是惟一被提及"笔"之范畴的诗人。这说明他理应在《河... 作为唐人选唐诗的一种,《河岳英灵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该书所选入的24位诗人中,陶翰是惟一被誉为"风骨"、"兴象"兼备的诗人,也是惟一被提及"笔"之范畴的诗人。这说明他理应在《河岳英灵集》以及盛唐诗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现今学术界对于陶翰的个案研究还相对较少。应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讨论《河岳英灵集》,评价其"诗笔双美"的内涵,从而进一步确认陶翰在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河岳英灵集》 诗笔双美 陶翰 兴象
原文传递
从诗文看陶渊明与酒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67-73,共7页
陶渊明大半辈子以酒为友,只要有酒,"无夕不饮"。他以酒言志,以酒排忧,以酒取乐,在飘飘然的沉醉中创造出人类理想的桃花源。他好酒的社会原因是避祸与文人互相影响,个人原因是遗传与兴趣。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文 人生
下载PDF
周粲诗文与中华传统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浴贤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9-85,共7页
周粲诗文表现了浓厚的中华古典诗意美,深沉而细腻的故国情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思考和把握,总此,共同形成了周粲诗文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而这一文化特色的形成,则基于周粲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缘于他的中华情结。
关键词 周粲 中华传统文化 诗歌 文学 诗意美 中华情结
下载PDF
苏门三学士晁、秦、张“善文不善诗”说——以两宋之际的文学批评话语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刘帼超 《理论界》 2018年第2期101-108,共8页
苏门四学士之间有着密切的友谊和频繁的文学往来,这使得研究者习惯于展开整体性的研究。但在江西诗派勃兴的两宋之际,四学士评价出现分离的趋势,黄庭坚被推崇,其他三人的诗作受到江西派理论家的质疑。另外一部分评论家跳出诗歌创作的畛... 苏门四学士之间有着密切的友谊和频繁的文学往来,这使得研究者习惯于展开整体性的研究。但在江西诗派勃兴的两宋之际,四学士评价出现分离的趋势,黄庭坚被推崇,其他三人的诗作受到江西派理论家的质疑。另外一部分评论家跳出诗歌创作的畛域,从文章创作入手,提出了三学士善文的"各有所长"说,较为客观,符合三学士的文章创作和批评实际。三学士善文不善诗的观点虽提出于江西派勃兴的批评背景下,但基于本身的客观性,也为南宋后来的批评家接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学士 江西诗派 文学接受 诗文
原文传递
柳宗元诗文中的文化传统与想象
6
作者 肖扬碚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柳宗元以其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想象,通过作品将其展现出来。他既表现了自己对于文化传统的承袭,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文化想象将他对现实与传统的理解形象化。
关键词 柳宗元 诗文 文化传统 文化想象
下载PDF
张养浩生平与诗文创作浅论
7
作者 李鸣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
本文对元代名臣张养浩的生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考论,认为张养浩的退隐是其知识分子人格与官场的冲突所致,其生平经历有超越传统知识分子儒道互补范式之处。其散文追随姚燧,取法韩愈,诗歌则兼学白居易之通俗与韩愈之险劲,在元代文坛... 本文对元代名臣张养浩的生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考论,认为张养浩的退隐是其知识分子人格与官场的冲突所致,其生平经历有超越传统知识分子儒道互补范式之处。其散文追随姚燧,取法韩愈,诗歌则兼学白居易之通俗与韩愈之险劲,在元代文坛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养浩 诗文 创作
下载PDF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青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4,共6页
中国古代文论有三大传统:一是工具主义传统,二是审美主义传统,三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诗文评传统。这三大文论传统均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某一方面的精神追求息息相关。但是到了现代,中国古代文人逐渐为现代知识分子所取代,他们的精神追求也发... 中国古代文论有三大传统:一是工具主义传统,二是审美主义传统,三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诗文评传统。这三大文论传统均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某一方面的精神追求息息相关。但是到了现代,中国古代文人逐渐为现代知识分子所取代,他们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应,上述三大文论传统也各有其不同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工具主义 审美主义 诗文评 中国文论 现代命运 大传统 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古代文人 精神追求
原文传递
在古诗文教学中彰显国学精神——以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的诗文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党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9-42,共4页
苏轼的诗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风格。通过苏轼的诗文学习体味国学精神,既有助于中学生古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的传承。
关键词 苏轼 古诗文 教学 国学 精神
下载PDF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下载PDF
古典诗文中松柏意象举隅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 作为自然之物的松柏,为历代文学家的情感和观念所浸润,咏松赋松成为文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松柏,在历代文人的主观感情世界里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他们运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意象。本文从墓地松柏、涧松、孤松、小松等几个方面,对古典诗文中的松柏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文 意象 松柏文化 中国
下载PDF
析论杜堮抄评杜甫排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占如默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2期16-28,共13页
山东滨州杜堮在其文集《石画龛论述》的《十研斋杂志下》《恩余录续补》等卷中抄评杜甫排律90首,其特色在于"以文论诗"。对于为何"手抄"杜甫排律,杜堮认为"手抄细绎方能得其脉络""手写乃能见其脉络&... 山东滨州杜堮在其文集《石画龛论述》的《十研斋杂志下》《恩余录续补》等卷中抄评杜甫排律90首,其特色在于"以文论诗"。对于为何"手抄"杜甫排律,杜堮认为"手抄细绎方能得其脉络""手写乃能见其脉络""自写而后能随其曲折""独抄少陵者,以其真性至情,独绝千古,瑰词丽句,回越寻常,真能兴起百世者也"。对于如何解读杜甫排律,杜堮在理论上倡导"以文读诗"解杜法,强调杜甫排律"大篇可作数十首读,短章又可合数十首作一篇读"。杜堮还具体实践了"以文论诗",对所抄杜甫排律"并著评语",从志意、章法、炼字、用典等方面进行评解和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堮 杜甫 排律 “以文论诗” 抄评
下载PDF
论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的整体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冬冬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
明清地方诗文总集与全国性总集如《列朝诗集》《明诗综》《晚晴簃诗汇》等相类,具体而微,辑录省、府、县等地域诗文。明清地方诗文总集在保存明、清及前代诗文文献上意义重大,实为地域作者、诗文文献之渊薮。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的文献价... 明清地方诗文总集与全国性总集如《列朝诗集》《明诗综》《晚晴簃诗汇》等相类,具体而微,辑录省、府、县等地域诗文。明清地方诗文总集在保存明、清及前代诗文文献上意义重大,实为地域作者、诗文文献之渊薮。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的文献价值可以通过其特征加以显现,此类总集的编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辑录内容上均超越前代,整体特征明显:从空间上来看具有宏大性;从时间上来讲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地方诗文总集 整体特征
下载PDF
方宗诚《说诗章义》评解趣旨与清代诗经学中的桐城家法
14
作者 史哲文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488-510,共23页
方宗诚《说诗章义》久被忽视,实具重要价值。《说诗章义》运用“以文论诗”的桐城家法评点《诗经》,显露“义法”痕迹,尊重前人旧说,亦有自我见解,并采用探讨段落层次与重言咏叹的文法,传授起、反、折、跳的“起峰”句法,探求诗文一体... 方宗诚《说诗章义》久被忽视,实具重要价值。《说诗章义》运用“以文论诗”的桐城家法评点《诗经》,显露“义法”痕迹,尊重前人旧说,亦有自我见解,并采用探讨段落层次与重言咏叹的文法,传授起、反、折、跳的“起峰”句法,探求诗文一体的本源取法等方式寻觅《诗经》的章法所在。方宗诚又将温柔敦厚之道加以艺术化阐释,从“忠厚”转向“气厚”,并以“沉郁顿挫”与“高大宏远”两方面具体解释“气厚”的丰沛内蕴。在清代经学以及文学的演进历程中,《说诗章义》与《诗传补义》共同构成方宗诚的“经义—文章”诗经学体系,其与方东树《昭昧詹言》一脉贯通,构成桐城诗派的诗论著作体系,同时,与桐城诸家诗经学著作合观,又构成桐城诗经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体现出诗学与诗经学的多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宗诚 《说诗章义》 桐城派 诗经学 以文论诗
原文传递
主题式群诗(文)阅读:送别诗中话别离
15
作者 方静 《科教文汇》 2018年第5期120-122,共3页
本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古诗阅读《送别诗中话别离》一课的三轮教学为课例,探究开展主题式群诗(文)阅读的策略和路径。作者试图以"主题式古诗(文)"阅读作为群文阅读的突破口,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从课内到课外向深度、广度拓展... 本文以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古诗阅读《送别诗中话别离》一课的三轮教学为课例,探究开展主题式群诗(文)阅读的策略和路径。作者试图以"主题式古诗(文)"阅读作为群文阅读的突破口,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从课内到课外向深度、广度拓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强化语用,活跃思维,加强审美,传承文化,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诗(文)阅读 课例研究 送别诗 语文核心素养
下载PDF
明代常熟诗文述论
16
作者 张浩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常熟文人的诗文创作,在整个明朝代不乏人,到了晚明则更显光耀。明中叶的桑悦、徐恪及晚明的顾大章、瞿式耜都有好诗传世。顾大韶的小品文,瞿式耜的政论文、家书,瞿昌文的纪行文也各有特色。
关键词 常熟 明代
下载PDF
易君左的《西北壮游》
17
作者 张向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易君左的《西北壮游》是他抗战后来甘肃主持《兰州和平日报》期间,漫游大西北的一部游记。作者以诗文并置的手法,深情礼赞了大西北的戈壁、雪山、草原以及名山大川等雄奇景观,真实、细致地描写了大西北的风俗民情和游牧、农耕生活及其... 易君左的《西北壮游》是他抗战后来甘肃主持《兰州和平日报》期间,漫游大西北的一部游记。作者以诗文并置的手法,深情礼赞了大西北的戈壁、雪山、草原以及名山大川等雄奇景观,真实、细致地描写了大西北的风俗民情和游牧、农耕生活及其现代化进程。这既是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大西北"地理景观的诗意抒写,也是战后大西北社会景象的一个历史真实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君左 西北壮游 西北奇景 名胜古迹 诗文并置
下载PDF
唐代送“明府”诗歌与唐代县令
18
作者 张聪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5-79,共5页
"明府"在唐代是县令的俗称,多出现在诗歌和笔记小说中。《全唐诗》中题目出现"明府"的诗歌有360余首,而送"明府"诗歌有近百首。作为送别诗的一个组成部分,送"明府"诗多反映当时文人团体之间的... "明府"在唐代是县令的俗称,多出现在诗歌和笔记小说中。《全唐诗》中题目出现"明府"的诗歌有360余首,而送"明府"诗歌有近百首。作为送别诗的一个组成部分,送"明府"诗多反映当时文人团体之间的关系及地位,有对送别"明府"的祝福、夸赞的应制之作;也有对即将远赴当时偏远地区的"明府"的宽慰、鼓励和同情。文章通过分析唐代送"明府"诗,进而窥探唐代县令的等级、政事、仕途以及秩满或退休后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唐代酬赠、送别诗歌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明府” 县令 应制 仕途
下载PDF
《草堂诗余》清代不传成因新探
19
作者 祝东 王小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3,共5页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代对说话艺术的禁毁及话本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皆有重要之联系,是一种文化合力推动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堂诗余 话本艺术 诗文互动 传播
下载PDF
明清地方诗文总集著录回族作家再探
20
作者 张冬冬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
明清地方诗文总集为专门辑录某一地域作者诗文的总集,所录文献具有地域性,故在保存不同地域回族文学家族文献上具有优势。除保存作者小传及相关生平资料外,家族诗文创作延续情况亦有保存。明清地方诗文总集除了保存回族文学家族文献外,... 明清地方诗文总集为专门辑录某一地域作者诗文的总集,所录文献具有地域性,故在保存不同地域回族文学家族文献上具有优势。除保存作者小传及相关生平资料外,家族诗文创作延续情况亦有保存。明清地方诗文总集除了保存回族文学家族文献外,还保存了大量回族作家文献,如《周雅续》《涛音集》《国朝山左诗钞》等不同地域明清地方诗文总集,所在多有。这些文献具有一定的辑佚、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诗文总集 别集 回族 古代文学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