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q... "思"与"诗"是人类"应和着道说而说"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既有"隐蔽的亲缘关系",又有一条"很深的鸿沟",在"遥遥相隔"的两座山上"比邻而居"。这既决定了它们"对话"的必要,又提供了它们"对话"的可能。通过"思与诗的对话",人类可以重新达乎"诗意地栖居"。这种"诗意地栖居"乃是通过"语言"的"诗化活动"来实现的。"思"与"诗"的分离导致了"语言本质"和"诗意栖居"的双重失落,而"思与诗的对话"正是人类"追忆"和"重返"精神故园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思与诗的对话 语言
下载PDF
“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尤战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朱光潜认为,"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超脱化、道德化和完满化。在朱光潜看来,文艺能够怡情养性,有助于人生情趣化的实现;要实现人生的情趣化,还必须以超脱...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朱光潜认为,"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超脱化、道德化和完满化。在朱光潜看来,文艺能够怡情养性,有助于人生情趣化的实现;要实现人生的情趣化,还必须以超脱的精神观照人生和创造人生;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因而艺术化的生活即道德化的生活;人生的艺术化还意味着人生的完满化,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全面完满的人,才能创造出真正完满的、艺术化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美育 人生 艺术化
下载PDF
晚翠的诗情——论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的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晶晶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5-40,共6页
“诗化”是汪曾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特质,它没有指向现代主义的诗学范畴,而更多地指古典主义的诗的意蕴或意境。本文关注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文体(短篇小说)表达“诗化”,或者说是作者呈现、咏叹、追问的“表达式”。汪曾祺晚期小说... “诗化”是汪曾祺晚期创作最重要的特质,它没有指向现代主义的诗学范畴,而更多地指古典主义的诗的意蕴或意境。本文关注的是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文体(短篇小说)表达“诗化”,或者说是作者呈现、咏叹、追问的“表达式”。汪曾祺晚期小说“诗化”实现的途径是:“时间”对“诗化”的影响:“无时间”带来的恒常感以及“空白”造成的节奏和诗意想象的空间;“回忆”的功能和“乡土”的意义:回忆中的“乡土”既是诗意的源泉,对于“乡土”的想象和故意渲染则成为诗化的策略;日常叙事下的“诗化”:对于真实人生的诗性把握和隐藏于日常化叙事背后的生命悲情使“诗化”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晚期小说 诗化 时间 乡土 日常
下载PDF
匠心求证诗化萧红——评平石淑子汉译版《萧红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汉桥 邹化旭 《中文论坛》 2018年第1期248-253,共6页
近年来,萧红研究呈现出蓬勃之势,日本学者平石淑子所著、梁艳萍教授与崔莉博士翻译的《萧红传》是近年来该领域最为科学、详尽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从匠人精神、复调人生和诗化研究三个方面对该著作进行了解读,认真探讨了该著作带来的... 近年来,萧红研究呈现出蓬勃之势,日本学者平石淑子所著、梁艳萍教授与崔莉博士翻译的《萧红传》是近年来该领域最为科学、详尽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从匠人精神、复调人生和诗化研究三个方面对该著作进行了解读,认真探讨了该著作带来的全新阅读感受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匠人 复调 诗化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和时空感悟
5
作者 刘绍卫 《柳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32-37,共6页
处于社会转型时的汉末文人 ,在生命感发下融情于路 ,路的时空中渗透着士人的政治伦理亲情关怀和主体生存意义关怀 ,积淀着士人强烈的生命情怀。《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所蕴含的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路的意象中的时空压抑之间矛盾 ,铸就... 处于社会转型时的汉末文人 ,在生命感发下融情于路 ,路的时空中渗透着士人的政治伦理亲情关怀和主体生存意义关怀 ,积淀着士人强烈的生命情怀。《古诗十九首》路的意象所蕴含的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路的意象中的时空压抑之间矛盾 ,铸就了《古诗十九首》哀婉凄美的抒情风韵的内质 ,路的意象从某种程度上讲 ,是《古诗十九首》的中心意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中心意象 "路"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章回小说中的诗歌因素与诗化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别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 明清出现的一批章回小说与诗歌的关系都特别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歌形式,二是小说开始出现"诗化"的因素,这种"诗化"的因素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中仅零星地出现一些片断,但到了《红楼梦》却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虽然"诗化"尚不能被充分证明为小说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这种特征确乎被五四以后的一批作家如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等继承下来,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诗歌 诗化 表现性 抒情性
下载PDF
《八月之光》的结构诗性和灵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霞 吴翔宇 《阴山学刊》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 《八月之光》体现了福克纳小说艺术的诗性想象和灵性思维。它的结构是诗性想象之基础,而作家的灵性思维则既是小说思想性的艺术升华,更是美国南方文化的神意飞跃。作品诗化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的自恰性、反复的叙述方式、张弛有序的节奏及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这种诗化的结构呈现为一种灵性之光,这种灵性就是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小说 福克纳 小说结构 诗化 灵性
下载PDF
世俗化·诗意化·情感化——由宋代节序词看宋人的文化追求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琼 李术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通过对史料、作品的分析,论述了节序词所蕴涵的宋人在物质生活上的世俗化享乐化追求,由此进一步探究了节序词所展示出的宋人诗意化人生,即他们在精神生活上的高品质追求,以及从词体本身和宋代文人这一特殊文化群体出发,论证了节序词所... 通过对史料、作品的分析,论述了节序词所蕴涵的宋人在物质生活上的世俗化享乐化追求,由此进一步探究了节序词所展示出的宋人诗意化人生,即他们在精神生活上的高品质追求,以及从词体本身和宋代文人这一特殊文化群体出发,论证了节序词所外化出的宋人的情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序 节序词 世俗化 诗意化 情感化
下载PDF
论南朝赋的诗化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洪娟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赋这一文学体载在南朝时期明显表现出诗化倾向。而诗化倾向的原因表现在:第一,诗的发展;第二,“放荡”的抒情文学观与不拘常体的呼声;第三,南朝士人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南朝赋 诗化 成因
下载PDF
从用典看宋词的“雅化”
10
作者 周炫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宋词的“雅化”指的是宋词的“诗化”和“散文化”。用典,使词进一步“雅化”,更使得词成为与诗、文并列的“雅文学”,但同时也使词进一步弱化了俗文学的体性。
关键词 用典 雅化 诗化 散文化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伍尔夫作品诗化特征研究——以《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例
11
作者 眭丹娟 张资清 王慧敏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26-32,共7页
诗化小说是文艺思潮的产物,也是伍尔夫作品的核心。《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的文本词汇、字系以及修辞特点无不呈现出"诗化小说"的特征。分析表明:文本用词简洁平实,色彩词的突出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美;标点符号的巧妙... 诗化小说是文艺思潮的产物,也是伍尔夫作品的核心。《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的文本词汇、字系以及修辞特点无不呈现出"诗化小说"的特征。分析表明:文本用词简洁平实,色彩词的突出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形象美;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语篇的节奏感;比喻修辞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本诗歌般的意境。对伍尔夫作品的诗化特征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语言选择,也能为文学解释提供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语料库 诗化特征
原文传递
神话策略下的诗性追寻——小说《白轮船》的诗化生成
12
作者 梁光焰 《西伯利亚研究》 2007年第6期49-51,共3页
《白轮船》是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7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小说在写实的基础上穿插大量的神话传说,不仅把神话自有的语法体系带入现实故事叙述之中,调动作者意念化和抽象化的诗性思维,为小说埋下了诗意的种子,而且还使神话在新的结构中获得... 《白轮船》是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7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小说在写实的基础上穿插大量的神话传说,不仅把神话自有的语法体系带入现实故事叙述之中,调动作者意念化和抽象化的诗性思维,为小说埋下了诗意的种子,而且还使神话在新的结构中获得象征的力量,使文本充满了梦幻色彩,唤醒了读者的诗歌阅读期待,使读者从文本中读出象征、隐喻及神秘的诗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白轮船 神话 诗化
下载PDF
鲍照“代”乐府体探析——兼论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葛晓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32,共12页
《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是乐府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鲍照的代乐府虽然具有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基本特质和不少表现元素,但并非汉魏乐府的复旧。"代"字标示了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变。在《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或借旧题裁己意,或用... 《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是乐府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鲍照的代乐府虽然具有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基本特质和不少表现元素,但并非汉魏乐府的复旧。"代"字标示了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变。在《鲍照集》里的代乐府或借旧题裁己意,或用新题代旧题,标示了鲍照拟乐府与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代乐府体所提供的考察角度,便于今人更清楚地看到鲍照对于汉魏古乐府传统和当时新兴乐府的不同,以及处理各种乐府体式的不同创作态度。鲍照的代乐府以五言为多,集中体现了他对汉魏晋乐府创作传统的认识:第一,取题多用旧题,小部分自立新题;第二,鲍照的代乐府五言中有一部分吸取了汉乐府偏重叙事以及场景表现单一性的方式,通过某个人物、场景或者故事的设计,集中地抒发自己的感想;第三,多用比兴虽是汉魏古诗共同的表现特征,但鲍照有一部分乐府的比兴句式更接近汉乐府;第四,汉古诗和乐府好从人生感慨和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某些名理,富有训诫意味,鲍照也时有这类总结性的诗句;第五,鲍照的代乐府文气贯通流畅,虽然有些作品已不免俳偶铺陈,但没有两晋古诗的抽象议论,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大体能够保持汉魏乐府的语言风格。当然,鲍照的代乐府最关键的还是抒情视角的普世性,即无论其中包含了多少个人寄托,基本上仍是采用代言体以及与此相应的传统抒情主题:鲍照代乐府古题的抒情都是从普世性的感受出发,所以这些代乐府题的主题内容都不出于生死感叹、去乡远游、人情亲疏、离别相思、从军赴边、游览京洛等汉魏乐府的传统题目范围,没有具体而特定的事件或背景的交代,没有倾诉感情的具体对象,触发感叹的真实原因隐藏在巧妙的比兴以及那些虚构的人物和场景之中,个人特殊的思想矛盾若隐若现地寄寓在人们共同的感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代乐府 汉魏乐府 创作传统 古诗化
下载PDF
诗的炼丹术--余光中的散文实验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怡雯 《华文文学》 2008年第4期12-19,共8页
通过对《剪掉散文的辫子》的解读,深入探讨余光中的散文实验精神。首先,从余光中的方法论出发,论述他对五四白话文的反省和批判;其次,从建设的角度,横向分析他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散文实验,纵向论及他与梁实秋、胡适之间的对话关系,借此... 通过对《剪掉散文的辫子》的解读,深入探讨余光中的散文实验精神。首先,从余光中的方法论出发,论述他对五四白话文的反省和批判;其次,从建设的角度,横向分析他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散文实验,纵向论及他与梁实秋、胡适之间的对话关系,借此论述其散文观点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现代散文 诗化 白话 文言文 形武主义
下载PDF
解读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年第1期69-70,共2页
“人生的艺术化”贯穿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之中,意在宣扬一种完美的人生理念。朱光潜认为人生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道德化、情趣化、超脱化。正确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而且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也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人生的艺术化 美学思想 朱光潜
下载PDF
诗化散文与现代性——以余光中为例兼和杨朔比较
16
作者 倪金华 《华文文学》 2008年第4期5-11,共7页
从现代性的视角,比较余光中和杨朔的诗化散文理论与创作,进而从作家在审美意象和意境方面的艺术匠心,探讨诗化散文的现代性特质。
关键词 余光中 杨朔 诗化散文 现代性
下载PDF
黑色人:鲁迅生命哲学的诗化形象——历史小说《铸剑》新解
17
作者 赵建磊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3-27,共5页
作为历史传说的现代改写,《铸剑》对原故事的"新编",一是复仇故事的现代性叙述,二是对黑色人和眉间尺形象的现代性阐释。黑色人是典型的"鲁迅式"战士,其中渗透着鲁迅深刻独特的生命哲学与斗争哲学。复仇过程四环节... 作为历史传说的现代改写,《铸剑》对原故事的"新编",一是复仇故事的现代性叙述,二是对黑色人和眉间尺形象的现代性阐释。黑色人是典型的"鲁迅式"战士,其中渗透着鲁迅深刻独特的生命哲学与斗争哲学。复仇过程四环节的结构处理,"复仇三剑客"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决战之前黑色人和眉间尺所唱的三首招魂曲,以及"剑"、"狼"、"坟"等意象的指涉,使黑色人形象诗意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人 生命哲学 诗化形象 历史小说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会创作得失论
18
作者 刘静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141-144,163,共5页
中国诗歌会是融入浪漫主义因子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开启了新诗在思想与组织上自觉与政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发展道路。清醒的阶级意识、叙写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工农生活是其突出特征。他们最早响亮提出诗歌大众化口号,并从理论探讨走向创作... 中国诗歌会是融入浪漫主义因子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开启了新诗在思想与组织上自觉与政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发展道路。清醒的阶级意识、叙写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工农生活是其突出特征。他们最早响亮提出诗歌大众化口号,并从理论探讨走向创作实践。在借鉴和利用民间形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过分强调诗的功利目的性,放逐抒情个性,使其作品总体上说认识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会 阶级意识 大众化 非诗化
下载PDF
文化操纵与利用: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经典的建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126
19
作者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2期86-102,共17页
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系统是译入语文化对文学翻译操纵的三种基本力量,其中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制约和影响力度更为显著。本文以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翻译文学为中心,从文学经典的角度,考察当意识形态处于文化多元系统主导地位的情... 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系统是译入语文化对文学翻译操纵的三种基本力量,其中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制约和影响力度更为显著。本文以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翻译文学为中心,从文学经典的角度,考察当意识形态处于文化多元系统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选择和翻译文学经典构成的操纵。通过分析翻译文学经典形成的文化意图,揭示五六十年代中国对文学翻译的操纵及政治利用的文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翻译文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 诗学 经典文学
原文传递
论原作之隐形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杨柳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51,共5页
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 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译评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 诗学 意识形态 赞助人 翻译文学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