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楚辞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莹 《大连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37-41,共5页
宋代楚辞研究上承汉代,又受到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儒学色彩。宋代的楚辞研究更重视义理的阐发。比较重要的研究者有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
关键词 诗文革新 理学 儒学色彩 外向经世 内向治心
下载PDF
但丁与奥维德的“取材”及其对文学传统的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游雨泽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8,共11页
《变形记》与《神曲》之间的联系并不止于但丁对奥维德笔下神话的引用与改写,这两部史诗在内容与叙事风格层面分别创造了整全的宇宙。这种整全性在内容上体现为完整的时间与空间,在叙事风格上体现为对不同流派的兼容并蓄:但丁实践了奥... 《变形记》与《神曲》之间的联系并不止于但丁对奥维德笔下神话的引用与改写,这两部史诗在内容与叙事风格层面分别创造了整全的宇宙。这种整全性在内容上体现为完整的时间与空间,在叙事风格上体现为对不同流派的兼容并蓄:但丁实践了奥维德的“变形”概念,即吸收、改造其文学范本与模仿对象的能力。两位诗人分别通过与各自在文学创作上的借鉴与模仿对象的对比,尝试定义自身的诗学身份。但丁通过“取材”这一方式实现了对文学传统的挑战,继承并发展了奥维德叙述中的诗学革新,进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记》 《神曲》 诗学宇宙 取材 诗学革新
原文传递
北宋中期释门与政坛文学互动的双重价值--以天台宗释长吉交游与创作为中心
3
作者 崔淼 张培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9,共9页
释长吉是北宋中期著名天台宗诗僧,终其一生都与政坛名士诗文唱和,所作在当时就受到高度评价。此种士释文学交往蕴含着双重价值:从政治角度而言,诗僧与官员的唱和,在文化政策、信仰态势、交往心理等层面,对双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北宋... 释长吉是北宋中期著名天台宗诗僧,终其一生都与政坛名士诗文唱和,所作在当时就受到高度评价。此种士释文学交往蕴含着双重价值:从政治角度而言,诗僧与官员的唱和,在文化政策、信仰态势、交往心理等层面,对双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北宋政坛与佛教关系的生动反映;从文学角度而言,与长吉唱和的士人,包括了林逋、宋祁、梅尧臣等晚唐体、西昆体以及北宋新诗风的代表人物,通过这些士人对长吉诗风的评价,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北宋中期诗歌革新运动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诗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期 释长吉 士释交往 诗歌革新
下载PDF
论金和诗歌的革新性
4
作者 王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50-52,共3页
金和是近代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重要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平静到战乱的巨大转折,诗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诗歌自成一格,且金和有主动革新诗歌的意愿和创作实践,其诗多书写时代风云和百姓苦难,既针砭时弊也歌颂时杰,在思想... 金和是近代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重要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平静到战乱的巨大转折,诗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诗歌自成一格,且金和有主动革新诗歌的意愿和创作实践,其诗多书写时代风云和百姓苦难,既针砭时弊也歌颂时杰,在思想内容、语言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均体现了传统诗歌在近代转型中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和 近代文学 诗歌革新 诗史
下载PDF
《李长吉歌诗解读》前言
5
作者 黄世中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新:一用字用词多以生语替代习熟之辞;二多以冷僻奇诡之意象入诗;三诗句之间或离合跌宕,或翻转透跃,脉络婉曲;四立意谋篇多比兴暗示,诗义多重旨复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吉诗 辞理兼胜 艺术创新
下载PDF
宋夏战争对北宋诗文革新之影响
6
作者 赵瑞阳 郭艳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0-23,共4页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宋夏战争 民族关系 诗文革新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芳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杜甫这类主题的诗歌,大致呈现为以围绕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的回忆与围绕国家盛衰变迁为主的回忆两种情形,而在诗歌体制上,则以五古长篇以及五古、七律组诗为主。其中五古组诗《八哀诗》与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是这类诗歌中的精心结撰之作,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蕴涵,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晚年致力于诗歌艺术创新的锐意追求。只是《秋兴八首》以其出色的成就深得后人赞赏与推许,而《八哀诗》则因种种原因而未臻于尽美尽善之境,因此也就未由其“一家之则”而成为“诗人之通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居夔州 往事追忆 故国之思 诗歌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