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颂美与自陈之间——从三首赠韦济诗看杜甫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写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成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4-80,共7页
杜诗传世文本中有创作于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凡15首。杜甫极少两度干谒同一对象,但却有三首酬赠韦济之作。此三首赠韦济诗结构章法各异,创作时间有明显先后之别,反映了杜甫天宝七载至天宝十一载间在长安的心境变迁。以三首赠韦济诗为参照... 杜诗传世文本中有创作于长安时期的干谒诗,凡15首。杜甫极少两度干谒同一对象,但却有三首酬赠韦济之作。此三首赠韦济诗结构章法各异,创作时间有明显先后之别,反映了杜甫天宝七载至天宝十一载间在长安的心境变迁。以三首赠韦济诗为参照,考察杜甫长安时期干谒诗的整体创作,能发现谋篇布局中颂美与自陈的不同侧重造成了干谒诗内部的分野,从而对多数干谒诗结构与内容的模式化有更全面、系统的观照。诗歌谋篇布局差异的背后,是杜甫在干谒求提携与自我任真间的徘徊纠结。名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干谒韦济、回归自我的高亢尾音,却只是杜甫干谒之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谒诗 杜甫 赠韦济诗
下载PDF
重探杜甫天宝七载前后行迹及心态--以“奉赠韦济”三诗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覃聪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2期33-41,52,共10页
杜甫天宝六载(747)应诏下第后归隐偃师、后至洛阳漫游一说,实由南宋黄鹤对杜集中“奉赠韦济”三诗的系年及解读发展而来。20世纪末出土的《韦济墓志》表明黄鹤所据史料存在缺漏,由黄鹤系年发展而来的关于杜甫天宝七载行迹的论述也就需... 杜甫天宝六载(747)应诏下第后归隐偃师、后至洛阳漫游一说,实由南宋黄鹤对杜集中“奉赠韦济”三诗的系年及解读发展而来。20世纪末出土的《韦济墓志》表明黄鹤所据史料存在缺漏,由黄鹤系年发展而来的关于杜甫天宝七载行迹的论述也就需要再作探讨。去掉“层累的”成见之后分析现有文献材料,重新系年“赠韦”三诗,并不能得出杜甫天宝七载往返两京乃至回洛阳隐居、漫游的结论,而是发现杜甫主要活动于长安,进而可以看到杜甫“旅食京华”阶段从心雄万夫到降心求伸、再到愤郁决绝的心态转变历程。这种心态转变产生于长期持续的长安旅食生活,并非旧有传谱所认为的是天宝七载前后骤然改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行迹 “奉赠韦济”三诗 黄鹤补注 天宝七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