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愉悦”与生态意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59,共4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这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的生态反思有着可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诗歌 “自然愉悦” 生态意识 英国 博物学理论 人与自然
下载PDF
试论咏史、怀古之关系及其诗学精神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咏史诗初期乃诗人读史而兴感慨,以韵语铺陈史事以鉴戒讽诵或借史抒发个人用世情怀;而怀古诗是由山水行役诗衍生而来,重在抒发感怀叹逝之情。咏史、怀古根本之别乃其内容、旨趣之异。怀古诗的出现影响到咏史诗的写作,随着两者的融合、互... 咏史诗初期乃诗人读史而兴感慨,以韵语铺陈史事以鉴戒讽诵或借史抒发个人用世情怀;而怀古诗是由山水行役诗衍生而来,重在抒发感怀叹逝之情。咏史、怀古根本之别乃其内容、旨趣之异。怀古诗的出现影响到咏史诗的写作,随着两者的融合、互渗,对后代那些兼具咏史、怀古特征的诗歌再强分彼此,实无多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 怀古 史书 古迹
下载PDF
项应莲和他的《西昭竹枝词》 被引量:8
3
作者 顾浙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7-43,共7页
十九世纪初项应莲的《西昭竹枝词》,对西藏地方的宗教活动、民俗风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文学描绘,具有颇高的文学艺术性和史料价值。这组竹枝词的问世,乃是清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全面治理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全确立之写照。
关键词 项应莲 竹枝词 宗教活动 民俗风情 文学艺术性 史料价值
下载PDF
“蹙金”考:一个唐五代诗词名物的文化史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可先 武晓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5,共10页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蹙金 唐五代 诗词名物 法门寺 文化史
下载PDF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月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宇文所安的一些论著中有对中国咏史怀古诗的论述,他的一些研究视角与方法值得借鉴。从怀古诗用韵、互文性方法、文本细读与诗歌修辞、文本流传、场景缺失之意义与自然人世之对比以及主题、意象等方面对其论述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 宇文所安的一些论著中有对中国咏史怀古诗的论述,他的一些研究视角与方法值得借鉴。从怀古诗用韵、互文性方法、文本细读与诗歌修辞、文本流传、场景缺失之意义与自然人世之对比以及主题、意象等方面对其论述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咏史怀古诗的学术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史诗 怀古诗 互文性方法 文本细读 文本流传
下载PDF
现实主义诗人阎尔梅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登勤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阎尔梅是我国明清之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大量的现实主义的诗文创作 ,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确立了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阎尔梅 诗歌 现实主义 艺术风格 诗史
下载PDF
陈孚诗歌论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方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陈孚在有元一代时见高节,为人称颂,在山水诗、咏史诗等领域各有所成。陈孚诗歌意趣丰富,天趣自成,呈现出一种回归唐风的美学努力,展示了元代诗坛的变革路向。但是,陈孚及其诗歌创作长期以来为文学史家所遗忘,实为憾事。
关键词 陈孚 元代文学 山水诗 咏史诗 唐风
下载PDF
谈杜牧咏史诗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银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杜牧咏史诗在晚唐独树一帜、新人耳目。文章通过解读杜牧咏史诗,分析杜牧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杜牧 咏史诗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汪元量诗略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去非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26,共4页
汪元量作为宋末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堪称“诗史”的现实主义杰作。他的诗除了内容独特为世人瞩目外 ,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 ,汪元量的诗歌同文天祥等人的诗歌一起 ,代表了宋末文学的主流和最高成就。
关键词 汪元量 诗歌 艺术成就 文学地位 文学评论 宋代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鲁迅早期诗歌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巍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30-31,34,共3页
鲁迅的早期诗歌虽然只是如他说的“为新诗打打边鼓,凑些热闹”,然而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勇于探新的开路先锋,他的精神在诗歌里也有表现。这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表现深切”,格式上的“特别”。这些在新诗开创初期都有功不可没的... 鲁迅的早期诗歌虽然只是如他说的“为新诗打打边鼓,凑些热闹”,然而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个勇于探新的开路先锋,他的精神在诗歌里也有表现。这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表现深切”,格式上的“特别”。这些在新诗开创初期都有功不可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具有了不可否认的史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诗歌 中国新诗 诗歌史
下载PDF
“小乐府”考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易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3-75,共13页
“小乐府”非仅指乐府诗体,也有用其指散曲与词。其在诗中出现,最早可见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杨维桢撰、门人章琬编的《复古诗集》。该书卷二收录22首五言四句的咏史“小乐府”,皆被冠以三字或四字篇名。通过对《铁崖古乐府》的删改增... “小乐府”非仅指乐府诗体,也有用其指散曲与词。其在诗中出现,最早可见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杨维桢撰、门人章琬编的《复古诗集》。该书卷二收录22首五言四句的咏史“小乐府”,皆被冠以三字或四字篇名。通过对《铁崖古乐府》的删改增补,杨维桢在《复古诗集》中确立了“小乐府”的审美范式。直至清代,王士禛重新将“小乐府”引入诗家视野,“小乐府”组诗及单行本的出现,使其在诗坛迅速流行,同时,其形制与内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终成为一种颇具影响的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乐府” 杨维桢 《复古诗集》 咏史诗
下载PDF
“诗史”精神重放光辉——论宋末诗人对杜诗的接受
12
作者 黄桂凤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南宋末年,在文天祥以身殉国、忠义存诗存史的影响下,一大批南宋遗民、诗人奋起直笔,模仿杜诗,以诗存史,而且往往在诗前另以序言辅以记史。
关键词 诗史 宋末遗民 比兴手法 以诗存史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杜甫咏物诗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松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4-49,共6页
咏物诗是指在特定审美场域里细致体物、由物兴感、寄托情志的诗歌。杜甫咏物诗自成一家,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近四十年来,杜甫咏物诗的研究成果具有角度新颖、解读细致、视角多元、学科融合等特点,尤其在体物艺术、题材类型、思想文化... 咏物诗是指在特定审美场域里细致体物、由物兴感、寄托情志的诗歌。杜甫咏物诗自成一家,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近四十年来,杜甫咏物诗的研究成果具有角度新颖、解读细致、视角多元、学科融合等特点,尤其在体物艺术、题材类型、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开拓性进展。今后杜甫咏物诗的研究可以向三个方向开拓:体物方式的精细化解读、诗史品质的挖掘和辨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咏物诗 研究史 选本
原文传递
略论颜延之《五君咏》对早期咏史诗的变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并且完成了其早期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颜延之《五君咏》为标志,班固《咏史》所开创的纪体咏史诗传统被打破,传体咏史诗作为一种全新的咏史诗类型登上诗坛,...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咏史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并且完成了其早期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颜延之《五君咏》为标志,班固《咏史》所开创的纪体咏史诗传统被打破,传体咏史诗作为一种全新的咏史诗类型登上诗坛,为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五君咏》亦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深切的人生关怀,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前此咏史诗或以叙事细碎而致酷不入情,或以情思繁芜而致结构散乱的缺陷,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垂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君咏》 颜延之 咏史诗
下载PDF
明代宋玉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广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Ming Dynasty is the one in which studies about Song Yu have the most results and biggest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study of Chu ci. Great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areas of artistic discussion... Ming Dynasty is the one in which studies about Song Yu have the most results and biggest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study of Chu ci. Great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areas of artistic discussion, authenticity determination and clearing up study of Song Yu’s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辞赋 研究史 楚辞学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建新 《孝感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88-90,共3页
李清照的词继承了苏轼“自是一家”(即抒发真实性情 )的主张 ,一一从心底流淌而出 ,使人们可以清晰看见她一生各个阶段欢快、幸福、相思、自信、悲凉的情感历程。唯其情真意挚 。
关键词 情感历程 李清照 "自是一家" 真实性情 观快 幸福 相思
下载PDF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精神指归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德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2,共5页
文章主要从对衰落王朝的一往情深,对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宇宙人生的终级关怀三个方面分步论述了中晚唐咏史诗人对社会、对个人、对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分析了他们在中晚唐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存在状态和心理特征。
关键词 中晚唐 咏史诗 精神指归
下载PDF
唐宋诗人对《史记》范蠡形象的接受——以史记咏史诗为探讨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陆陆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17-120,共4页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蠡 《史记》 咏史诗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唐代对项羽形象的接受——以咏史诗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国淑雅 王利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5-64,共10页
唐代是项羽接受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诗人对项羽形象的接受又是项羽接受史中的重要内容,其接受多以诗歌为载体进行。唐代诗人笔下的项羽形象鲜明而多变,他时而为西楚霸王,时而为落魄之徒,时而为柔情男儿。唐代诗人不仅以诗歌叙述项羽的... 唐代是项羽接受史上的重要时期,唐代诗人对项羽形象的接受又是项羽接受史中的重要内容,其接受多以诗歌为载体进行。唐代诗人笔下的项羽形象鲜明而多变,他时而为西楚霸王,时而为落魄之徒,时而为柔情男儿。唐代诗人不仅以诗歌叙述项羽的相关事迹,还在此基础上大发议论,抒发个人情感,创作出一批以项羽为主题的咏史诗,数量可观。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代咏史诗对项羽形象的接受明显呈现出诗体创新、包容的态度和偏重宏观叙述等特点。以咏史诗为切入点考察项羽形象在唐代的接受,既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体现唐代在项羽接受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 唐代 咏史诗 接受特点 后世影响 过渡意义
下载PDF
早朝大明宫唱和诗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雅静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乾元元年春,贾至作诗《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王维、岑参、杜甫等人皆应诗而和。这组唱和诗以朝会为题材,以七律为体式,在当时可谓发端之作,在后世更是声名不断、嗣响不绝。追索其传世过程可知,别集并载作为重要的存录方式,使四诗裒... 乾元元年春,贾至作诗《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王维、岑参、杜甫等人皆应诗而和。这组唱和诗以朝会为题材,以七律为体式,在当时可谓发端之作,在后世更是声名不断、嗣响不绝。追索其传世过程可知,别集并载作为重要的存录方式,使四诗裒聚一处,在选本之外开拓出共时传播的新路径;历代诗话聚焦次第评定,相继展开讨论,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批评场域,推动诗歌艺术形式的探索不断深入;名家手笔共同呈现的壮丽气象,牵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颂盛情结,并催生了文学、书法和楹联等不同领域的追摹风尚。正是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合力强化了诗歌的历史影响,同时也折射出同题共作在接受史上区别于独吟诗歌的一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宫 唱和诗 共作 接受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