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诗歌再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风格的某种一致性,同时在时间上又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不容忽视的区别,在空间上形成了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分割的政治地理格局,需要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区域文学互动带来的变化认识抗战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诗歌 抗战文化 现实主义诗歌 精神内涵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战争之子”彭燕郊抗战诗歌(1938—1940)的现代性
2
作者 刘长华 何雅静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8-54,共7页
有"战争之子"之誉的彭燕郊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在"抗战"中开启的,但与传统中国战争主题比况,其诗歌的现代性极其鲜明:第一,以"大地"意识代"江山"观念;第二,以"内心的挣扎"代单一的"... 有"战争之子"之誉的彭燕郊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在"抗战"中开启的,但与传统中国战争主题比况,其诗歌的现代性极其鲜明:第一,以"大地"意识代"江山"观念;第二,以"内心的挣扎"代单一的"诉苦";第三,以"觉醒"追求代"功名"取向。从中暗含了"启蒙"与"救亡"并举的生命体验和思想认知,并折射出中国战争文学的转型,"七月派"独具一格的"左翼"风格得以部分深度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燕郊 抗战诗歌 现代性
下载PDF
《文群》副刊的诗人与诗作
3
作者 段从学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15,共9页
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文群》是抗战大后方文坛的重要副刊,所载新诗构成了它最有实绩的一个侧面。文中对其中比较活跃,但一般文学史很少提及的姚奔、李满红、孙滨等诗人的创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论述。此外,还对胡拓、丽砂、王璠... 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文群》是抗战大后方文坛的重要副刊,所载新诗构成了它最有实绩的一个侧面。文中对其中比较活跃,但一般文学史很少提及的姚奔、李满红、孙滨等诗人的创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论述。此外,还对胡拓、丽砂、王璠、芮中占、唐玖琼等人的作品作了介绍和梳理,拓展了现代新诗史的视野和书写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以 《文群》副刊 姚奔 李满红 孙滨 抗战诗歌
下载PDF
暴风雨中的行吟——抗战及40年代新诗潮叙论(上) 被引量:6
4
作者 解志熙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2-70,共19页
"七七"抗战爆发后的12年间,战争连着革命,时代的暴风骤雨弥天盖地。新诗也在同样风雨兼程而成就辉煌。本文梳理了这12年间的新诗发展脉络,逐一论述了抗战诗歌与讽刺诗歌的兴盛、以"七月"诗派和"反抒情"... "七七"抗战爆发后的12年间,战争连着革命,时代的暴风骤雨弥天盖地。新诗也在同样风雨兼程而成就辉煌。本文梳理了这12年间的新诗发展脉络,逐一论述了抗战诗歌与讽刺诗歌的兴盛、以"七月"诗派和"反抒情"诗派为代表的左翼诗潮新面目、南北呼应的新古典主义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的新生代,同时也介绍了抗战爆发前后的诗学观念转变以及40年代末的新诗方向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人民革命 新诗 抗战诗潮 左翼诗潮 新古典主义诗潮 现代主义诗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