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简论王雱文学创作及其所受王安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琦 吴昌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作为王安石长子与“临川三王”之一,王雱在文学领域深受王安石影响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就诗歌来看,王雱诗词创作反映出他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现象可以从他诗词中对健康生命的眷恋与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表达加以体现。就文章来看... 作为王安石长子与“临川三王”之一,王雱在文学领域深受王安石影响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就诗歌来看,王雱诗词创作反映出他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现象可以从他诗词中对健康生命的眷恋与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表达加以体现。就文章来看,王雱文章反映出他思想的深度。就王雱与临川王氏的文学传承来看,王雱的诗歌与文章创作均明显体现出了受王安石文学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诗文的创作主旨,审美趣味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雱 王安石 临川 诗词 文章
下载PDF
刘禹锡对武陵后人的沾溉与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梦初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文 武陵后人 影响
下载PDF
王祎诗文研究
3
作者 庄国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2-37,共6页
王祎是跨越元、明两代的作家,元末时在文坛已具一定的影响力。入明后,朱元璋礼聘包括王祎在内的多位婺州文人入幕辅佐,给他带来了绝好的机遇,王祎不仅在政事上声誉卓著,文学方面也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作家。其在文... 王祎是跨越元、明两代的作家,元末时在文坛已具一定的影响力。入明后,朱元璋礼聘包括王祎在内的多位婺州文人入幕辅佐,给他带来了绝好的机遇,王祎不仅在政事上声誉卓著,文学方面也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作家。其在文艺上秉承儒家载道明理的主流文艺观点,但并不偏废纪事抒情,加之学养深厚、阅历丰富、感情诚挚深厚,遂形成了条理清晰、温厚雅正的诗文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祎 诗歌 文章
下载PDF
阅江楼诗文及其相关问题疑误考论
4
作者 周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102,130,共6页
六百年“有记无楼”的南京阅江楼存有诸多谜团,后人在诗文中虽多有论及,然仍有颇多疑误需要探讨:阅江楼建楼的初衷是朱元璋注重军事之举,而其最终停建则是朱元璋看重天象的结果,“狮岭雄观”之名本出于明朝。
关键词 阅江楼 诗文 疑误 军事
下载PDF
胸藏典故万万千,驱策调遣任自然——论毛泽东诗文中典故的运用
5
作者 吴直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  毛泽东在其诗文中运用典故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事典与语典。事典与语典计可概括为"有运用中国历史事件的事典","也有运用古代传说的事典"和"有运用名人名言的语典"等4个方面;而在具体运用典故时,则主要是"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典故""有以谚语形式出现的典故"和"有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典故"等8种基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诗歌 典故 分类 运用形式
下载PDF
海南诸诗文注释考订
6
作者 李彩霞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海南诗文注释的几部代表著作,如《王弘诲张岳崧诗选》《苏轼文集》《苏轼海南诗文选注》《唐胄诗文集注》《张岳崧诗文集》《琼台诗文会稿》的字、词注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杜康"不是周朝人,而应是夏朝人;"紫金"... 海南诗文注释的几部代表著作,如《王弘诲张岳崧诗选》《苏轼文集》《苏轼海南诗文选注》《唐胄诗文集注》《张岳崧诗文集》《琼台诗文会稿》的字、词注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杜康"不是周朝人,而应是夏朝人;"紫金"不是一个地名,而应代指富贵的生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诗文 注释 考订
下载PDF
署名曾巩的几篇诗文辨伪
7
作者 陈飞龙 夏老长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15-218,242,共5页
《会稽山历史文化》一书中所载署名曾巩的《游天章寺》两首诗中,其一为曾巩所作,其二经辨伪乃宋代翰林学士顾临所作;同治《鄱阳县志》所载《祭彭江州文》署名曾巩,经辨伪乃其弟曾肇所作;《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一书中所载署名... 《会稽山历史文化》一书中所载署名曾巩的《游天章寺》两首诗中,其一为曾巩所作,其二经辨伪乃宋代翰林学士顾临所作;同治《鄱阳县志》所载《祭彭江州文》署名曾巩,经辨伪乃其弟曾肇所作;《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一书中所载署名曾巩的《谢宣医札子》和《使医》两文,经辨伪乃北宋王安石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署名 佚诗 佚文 辨伪
下载PDF
晚清文体的建构与新变——易顺鼎及湘社创作侧论
8
作者 郑学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55,共5页
易顺鼎等湘社作家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清末雅文学超越和变革文体规范的动向。其突出表现是对新兴文体诗钟的提倡和对联句唱和形式的发展,在深层次上则是对文学游艺性与社交性功能的强化。基于这两项功能,作家大量创作谐文,各种竞技性写... 易顺鼎等湘社作家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清末雅文学超越和变革文体规范的动向。其突出表现是对新兴文体诗钟的提倡和对联句唱和形式的发展,在深层次上则是对文学游艺性与社交性功能的强化。基于这两项功能,作家大量创作谐文,各种竞技性写作形式也受到重视,"才"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社 诗钟 联句 谐文
下载PDF
郘亭诗论略
9
作者 苟大霞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2期60-66,共7页
莫友芝,晚清诗坛宋诗派主将,郘亭诗近千首。述怀诗,塑造了一位晚清诗坛上具有进步思想、不慕荣利、不求爵禄的诗人形象;纪游诗,表现了时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艰辛;赠答诗,表达了朋辈友谊,真挚深诚的感情;山水诗,郘亭诗之精萃,以... 莫友芝,晚清诗坛宋诗派主将,郘亭诗近千首。述怀诗,塑造了一位晚清诗坛上具有进步思想、不慕荣利、不求爵禄的诗人形象;纪游诗,表现了时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人生的艰辛;赠答诗,表达了朋辈友谊,真挚深诚的感情;山水诗,郘亭诗之精萃,以平淡的情态表现强烈的情感;记实诗,再现了清末社会生活,记载了农民起义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郘亭诗 迷怀诗 纪游诗 赠答诗 山水诗 记实诗 文与人一 宋诗派
下载PDF
《咏斯威夫特教长之死》中的讽刺(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培宏 王俊刚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讽刺家。文章通过分析他的长篇诗歌《咏斯威夫特教长之死》的部分诗节,试图追溯诗人对人性的弱点以及当时英国社会的不良行为的讽刺。
关键词 《咏斯威夫特教长之死》 讽刺 斯威夫特 英国 长篇诗歌
下载PDF
钱学三境界
11
作者 李洲良 《北方论丛》 2001年第3期18-25,共8页
博采精鉴、深思妙悟、融贯打通是钱学独有的三境界。如果说博采精鉴体现了钱学视界大、眼力高的特色 ,那么深思妙悟则体现了钱学敏于思、妙于悟的特色。前者由中西合璧式的浩博之学而臻于老吏断狱、拔俗不群的鉴别力 ,后者由旁鹜八极的... 博采精鉴、深思妙悟、融贯打通是钱学独有的三境界。如果说博采精鉴体现了钱学视界大、眼力高的特色 ,那么深思妙悟则体现了钱学敏于思、妙于悟的特色。前者由中西合璧式的浩博之学而臻于老吏断狱、拔俗不群的鉴别力 ,后者由旁鹜八极的连类之思而臻于透彻玲珑的悟性。在此基础上钱钟书更辟出融贯打通之极境 ,将不同文体、不同学科乃至古今中西贯而通之 ,将心理情理事理物理乃至宇宙至理笼而统之 ,从而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钱学 博采精监 深思妙语 融贯打通 境界
下载PDF
宋人的求诗风尚
12
作者 左福生 陈忻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宋人请求他人作诗、赐诗的表达涵盖求诗、乞诗、觅诗、索诗、要诗等方面,求诗者涉及文人士大夫、方外群体及艺伎村夫等各个阶层,求诗者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可谓无人不求诗;求诗缘起主要分为无功利性的交往求诗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求诗,涉及... 宋人请求他人作诗、赐诗的表达涵盖求诗、乞诗、觅诗、索诗、要诗等方面,求诗者涉及文人士大夫、方外群体及艺伎村夫等各个阶层,求诗者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可谓无人不求诗;求诗缘起主要分为无功利性的交往求诗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求诗,涉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可谓无事不求诗;在求诗方式上,宋人以当面口头相求为常见,还通过书信、诗赋等书面文字来求取。求诗风尚的流行受宋人文化心理及以诗代文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它在促进宋人日常生活雅化和人际交往和谐的同时,也反作用于宋诗创作,表现为:一是促进诗歌与生活的互动,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诗歌的创作规律,助长了敷衍之习,成为庸恶之作的推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求诗 避俗趋雅 以诗代文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元人别集提要与元代诗文批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燕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四库全书总目》元人诗文别集提要是一部既丰富又珍贵的元诗批评文献,不仅代表了清代四库馆臣相当客观的元诗批评观点,更展示了他们很高的元诗批评眼光。他们对元代诗文特点的认识,对元代诗文价值的评判,对元代诗文风气发展演进的认识... 《四库全书总目》元人诗文别集提要是一部既丰富又珍贵的元诗批评文献,不仅代表了清代四库馆臣相当客观的元诗批评观点,更展示了他们很高的元诗批评眼光。他们对元代诗文特点的认识,对元代诗文价值的评判,对元代诗文风气发展演进的认识和描述,都有很高价值,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批评 元人别集
下载PDF
唐人编纂诗文总集的域外传播——以朝鲜半岛、日本为中心考察
14
作者 卢燕新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1年第2期92-110,共19页
唐教育文化政策、遣唐使臣交往活动、来唐僧侣的文化传播等,有力推动了唐人编纂的诗文总集传播于域外。其或以总集形态传播,或见存于域外典籍中。因抄本传播等原因,其域外传播的效果层次不齐。唐人编纂诗文总集的域外传播,不仅使唐人编... 唐教育文化政策、遣唐使臣交往活动、来唐僧侣的文化传播等,有力推动了唐人编纂的诗文总集传播于域外。其或以总集形态传播,或见存于域外典籍中。因抄本传播等原因,其域外传播的效果层次不齐。唐人编纂诗文总集的域外传播,不仅使唐人编集的相关资料得以保存,同时也对域外诗文总集编纂及域外诗学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 编纂 诗文总集 域外传播
原文传递
从《陶庵梦忆》看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15
作者 王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5期89-90,93,共3页
在晚明小品的创作大家中,张岱诗文兼擅,他将自己诗歌中的精神内涵和表现手法充分融入小品文的创作之中,"以诗为文",使小品文饱含了诗性特征。以《陶庵梦忆》为范本,探讨张岱小品文的诗性特征。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小品文 “以诗为文”
下载PDF
论白居易讽谕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16
作者 黄瑞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8-91,共4页
白居易继承陈子昂、杜甫的兼济思想,创作了170余首优秀"讽谕"诗篇。这些讽喻诗多用散文化句式,诗中多杂以议论,还善于运用虚字虚词。这些创作手法具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宋诗特点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白居易 讽喻诗 以文为诗
下载PDF
《论语》、《曾子》对《诗经》的读以致用——阅读的“潜水作业”之四
17
作者 曾祥芹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4年第6期73-77,共5页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诗经》的读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有10例,它们发挥了孔子"诗教"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为文章的"诗文并茂"做出了典型示范。
关键词 阅读的“潜水作业” 曾子 《论语》 《曾子》 《诗经》 读以致用 诗教功能 诗文并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