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可金 官春云 +1 位作者 肖文娜 谭太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通过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和农达催熟油菜角果引起的光合速率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千粒重、产量与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敌草快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但对角果皮叶绿素破坏严重,光合效率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千... 通过气体交换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敌草快和农达催熟油菜角果引起的光合速率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千粒重、产量与含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敌草快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但对角果皮叶绿素破坏严重,光合效率低,光能利用率下降,千粒重、产量与品质降低较多,且浓度越高降低越多;农达催熟效果慢,但对角果伤害小,光合效率较高,对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小。油菜产量、含油量与角果皮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之间相关显著,表明油菜产量形成与油分积累和后期角果光能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生产上推荐使用0.1%低浓度敌草快或0.8%高浓度农达有利于促进角果成熟和减少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角果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催熟剂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氮肥时间对苜蓿结荚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玉祥 李陈建 +1 位作者 陈述明 朱进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mu No.4)为材料,研究在苜蓿不同生育期施氮肥对苜蓿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返青期施氮肥处理的苜蓿荚果结荚率、种子千粒...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mu No.4)为材料,研究在苜蓿不同生育期施氮肥对苜蓿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返青期施氮肥处理的苜蓿荚果结荚率、种子千粒重以及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依次为63.87%、2.01g和85.33%;但其单序荚果数和结荚率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各个处理中,现蕾期施氮肥处理苜蓿种子产量最高(802.16 kg·hm-2),分枝期次之(641.29kg·hm-2),分别是对照(390.34kg·hm-2)的2.05倍和1.64倍。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苜蓿种子田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时间 荚果 种子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南方红壤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小兵 周利军 +5 位作者 黄尚书 钟义军 成艳红 张昆 孙永明 武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6-1083,共8页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花生 农艺性状 荚果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盛花期高温对大豆结荚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卢城 宫青涛 +4 位作者 陶雨佳 尹帝 邢兴华 邢邯 江海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09,516,共7页
为探明花期高温对大豆结荚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大豆品种濉科12为材料,于盛花期(R2)在大棚内进行连续3 d高温处理(9∶00—16∶00,45±2℃;16∶00—次日9∶00,自然环境温度),研究盛花期高温胁迫对大豆结荚状况、荚和荚柄内部... 为探明花期高温对大豆结荚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大豆品种濉科12为材料,于盛花期(R2)在大棚内进行连续3 d高温处理(9∶00—16∶00,45±2℃;16∶00—次日9∶00,自然环境温度),研究盛花期高温胁迫对大豆结荚状况、荚和荚柄内部解剖结构、荚的氧化胁迫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高温对大豆叶片的影响是非延续性的且对后期的"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受高温影响的花后期形成荚的H2O2和MDA含量上升;部分荚的荚柄细胞崩溃呈丝状、荚壳维管束变稀疏,导致"流"不畅,籽粒内部细胞中空,减少"库"的数量,造成落荚,空瘪荚、缺粒荚增多,总粒数减少,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副花序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高温带来的产量损失。因此盛花期高温对大豆"流"和"库"造成影响,最终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盛花期 高温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春增 李本银 +4 位作者 张梦 吕玉虎 潘滋亮 郭晓彦 曹卫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3-420,共8页
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结荚成熟期分期收获,测定不同时期荚果数量及自然落荚、扰动落荚、留枝荚果成熟度和籽粒产量,分析各因素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数量... 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结荚成熟期分期收获,测定不同时期荚果数量及自然落荚、扰动落荚、留枝荚果成熟度和籽粒产量,分析各因素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数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总荚果数和留枝荚果数于盛花期后26d达最大值;自然落荚量随成熟度的升高显著增加,61.1%~88.8%荚果成熟时,自然落荚占总荚果数3.3%~24.1%,最高落荚损失占总产量的20.9%,自然落荚的荚果成熟度及千粒重显著高于留枝荚果和扰动落荚。在0~90%的成熟度区间内,单位成熟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为3.4至-1.1g·m^(-2),随成熟度升高,籽粒产量增长率降低。在群落荚果68.7%成熟时,种子产量最高达1 250kg·hm^(-2),花序消失可作为紫云英种子最佳收获期的表观群体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荚果 成熟度 落荚 种子产量
下载PDF
冬春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忠义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7期6-8,共3页
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冬春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荷兰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借鉴。
关键词 荷兰豆 高产 栽培 技术
下载PDF
Use of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Spectra for Predicting Okra (<i>Abelmoschus esculentus</i>) Yield and Macronutrient Contents of Leaves 被引量:1
7
作者 Wilfried G. Dibi Jocelyne Bosson +2 位作者 Irié Casimir Zobi Bi Tra Tié Jérémie T. Zoueu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7年第10期537-558,共22页
In-field proximal sensing of most major crops nutrients still remains an economic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 For this purpose, the use of effective multi-excitation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wavelengths is explored... In-field proximal sensing of most major crops nutrients still remains an economic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 For this purpose, the use of effective multi-excitation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wavelengths is explored in this work on Okra plant. Visible-near infrared (400 - 1000 nm) reflectance and multi-fluorescence data were collected at leaf scale in a chemically fertilized field by using an USB spectrometer mounted with an Arduino-based LED driver clip. N, P, K and Ca content of samples leaves were measured using reference methods. Average pods yield and leaves macronutrients content were calibrated using IRIV-PLS regression after spectra pretreatments. Single informative wavelengths bands in reflectance, red and far-red fluorescences were selected for building yield and macronutrient content models. We showed that flowering stage was more suitable for yield prediction. Moderately useful macronutrient models were found in Ca content (RPDval = 1.93, rP = 0.818) and potassium content with RPDval = 1.8, rP = 0.88. P and N yielding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RPDval = 1.61 (rP = 0.718 ) and RPDval = 1.46 (rP = 0.56) respectively were less accurat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potentiality of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for accurate estimation of leaf macronutrient content and crop yield. High selectivity obtained from resulted spectral bands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devices for nutrient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imal Sensing FLUORESCENCE and Reflectance Fertilized Field MACRONUTRIENTS Content pods yield
下载PDF
早芋—晚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撼坤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提高农村耕地的种植效益,清流县近年来以提升耕地复种指数为手段,采用早芋—晚稻—荷兰豆的复种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早芋—晚稻—荷兰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早芋 荷兰豆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豫东潮土区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硼素营养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慎举 宋忠利 侯乐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62,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土壤缺硼有关。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单株空荚率呈显著负相关,r=-0.4628*;大豆籽粒含硼量与单株空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97**;土壤有效硼含量与籽粒含硼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95**。... 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土壤缺硼有关。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单株空荚率呈显著负相关,r=-0.4628*;大豆籽粒含硼量与单株空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97**;土壤有效硼含量与籽粒含硼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95**。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为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的临界指标。夏大豆施用硼肥能显著减少荚而不实的发生,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性状也得以改善。用硼肥拌种、作基肥和花期喷施分别使大豆单株空荚率下降10.2,6.2和7.2个百分点,分别增产19.0%,10.7%和23.4%。在2 700 kg/hm2的产量水平下,适宜的N、P2O5、K2O和硼砂的施用量分别是75,150,127.5和7.5 kg/hm2,相应的施肥配比为1∶2∶1.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荚而不实 硼肥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三、四粒荚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新安 王贤智 +4 位作者 蔡淑平 吴学军 沙爱华 邱德珍 张晓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利用中豆29与中豆32杂交衍生出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406个家系,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分析三、四粒荚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四粒荚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有部分家系几乎没有四粒荚出现,而另一部分家系四粒荚几乎占四分... 利用中豆29与中豆32杂交衍生出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406个家系,在两种种植密度下分析三、四粒荚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四粒荚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有部分家系几乎没有四粒荚出现,而另一部分家系四粒荚几乎占四分之三,群体中出现了三、四粒荚数是一、二粒荚数47倍的家系。50%以上的家系四粒荚数和三粒荚比率超过高亲值,而有70.69%的家系一粒荚比率低于低亲值。三粒荚数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四粒荚数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是四粒荚数与百粒重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但高产家系每荚粒数仍高于每荚粒数低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群体 三粒荚 四粒荚 产量
下载PDF
外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和花荚脱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凯 谢琛 +4 位作者 汪锦 王甜 何舜 雍太文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2-760,共9页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会抑制大豆苗期生长、减少花荚数、降低产量,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开花结荚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对套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苄基腺嘌呤(6-B...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会抑制大豆苗期生长、减少花荚数、降低产量,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开花结荚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对套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烯效唑(S3307)对花荚脱落、叶片碳氮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调节剂会增强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SS)、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及转化酶(invertase,Inv)的酶活性;提高始粒期茎、叶、荚果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后期茎、叶中可溶性糖向荚果的转移。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始荚期叶片碳、氮含量,降低叶片C/N比值;增加始粒期叶片碳含量,减少氮含量,提高叶片C/N比值。外源调节剂会增加大豆开花结荚数,降低落荚数、落荚率及花荚脱落率,以DTA-6效果较好,其处理下2年大豆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增加25.4%、41.3%和32.9%、37.6%。套作大豆初花期叶面喷施6-BA、DTA-6、S3307提高叶片SPS、SS和Inv酶活性,协调大豆各器官碳氮代谢动态平衡,促进大豆开花结荚、减少大豆落荚,显著提高大豆的单株有效荚数与产量,其中DTA-6的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花荚脱落 植物生长调节剂 碳氮代谢 产量
下载PDF
群体配置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建成 林国强 +2 位作者 徐树传 王金官 郑元梅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不同群体配置方式对菜用大豆的植株性状、青荚产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速度和各器官光合产物的分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每穴1株、2株比3株种植法青荚产量明显提高,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增加,累积速度加快,光合产物... 不同群体配置方式对菜用大豆的植株性状、青荚产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速度和各器官光合产物的分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每穴1株、2株比3株种植法青荚产量明显提高,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增加,累积速度加快,光合产物在荚粒中的分配量分别增加1.11g和0.8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群体配置 产量 生理指标 大豆
下载PDF
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洪秋 冯乃杰 +5 位作者 孙福东 刘涛 李建英 杜吉到 韩毅强 郑殿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大豆花荚脱落。2012—2013年在大庆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R1期对大豆绥农28、垦丰16和合丰50分别叶面喷施DTA-6调节剂,对调控花荚离区脱落纤维素酶(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荚脱... 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大豆花荚脱落。2012—2013年在大庆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R1期对大豆绥农28、垦丰16和合丰50分别叶面喷施DTA-6调节剂,对调控花荚离区脱落纤维素酶(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荚脱落纤维素酶(AC)活性、花荚脱落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TA-6抑制大豆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51%(±CK%);大豆荚的AC活性能够在喷药后阶段性地被降低,在不同品种上增加和降低幅度存在差异;能够显著降低花荚脱落率(P<0.05),显著增加产量(P<0.05)。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是通过降低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调节AC活性,从而减少植株的花荚脱落率,以实现对产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A-6 GmAC基因表达 脱落纤维素酶 花荚脱落率 产量
下载PDF
盛荚期摘除叶荚对豇豆落花率、成荚率、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艳杰 胡志辉 +1 位作者 郭瑞 陈禅友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97-304,共8页
针对豇豆花荚脱落率高的问题,通过摘叶摘荚等处理,探讨了源库关系改变对豇豆花荚脱落率、成荚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叶片的光谱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盛荚期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最高,其他几种摘除叶... 针对豇豆花荚脱落率高的问题,通过摘叶摘荚等处理,探讨了源库关系改变对豇豆花荚脱落率、成荚率及产量的影响,并测定叶片的光谱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盛荚期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最高,其他几种摘除叶荚处理的落花率都高于未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盛荚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叶处理,摘叶程度越大,成荚率越低,反之,成荚率越高,产量的大小依次为对照>摘叶1/3>摘叶1/4>摘叶1/2。在盛荚期进行摘叶摘荚处理,豇豆的成荚率大小依次为摘叶1/4摘荚1/4>摘叶1/4摘荚1/3>摘叶1/3摘荚1/4>对照>摘叶1/3摘荚1/3,产量的大小依次为摘叶1/4摘荚1/4>对照>摘叶1/3摘荚1/4>摘叶1/4摘荚1/3>摘叶1/3摘荚1/3。回归分析显示:F_v/F_m可以用于监测豇豆的落花率的高低,其模型为落花率y1=97.77-58.21x1;F_v/F_m和PRI可用于监测成荚率,其模型为成荚率y2=4.06+68.03x_1+197.74x_2;叶绿素含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是1.295 4,落花率、成荚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系数是2.395 1、0.253 7,其模型为产量y3=4 268.13+253.52x_3-48.10x_4-5.50x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摘叶摘荚 产量 PRI FV/FM 叶绿素
下载PDF
不同氮肥管理对毛豆共生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甘银波 本佳婉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两个不同基因型毛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肥管理对毛豆产量及其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毛豆的产量及固氮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二对复叶始期(V1.5),每公顷追施50公斤尿素和在种子形成中期(R4.5)... 以两个不同基因型毛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肥管理对毛豆产量及其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毛豆的产量及固氮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二对复叶始期(V1.5),每公顷追施50公斤尿素和在种子形成中期(R4.5)每公顷再追施25公斤尿素,两个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饱荚产量及最大的固氮量。四对复叶期(V4),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与毛豆的固氮率呈正相关,但在开花期和种荚形成期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每公顷仅施25公斤尿素不能满足毛豆丰产及最大限度利用其共生固氮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肥 共生固氮 产量
下载PDF
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田间土壤微环境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英杰 李向东 +4 位作者 周录英 李宝龙 赵华建 高芳 张佳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春播覆膜(CBFM)、春播露地(CBLD)、麦田套种(MT)、麦田露地(MTLD)、夏播覆膜(XBFM)和夏播露地(XBLD)6种花生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土壤...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春播覆膜(CBFM)、春播露地(CBLD)、麦田套种(MT)、麦田露地(MTLD)、夏播覆膜(XBFM)和夏播露地(XBLD)6种花生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环境和花生产量具有明显影响。花生春播覆膜和麦田套种种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真菌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速率,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有效化;花生覆膜种植可明显增加荚果产量,春花生覆膜的增产作用大于夏花生覆膜,麦田套种的花生产量最低。因此,在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产区应以覆膜种植方式为主;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花生产区,可以推广收麦后直播花生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花生 土壤微环境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晓康 柴沙沙 +5 位作者 李艳红 张佳蕾 张凤 杨传婷 王媛媛 李向东 《花生学报》 2012年第2期20-23,共4页
采用旱棚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花生根系变长,直径变小,表面积增大,根尖数增多,根系活力下降,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根干物质量、根冠比增大。不同... 采用旱棚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花生根系变长,直径变小,表面积增大,根尖数增多,根系活力下降,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根干物质量、根冠比增大。不同生育时期相比,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根系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苗期和饱果期干旱,而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显著低于苗期和饱果期,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对干旱反应敏感;不同时期干旱明显降低了花生荚果产量,结荚期减产最大,其次为花针期和饱果期,苗期减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旱 根系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沈浦 吴正锋 +7 位作者 王才斌 孙学武 郑亚萍 于天一 郑永美 陈殿绪 孙秀山 罗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了挖掘土壤耕作对花生钙素的供应能力,基于三个典型棕壤土大田耕作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下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深耕和浅耕花生荚果及植株地上部(茎、叶、针)的钙吸收量比免耕和深松增加12.... 为了挖掘土壤耕作对花生钙素的供应能力,基于三个典型棕壤土大田耕作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下花生钙营养效应及其与磷协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深耕和浅耕花生荚果及植株地上部(茎、叶、针)的钙吸收量比免耕和深松增加12.8%~41.8%。(2)耕作措施下土壤钙供给与植株钙吸收并非呈直线关系,土壤交换性钙低于临界值2.7g/kg时,植株钙吸收量随着土壤交换性钙增加而显著增加。(3)花生对钙(Ca^(2+))与磷(H_2PO_4^-/HPO_4^(2-))吸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荚果钙与磷的协同吸收效应大于植株地上部分。(4)花生钙吸收量每增加10kg/hm^2,荚果产量增加610kg/hm^2,粗蛋白增加108kg/hm^2。总之,通过耕翻20~30cm措施可维持适宜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有利于花生对钙磷的协同吸收,促进花生产量、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粗蛋白 荚果产量 交换性钙 吸收累积 临界值
下载PDF
干旱对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叶片细胞膜伤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灵娣 李存东 +3 位作者 孙红春 刘连涛 高雪飞 冯丽肖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叶片细胞膜伤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各棉花品种各部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因品种、时期和植株部位不同差异较大,其中,以中铃品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水分... 研究水分胁迫对棉花叶片细胞膜伤害、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各棉花品种各部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因品种、时期和植株部位不同差异较大,其中,以中铃品种果枝叶片中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水分胁迫下各品种、各部位果枝叶片SOD、POD酶活性在棉铃发育的多数时期都明显升高,其中上、中部果枝叶SOD酶活性在棉铃30 d日龄时最低,并且这一规律不因品种类型和果枝区位而改变;中铃品种上部和下部果枝叶SOD酶活性在干旱胁迫下增加的幅度大于大铃和小铃品种;就不同区位果枝叶各时期总体情况而言,以中部POD酶活性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干旱胁迫下中铃品种的铃重和产量变化幅度最小,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细胞膜伤害 SOD pod 产量
下载PDF
铜污染对辣椒产量、铜累积及叶片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景春 李裕红 晋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以辣椒(苏椒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铜污染条件下辣椒的产量和各器官中铜累积规律的变化,以及铜对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含量和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对铜较为敏感,在25~200 mg·kg-1... 以辣椒(苏椒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铜污染条件下辣椒的产量和各器官中铜累积规律的变化,以及铜对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含量和膜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对铜较为敏感,在25~200 mg·kg-1的Cu污染条件下,干物重和产量均低于对照;在铜污染条件下,根是铜累积的主要部位,铜在辣椒体内的累积分布趋势为:根>叶>果实>茎;铜污染使辣椒叶片O2的产生速率加快.MDA含量升高,SOD、POD、CAT在一定胁迫范围内活性增强,总体上随污染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初步认为,辣椒叶片O2、MDA、SOD、POD、CAT的含量变化可作为生产上铜污染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污染 辣椒 产量 累积规律 叶片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丙二醛 膜保护酶 SOD pod CAT 活性 干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