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跃进 马赛斐 +1 位作者 高启云 罗家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32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将供试大豆品种分为6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96,Ⅰ级(0~1%)占12.5%,Ⅱ级... 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32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将供试大豆品种分为6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96,Ⅰ级(0~1%)占12.5%,Ⅱ级(196~5%)占25.0%;Ⅲ级(5%~10%)占18.75%;Ⅳ级(10%~30%)占18.75%;Ⅴ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d的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荚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生产上可利用的轻炸品种有豫豆22号、豫豆27号、地神21、地神22、泛青豆1号、泛豆9号、泛豆10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炸荚性 黄淮流域
下载PDF
大豆炸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东凤 康玉凡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作为芽用的小粒大豆中炸荚现象尤为普遍。炸荚严重影响大豆的收获与产量。该文在剖析大豆荚的形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豆炸荚的类型及其观测方法,对大豆抗炸荚基因的分子标...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作为芽用的小粒大豆中炸荚现象尤为普遍。炸荚严重影响大豆的收获与产量。该文在剖析大豆荚的形态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豆炸荚的类型及其观测方法,对大豆抗炸荚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和炸荚的农艺减损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从生理生化机制、农艺性状与炸荚的相关性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展望了大豆炸荚性的研究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炸荚性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炸荚性 观测方法 抗炸荚基因 减损措施
下载PDF
油菜抗裂果性研究简述 被引量:7
3
作者 蒲晓斌 蒋梁材 +1 位作者 张启行 张锦芳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简述了油菜易裂果性的危害、抗裂果性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也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主要抗裂果性油菜资源,并提出国内应开展油菜抗裂果性遗传机理研究和转基因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油菜 裂果性 抗裂果性 遗传机理 转基因
下载PDF
大豆GmAGL8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冉阳 秦玉涛 +3 位作者 张倩 吴婧 谢皓 郭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45-48,共4页
通过同源扩增从大豆中克隆得到与拟南芥AGL8基因相似的基因GmAGL8,并对该序列进行了测定。同时对GmAGL8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比对GmAGL8与桃PpMADS6和拟南芥FUL的核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0%和77%,三者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4%。通... 通过同源扩增从大豆中克隆得到与拟南芥AGL8基因相似的基因GmAGL8,并对该序列进行了测定。同时对GmAGL8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比对GmAGL8与桃PpMADS6和拟南芥FUL的核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0%和77%,三者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4%。通过亲疏水性分析预测GmAGL8基因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在GmAGL8中发现与MADS基因家族相似的MEF2并找到可能对多聚体的形成有关的K-box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AGL8 炸荚 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大豆GmAGL8基因功能在拟南芥中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媛媛 陆婉瑶 +4 位作者 刘双 秦雅菲 杨翊晖 丁晨 郭蓓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0-25,共6页
【目的】为了培育炸荚抗性新品种,提高大豆产量。【方法】利用前期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得到的大豆GmAGL8基因构建的pCAMBIA1300∷GmAGL8和pCAMBIA1300∷antiGmAGL8载体,采用花浸法对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遗传转化,对转... 【目的】为了培育炸荚抗性新品种,提高大豆产量。【方法】利用前期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得到的大豆GmAGL8基因构建的pCAMBIA1300∷GmAGL8和pCAMBIA1300∷antiGmAGL8载体,采用花浸法对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遗传转化,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了PCR鉴定、表型观察与分析。【结果】对比野生型,过表达GmAGL8的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相对较厚,呈圆形,出现早花现象,果荚成熟提前,果荚成熟后2周少量果荚出现开裂;对比野生型反义抑制GmAGL8植株叶片较薄呈长圆形,开花较迟,果荚成熟晚且短小,角果成熟时果荚完全炸开。【结论】GmAGL8对拟南芥叶片发育,开花时间以及果荚开裂性状均有影响,在拟南芥中过表达GmAGL8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荚开裂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炸荚 GmAGL8基因 拟南芥 功能 验证
下载PDF
大豆炸荚基因GmAGL8的转基因鉴定与功能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玉涛 王瑞 +4 位作者 吕金东 田源 黄天珑 谢皓 郭蓓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转大豆炸荚相关基因GmAGL8的T_1代植株为材料,继续繁育获得T_2和T_3代;采用PCR和RT-q 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遗传稳定性和表达情况分析;并以... 炸荚是大豆的一种自然特征属性,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转大豆炸荚相关基因GmAGL8的T_1代植株为材料,继续繁育获得T_2和T_3代;采用PCR和RT-q 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遗传稳定性和表达情况分析;并以野生型中黄10号为对照,对大豆炸荚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阳性率T_1代为87.5%,T_2和T_3代均达到100%,说明GmAGL8基因已基本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GmAGL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且各转基因植株之间表达量具有差异性。对T_1、T_2和T_3代植株炸荚率进行了统计,不同世代转基因大豆的平均炸荚率为9.09%,而非转基因大豆炸荚率为83.3%,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之间炸荚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mAGL8基因已基本实现在大豆转基因后代中稳定遗传并正常表达,表型鉴定结果初步证明了GmAGL8基因与大豆炸荚性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炸荚 GmAGL8 转基因
下载PDF
大豆炸荚发生规律及分子遗传基础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德志 任玉龙 +4 位作者 郭勇 闫洪睿 张雷 鹿文成 邱丽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543,共9页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豆炸荚的发生规律和大豆炸荚表型性状的鉴定指标与方法,介绍了抗炸荚种质鉴定与抗炸荚品种选育概况,同时详细阐述了大豆抗炸荚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最后对大豆抗炸荚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荚性状 细胞结构 炸荚检测 遗传规律 抗炸荚育种
下载PDF
拟南芥角果发育和开裂的调控机制及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桂香 秦叶波 +1 位作者 宋文坚 周伟军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864-868,共5页
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在角果发育成熟过程中,因角果开裂种子散落引起产量损失最低达20%左右,最高可达50%左右。模式植物拟南芥在角果形态和开裂机制方面与甘蓝型油菜具有相似性,角果开裂主要与果瓣、胎座框和果瓣... 十字花科芸苔属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在角果发育成熟过程中,因角果开裂种子散落引起产量损失最低达20%左右,最高可达50%左右。模式植物拟南芥在角果形态和开裂机制方面与甘蓝型油菜具有相似性,角果开裂主要与果瓣、胎座框和果瓣边缘层的细胞发育有关。通过对拟南芥角果发育期间基因对果瓣、胎座框和果瓣边缘层的识别和发育进行综述,明确了拟南芥角果发育和开裂的基因调控机制,提出了从模式植物到大田作物甘蓝型油菜抗裂角育种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角果发育和开裂 甘蓝型油菜 抗裂角育种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关键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小勇 周敏 +3 位作者 王涛 张兰 周广生 蒯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茎秆倒伏和角果开裂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密度对油菜机械化关键性状的影响,以中双11、华油杂9号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15万株hm^(–2)、30万株hm^(–2)、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测定产量构成、倒...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茎秆倒伏和角果开裂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探究密度对油菜机械化关键性状的影响,以中双11、华油杂9号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15万株hm^(–2)、30万株hm^(–2)、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测定产量构成、倒伏指数及抗裂角指数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下,群体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差异显著,2个品种产量均在45万株hm^(–2)时最大;(2)随密度增加,油菜根颈粗变细,茎秆倒伏指数增加,增加了倒伏风险;在低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下,茎秆临近冠层部位最易倒伏,在高密度(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茎秆中部及中部偏上部位倒伏指数较大,即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油菜茎秆倒伏发生部位降低;(3)分枝抗裂角指数均小于主茎抗裂角指数,且随分枝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品种油菜主茎抗裂角指数对密度响应存在差异:中双11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在15万株hm^(–2)下最大,华油杂9号则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后降趋势,在30万株hm^(–2)下最大。角果发育初期至成熟期含水量下降速率与抗裂角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表明该指标是密度影响抗裂角指数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产量 裂角 倒伏
下载PDF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1 位作者 李延莉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抗落粒
下载PDF
油菜抗裂角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文雁成 傅廷栋 +3 位作者 涂金星 马朝芝 沈金雄 张书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成熟后角果炸裂是油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油菜抗裂角性状的检测方法、农艺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影响裂角的因素、减少裂角落粒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油菜抗裂角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 裂角 基因 调控
下载PDF
‘兰箭3号’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腹缝线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德珂 董瑞 +2 位作者 王彦荣 聂斌 刘志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76-1382,共7页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豆科牧草,但荚果成熟时的开裂现象会造成种子的严重损失。该研究以栽培品种‘兰箭3号’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腹缝线表面结构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的...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豆科牧草,但荚果成熟时的开裂现象会造成种子的严重损失。该研究以栽培品种‘兰箭3号’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腹缝线表面结构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箭筈豌豆荚果的裂荚机理,为生产中确定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兰箭3号’约在盛花后25~30d荚果变为浅棕色,此时荚果已完成生理成熟,且荚果的大小和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含水量降到最小值;盛花后25d荚果腹缝线出现裂缝,盛花后35d腹缝线完全裂开。(2)‘兰箭3号’于盛花后20d腹缝线处离层细胞开始解体;盛花后2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均开始失水皱缩,其中内果皮的薄壁细胞部分已开始破裂,离层细胞及其下面的薄壁细胞完全解体,外部果瓣缘细胞内侧细胞壁破裂,但外侧异常加厚的细胞壁仍然保持完整并连接两个果瓣,使荚果不开裂;盛花后30~35d,内、中、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完全失水,细胞壁皱缩在一起,同时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细胞壁断裂成两部分,荚果的两个果瓣裂开。研究表明,盛花后25~30d荚果失去绿色变为浅棕色时是‘兰箭3号’的适宜收获时间,且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是导致箭筈豌豆荚果开裂的主要原因,推测外部果瓣缘细胞外侧增厚融合的细胞壁很可能是‘兰箭3号’抵抗裂荚的关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兰箭3号’ 荚果 发育动态 裂荚 适宜收获时间 腹缝线
下载PDF
大豆炸荚特性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涂冰洁 刘晓冰 +3 位作者 刘长锴 王雪 李彦生 张秋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4,共8页
为了探究大豆炸荚的形态学特征和调控机制,本文从荚的表观形态、解剖结构和荚壁的形态学,炸荚的物理张力、荚果水分含量和环境中相对湿度的作用,调控炸荚的关键酶和内源激素的生理学以及炸荚基因的定位、标记和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的角度,... 为了探究大豆炸荚的形态学特征和调控机制,本文从荚的表观形态、解剖结构和荚壁的形态学,炸荚的物理张力、荚果水分含量和环境中相对湿度的作用,调控炸荚的关键酶和内源激素的生理学以及炸荚基因的定位、标记和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重点综述了有关大豆炸荚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相关作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大豆炸荚研究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为解析大豆炸荚机制和创制抗炸荚的大豆新种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炸荚 开裂区 基因 调控机制
下载PDF
30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荚果裂荚力数字化评价
14
作者 杜雨 汪鹏 +2 位作者 于秀明 王玉祥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87-2391,共5页
本研究以新疆博乐温泉县30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种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艾德堡HP-50数显推拉力计,结合黄花苜蓿的荚果裂荚率,分析黄花苜蓿荚果水平/竖直放置下的裂荚机械力,为选育新疆地区抗裂荚黄花苜蓿种质提供了一种准确... 本研究以新疆博乐温泉县30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种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艾德堡HP-50数显推拉力计,结合黄花苜蓿的荚果裂荚率,分析黄花苜蓿荚果水平/竖直放置下的裂荚机械力,为选育新疆地区抗裂荚黄花苜蓿种质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的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疆野生高裂荚黄花苜蓿种质荚果的裂荚机械力极显著低于低裂荚黄花苜蓿种质荚果的裂荚机械力(P<0.01);在水平放置下,黄花苜蓿荚果的裂荚机械力与裂荚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当荚果水平放置时,机械力大于3.395 N的黄花苜蓿被认为是低裂荚种质,而机械力小于1.885 N的黄花苜蓿被认为是高裂荚种质。研究表明,通过推拉力计测试水平放置下的黄花苜蓿荚果开裂的机械力,可以准确反映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不同种质间的开裂特性,并为黄花苜蓿裂荚特性的标准化测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裂荚 荚果裂荚机械力
下载PDF
不同裂荚特性箭筈豌豆裂荚力数字化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瑞 董德珂 +6 位作者 邵坤仲 周强 柴旭田 董阳 聂斌 王彦荣 刘志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11-2517,共7页
以美国种质资源库(NPGS)提供的541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为基础,经过连续3年裂荚率评价,共筛选出高、中、低裂荚种质33份。以这33份箭筈豌豆种质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利用艾德堡HP-50数显推拉力计结合裂荚率对箭筈豌豆荚果水平... 以美国种质资源库(NPGS)提供的541份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种质为基础,经过连续3年裂荚率评价,共筛选出高、中、低裂荚种质33份。以这33份箭筈豌豆种质作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利用艾德堡HP-50数显推拉力计结合裂荚率对箭筈豌豆荚果水平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和垂直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进行分析,为选育箭筈豌豆抗裂荚种质提供精确、快速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1)箭筈豌豆高裂荚种质荚果裂荚机械力极显著低于低裂荚种质荚果裂荚机械力(P<0.01)。2)箭筈豌豆荚果水平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极显著低于垂直放置时的裂荚机械力(P<0.01)。3)箭筈豌豆荚果在水平放置下裂荚机械力大于9.286N的为低裂荚种质,裂荚机械力小于2.163N的为高裂荚种质。研究表明,利用推拉力计测试水平放置的箭筈豌豆荚果裂荚机械力可准确反映箭筈豌豆不同种质的裂荚特性,并为箭筈豌豆裂荚特性的标准化测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裂荚 数显推拉力计 荚果裂荚机械力
下载PDF
大豆抗裂荚基因pdh1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试验品种中的分布
16
作者 窦玲 郝青南 +4 位作者 杨中路 陈水莲 王贤智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0,共7页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机收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标记,对2021-2022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鉴定品种进行分布鉴定。结果表明:105份试验品种中有56份品种含有pdh1基因,pdh1集中分布在粒...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机收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标记,对2021-2022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鉴定品种进行分布鉴定。结果表明:105份试验品种中有56份品种含有pdh1基因,pdh1集中分布在粒用型中早熟组夏大豆品种中,占到夏大豆总数的91.4%。基因pdh1在参试品种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育成地域特点,由黄淮和东北地区(包含辽宁、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选育的大豆品种有82.3%含有pdh1,而在南方地区(包含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选育的品种中,pdh1含有率仅有11.6%。可以认为,抗裂荚基因pdh1在东北、黄淮地区育种中已得到有效利用,在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该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可能是影响田间抗裂荚选择的主要原因。采用分子鉴定辅助选择将有助于提高南方地区抗裂荚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裂荚 地域分布 pdh1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抗裂荚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其腹缝线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德珂 韩云华 +2 位作者 李东华 王彦荣 刘志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9-2294,共6页
易裂荚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荚果开裂主要是由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导致的,但是在抗裂荚的箭筈豌豆中的组织结构尚不明确。该研究以抗裂荚的135号箭筈豌豆(V.sativasubsp.sativa No.135)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 易裂荚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荚果开裂主要是由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导致的,但是在抗裂荚的箭筈豌豆中的组织结构尚不明确。该研究以抗裂荚的135号箭筈豌豆(V.sativasubsp.sativa No.135)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发芽率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抗裂荚箭筈豌豆荚果的抗裂机理,以及为生产中确定其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135号箭筈豌豆约在盛花后26d荚果变为棕黑色,荚果的大小、干重已经达到最大值,含水量较低,发芽率较高且硬实率较低。2)135号箭筈豌豆腹缝线处夹在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没有分化成离层,而是分化成与维管束细胞一样的厚壁细胞,将两个维管束连接起来,形成由厚壁细胞组成的整体。综上所述,盛花后26d荚果变为棕黑色时是135号箭筈豌豆的适宜收获时间,离层的丢失和分化形成的厚壁细胞是其荚果抗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裂荚 离层 适宜收获时间 腹缝线
下载PDF
山东栽培豆与野生豆抗裂荚基因SHAT1-5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延慧 李伟 +4 位作者 张彦威 刘赟 王彩洁 徐冉 张礼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大豆的裂荚性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栽培豆中豆荚开裂特性的遗传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山东栽培豆(山宁11、山宁17、齐黄34、齐黄35和鲁0305-1)及山东野生豆(东营野生豆1、2号和山东野生豆1、2号)作为试验材料... 大豆的裂荚性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栽培豆中豆荚开裂特性的遗传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山东栽培豆(山宁11、山宁17、齐黄34、齐黄35和鲁0305-1)及山东野生豆(东营野生豆1、2号和山东野生豆1、2号)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已有报道,通过PCR扩增克隆了一个大豆抗裂荚基因SHAT1-5,并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栽培豆和野生豆在SHAT1-5基因区约1 599 bp位置处,各自出现不同倍数的TAA重复。山东栽培豆与野生豆在SHAT1-5基因启动子上游4 kb关键调控区极度保守,栽培豆中不存在20 bp的缺失,这些结果与前人报道的东北栽培豆和野生豆中的情况有所不同。这表明,山东栽培豆与野生豆的裂荚性可能受其他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豆 野生豆 裂荚 基因 多态性分析 启动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崔嘉成 刘佳 +5 位作者 梅德圣 李云昌 付丽 彭鹏飞 王军 胡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91-1798,共8页
抗裂角性是非常重要的油菜性状,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1个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抗裂角指数及其他7个角果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遗传变异显著,遗传上... 抗裂角性是非常重要的油菜性状,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11个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抗裂角指数及其他7个角果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遗传变异显著,遗传上受少数主效基因控制,效应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环境效应影响较小。大部分杂交组合的抗裂角指数杂种优势不显著。抗裂角指数与角果长、果皮重、千粒重和种子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角密度和角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裂角性相关性状中,角果长、千粒重、结角密度和种子直径变异主要由加性方差解释;果皮重和每角粒数主要由显性方差解释。亲本评价分析指出,作为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保持系的ZS11B和恢复系的R11其抗裂角性的一般配合力高,是培育抗裂角杂交油菜品种的首选直接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遗传效应 抗裂角指数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油菜抗裂角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婷婷 孙盈盈 +5 位作者 曹石 杨阳 吴莲蓉 左青松 吴江生 周广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提高油菜的抗裂角能力对于油菜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油菜角果开裂对产量的影响、角果开裂机理、抗裂角性大小的鉴定方法、抗裂角生理机制以及抗裂角性的农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油... 提高油菜的抗裂角能力对于油菜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油菜角果开裂对产量的影响、角果开裂机理、抗裂角性大小的鉴定方法、抗裂角生理机制以及抗裂角性的农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油菜抗裂角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裂角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