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三棱角油菜新材料的遗传与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彦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复果油菜的试验研究中 ,发现一些具有三棱角类型角果的油菜植株 ,其角果呈三棱柱状 ,横截面为三角形、三室 ,角果皮为三瓣。以这些油菜植株为材料 ,进行了单株套袋自交、与复果油菜杂交、与白菜型油菜杂交、三棱角材料株系间杂交、自... 在复果油菜的试验研究中 ,发现一些具有三棱角类型角果的油菜植株 ,其角果呈三棱柱状 ,横截面为三角形、三室 ,角果皮为三瓣。以这些油菜植株为材料 ,进行了单株套袋自交、与复果油菜杂交、与白菜型油菜杂交、三棱角材料株系间杂交、自由授粉以及游离小孢子培养等一系列试验处理 ,初步研究了三棱角油菜的遗传特性 ,并对其角果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考查和描述。结果表明三棱角株平均每角粒数为 1 8.2 1粒 ,大于正常株 1 5 .30粒。目前 ,已分别选出三棱角株率为 1 0 0 .0 0 %、平均三棱角率为 32 .85 %的株系和三棱角率最高为94.1 2 %的植株。三棱角油菜的多粒特性在油菜高产育种中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角果 植株 杂交 株系 初报 甘蓝型 三棱 正常 遗传
下载PDF
A stable and major QTL region on chromosome 2 conditions pod shape in cultivated peanut(Arachis hyopgaea L.)
2
作者 ZHANG Sheng-zhong HU Xiao-hui +9 位作者 WANG Fei-fei CHU Ye YANG Wei-qiang XU Sheng WANG Song WU Lan-rong YU Hao-liang MIAO Hua-rong FU Chun CHEN J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323-2334,共12页
Peanut pod shape is a heritable trait which affects the market acceptance of in-shell peanut products.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pod shape,six component traits of pod shape(pod length,pod width,pod l... Peanut pod shape is a heritable trait which affects the market acceptance of in-shell peanut products.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pod shape,six component traits of pod shape(pod length,pod width,pod length/width ratio,pod roundness,beak degree and constriction degree)were measured using an image-based phenotyping method.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81 lines was phenotyped across three environments.Continuous distributions and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s were demonstrated in all measured traits and environments.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most component traits with broad-sense heritability ranging from 0.87 to 0.95.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analysis yielded 26 additive QTLs explaining 3.79 to 52.37%phenotypic variations.A novel,stable and major QTL region conditioning multiple shape features was detected on chromosome 2,which spans a 10.81-Mb genomic region with 543 putative genes.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veale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in this region.In addition,73 pairs of epistatic interactions involving 92 loci were identified for six component traits explaining 0.94–6.45%phenotypic variations.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genetic loci to facilitate genomics-assisted breeding of peanut pod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pod shap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dditive effect EPISTASIS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大豆豆荚性状QTL动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滕卫丽 郭志文 +9 位作者 郑立娜 付雪 王博 董莹莹 张丹洋 刘赫禹 冯文婧 赵雪 韩英鹏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文章选用母本东农46和父本L-100构建重组自交群体127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豆荚长、宽、厚性状R3~R8时期表型数据,利用QTL IciMapping 4.1.0.0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非条件和条件QT... 文章选用母本东农46和父本L-100构建重组自交群体127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豆荚长、宽、厚性状R3~R8时期表型数据,利用QTL IciMapping 4.1.0.0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非条件和条件QTL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结果表明,在豆荚3个性状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到40个非条件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4.35%~25.52%;检测到12个条件加性效应QTL,贡献率为3.80%~23.32%。同时检测到多个QTL位点在不同性状或不同生育时期表达,如QPL-7-1、QPL-12-2和QPL-20-1(QPW-20-1)等。通过上位性分析检测到豆荚长度143对、宽度185对和厚度34对QTL位点,贡献率最高分别达29.69%、24.73%和25.17%,表明多基因效应在豆荚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荚性状 QTL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果突变系选育初报 被引量:9
4
作者 牛应泽 汪良中 +2 位作者 刘玉贞 郭世星 路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从 16 9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中 ,鉴定出了 2 1份特长果株系 ,其主花序中部角果长度一般在 12cm以上 ,果身长度在 10cm以上。其中 ,最长角果系为“H2 18” ,其平均角果长度达到了 18 12cm ,果身长达到了 15 2 5cm ,最长果单株角... 从 16 9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中 ,鉴定出了 2 1份特长果株系 ,其主花序中部角果长度一般在 12cm以上 ,果身长度在 10cm以上。其中 ,最长角果系为“H2 18” ,其平均角果长度达到了 18 12cm ,果身长达到了 15 2 5cm ,最长果单株角果长度达到了 19 34cm ,果身长达到了 16 2 0cm。并在该系中一个折断了主花序的单株上 ,得到了一个极端最长达 30 5cm ,果身长达 2 5cm的超长角果。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特长果材料与现已报导的特长果材料有着完全不同的遗传来源 ,其角果和果身的长度也大大超过了现有特长角突变系的相应长度。它们在油菜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它们的亲本中 ,却未曾见到长角特性 ,所获得的特长果性状都是在杂种后代分离和选育过程中发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甘蓝型油菜 人工合成系 特长果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甘蔗—大豆间作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文亭 李志贤 +2 位作者 冯远娇 舒磊 王建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7-582,共6页
为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2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525kg·hm-2)和减量施氮(300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1∶1)、... 为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于2009—2011年连续3年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2种施氮水平(常规施氮(525kg·hm-2)和减量施氮(300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1∶1)、甘蔗-大豆(1∶2)、单作大豆)。结果表明:甘蔗-大豆间作(1∶2)模式下,2009年减量施氮水平的大豆鲜荚产量较常规施氮水平提高了33%,2010和2011年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的单株鲜荚重、多粒荚数和百粒鲜重无显著影响;大豆单株鲜荚重与多粒荚数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均呈显著相关(P<0.05),在常规施氮间作模式下与大豆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P<0.05)。甘蔗-大豆间作没有降低大豆的单株鲜荚产量,也没有对大豆的农艺性状产生负面影响,从增产增收、提高土地生产力来考虑,减量施氮模式下甘蔗-大豆间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大豆间作 鲜荚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结荚期叶片生理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厉广辉 张昆 +2 位作者 刘风珍 刘丹丹 万勇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88-1996,共9页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结荚期设置0~8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70%和50%2个处理,研究与花生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生化性状及不同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为强、中...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结荚期设置0~8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70%和50%2个处理,研究与花生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生化性状及不同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有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中度抗旱品种有花育20、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的抗旱机制是具有较强的叶片抗氧化保护能力、较高的PSⅡ活性及光合速率(Pn).海花1号的叶片抗氧化保护能力较强,山花9号的PSⅡ活性有显著优势.相关分析表明,叶片Pn、气孔限制值(L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花生品种的抗旱系数有显著的相关性,是花生结荚期的重要抗旱性状.SOD活性的抗旱级别需在干旱胁迫下鉴定,其他性状可在正常灌水条件下鉴定.山花11号和79266可分别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结荚期 干旱胁迫 抗旱性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大豆炸荚发生规律及分子遗传基础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德志 任玉龙 +4 位作者 郭勇 闫洪睿 张雷 鹿文成 邱丽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543,共9页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 炸荚是野生大豆繁衍后代的一种原始自然属性,同时也是栽培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其发生规律和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育种应用价值。文章在剖析抗炸荚大豆荚部细胞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大豆炸荚的发生规律和大豆炸荚表型性状的鉴定指标与方法,介绍了抗炸荚种质鉴定与抗炸荚品种选育概况,同时详细阐述了大豆抗炸荚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最后对大豆抗炸荚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荚性状 细胞结构 炸荚检测 遗传规律 抗炸荚育种
下载PDF
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群体果实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96-1400,共5页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苜蓿 种实特征 形态变异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权 赵继献 +2 位作者 戴祥来 任廷波 程国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 为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的确定及适应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的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模拟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进行648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不同密度田间直播试验,研究油菜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性,探明不同播种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数在密度26940株/667m 2时达最大值,在高密度条件(32205~46036株/667m^2)随直播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直播密度与主花序角果数的相关系数为-0.378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花序角果数与主花序角果长度、角粒数、主花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8、0.1560、0.7804、0.8198和0.792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蓝型杂交油菜直播密度通过主花序角果数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子,进而影响油菜的单株产量。油菜机械直播适宜密度为26940株/667m^2左右;甘蓝型杂交油菜尽可能选育主花序角果数多的材料,以弥补机械直播高密度条件造成主花序角果数减少的影响,使其适应油菜机械直播的轻简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花序角果数 直播密度 植株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抗裂角性筛选与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转茸 万丽丽 +4 位作者 杨光圣 孙玉宏 辛强 洪登峰 高红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4-37,42,共5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裂角落粒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机械适收性。利用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122份甘蓝型油菜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进行抗裂角性评价,发现抗裂角指数(Shatter resistant index,SRI)大于0.60的品系占4.1%。分析抗...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裂角落粒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机械适收性。利用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122份甘蓝型油菜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进行抗裂角性评价,发现抗裂角指数(Shatter resistant index,SRI)大于0.60的品系占4.1%。分析抗裂角指数(SRI)与角果长、宽、果喙的相关性,发现抗裂角指数与角果长和果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结合种子的品质性状分析,共筛选了3份品质性状优良且抗裂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早熟圣光168、E-7039和E-7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抗裂角 种子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怀槐种实性状的观测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广发 刘德惠 王永和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4,26,共5页
以不同年份、不同植株(产地)的怀槐果实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各样品间果实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4.95.9 cm和0.91.1 cm之间;株间(产地、年份)种子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6.88.2 mm和3.44.2 mm之间;千粒重... 以不同年份、不同植株(产地)的怀槐果实与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实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各样品间果实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4.95.9 cm和0.91.1 cm之间;株间(产地、年份)种子长度、宽度分别变动于6.88.2 mm和3.44.2 mm之间;千粒重平均值为62.92 g,变动于54.1268.95 g之间,差异极显著(F0.01=454.167**)。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变动于80.7%93.1%和41.7%59.5%之间。怀槐种实性状普遍存在着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槐 种实性状 千粒重 发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