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形成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保宁
耿雪珽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不同于人口压力促成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的传统解释模型,本文认为魏晋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小豆-粟为茬口组合的两年三熟制,是人口下降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魏晋时期的因劳动力匮乏而形成的相对集约化农业扩大了对于精耕细作技术...
不同于人口压力促成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的传统解释模型,本文认为魏晋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小豆-粟为茬口组合的两年三熟制,是人口下降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魏晋时期的因劳动力匮乏而形成的相对集约化农业扩大了对于精耕细作技术的内在需求,而"保墒抗旱"技术的逐步普及则推动出现了麦、粟双主粮作物结构,继而吸纳兼具肥料与食用功能的小豆,组成常态化的两年三熟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三熟制
“耕耙耱”
小豆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形成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保宁
耿雪珽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文摘
不同于人口压力促成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的传统解释模型,本文认为魏晋时期华北地区以冬小麦-小豆-粟为茬口组合的两年三熟制,是人口下降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魏晋时期的因劳动力匮乏而形成的相对集约化农业扩大了对于精耕细作技术的内在需求,而"保墒抗旱"技术的逐步普及则推动出现了麦、粟双主粮作物结构,继而吸纳兼具肥料与食用功能的小豆,组成常态化的两年三熟制。
关键词
两年三熟制
“耕耙耱”
小豆
Keywords
two-year
triple
cropping
system
plough
-
rake
-
harrow
farming system
adzuki
bean
分类号
S34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形成问题再讨论
王保宁
耿雪珽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