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2,共20页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 讽刺 明清时期 庶民 法律意识
原文传递
从auspicia patrum到auspicia plebeii——罗马共和早期平民与贵族的“天命”之争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玉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8,共14页
公元前5—前4世纪,罗马平民要求获得担任执政官的权利,贵族元老院认为平民缺少担任公职的宗教资格,理由是“平民没有auspicia”(nemo plebeius auspicia haberet)。这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观念证据,它揭示出古代罗马国家神权政治的本质:au... 公元前5—前4世纪,罗马平民要求获得担任执政官的权利,贵族元老院认为平民缺少担任公职的宗教资格,理由是“平民没有auspicia”(nemo plebeius auspicia haberet)。这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观念证据,它揭示出古代罗马国家神权政治的本质:auspicia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贵族垄断政权的依据,谁掌握了auspicia,谁就能执掌政权。auspicia的本义是“飞鸟占卜”仪式,引申为“举行占卜的权利”(the right of taking auspices),并与统治权紧密结合,从宗教语境过渡到政治语境,其本质含义代表“神的意志”,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天命”意思相近。中国殷商时代形成的天命观和君权神授的政治传统与古罗马的神权政治环境十分相似。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占卜仪式纠纷,也可以理解为“天命”之争。李维记载了平民同贵族围绕auspicia的三次争论(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00年)。在第一次、第二次争论之后,平民先后取得了与贵族的通婚权和担任最高行政职官的权利。不过,由于“无天命在身”(ne in magistratibus quidem habent),第一批平民职官的职权是有缺陷的,他们只有军事指挥权(potestates),而无命令权(imperium),不能主持换届选举、宣战、召开公民大会、净化等宗教仪式,不能举行凯旋式,不能制定法律,还经常因宗教原因被罢免。导致平民无法获得天命的根本原因是宗教隔离。平民有平民的宗教,也有平民的天命(auspicia plebeii),只是不被贵族承认。“天命”与朱庇特崇拜、占卜和婚礼仪式有关。朱庇特原为贵族的神,平民无权祭祀,但平民很早就模仿贵族祭祀朱庇特;通过与贵族通婚,平民显贵的后代成为朱庇特的子孙,拥有了“神佑”;平民祭司、占卜师、预言师也逐渐进入公共领域,逐渐实现与贵族的宗教认同。天命遂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平民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 占卜 天命 命令权 平民 贵族
下载PDF
3世纪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振霞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帝国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型。虽然两者都属奠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元首和君主的权力来源以及权力的行使不同:元首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是有...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帝国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型。虽然两者都属奠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元首和君主的权力来源以及权力的行使不同:元首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是有限的和隐蔽的,而君主的权力来自神,其权力是绝对的和赤裸裸的;在元首制时期,元老院是不可或缺的权力机构,而在君主制时期,元老院成为名存实亡的政治化石;在元首制时期,平民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君主制时期,平民的地位微不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首制 君主制 元老院 平民
原文传递
罗马王政时期的平民公民化趋势
4
作者 胡玉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4,共6页
本文揭示了古罗马王政时期的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历史现象。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与王权同氏族贵族的矛盾有关。国王与氏族贵族的竞争 ,使大量平民免于沦为私人的被保护人 ,这是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前提条件。塞尔维乌斯改革使公民化得以实... 本文揭示了古罗马王政时期的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历史现象。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与王权同氏族贵族的矛盾有关。国王与氏族贵族的竞争 ,使大量平民免于沦为私人的被保护人 ,这是平民向公民转化的前提条件。塞尔维乌斯改革使公民化得以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 贵族 被保护人 公民 塞尔维乌斯改革 古罗马
下载PDF
论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执政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7,共5页
在推翻王政、初建共和的过程中,罗马出现了执政官一职;伴随着共和早期平民争取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斗争,其形制逐步完善,官职人选也逐步向平民开放。作为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常设官职,执政官的行政与军事大权随着共和政府机构的完善,权... 在推翻王政、初建共和的过程中,罗马出现了执政官一职;伴随着共和早期平民争取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斗争,其形制逐步完善,官职人选也逐步向平民开放。作为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常设官职,执政官的行政与军事大权随着共和政府机构的完善,权限有所削减,部分职能旁落,但始终受制于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元老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官 治权 贵族 平民
下载PDF
试析古罗马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原因 被引量:1
6
作者 杜裕民 吴振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在公元前494年,罗马发生了一次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这次斗争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并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这次和平撤离运动对罗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当时罗马社会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斗争... 在公元前494年,罗马发生了一次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这次斗争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并以和平的方式结束,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和平撤离运动。这次和平撤离运动对罗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当时罗马社会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斗争的基本原因及演进历程对这次和平撤离运动的原因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 平民 贵族 撤离运动 平民保民官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实践——以北夏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朱考金 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5-90,共6页
民国时期,北夏实验区民众教育以民众学校作为施教机关,从文字、公民、生计、健康、休闲娱乐五方面全方位展开。民众教育的实验性特质导致了可执行阶段性目标的缺失,并未能实现教育的完全整合,因而也未能实现民众教育救国的最终目标,但... 民国时期,北夏实验区民众教育以民众学校作为施教机关,从文字、公民、生计、健康、休闲娱乐五方面全方位展开。民众教育的实验性特质导致了可执行阶段性目标的缺失,并未能实现教育的完全整合,因而也未能实现民众教育救国的最终目标,但民众教育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而且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积极传授农民以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众教育 北夏实验区
下载PDF
明代庶民服饰的变化及心理动因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正青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85-88,共4页
明王朝作为中国古代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明代的服饰文化由前期的朴素简约到后期的时尚奢华,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在还原这种变化的具体史实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造成此种变化的心理动因。
关键词 明代 庶民服饰 变化 心理动因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李确的诗歌创作
9
作者 谢静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明清易代,遗民备受关注,李确作为其中之一,其气节为时人所钦佩。除了遗民身份外,李确亦是隐士、布衣。从他的《蜃园诗集》《梅花百咏》及《九山游草》等诗集中,可见出其中蕴含的遗民情结、隐逸志怀以及布衣精神,使明清之交一位在诗歌创... 明清易代,遗民备受关注,李确作为其中之一,其气节为时人所钦佩。除了遗民身份外,李确亦是隐士、布衣。从他的《蜃园诗集》《梅花百咏》及《九山游草》等诗集中,可见出其中蕴含的遗民情结、隐逸志怀以及布衣精神,使明清之交一位在诗歌创作和人格精神上颇为突出的作家之面貌得到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确 遗民情结 隐逸志怀 布衣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