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GFR-β/TGF-β/Smad2/3信号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申杰 姚雪榕 +1 位作者 刘越存 徐桂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PDGFR-β/TGF-β/Smad2/3信号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血脑屏障(BBB)完整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通过水迷路及觅食试验分析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血管周细胞增殖... 目的:分析PDGFR-β/TGF-β/Smad2/3信号通路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D)血脑屏障(BBB)完整性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通过水迷路及觅食试验分析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血管周细胞增殖率(ki67/desmin)、周细胞覆盖率(desmin/lectin);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血管周细胞TGF-βR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分子、紧密连接(TJs)蛋白的表达水平。经过外源性PDGF-BB脑室内注射和/或TGF-βR1激酶抑制剂SB431542腹腔内注射预处理后,分别进行上述分析。构建AD体外BBB模型,经过PDGF-BB和/或SB431542作用后,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渗透性和跨细胞电阻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P/PS1小鼠经过虚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达到终点所需时间明显延长(水迷路训练试验),投食区正确选择率明显下降(觅食训练试验);海马区desmin/lect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下降;TGF-βR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J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外源性PDGF-BB可使APP/PS1小鼠经过虚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达到终点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水迷路正式试验第28天)、投食区正确选择率明显提高(觅食正式试验第28天);海马区desmin/lect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使TGF-βR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使TJ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B431542则可部分抑制上述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外源性PDGF-BB可明显降低AD模型组的最终渗透系数,提高24 h时相对TEER值;SB431542则可部分抑制上述作用。结论:PDGFR-β/TGF-β/Smad2/3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周细胞分化、覆盖,提高内皮细胞TJs的表达,调控AD血脑屏障完整性,以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脑屏障完整性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信号促进突变型p53介导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
2
作者 谭娟 王成龙 曹友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beta,PDGFR-β)信号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MTS法检测PDGF-DD(PDGFR-β特异性配体)对阿霉素所致的细...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beta,PDGFR-β)信号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MTS法检测PDGF-DD(PDGFR-β特异性配体)对阿霉素所致的细胞G_2期阻滞、细胞凋亡及死亡情况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突变型p53、cdk1、PDGFR-β、p21、bax、hsp90及TopBP1表达水平,以研究PDGF-DD、Wortmannin(PI3K抑制剂)对突变型p53及其功能的影响;利用siRNA干扰技术、qPCR探讨突变型p53、PDGF-DD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PDGF-DD明显提高阿霉素条件下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一定程度改善细胞G_2期阻滞,显著提高突变型p53蛋白水平并改变其下游基因cdk1、PDGFR-β、p21、bax表达,但突变型p53 mRNA变化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DGF-DD显著上调hsp90(突变型p53蛋白稳定因子)和TopBP1(突变型p53功能促进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Wortmannin处理后表达明显下降。PDGF-DD明显提高耐药相关基因FOXC2、twist、snail、nanog、oct4mRNA水平,p53 siRNA处理后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PDGF-DD/PDGFR-β信号能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阿霉素耐药,通过PI3K途径转录水平上调hsp90和TopBP1表达、稳定并促进突变型p53介导细胞耐药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耐药 突变型P53 拓扑异构酶(DNA)Ⅱ结合蛋白1 干性相关基因
下载PDF
PDGFR-β在不同年龄牦牛肺中分布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竹新 张倩 +1 位作者 崔燕 何俊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64-1767,共4页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牦牛肺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牦牛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和qRT-PCR检测方法对新生、1岁、3岁及6岁牦牛肺中PDGFR-β的准确分布位置及表达量进行...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牦牛肺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牦牛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和qRT-PCR检测方法对新生、1岁、3岁及6岁牦牛肺中PDGFR-β的准确分布位置及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DGFR-β主要分布在肺内支气管及其分支的上皮细胞、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平滑肌细胞中,其表达较强;少量分布在支气管管壁平滑肌细胞与肺泡隔细胞中,其表达较弱。在不同年龄段牦牛肺中PDGFR-β蛋白和mRNA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新生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1岁组、3岁组、6岁组两两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mRNA表达水平上,以新生组的表达最强,与其他3组相比较,差异性极显著(P<0.01);1岁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岁组、6岁组(P<0.01);6岁组显著高于3岁组(P<0.05)。试验表明,PDGFR-β在不同年龄牦牛气道和肺动脉发育及适应性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均发挥作用,以新生到1岁龄之间的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
下载PDF
PDGF-R-2β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和DNA疫苗的构建
4
作者 王俊 吕凡 +1 位作者 邬文杰 王雅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克隆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2β)胞外区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方法 TRIzol法提取SD仔鼠肝脏总RNA,RT-PCR法克隆PDGFR2β胞外区,回收目的基因,连接至pMDT-18载体,亚克隆法将目标基因片段连接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 目的克隆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2β)胞外区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方法 TRIzol法提取SD仔鼠肝脏总RNA,RT-PCR法克隆PDGFR2β胞外区,回收目的基因,连接至pMDT-18载体,亚克隆法将目标基因片段连接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DNA疫苗pcDNA3.1(+)-PDGFR2β。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长度为1599 bp的PDGFR2β基因胞外区片段,DNA自动测序证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阅读框架正确。将PDGFR2β连接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DGFR2β胞外区cD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疫苗转染COS7细胞,Western-Blot显示细胞中有相对分子质量约50000的特异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鼠DNA疫苗pcDNA3.1(+)-PDGFR2β,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DGF/PDGFR-2β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 大鼠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变化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黄佳 王梦雪 +2 位作者 倪静蕾 梁胜祥 林冰冰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6期510-517,共8页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与其胼胝体、海马脑区的白质神经纤维和周细胞进行性退变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可能的预测靶标。方法:选择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与其胼胝体、海马脑区的白质神经纤维和周细胞进行性退变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可能的预测靶标。方法:选择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8、56 d采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采用坚牢蓝(LFB)染色法观察大鼠胼胝体髓鞘脱失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周细胞标志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术后56 d组第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左、右侧胼胝体和左、右侧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M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与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均与穿越平台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832,P<0.01;r=0.777,P<0.01)。(4)大鼠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大鼠胼胝体部位发生髓鞘结构紊乱以及脱失现象,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髓鞘紊乱分级均明显升高(P<0.05)。(5)胼胝体和海马脑区M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学习记忆障碍 白质神经纤维 周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