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光丽 方炳木 +5 位作者 曲志刚 江锦红 汪笑秋 刘永华 章巧雷 王晓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0期1540-1542,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并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并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同时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原因、基础疾病等方面有无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入组的76例血液病患者共输注血小板悬液276例次,其中有效血小板输注共163例次,有输注率为59.1%;无效输注113例次,无效输注率为40.9%。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4.11±6.88)×109/L和(34.69±12.46)×109/L,血小板输注后较输注前计数显著上升,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03,P<0.05);多次输注患者无效输注率显著高于单次输注患者(P<0.05)且输注次数越多输注效果越差(P<0.05),相关性检验发现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rspearson=-0.68,P<0.05);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且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43,P<0.05),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有效率最高,为87.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注有效率最低,为48.8%。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悬液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性输注,减少重复输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4 位作者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黄蓉 桂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采用ABO、Rh同型输注策略。每例每次输注血小板后同时满足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CI)>4.5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20%,且消化道、鼻和牙龈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判定为当次输注有效,否则为当次输注无效。有效例次归为有效组,无效例次归为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热、出血、脾大、感染、是否使用头孢菌素、血小板输注次数)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共输注单采血小板302例次,有效组197例次(65.2%),无效组10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输注(6.1±5.6)次。302例次中;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1))分别为19.2±9.4和66.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P<0.01);输注1次(44例次)、~5次(93例次)、~10次(67例次)和>10次(98例次)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4.1%、76.3%、56.7%和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发热、出血、脾大、感染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737,95%CI:1.213~11.513)和感染(OR=3.258;95%CI:1.019~10.419)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改善ALL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发热和感染为影响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璇 谈春荣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月作者医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4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症状、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月作者医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4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症状、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24 h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综合判断输注疗效,并分析年龄、性别、出血、感染、脾肿大、抗生素使用及输注次数等情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ALL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145次,其中有效输注105次,无效40次,有效率为72. 41%。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比输注前PLT水平明显提升(t=15. 76,P <0. 01)。单因素分析提示,输注次数、出血、感染及脾肿大是影响ALL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是影响ALL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明显提高ALL患者血小板数量,并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感染是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吕乃武 王红梅 +3 位作者 刘福庆 周金旭 刘心平 李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疗效不佳的28例作为疗效不佳组,疗效良好的32例作...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疗效不佳的28例作为疗效不佳组,疗效良好的32例作为疗效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输血史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佳组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感染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比例均高于疗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感染及白细胞计数异常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等均会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临床应重视有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风险因素的患者,及早干预治疗,可能对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06例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桂芳 夏和凤 王丽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6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258例次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病种、性别、年龄、体重、发热、脾大、输...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258例次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病种、性别、年龄、体重、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对输注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有效例次为188例次(有效率72.9%),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率分别为80.9%、73.2%、70.2%、52.5%,不同病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8,P〈0.05)。146例次有发热感染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7.1%,明显低于112例次无发热感染者的80.4%(χ^2=5.614,P〈0.05);69例脾大患者的有效率为55.1%,明显低于189例脾不大者的79.4%(χ^2=15.088,P〈0.01);按性别、年龄、体重分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94、0.051、0.065,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发热、脾大、输注次数可能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输注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机采血小板 疗效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裴耀 刘海燕 吴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造成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诊疗的64例血液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对患者的临床输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单因素分析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造成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诊疗的64例血液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对患者的临床输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单因素分析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实施血小板输注共计286次,其中有效输注171次,占59.79%;无效输注115次,占40.21%。输注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疾病类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高者为Apa,达90.00%;其次为MS,占73.53%;ITP最低,仅为35.00%。经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反复输注≥3次、伴发感染、脾肿大、存在活动性出血以及特定病种(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病型有选择性地输注,尽量减少输注次数,对伴发感染、脾肿大及活动性出血者也应高度重视,以降低无效输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煜宗 张琦 +2 位作者 齐祺 朱鑫方 夏荣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2014-2016年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50例,根据首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后d 5复查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范围为增长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2014-2016年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50例,根据首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后d 5复查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范围为增长组(27人),血小板计数未达正常范围为降低组(23人)。分别比较分析2组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内血小板相关系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改变,同时计算24 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结果 24 h CCI>4.5增长组有21例占77.78%,降低组有11例占47.83%;输注前血小板相关参数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输注后,增长组Plt,PDW,MPV和P-LCR明显高于降低组(P<0.01);其中输血前后数据相比较增长组MPV,P-LCR全部增高,降低组MPV,P-LCR则全部降低。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特别是MPV和P-LCR的改变趋势对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输注疗效 血小板相关参数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配型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邹小立 陈澍英 +9 位作者 黄梓伦 肖露露 林伟 叶欣 黄铮人 佘妙容 唐继森 杜欣 谢蓉 吴穗晶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配型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LCT、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经多次血小板输注产生同种... 目的 :探讨配型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LCT、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经多次血小板输注产生同种抗体的部分患者 ,给予输注补体依赖交叉配型 (CDC)相合的血小板。结果 :87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 2 16次 ,其中CCI有效率为 71% ,CCI无效率为 2 9% ;CCI有效组LCT阳性率为 7.9% ,CCI无效组LCT阳性率为 2 4 .6 % ,CCI无效组LCT阳性率与CCI有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0 .4 ,P <0 .0 1) ;对 17例LCT阳性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共进行了 4 6例次CDC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 ,CCI无效率分别为 :配型前 6 3.4 % ,配型后 35 .7% (χ2 =8.0 3,P <0 .0 1)。结论 :在 87例患者中 ,对产生同种抗体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患者 ,采用CDC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恶性 血小板输注 有效性 补体依赖交叉配型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海峰 贺琴 段世举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9-01/2020-07月作者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有效患者57例作为有效组,另选择同时段输血无效患者57例作为无效组,对入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对...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9-01/2020-07月作者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有效患者57例作为有效组,另选择同时段输血无效患者57例作为无效组,对入组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前后的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并对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组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后1、24 h的PPR、CCI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组(3.51%vs.14.04%,P<0.05)。有效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输注其他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动性出血、细菌培养阳性是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血小板输注能获得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合并活动性出血、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可通过加强对上述患者干预进一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危险因素 临床疗效 血小板回收率 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活动性出血 细菌培养阳性
原文传递
白血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人类白细胞抗原-Ⅰ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晏玲 刘锋 黄鑫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730-1734,共5页
目的分析白血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10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 目的分析白血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血小板输注治疗白血病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10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均检测HLA-Ⅰ抗体、TGF-β1表达情况。将受试者根据血小板输注效果分为无效组(38例)和有效组(70例)。比较HLA-Ⅰ抗体及TGF-β1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L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LA-Ⅰ抗体、TGF-β1对AL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1575次,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8.00%(1071/157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输血次数>6次、感染、活动性出血、细菌培养阳性、HLA-Ⅰ抗体阳性、输注前低血小板计数、低TGF-β1水平是AL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LA-Ⅰ抗体、TGF-β1单独及联合预测AL血小板输注无效的AUC分别为0.748、0.712、0.812,灵敏度分别为83.20%、74.30%和93.80%,联合预测效能最高。结论在AL血小板输注治疗中,HLA-Ⅰ抗体及TGF-β1联合检测对输注无效的预测有较高价值。临床可通过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期进一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疗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庄金木 周世乔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研究紧急情况下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271例,符合纳入标准128人。设不相合输注为ABO血型不相合实验组(B亚组),之前ABO同型血小板输注设为ABO同型对... 目的研究紧急情况下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1月我院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271例,符合纳入标准128人。设不相合输注为ABO血型不相合实验组(B亚组),之前ABO同型血小板输注设为ABO同型对照组(A亚组),之后ABO同型血小板输注设为ABO同型实验组(C亚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变化值(△PLT)和24 h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评估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以是否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评估血小板输注安全性。结果主次侧不相合组中A亚组、B亚组、C亚组之间△PLT和CCI无明显差异(P>0.05);主侧不相合组中,B亚组△PLT和CCI明显低于A亚组和C亚组(P<0.05),但A亚组和C亚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次侧不相合组中,A亚组、B亚组、C亚组之间△PLT和CCI无明显差异(P>0.05)。ABO血型不相合输注均未出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主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ABO同型血小板输注,但不影响后续ABO同型血小板输注效果。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与ABO同型血小板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有可能影响后续ABO同型血小板输注效果。ABO血型不相合血小板输注均未发生明显溶血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相合 血小板输注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治疗量血小板的输注疗效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朱建玲 程婷婷 +3 位作者 马春娅 付丽辉 师红梅 于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患者输注不同治疗量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并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输注血小板患者5827例作为研究对象。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4780例,输注0.5治疗量血小板1047例,比较2组血小板输注疗... 目的对比分析患者输注不同治疗量血小板的输注疗效,并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输注血小板患者5827例作为研究对象。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4780例,输注0.5治疗量血小板1047例,比较2组血小板输注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性别、疾病种类、输注前白细胞计数、发热、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再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780例患者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有效3553例(74.3%),无效1227例(25.7%)。1047例患者输注0.5治疗量血小板有效755例(72.1%),无效292例(27.9%)。2组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均发现2组血小板输注疗效与年龄、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血小板抗体、输注前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而性别、发热、血型与血小板输注疗效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白细胞计数>50×109/L、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以及血小板抗体是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输注0.5治疗量或者1治疗量血小板的输注疗效无明显差异。此外,年龄、白细胞计数>50×109/L、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以及血小板抗体是2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5治疗量 1治疗量 血小板输注疗效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王晶 卫淑娟 +2 位作者 梁娜 田丹丹 何昊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于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AL患者143例。输注标准为血小板计数≤10×10^(9)/L,一般情况稳定,或血小板计数> 10×...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于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AL患者143例。输注标准为血小板计数≤10×10^(9)/L,一般情况稳定,或血小板计数> 10×10^(9)/L,但有明显出血征象。均输注单采血小板,以血小板增加指数结合出血改善情况判断疗效。对患者性别、年龄、血型、白细胞(WBC)计数、AL类型、输注次数、血小板库存期、是否存在发热、感染、脾大、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次数2 167次,其中无效输注47例(无效组),有效组9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AL类型、血型、血小板库存期及是否进行骨髓移植、是否存在DIC输注有效和无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WBC计数、输注次数、脾大、发热、感染、使用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WBC> 50×10^(9)/L、输注次数> 5次、脾大、感染为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风险因素(OR=1.531、1.736、1.136、2.010,P<0.05)。结论 WBC异常升高、脾大、感染及多次输注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应及早采取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疗效 非免疫因素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京菁 周谋 +5 位作者 高飏 李少文 朱展鸿 李艳辉 何宗忠 杜红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7期3310-3315,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7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将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7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将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4.5视为输注疗效不佳,反之则为输注疗效良好。随访1年,根据短期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AML患者中,疗效良好的患者65例,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根据血液输注疗效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5)。随访结束时,97例AML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21.65%。将病死的患者纳为死亡组(n=21),存活的患者纳为生存组(n=76)。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与白细胞计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类型、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WBC>50×10^(9)/L、输注次数≥7次、出血量≥400 mL、脾大、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为冰冻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发热、血小板抗体、应用烷化剂化疗药物、脾脏大小有关(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感染发热、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受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抗体、脾脏大小等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短期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在血液病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胡燕 漆宇 +5 位作者 吴雅娟 黎欢 张利 徐弘 彭涛 甘新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疗效,探索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本院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392名,输注常规剂量(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对照组,输注低剂量(0.5治疗量)单采血小板...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疗效,探索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本院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392名,输注常规剂量(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对照组,输注低剂量(0.5治疗量)单采血小板为试验组。以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高值(△PLT)以及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为观测指标,按病种和性别分析低剂量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对照组血小板△PLT值和24 h CCI有效输注率均高于试验组(16±16)×10^(9)vs(7±10)×10^(9),71.94%vs 60.46%(P<0.05)。对照组△PLT值约为试验组1.4~3.5倍,有效率约为1~1.4倍。对照组,血小板增高值△PLT为AML(20±14)>AA(14±14)>ALL(13±12)>NHL(9±8)>MDS(7±6);试验组,血小板增高值△PLT(×10^(9))为AA(11±18)>AML(8±8)>ALL(5±7)>NHL(5±7)>MDS(5±16)。24 h CCI,对照组,AML(163/188,86.70%)>AA(23/32,71.88%)>ALL(65/98,66.33%)>MDS(9/17,52.94%)>NHL(12/22,51.55%);试验组,AML(133/188,70.74%)>AA(19/32,59.38%)>NHL(12/22,51.55%)>ALL(47/98,47.96%)>MDS(8/17,47.06%)。AML和ALL 2种疾病的试验组有效输注率分别为70.74%(133/188)、47.96%(47/98),明显低于对照组86.7%(163/188)、66.33%(6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病种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输注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可缓解供需矛盾,能达到60.46%(237/392)的有效输注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临床在应用低剂量血小板时,优先选择AML、AA或ALL的患者,尽量避免MDS、NHL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剂量 疗效/血液病
下载PDF
辐照血小板和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泽芝 贲燕华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血小板以及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短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输注血小板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给予辐照血小板(经HK-II型医用血液辐照系统辐照)输注)和对照组(42例,给...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血小板以及非辐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短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输注血小板的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给予辐照血小板(经HK-II型医用血液辐照系统辐照)输注)和对照组(42例,给予非辐照血小板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 h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输入65次,对照组患者总输入63次,实验组患者输注24 h有效率87.7%和对照组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输血后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5)。结论辐照血小板不会对血小板输注疗效造成很大影响,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辐照血小板 非辐照血小板 短期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期间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海珍 李园 徐君婧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4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来我院的血液病患者共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分析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因、体重、输注次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因导致的患者进行血小板输...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来我院的血液病患者共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分析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因、体重、输注次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因导致的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共51例,25例有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共32例,25例有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12例,10例有效;再生障碍性贫血共5例,2例有效。不同体重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 kg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高为87.5%,而<40 kg组患者有效率最低为37.5%。不同输注次数之间输注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次数越多有效率越低。结论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应结合疾病原因和体重具体分析,并且减少输注次数,提高血小板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临床观察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小立 陈澍英 +5 位作者 黄梓伦 肖露露 叶欣 林伟 佘妙容 谢蓉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 对本组 54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这组患者的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淋巴... 目的 探讨对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 对本组 54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这组患者的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淋巴细胞毒试验、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 54例患者中 ,LCT阳性 40 7% ,其中男 1 6 7% ,女 2 4 0 % ,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 .2 0 ,P >0 .0 5) ;CCI无效组 35 1 % ,其中LCT阳性者 63 1 % ,CCI有效组 64 8% ,其中LCT阳性者 8 5 % ,CCI无效组与CCI有效组LCT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8.2 9,P <0 .0 1 )。结论 本组患者CCI无效组LCT阳性率明显高于CCI有效组 ,这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发现大多数患者LCT滴度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有效性 淋巴细胞毒试验 CCI
下载PDF
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及其与供者组群的相关研究
19
作者 方志红 金一鸣 邱香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6期940-943,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供者组群特点,以提高临床单采血小板的使用效果。方法:以2015-10-2017-02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9例(276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基础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和供者组群等方面的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进行276次血小板输注,有效输注184次,有效输注率为66.7%。其中恶性肿瘤(CA)、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产后出血(PPH)、其他疾病(OTS)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6.9%、76.9%、59.6%、54.2%、62.9%、45.8%、83.3%、69.2%,不同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会下降(P<0.05);但不同组群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对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需有相应的适应证,应尽量减少输注次数。苏州地区针对血小板捐献者的筛查指标非常有效,血小板临床疗效与其供者组群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临床疗效 供者组群
原文传递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静 陈轶珏 +2 位作者 吴颖 胡雯佳 傅启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χ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χ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 输注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