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核细胞发育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丹薇 刘文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6-1880,共5页
巨核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血小板,其发育、成熟和血小板生成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调控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除骨髓之外,肺也是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主要场所。本综述以近年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概述了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 巨核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血小板,其发育、成熟和血小板生成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调控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除骨髓之外,肺也是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主要场所。本综述以近年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概述了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及血小板生成的过程,重点解析了凋亡因子、miRNA、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白介素、转录因子及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对血小板生成的调控作用。了解血小板生成调控机制,可有助于了解血小板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为临床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血小板 调控机制 肺造血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璟 邱财荣 +2 位作者 马黎军 肖扬 张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3年第7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近2年收治的24例危重型HFRS患者在治疗...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危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三医院肾脏内科近2年收治的24例危重型HFRS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给予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或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持续治疗时间不少于24h。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24例危重型HFRS患者经CBP治疗后12~48h的PLT、动脉血气pH值、C02CP显著提高(P〈0.05),WBC、CRP、BUN、SCr、ALT、AS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降低(P〈0.01)。结论对于危重型HFRS患者给予早期积极CBP干预治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迅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全身炎症状态,为补液、营养支持及后续的药物治疗创造条件,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小板
下载PDF
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艳丽 余杨 +1 位作者 刘红彬 何利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P选择素及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原达 朱国斌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血小板是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活化的血小板可表达P选择素、CD40及CD40L,激活内皮细胞且促进白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就近年来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促炎作用及其相关防治靶点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是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活化的血小板可表达P选择素、CD40及CD40L,激活内皮细胞且促进白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现就近年来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促炎作用及其相关防治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动脉粥样硬化 P选择素 CD40/CD40L 炎症
下载PDF
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周齐 于少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99例)与死亡组(38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mindray ABC5390)检测患者RDW、MPV、PLT水平;采用ETHealthcare仪检测患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RDW、PCT、CRP、MPV/PLT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住院时间[(10.75±2.51)d]、住院费用[(1.49±0.46)万元]明显短于、低于死亡组[(12.81±3.36)d、(2.18±0.57)万元]( t=6.11、14.45,均 P < 0.05);生存组PLT[(214.01±63.97)×10^(9)/L]明显高于死亡组[(189.04±61.75)×10^(9)/L],生存组RDW[(13.18±2.30)%]、PCT[(4.30±1.82)ng/L]、CRP[(31.06±10.38)mg/L]、MPV[(11.39±2.16)fL]、MPV/PLT[(0.05±0.01)]明显低于死亡组[(16.65±1.78)%、(9.55±2.11)ng/L、(68.21±20.94)mg/L、(12.28±2.09)fL、(0.06±0.02)]( t=2.07、8.38、14.45、13.82、2.18、3.88,均 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PCT、CRP、MPV/PLT及联合预测AECOP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978、0.966、0.713、0.988,敏感性分别为62.6%、89.9%、91.9%、59.6%、98.0%,特异性分别为97.4%、97.4%、100.0%、65.8%、92.1%。 结论:联合检测RDW、PCT、CRP、MPV/PLT对AECOPD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相应指标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疾病恶化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分布宽度 降钙素原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预后 预测
原文传递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群 殷继华 赵延荣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565-566,575,共3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c)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比率(platelet ratio,P-LCR)的水平,探...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c)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比率(platelet ratio,P-LCR)的水平,探讨PLT、PDW、MPV、P-LCR与SSc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EX2100测定97例确诊的SSc患者的PLT、PDW、MPV、P-LCR参数,同等条件下与正常人作对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SSc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而PDW、MPV和P-L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SSc患者治疗后的PLT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W、MPV和P-L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结论 SSc患者治疗前PLT水平较低,PDW、MPV、P-LCR水平较高。通过SSc患者的血液常规检查有助于SSc发病机制的探讨及为临床诊治后的疗效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皮病 发病机制 血小板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21
7
作者 肖广辉 任美书 +1 位作者 曹肇慧 王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粘附率及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 Ⅰ、Ⅱ期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Ⅱb/Ⅲ a(GPⅡb/Ⅲa)含量,同时检测其血小 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结果 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和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01)。相关 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GMP-140、GPⅡb/Ⅲ a与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呈正相关关系(均 P<0. 01)。结论 Ⅰ、 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 小板膜糖蛋白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增高,这是动脉内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继平 王志彬 +3 位作者 林爱华 李蜀光 文凤妮 姚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选择后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分为2~3分的模型大鼠48只,...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中度SCI模型,参照改良Tarlov评分标准,选择后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分为2~3分的模型大鼠48只,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金纳多组。补阳还五汤组给予40 g/kg体质量补阳还五汤水溶液灌胃,金纳多组给予45.5 mg/kg体质量金钠多水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用药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I大鼠脊髓组织中PAF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组与金纳多组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及金纳多均可明显降低SCI大鼠脊髓组织PAF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补阳还五汤组明显低于金纳多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和体质量降低,与其降低脊髓组织PAF含量、减轻PAF对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脊髓损伤 脊髓组织 血小板活化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叶下珠有效部位静脉注射对动物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志强 陈蓬 +3 位作者 段理 董泽军 陈植和 刘吉开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6-110,122,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叶下珠有效部位 (含corilagin 60 %以上 ,简称PUW )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 ,同时评价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致肺微循环血栓、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和结扎大...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叶下珠有效部位 (含corilagin 60 %以上 ,简称PUW )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 ,同时评价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致肺微循环血栓、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和结扎大鼠下腔静脉引起的血栓模型综合评价PUW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利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PUW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黏附反应的影响 ;评价PUW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uglobulinlysistime ,EL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 ,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aolin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 ,KPTT)和大鼠尾静脉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PUW静脉注射可明显减少AA引起的小鼠死亡数、延长电刺激颈动脉闭塞时间并减轻下腔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 ;PUW显著降低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之间的黏附率 ,其半数抑制浓度为 3 9.7mg/L。 10mg/kg的PUW静脉注射明显缩短ELT、延长KPTT和尾静脉出血时间 ,对PT无明显影响。结论 :PUW静脉注射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机制与阻抑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 ,但与阿司匹林或尿激酶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静脉注射 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 动物实验 植物药
下载PDF
MMP-1、TIMP-1及PD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丽丽 刘林嶓 陈言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8例病理性瘢痕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MMP-1、TIMP-1、PDGF在病理性瘢痕中呈阳性表达(6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58例病理性瘢痕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果MMP-1、TIMP-1、PDGF在病理性瘢痕中呈阳性表达(62.07%,63.71%,55.17%),在正常皮肤与普通瘢痕中几乎无阳性表达,病理性瘢痕组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中TIMP-1与PDGF呈正相关(r=0.331,P<0.05)。结论TIMP-1、PDGF促进病理性瘢痕形成;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PDGF可促进TIMP-1的表达;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凝血功能特点及围术期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勇丽 王子珩 +3 位作者 孙晓刚 于存涛 常谦 钱向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础凝血功能的特点及其在传统输血策略下围术期发生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对于术后经验性输血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手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础凝血功能的特点及其在传统输血策略下围术期发生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对于术后经验性输血策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接受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手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复温至36℃(T2)、鱼精蛋白中和后15 min(T3)、以及术后4 h(T4)4个时相点对每例患者抽取血样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评价整体血凝块形成强度(MA)、凝血因子功能(R)、血小板功能(MAp)及功能性纤维蛋白原(MAf)水平,对各时相点的样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急性夹层患者MAf基础水平(T1)较高,为(21.1±5.4)mm。各项指标在T2时相点时均显著低于T1时相点(P<0.05);在T3时相点仅有MAp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其他指标仍显著低于T1;经过输血治疗后,T4时相点的MAp显著高于术前(P<0.05),MAf水平仍维持低水平并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R、MA基本恢复术前状态(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基础凝血功能活化,术中纤维蛋白原损失较血小板损失更为严重,常规输血治疗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补充不足而血小板补充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凝血功能 深低温停循环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下载PDF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芳 张毅 +4 位作者 颜宏利 高远舰 刘凡 贺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annexin B1蛋白 ,经离子交换层析得纯品 ;选用 U937细胞 ,以过氧化氢诱导凋亡 ,制备小鼠洗涤血小板 ,凝血酶激活 ;以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 目的 :研究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annexin B1蛋白 ,经离子交换层析得纯品 ;选用 U937细胞 ,以过氧化氢诱导凋亡 ,制备小鼠洗涤血小板 ,凝血酶激活 ;以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检测凋亡细胞和活化血小板。结果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既能与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 ,又能与活化血小板特异性结合 ,结合活性接近 annexin 。结论 :研究表明 annexin B1可结合于凋亡细胞和活化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 (PS) ,而非其他膜成分 ,也进一步阐明 annex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XIN B1 磷脂酰丝氨酸 结合活性 血小板活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癌与血小板增多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太峰 王悦 杨帆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患者血小板水平的临床规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初始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其中早期组103例,晚期组73例;鳞状细胞癌(鳞癌)组144例,非鳞癌组32例;高分化组35例,中分化...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患者血小板水平的临床规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初始治疗前血小板水平、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其中早期组103例,晚期组73例;鳞状细胞癌(鳞癌)组144例,非鳞癌组32例;高分化组35例,中分化组91例,低分化组48例;有脉管转移组72例,无脉管转移组99例;浅肌层浸润组94例,深肌层浸润组77例。结果①晚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275.10±66.11)×109/L]较早期组[(218.93±53.52)×109/L]明显增高(t=-6.217,P<0.01);②非鳞癌组[(273.12±80.20)×109/L]较鳞癌组[(234.16±58.75)×109/L]明显增高(t=-2.896,P<0.01);③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血小板水平[(225.43±61.25)×109/L、(241.79±61.52)×109/L、(248.06±70.7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有脉管转移组血小板水平[(255.79±71.12)×109/L]较无脉管转移组[(228.77±57.13)×109/L]明显增高(t=2.753,P<0.01);⑤深肌层浸润组血小板水平[(252.04±64.85)×109/L]较浅肌层浸润组[(230.39±62.99)×109/L]增高(t=-2.207,P<0.05)。结论不同期别和类型的宫颈浸润癌患者表现不同的血小板水平,测定宫颈癌患者初始治疗前血小板水平,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血小板增多 分期 肌层浸润 脉管转移
原文传递
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对肺损伤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薇 王晨虹 余艳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及早期肺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限制性输液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肺组织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18... 目的: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及早期肺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限制性输液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肺组织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18只孕中晚期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3组,建立重度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传统复苏组(NS组)、限制性等渗等张输液复苏组(NH组)、限制性高渗高胶输液复苏组(HHH组),分别于休克30分钟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于实验0、30、90、180分钟抽血检测血浆PAF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脏组织检测MPO活性,并制成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结果:复苏期末肺组织中MPO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在180分钟时血浆PAF水平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快速液体复苏(NS组)较限制性液体复苏(NH组、HHH组)Ⅱ型肺泡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变短或消失,板层体少且空化,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排列紊乱。结论:限制性复苏缓解了休克后PAF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了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扣押和聚集的程度,限制性高渗高胶复苏可有效抑制休克后由中性粒细胞激活诱发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 快速复苏 限制性输液复苏 髓过氧化物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HPA1-6,15基因遗传多态性在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毓宏 曹建平 +4 位作者 邓永乐 刘艳 潘优敏 阮国祥 谢珏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调查浙江地区人群HPA系统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HPA配型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400例献血员及54例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HPA1-6,15系统基因分型,对54例患者进行分组血小板输注治疗... 目的:调查浙江地区人群HPA系统遗传多态性特点,探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HPA配型输注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400例献血员及54例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抗原HPA1-6,15系统基因分型,对54例患者进行分组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血小板抗原HPA1-6,15系统中HPA-3的b基因频率0.51,系统b基因最高,HPA-15的杂合度0.33,系统杂合度最高,其余系统均以aa纯合子基因分型占绝对优势,超过90%。血小板HPA配型输注组CCI、PPR均明显优于ABO随机输注组。结论:在血小板临床输注治疗中应用HPA配型血小板可防止输注无效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供者库 血小板输注无效
原文传递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其配型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钟丽红 吴泳彬 +1 位作者 杨定坤 吴晓蔓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并对血小板配型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使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抗体阳性者进行血小...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并对血小板配型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使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抗体阳性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以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值)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分析年龄、性别、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血小板抗体与PTR的关系,分析血小板配型疗效及其与疾病种类、抗体类型的关系。结果 114例患者输注血小板310例次,女性、血小板输注次数大于6次以上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抗体阳性患者的输注无效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配型血小板的输注无效率为35.1%,较随机输注的无效率要低(P<0.05)。配型疗效与疾病种类、抗体类型未见明显相关。结论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疾病种类、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无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输注配型血小板可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影响因素 血小板配型 输注疗效
下载PDF
温州地区机采血小板人群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乐丹 卢晓远 +1 位作者 李建道 苏欣欣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基本情况,为建立稳定的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6年期间在本站成功捐献血小板的21 113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浙江省血液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BIS2.0软件对符合要求的人群基本...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基本情况,为建立稳定的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6年期间在本站成功捐献血小板的21 113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浙江省血液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BIS2.0软件对符合要求的人群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4-2016年温州地区机采献血人群存在不同的分布特征。男19 743人次(93.51%),女1 370人次(6.49%);26~35岁8 199人次(38.83%),36~45岁6 868人次(32.53%)。高中及中专6 713人次(31.79%),大专4 513人次(21.38%),不详4 136(19.59%);企业员工7 465人次(35.36%),自由职业6 313人次(29.90%)。机采血小板双份捐献率由4.11%提升至20.01%,2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捐献者的献血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州地区机采献血人群主要以男性、26~45岁年龄段、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企业员工为主,而女性、高学历、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比例以及双份捐献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需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招募策略,以保障临床血液供应的及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温州地区
原文传递
NLR与PLR对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玲敏 蔡林辉 +1 位作者 郑雨薇 李俊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NLR)与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ratio of platele to lymphocytes,PLR)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12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包括甲状腺癌(thyroid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NLR)与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ratio of platele to lymphocytes,PLR)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12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包括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患者3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患者425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T)患者460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37名,分析各组之间NLR和PLR水平差异。结果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均高于另外三组,淋巴细胞计数、TSH低于另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0.62,P<0.01)、年龄(OR=1.10,P<0.01)、PLT(OR=1.08,P<0.01)、FT 4(OR=4.86,P=0.02)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PLR(OR=0.93,P<0.01)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保护因素。NLR和PLR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98.9%和78.3%,高于NLR、PLR单独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NLR与PLR联合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能力优于NLR和PLR单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下载PDF
242例慢性难治性创面创基准备的程序性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媛 石小花 +2 位作者 周鑫 王韶亮 樊东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难治性创面的程序性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242例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创基准备程序性治疗过程,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创面经清创换药、VERSAJET°Ⅱ水刀系统或负压封闭... 目的探讨慢性难治性创面的程序性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242例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创基准备程序性治疗过程,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创面经清创换药、VERSAJET°Ⅱ水刀系统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小部分患者直接痊愈(占21.9%),大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占78.1%),为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造了条件,临床效果较满意。结论难治性创面创基准备程序性治疗,可以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效果较满意。同时为较多慢性难治性创面的规范化处理,提供了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治性创面 修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水刀系统 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会双 姚文娟 +5 位作者 刘炜 安艳春 张换立 黄万刚 朱海伟 李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706-1708,共3页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及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各45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其中AA抑制率≥50%患者给予输...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及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各45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其中AA抑制率≥50%患者给予输注血小板,再次行血栓弹力图检测,TEG-MAX(AA)、AA抑制率结果正常后,再予治疗。两组病例根据病情分别采取相应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3个月的病死率,以及采用GO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8例AA抑制率≥50%,输用血小板后TEG-MAX(AA)延长,AA抑制率降低,与血小板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组治疗后1个月病死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BI低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差,病死率高,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 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