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及湿度的作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文靖 张堰铭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7,共7页
为探讨高原鼠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本研究于2005年8月,采用灼烧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栖息及被灭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栖息地区,0~5cm及6~1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被灭杀地区... 为探讨高原鼠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本研究于2005年8月,采用灼烧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栖息及被灭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栖息地区,0~5cm及6~1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被灭杀地区;11~30cm土壤层,二者无显著的差异;31~5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土壤湿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原鼠兔活动可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土壤有机质 土壤湿度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伟 王溪 +1 位作者 周立 周华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9,共6页
1997~ 2 0 0 0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 1997~ 2 0 0 0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 5 36 97,t未退化与中度 =2 5 5 5 ,t未退化与重度 =36 4 0 6 0 ,t轻度与中度 =2 3 2 794 ,t轻度与重度 =14 3439,t中度与重度 =2 0 1785 ,df =3,p<0 0 0 1)。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2 2 0 4 6 ,df=3,P <0 0 0 1)。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小嵩草草甸 破坏 防治
下载PDF
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边疆晖 景增春 +1 位作者 樊乃昌 周文扬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地表覆盖物增加后,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且取食区...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地表覆盖物增加后,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且取食区域几乎集中于洞口附近。研究表明,高原鼠兔视地表覆盖物为一种捕食风险源,并对此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其行为反应实质上是通过对食物获取与风险大小的权衡而做出的一种行为决策。间接捕食风险是高原鼠兔在选择和利用栖息地时所必须考虑的权衡因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摄食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物 间接捕食风险 高原鼠兔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高寒地区高原鼠兔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德华 王祖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原鼠兔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总消化道长度和含内容物组织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而组织鲜重和干重则季节性变化明显 ,均于条件较恶劣的草枯黄期达最大值 ;除含内...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原鼠兔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总消化道长度和含内容物组织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而组织鲜重和干重则季节性变化明显 ,均于条件较恶劣的草枯黄期达最大值 ;除含内容物组织重于草生长盛期较高外 ,胃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小肠的变化最为剧烈 ,各项指标均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 ,表明该器官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反应强烈 ,各指标一般于草枯黄期和草生长盛期较高 ;盲肠的干重于草枯黄期显著增加 ,其它指标基本维持稳定 ;大肠的长度于草枯黄期显著增加 ,而其它指标则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表明在自然环境中 ,面对寒冷和食物质量降低等因素的胁迫 ,消化道各器官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反应 ,且反应的程度也不同。消化道形态的调节在高原鼠兔的消化对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消化道形态 营养 消化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樊乃昌 景增春 张道川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40,共5页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lona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O.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地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lona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O.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地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1.表明它们在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兔 高原鼠兔 达乌尔鼠兔 食物资源谱 草原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殷宝法 王金龙 +2 位作者 魏万红 张堰铭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和睾丸重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在4月11日至5月10日、6月11日至7月10日体重和睾丸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雌性怀孕早期胚胎数与临产前胚胎数没有显著差异,未发现胚胎吸收现象;同时,胚胎数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种群统计学中同生群的划分方法,将5~8月份出生的幼体依次记为L1、L2、L3、L4。在出生后20天内L1、L2幼体存活率明显高于L3、L4;在从出生50天至80天期间L1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2。当年出生的雌雄幼体在发育上存在不同步现象,当年出生的雌性幼体性成熟早,有的可以直接参加繁殖,但当年出生的雄性幼体却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在海北地区,经过综合治理后,高原鼠兔的生境发生改变,其繁殖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即,减少每次繁殖活动的投入,增加繁殖次数,延长繁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草甸 高原鼠兔 繁殖特征 繁殖策略 生境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生妹 魏万红 +2 位作者 殷宝法 樊乃昌 周文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972-4978,共7页
调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啮齿动物及其天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天敌动物对两种啮齿类的捕食方式、捕食强度,探讨啮齿类动物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分别为4.97只/hm2和10.6只/h... 调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啮齿动物及其天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天敌动物对两种啮齿类的捕食方式、捕食强度,探讨啮齿类动物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分别为4.97只/hm2和10.6只/hm2,而它们的主要天敌赤狐、艾虎和香鼬的种群密度分别为0.16只/100hm2、0.37只/100hm2、3只/100hm2。艾虎和香鼬在取食过程中主要搜寻啮齿类的洞道系统,全部食物几乎都来源于洞道系统内;赤狐或取食地面活动的鼠兔,或挖掘洞口待高原鼢鼠封闭洞口时取食猎物。高原鼠兔在赤狐、艾虎和香鼬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00%、96.1%、100%,高原鼢鼠在3种天敌动物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87.5%、73.2%、0%。3种天敌动物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强度分别为0.703%和0.038%,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所承受的捕食风险分别为0.780和0.393。高原鼠兔在高的捕食风险下通过行为对策和繁殖对策增加其适合度,而承受捕食风险较小的高原鼢鼠主要通过封闭的洞道系统和高的存活率增加其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捕食风险 生存策略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下载PDF
植食性小哺乳类营养生态学的研究:高原鼠兔的食物选择模式与食物质量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溪 刘季科 +1 位作者 刘伟 纪兰菊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本文报道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指数及食物项目的营养成分,并探讨食物质量与食物选择的关系。高原鼠兔主要选食双子叶植物叶片。食物组成与饲料可利用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高原鼠兔对各种食物项目的选择程... 本文报道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指数及食物项目的营养成分,并探讨食物质量与食物选择的关系。高原鼠兔主要选食双子叶植物叶片。食物组成与饲料可利用量的比较分析,揭示出高原鼠兔对各种食物项目的选择程度。在排除其它营养因子的作用后,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食物百分率与磷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各种食物项目不同营养成分与食物百分率之间相关关系不一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食物选择决定于饲料可利用量和食物质量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生态学 高原鼠兔 食物质量
下载PDF
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堰铭 张知彬 +1 位作者 魏万红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8,共6页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雌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高于繁殖后期,第2胎幼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低于第1胎幼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原鼠兔进洞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成年雌体进洞频率最高,而成年雄体在4月进洞频率最低.研究结果验证了捕食风险可制约鼠兔属动物领域活动时间分配,高风险环境能增加其利用洞道的时间及频率的特定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领域 时间分配 捕食风险 适应
下载PDF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 被引量:18
10
作者 曲家鹏 李克欣 +3 位作者 杨敏 李文靖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 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 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域 巢区 高原鼠兔 季节动态 家群
下载PDF
复合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万红 樊乃昌 +3 位作者 周文扬 杨生妹 景增春 曹伊凡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8mg/kg,半不膏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 通过室内试验选定致高原鼠兔雌性和雄性不育或抗生育作用且对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不育剂各一种。雌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8mg/kg,半不膏剂量ED50为2.11mg/kg。雄性不育剂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42mg/kg,半不育剂量ED50为43.70ms/kg。前者的主要作用特点是导致子宫内膜出血,体重下降,从而引起胚胎流产或吸收,而后者的作用部分是睾丸,对曲细植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管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高原鼠兔对两种不育剂配置的复合不育剂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33。采用复合不育剂毒饵在野外建立不育种群,结果表明,实验区不育种群密度由原来的56只/hm2降至8只/hm2,而对照区种群密度则由原来的54只/hm2增至138只/hm2。实验区不育种群因胚胎流产和吸收,产仔率明显低于对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兔 不育剂 抗生育 流产 种群控制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严红宇 张毓 +3 位作者 赵建中 许庆民 李里 刘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343,共11页
2010年和2011年8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与2011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 2010年和2011年8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与2011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年份不同密度栖息地间差异显著。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0.05),不同密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低、中、高密度栖息地的莎草、禾草和豆科植物盖度、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0.05),秃斑上豆科植物消失;杂类草平均高度在低密度栖息地和无鼠兔对照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栖息地(P<0.05),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照组最小,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2010年和2011年,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内杂草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4.0%、4.3%、13.3%和3.8%、4.3%、11.0%,秃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0.2%、2.6%、4.0%和0.2%、2.2%、3.4%;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0.84 kg/hm2、203.18 kg/hm2、431.58 kg/hm2和107.67 kg/hm2、189.46 kg/hm2、365.72 kg/hm2。高原鼠兔的密度(x)与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说明高原鼠兔的活动显著降低了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同时也改变了植物功能群组成。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栖息地内杂草斑、秃斑的面积和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杂草斑 秃斑 损失生物量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高原鼠兔冷驯化和脱冷驯化中的产热变化 被引量:21
13
作者 柳劲松 李庆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85,共9页
本文探讨了冷驯化(5℃)和脱冷驯化(23℃)对高原鼠兔代谢产热的影响。在冷驯化中,鼠 兔的静止代谢率(RMR)逐渐增加,血清T3/T4比率上升,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明显增加,线粒 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激活,而肝脏线粒体蛋白... 本文探讨了冷驯化(5℃)和脱冷驯化(23℃)对高原鼠兔代谢产热的影响。在冷驯化中,鼠 兔的静止代谢率(RMR)逐渐增加,血清T3/T4比率上升,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明显增加,线粒 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激活,而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在脱冷驯化中,鼠兔的RMR明 显降低,血清 T3/T4比率下降。表明冷激活肝线粒体呼吸(通过 T3/T4调控)是 RMR增加的细胞学机制之一。鼠兔的非颤抖性产热(NST),褐色脂肪组织(BAT)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冷驯化中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在脱冷过程中,NST和BAT线粒体蛋白含量明显下 降,表明BAT是冷驯化中形成NST的重要器官。高原鼠兔通过RMR与NST的调节,维持恒定 的体温,是对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冷驯化 脱冷驯化 产热
下载PDF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娜娜 李华 +1 位作者 雷光春 周延 《野生动物》 2013年第4期238-242,共5页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高原鼠兔可提高栖息地植被的丰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捕食者提供食物资源,也为许多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其挖掘活动会对土壤产生扰动,增加土壤的渗透力和含水量,促进物质循环。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原鼠兔会破坏植物根系和土壤结构,加快土壤的侵蚀速度,降低栖息地的植被质量,并且和家畜争夺食物资源等。过去,高原鼠兔一直被作为草原"鼠害"的元凶,遭到人类大规模捕杀,造成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在高原鼠兔对生态系统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应更加谨慎地制定和实施高原鼠兔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原鼠兔 食物网 生态功能
下载PDF
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飞达 龙瑞军 路承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以高原鼠兔有效洞口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以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地上、地下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剧烈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 以高原鼠兔有效洞口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以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鼠洞密度的增大,地上、地下生物量呈"V"字型变化趋势,先剧烈下降后缓慢上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样地Ⅰ(近似零密度)生物量最大;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随着鼠洞密度的增大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生长旺盛期更为明显;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显著高于6月(P<0.05),各月地下生物量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P<0.01),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土壤含水量、容重和pH值与鼠洞密度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但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容重和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各因子与不同土层满足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鼠洞密度 高寒草甸 初级生产力 土壤因子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不育药饵适口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千权 曲家鹏 +1 位作者 刘明 张堰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0,共4页
采用单只饲养方法,选择燕麦(Arena nuda)、颗粒饲料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为基饵,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10mg/kg浓度的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药饵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燕麦和颗粒基饵具有较高的取食... 采用单只饲养方法,选择燕麦(Arena nuda)、颗粒饲料和胡萝卜(Daucus carota)为基饵,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10mg/kg浓度的炔雌醚、左炔诺孕酮和EP-1药饵的适口性。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对燕麦和颗粒基饵具有较高的取食偏好性;3种不育成分均未显著改变雄鼠对药饵的适口性;炔雌醚显著降低了雌性高原鼠兔对燕麦药饵的取食量(P=0.0128);但左炔诺孕酮和EP-1均未显著降低高原鼠兔对燕麦、颗粒饵料和胡萝卜药饵的取食量。总之,高原鼠兔对含有10mg/kg浓度3种不育成分的燕麦、颗粒饵料和胡萝卜药饵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炔雌醚 左炔诺孕酮 EP-1 适口性
原文传递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最大代谢率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玉山 王德华 王祖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1-608,共8页
采用He O2 混合气体诱导方法测定了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ae)和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的最大代谢率 (MMR)。高原鼠兔的最大代谢率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 5 93 (体重为 118g)和 6 3 3 (体重为115 8g)mlO2 / g·h ,而根田鼠... 采用He O2 混合气体诱导方法测定了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ae)和根田鼠 (Microtusoeconomus)的最大代谢率 (MMR)。高原鼠兔的最大代谢率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 5 93 (体重为 118g)和 6 3 3 (体重为115 8g)mlO2 / g·h ,而根田鼠在夏季和冬季分别为 12 70 (体重为 2 7 8g)和 18 2 9(体重为 17 5g)mlO2 / g·h,并且根田鼠的最大代谢率的变化幅度大于高原鼠兔 ,存在种间差异。MMR季节变化的不显著性来源于动物环境温度在夏季较低 ,而在冬季为越冬亦采用行为调节等其它机制。栖于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同时受到低温和低氧的胁迫 ,而两者对最大代谢率作用相反 ,导致两种动物的最大代谢率与各自期望值相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根田鼠 最大代谢率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原鼠兔对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卫红 苗彦军 +4 位作者 赵玉红 王向涛 徐雅梅 魏学红 孙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 高原鼠兔是西藏高寒草甸的优势物种之一,其摄食和掘穴活动加快了邦杰塘高寒草甸退化速度,制约着当地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以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松多三村的冬季牧场作为试验地,以高原鼠兔活动为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探索高原鼠兔活动对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以期为邦杰塘天然草地的高原鼠兔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围栏外(A样地)的平均高原鼠兔鼠总洞数和有效鼠洞数均大于围栏内(B样地),A样地鼠兔掘穴土丘占地面积、洞口面积和草地占地面积也均大于B样地。高原鼠兔对植被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草地生物量减少,地上生物量干湿比增大,植物Gleason丰富度指数增加。在样地植物密度和种类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高原鼠兔的活动致使土壤种子库密度减少,尤以根茎型植物为最;地上地下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减小,降低了草地根茎型植被更新潜力;其中A样地鼠区土壤种子密度仅为3 929.3粒·m-2,显著低于B样地鼠区;同时鼠区土壤种子库中的根茎型牧草物种数占保护区的40%。说明高原鼠兔对两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的影响不同,对轻微退化高寒草甸地表特征、植被特征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小于对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不同退化 影响
下载PDF
高原鼠兔褐色脂肪组织成分及功能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德华 刘晓达 +2 位作者 王祖望 师治贤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1-276,共6页
本文研究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褐色脂肪组织(BAT)的化学组成及BAT线粒体蛋白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BAT脂肪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水分含量则夏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蛋白含量冬季最高,夏季较低;BAT线粒体蛋白含量春冬季高... 本文研究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褐色脂肪组织(BAT)的化学组成及BAT线粒体蛋白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BAT脂肪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水分含量则夏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蛋白含量冬季最高,夏季较低;BAT线粒体蛋白含量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在季节性环境驯化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BAT功能活性增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脂肪组织 成分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曲家鹏 杨敏 +3 位作者 李文靖 李克欣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家群结构 年龄组成 性比 季节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