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被引量:
97
1
作者
方小敏
宋春晖
+3 位作者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曲盆地或前陆盆地,可能包括兰州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和祁连山东部一些盆地在内的周边地区都向这个统一的盆地内注入水流和沉积物质,在西宁一带形成汇水中心,并在当时为行星风系的亚热带副高压带作用下形成巨厚的膏盐层。从约21Ma的中新世早期开始,前陆盆地挠曲下沉明显加剧,盆地早期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盆地中最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推测分隔贵德盆地东部的海宴—泽库右旋断裂强烈活动,分隔贵德和西宁盆地的拉脊山东部开始隆升,贵德盆地河流水系由北转向西流,至中中新世,隆升可能席卷整个拉脊山,贵德盆地水系明显南流,盆地挤压中心由早先的昆仑山前转移至拉脊山两侧。从约8Ma开始,拉脊山开始强烈阶段性幕式(3.6、2.6及1.8Ma)变形隆升,导致两侧断层以花状向盆地中心逐步扩展,断裂、掀斜和褶皱地层,盆地转变成山间盆地,并在约1.8Ma的强烈变形隆升后,黄河出现,紧接着形成上千米深切河谷和7级阶地,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地貌沉积格局最终形成。上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总体揭示出印度板块碰撞早期最远端的高原东北部就已经开始变形隆升响应,这个过程阶段性由弱至强,至8Ma以来达到最大,反映了高原南北的同步变形隆升但幅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形成模式,可能指示了脆性上地壳块体间柔性变形、块体内刚性挤压破裂变形和塑性下地壳连续变形增厚与流动的共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宁-贵德盆地
磁性地层
盆地演化
高原变形隆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过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约束
被引量:
32
2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李雪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225,共11页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梯度带内,是高原物质向北、向东扩展的前缘,其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地貌过程应该是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西秦岭内部中—新生代沉积、变形及地貌记录的初步综合分...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梯度带内,是高原物质向北、向东扩展的前缘,其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地貌过程应该是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西秦岭内部中—新生代沉积、变形及地貌记录的初步综合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1)根据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沉积岩石组合和构造变形特征,可以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三个构造层,分别对应于西秦岭新生代3个构造演化阶段。(2)西秦岭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的褶皱缩短和区域断裂带的逆冲推覆发生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初期,与整个青藏高原主要逆冲推覆构造事件同步,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构造应力在古近纪末已波及至西秦岭。(3)西秦岭新近纪以来经历了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侵蚀夷平期,于3.6Ma之前形成了以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侵蚀面、前新生代碳酸盐地层的岩溶夷平面为标志的主夷平面以及夷平面发育过程中形成新近纪近水平的、以红色粘土岩为主要特征的细碎屑沉积。这一夷平面可以作为高原组成部分的西秦岭隆升的基准面。该夷平面现今高程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反映了西秦岭隆升呈现自西向东连续的扩展。(4)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变形方式在中新世发生了由逆冲推覆-褶皱缩短向伸展走滑的构造转换,而在西秦岭内部却并未发生这样的构造转换,仍然以逆冲构造为主,只是西秦岭北缘的边界断层在中—晚更新世才发生逆冲-左旋走滑作用,这可能指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走滑作用只是构造块体边界与构造挤压应力方向下非正交的应力分解所致,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作为西秦岭块体整体滑移和块体内部的收缩变形并行不悖。(5)由GPS观测数据确定的区域位移场应该指示了现今西秦岭块体的整体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红层沉积
断裂带
构造变形
夷平面
隆升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被引量:
97
1
作者
方小敏
宋春晖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环境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40334038
40421101
+3 种基金
902110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422000)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30730016)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形成演化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青海贵德和西宁盆地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揭示出贵德和西宁盆地在早新生代两个盆地曾经为一个统一的、发育于东昆仑山前的弱挤压型陆内挠曲盆地或前陆盆地,可能包括兰州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和祁连山东部一些盆地在内的周边地区都向这个统一的盆地内注入水流和沉积物质,在西宁一带形成汇水中心,并在当时为行星风系的亚热带副高压带作用下形成巨厚的膏盐层。从约21Ma的中新世早期开始,前陆盆地挠曲下沉明显加剧,盆地早期地层被挤压变形,形成盆地中最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推测分隔贵德盆地东部的海宴—泽库右旋断裂强烈活动,分隔贵德和西宁盆地的拉脊山东部开始隆升,贵德盆地河流水系由北转向西流,至中中新世,隆升可能席卷整个拉脊山,贵德盆地水系明显南流,盆地挤压中心由早先的昆仑山前转移至拉脊山两侧。从约8Ma开始,拉脊山开始强烈阶段性幕式(3.6、2.6及1.8Ma)变形隆升,导致两侧断层以花状向盆地中心逐步扩展,断裂、掀斜和褶皱地层,盆地转变成山间盆地,并在约1.8Ma的强烈变形隆升后,黄河出现,紧接着形成上千米深切河谷和7级阶地,高原东北部现今构造地貌沉积格局最终形成。上述盆地形成演化过程总体揭示出印度板块碰撞早期最远端的高原东北部就已经开始变形隆升响应,这个过程阶段性由弱至强,至8Ma以来达到最大,反映了高原南北的同步变形隆升但幅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与形成模式,可能指示了脆性上地壳块体间柔性变形、块体内刚性挤压破裂变形和塑性下地壳连续变形增厚与流动的共同作用机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西宁-贵德盆地
磁性地层
盆地演化
高原变形隆升
Key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magnetostratigraphy
basis
evolution
plateau
deformation
and
uplift
分类号
P539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过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约束
被引量:
32
2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李雪峰
机构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5-22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42011)
文摘
西秦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梯度带内,是高原物质向北、向东扩展的前缘,其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地貌过程应该是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和高原隆升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西秦岭内部中—新生代沉积、变形及地貌记录的初步综合分析,得出如下初步认识:(1)根据西秦岭中—新生代红层沉积岩石组合和构造变形特征,可以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三个构造层,分别对应于西秦岭新生代3个构造演化阶段。(2)西秦岭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的褶皱缩短和区域断裂带的逆冲推覆发生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初期,与整个青藏高原主要逆冲推覆构造事件同步,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构造应力在古近纪末已波及至西秦岭。(3)西秦岭新近纪以来经历了一个构造相对稳定的侵蚀夷平期,于3.6Ma之前形成了以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层侵蚀面、前新生代碳酸盐地层的岩溶夷平面为标志的主夷平面以及夷平面发育过程中形成新近纪近水平的、以红色粘土岩为主要特征的细碎屑沉积。这一夷平面可以作为高原组成部分的西秦岭隆升的基准面。该夷平面现今高程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反映了西秦岭隆升呈现自西向东连续的扩展。(4)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变形方式在中新世发生了由逆冲推覆-褶皱缩短向伸展走滑的构造转换,而在西秦岭内部却并未发生这样的构造转换,仍然以逆冲构造为主,只是西秦岭北缘的边界断层在中—晚更新世才发生逆冲-左旋走滑作用,这可能指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走滑作用只是构造块体边界与构造挤压应力方向下非正交的应力分解所致,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作为西秦岭块体整体滑移和块体内部的收缩变形并行不悖。(5)由GPS观测数据确定的区域位移场应该指示了现今西秦岭块体的整体缓�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红层沉积
断裂带
构造变形
夷平面
隆升作用
Keywords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st
Qinling
Cenozoic
red
strata
fault
zone
tectonic
deformation
planation
uplif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方小敏
宋春晖
戴霜
朱迎堂
高军平
张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质构造过程对青藏高原隆升和变形的约束
郭进京
韩文峰
李雪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