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PVC制品中小分子增塑剂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凯琳 赵季若 +2 位作者 冯莺 张学健 秦齐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5,共4页
采用气-固相氯化法和氯化原位接枝法对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别与PVC共混,并对其失重率、沸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含量为30%左右的氯化DOP,从PVC制品表面迁移出来的几率最小;DOP氯化... 采用气-固相氯化法和氯化原位接枝法对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改性,得到的产物分别与PVC共混,并对其失重率、沸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含量为30%左右的氯化DOP,从PVC制品表面迁移出来的几率最小;DOP氯化原位接枝丙烯酸丁酯(BA)后作为PVC的增塑剂,当BA含量在1~10份时材料的失重较少,而BA含量在10份时材料的强度及韧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氯化原位接枝 增塑剂迁移
下载PDF
PVC输液管中偏苯三酸三辛酯向肠内营养乳剂迁移量的LC-MS/MS法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存刚 张毅兰 +2 位作者 周臻 李周 葛庆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8-591,共4页
以氘代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为内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肠内营养乳剂中的偏苯三酸三辛酯(1)。使用C_8色谱柱,以甲醇-丙酮-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监测离子对m/z 547.7→m/z305.4(1)及m/z 395.6→m/z ... 以氘代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为内标,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肠内营养乳剂中的偏苯三酸三辛酯(1)。使用C_8色谱柱,以甲醇-丙酮-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监测离子对m/z 547.7→m/z305.4(1)及m/z 395.6→m/z 149.1(内标)。1在10~1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7%,准确度为96%~103%。并用该法测定了模拟临床使用状态下PVC输液管中1向肠内营养乳剂中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苯三酸三辛酯 肠内营养乳剂 增塑剂迁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原文传递
碳酸钙高填充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热塑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瑞芹 陈宁 王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100,共5页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以水、多元醇和含酰胺基团化合物组成复配增塑剂,通过热塑加工制备了碳酸钙(CaCO3)高填充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探...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以水、多元醇和含酰胺基团化合物组成复配增塑剂,通过热塑加工制备了碳酸钙(CaCO3)高填充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探讨了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率及其对制品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复合和增塑后,改性PVA及PVA/CaCO3复合材料获得较宽热塑加工窗口,当CaCO3含量为70%时热塑加工窗口达85.5℃;PVA/CaCO3复合材料的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度满足传统挤出或注塑加工的黏度需要;随环境湿度增加,复合材料中增塑剂迁移率增加,CaCO3可抑制复合材料中增塑剂的迁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碳酸钙 高填充 热塑加工 增塑剂迁移
下载PDF
一次性塑料餐盒中塑化剂含量测定及迁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满环 施邑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外卖食品在与塑料餐盒接触的过程中,餐盒中的塑化剂会随食品环境改变而迁移到食品中,从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选取一次性塑料餐盒为研究目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一次性塑料餐盒中10种常见塑化剂的含量... 外卖食品在与塑料餐盒接触的过程中,餐盒中的塑化剂会随食品环境改变而迁移到食品中,从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验选取一次性塑料餐盒为研究目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一次性塑料餐盒中10种常见塑化剂的含量,并选择适当的模拟液,分别模拟其在不同食品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规律。在两种餐盒中均检出了DIBP、DBP和DEHP,在不同模拟液迁移实验中,这三种塑化剂均有迁出,且受模拟液种类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塑料餐盒 PAES GC-MS 塑化剂迁移
下载PDF
浇注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粘结剂体系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亚鹏 闫石 +2 位作者 焦清介 郭学永 孙亚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提高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基浇注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固相含量、力学性能,并降低渗油性,采用己二酸二辛酯和壬酸异癸酯为原料,根据溶度参数近似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增塑剂AI.基于HTPB/AI粘结剂体系制备出固相含量达到90%的浇注PBX,... 为提高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基浇注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固相含量、力学性能,并降低渗油性,采用己二酸二辛酯和壬酸异癸酯为原料,根据溶度参数近似原理设计了一种复合增塑剂AI.基于HTPB/AI粘结剂体系制备出固相含量达到90%的浇注PBX,研究了PBX的机械感度、热分解、固相含量等与粘结剂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增塑剂AI降低了HTPB胶片的模量,从而降低了PBX的机械感度;AI降低了浇注PBX药浆黏度,提高了固相含量,从而提升了能量水平;对原材料进行高温真空旋蒸处理,降低了原材料中水分等杂质的含量,从而降低了PBX的渗油性,提高了复合增塑剂的安定性及其与PBX配方中其他组分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 复合增塑剂 高固相含量 渗油率
下载PDF
白酒生产过程中塑化剂迁移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章发盛 张学英 +2 位作者 石艳 黄继红 黄静 《酿酒》 CAS 2016年第5期98-100,共3页
以一家白酒酿造生产企业为模型,按照白酒生产工艺流程抽取原辅材料、基酒、半成品酒和成品酒四个阶段样品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基酒中未检出DBP,但检出DEHP为0.147mg/kg。由于酒库采用塑料管道储运白酒,此环节塑化剂的迁移量最多,是导致... 以一家白酒酿造生产企业为模型,按照白酒生产工艺流程抽取原辅材料、基酒、半成品酒和成品酒四个阶段样品检验。依据检测结果,基酒中未检出DBP,但检出DEHP为0.147mg/kg。由于酒库采用塑料管道储运白酒,此环节塑化剂的迁移量最多,是导致白酒塑化剂存在的主要因素。实验证明,酒精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塑化剂的迁移量越多。使用塑料瓶塞,塑料薄膜封坛,由于环境温度因素,造成白酒不断蒸发、凝固、回流,也是迁移DIBP、DBP、DEHP的次要因素。根据塑化剂迁移规律,提出了若干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生产 检验分析 塑化剂迁移 解决建议
下载PDF
淀粉增塑剂对PBAT/TPS耐水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延辉 曾惠文 +2 位作者 赵阳 庞启耀 谢东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1,共5页
选用甘油、尿素、山梨糖醇和三乙醇胺作为热塑性淀粉(TPS)的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PBAT/TPS)共混物。比较不同增塑剂对材料熔体流动性的影响,并探究材料在干燥、潮湿和浸水处理条件下的力学... 选用甘油、尿素、山梨糖醇和三乙醇胺作为热塑性淀粉(TPS)的增塑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淀粉(PBAT/TPS)共混物。比较不同增塑剂对材料熔体流动性的影响,并探究材料在干燥、潮湿和浸水处理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BAT/TPS表现稳定的加工性能。增塑剂对PBAT/TPS的增塑效果为:甘油>山梨糖醇>尿素>三乙醇胺。增塑剂在共混物体系的耐迁出性为:甘油≈尿素>山梨糖醇≈三乙醇胺,其中PBAT/TPS-U吸水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大,吸水后模量和屈服强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从86%提高至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淀粉 耐水性 增塑剂迁出
原文传递
Using an Inhibitor to Prevent Plasticizer Migration from Polyurethane Matrix to EPDM Based Substrate 被引量:1
8
作者 Hadi Rezaei-Vahidian Tohid Farajpour Mahdi Abdollahi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81-686,共6页
The loss of adhesion between the propellant and insulat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solid propellant motors due to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 to interface of propellant and insulator. In this work, the po... The loss of adhesion between the propellant and insulat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solid propellant motors due to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 to interface of propellant and insulator. In this work, the polyurethane (PU) binder containing DOP plasticizer was used as a polymeric matrix and β-cyclodextrin (β-CD) was applied as inhibitor agent to prevent plasticizer migration from the PU matrix into the 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 (EPDM) substrate. To increase the compatibility of β-CD and PU matrix, a derivative of β-CD has been synthesized using toluene diisocyanate (β-CD-TDI). The synthesized derivative was characterized by MALDI-MS and FTIR-ATR analyses. FTIR-ATR result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bonding between β-CD and the polymeric network while the MALDIM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thesized derivative contained two β-CD and 7 TDI molecules bonded to β-CD.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U modified by β-CD-TDI showed a decrease in tensile strength and an increase in elongation at break with increasing β-CD-TDI content. DMTA results showed a decrement in crosslinking density by increasing the β-CD-TDI content. Also, to investigate plasticizer migration, extraction of the DOP plasticizer from samples was performed using dichloromethane solvent and its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of migration evaluation after four months showed that using β-CD as an inhibitor agent in the PU binder could prevent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 to EPDM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izer migration Β-CYCLODEXTRIN POLYURETHANE
原文传递
环氧大豆油作为聚氯乙烯电缆料主增塑剂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明艳 《电线电缆》 2015年第2期26-29,共4页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电缆料使用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的应用情况,实验测定了PVC电缆料中增塑剂不同添加剂量对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考察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对PVC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与其他增塑剂并用时的移出现象,通过抽...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电缆料使用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的应用情况,实验测定了PVC电缆料中增塑剂不同添加剂量对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考察环氧大豆油作为主增塑剂对PVC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与其他增塑剂并用时的移出现象,通过抽出实验来检测样品的耐移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环氧大豆油与其它环氧酯类增塑剂并用,或苯类增塑剂用量较低时,耐移出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电缆料 环氧大豆油 增塑剂移出
下载PDF
PVC增塑糊塑化及其制品迁移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挺 边界 +1 位作者 祝根平 徐瑜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55-360,共6页
采用IR、DLI(解偏振光)等技术手段,研究了PVC增塑糊的塑化机理及其制品中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不论PVC中的H—C—Cl基团是否处于晶态,其塑化过程的本质就是增塑剂中的CO与H—C—Cl基团不断形成氢键的过程,由此可解释不同增... 采用IR、DLI(解偏振光)等技术手段,研究了PVC增塑糊的塑化机理及其制品中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不论PVC中的H—C—Cl基团是否处于晶态,其塑化过程的本质就是增塑剂中的CO与H—C—Cl基团不断形成氢键的过程,由此可解释不同增塑剂与PVC的作用强弱.决定PVC糊制品中增塑剂迁移的主要因素在于增塑剂分子的大小,即分子越大,迁移越小.增塑剂与PVC的相互作用及增塑剂中苯环对降低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塑化机理 增塑剂迁移 红外光谱
下载PDF
聚多巴胺对软质医用聚氯乙烯改性的研究
11
作者 齐宇 陈三玲 +3 位作者 田建贺 陈天奇 陈曼曼 潘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4,147,共7页
本文首先采用了溶液氧化法制备了聚多巴胺(PDA)颗粒,然后以PDA颗粒为改性添加剂,以柠檬酸三丁酯(TBC)为环保增塑剂,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软质聚氯乙烯/聚多巴胺(PVC-PDA)复合材料。考察了PDA添加量对所制备的软质PVC-PDA的性能影响... 本文首先采用了溶液氧化法制备了聚多巴胺(PDA)颗粒,然后以PDA颗粒为改性添加剂,以柠檬酸三丁酯(TBC)为环保增塑剂,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软质聚氯乙烯/聚多巴胺(PVC-PDA)复合材料。考察了PDA添加量对所制备的软质PVC-PDA的性能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增塑剂迁移及亲水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DA质量分数为1%时,与纯PVC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8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3%;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浸泡48 h后发现,PVC-1%PDA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相较于纯PVC,分别下降了39.3%和42.1%;同时随着PD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亲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亲水性 增塑剂迁移
下载PDF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对酯化淀粉薄膜增塑剂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李晓玺 钟怡平 +4 位作者 黄晨 朱杰 李琳 梁毅 陈玲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102,共6页
通过选择不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的酯化淀粉,制备了不同结构特征的淀粉基薄膜,并对这些结构对抑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在微波条件下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为零的waxy酯化淀粉薄膜材料中分子... 通过选择不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的酯化淀粉,制备了不同结构特征的淀粉基薄膜,并对这些结构对抑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在微波条件下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为零的waxy酯化淀粉薄膜材料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强,有序微区尺寸较大,抑制DEP迁移的程度最大。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为50%的G50酯化淀粉薄膜材料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虽弱,但较大的有序微区及内部致密的结构起到了较好地限制增塑剂迁移的作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为80%的G80酯化淀粉薄膜材料中虽微晶存在,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有序微区尺寸小、增塑剂迁移量最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来降低酯化淀粉薄膜中增塑剂的迁移,为更好地合理设计及安全使用淀粉基薄膜材料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淀粉薄膜 微波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 增塑剂迁移 结构调控
原文传递
热加工过程淀粉基膜材结构变化和增塑剂迁移研究
13
作者 萧鹏漫 吴进莲 +2 位作者 杨建星 刘泳希 朱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淀粉基膜材的结构变化和增塑剂迁移情况,为新型淀粉基膜材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蒸馏水体系为热加工介质,采用沸水加热和微波加热,对淀粉基膜材进行热加工处理并分析加热过程中膜材表层增塑剂...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淀粉基膜材的结构变化和增塑剂迁移情况,为新型淀粉基膜材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蒸馏水体系为热加工介质,采用沸水加热和微波加热,对淀粉基膜材进行热加工处理并分析加热过程中膜材表层增塑剂迁移、总迁移及膜材基体质量和结构变化。[结果]沸水加热和微波加热均加剧了淀粉基膜材表面增塑剂的迁移,淀粉高分子片段溶出,膜材内部产生高分子聚集,促使膜材总体迁移增大;当增塑剂含量较低时,2种热加工处理后的膜材断面形成了更加明显的孔洞结构。另外,相比于沸水加热,微波加热较高的瞬时功率促使膜材表层增塑剂迁移、总迁移程度更大。[结论]不同的热传递模式导致淀粉基膜材结构变化与分子迁移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基膜材 热加工 增塑剂迁移 结构变化
下载PDF
聚氯乙烯薄膜及其胶带中增塑剂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少敏 《湖南化工》 1999年第1期34-35,38,共3页
用全反射红外技术对聚氯乙烯薄膜及其胶带进行了增塑剂迁移性能研究。增塑剂迁移经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出聚氯乙烯薄膜中增塑剂迁移的扩散系数约为01nm2/min。实验证明:影响其增塑剂迁移性能的因素是催化剂的类型、用量... 用全反射红外技术对聚氯乙烯薄膜及其胶带进行了增塑剂迁移性能研究。增塑剂迁移经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出聚氯乙烯薄膜中增塑剂迁移的扩散系数约为01nm2/min。实验证明:影响其增塑剂迁移性能的因素是催化剂的类型、用量及胶粘剂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增塑剂迁移 红外光谱法 胶带
下载PDF
低增塑剂迁移量改性硅烷密封胶的研制
15
作者 李义博 郑品 +1 位作者 杨豪博 刘桃林 《中国建筑防水》 2022年第11期25-28,共4页
以硅烷改性聚醚树脂(MS、STP-E)为基础聚合物,与不同种类的增塑剂、补强填料、吸水剂、偶联剂和催化剂等反应,制备了低增塑剂迁移量的改性硅烷密封胶,并重点研究了树脂、增塑剂、偶联剂对密封胶中增塑剂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TP-... 以硅烷改性聚醚树脂(MS、STP-E)为基础聚合物,与不同种类的增塑剂、补强填料、吸水剂、偶联剂和催化剂等反应,制备了低增塑剂迁移量的改性硅烷密封胶,并重点研究了树脂、增塑剂、偶联剂对密封胶中增塑剂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TP-E35树脂,增塑剂采用Mesamoll和XM25复配使用,偶联剂采用A-1120和A-187复配使用,可制得低增塑剂迁移量的改性硅烷密封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烷密封胶 低增塑剂迁移量 硅烷改性聚醚 活性增塑剂 偶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