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岩体扩容和塑性软化的软岩巷道变形解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姚国圣 李镜培 谷拴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3-467,共5页
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进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巷道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答。与其他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岩体的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对围岩塑性区、破裂区半径以... 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进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巷道应力和变形的理论解答。与其他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岩体的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对围岩塑性区、破裂区半径以及围岩变形和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使得分析更加准确,研究成果对软岩巷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扩容 塑性软化 变形 解析解
下载PDF
隧道围岩位移的弹塑粘性解析解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良辉 熊厚金 张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6-72,共7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隧道围岩位移的弹塑粘性解析解,它既能反映围岩的应变软化和塑性剪胀特性,又能体现围岩的流变规律。通过对Kielder试验隧道围岩位移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关键词 围岩 位移 弹塑粘性 解析解 隧道
下载PDF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袁小平 刘红岩 王志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大多数岩石材料软化本构模型在硬化函数中引入塑性内变量来表示材料的硬化/软化性质,但并不能反映岩石微裂隙损伤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单轴拉伸和压缩所表现的初始屈服强度f0与屈服极限fu的差异。基于D-P准则同时考虑塑性软化及损伤软... 大多数岩石材料软化本构模型在硬化函数中引入塑性内变量来表示材料的硬化/软化性质,但并不能反映岩石微裂隙损伤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单轴拉伸和压缩所表现的初始屈服强度f0与屈服极限fu的差异。基于D-P准则同时考虑塑性软化及损伤软化,建立岩石类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塑性屈服函数采用Borja等的应力张量的硬化/软化函数,反映塑性内变量及应力状态对硬化函数的影响;由于岩石损伤软化是微裂隙扩展所导致的体积膨胀引起的,因此,提出用体积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并用回映隐式积分算法编制了岩石的弹塑性损伤本构程序。对单轴压缩及拉伸荷载作用下的岩石材料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符合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D-P准则 塑性软化 损伤软化 隐式积分算法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忠华 潘一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运用煤层塑性软化理论,通过解析分析,导出了采煤工作面附近煤层和顶板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极值点失稳理论,给出了煤体开始软化时的采空区跨度与顶板所受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采煤工作面产生冲击地压时采空区跨度与载荷间关系。... 运用煤层塑性软化理论,通过解析分析,导出了采煤工作面附近煤层和顶板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运用极值点失稳理论,给出了煤体开始软化时的采空区跨度与顶板所受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采煤工作面产生冲击地压时采空区跨度与载荷间关系。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分析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巷道和煤柱冲击地压的分析,为煤矿安全生产和预防冲击地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塑性软化 冲击地压 解析分析 煤矿安全 采空区跨度 顶板压力
下载PDF
考虑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最短封孔深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郝富昌 孙丽娟 刘明举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9-793,807,共6页
为了确定合理的瓦斯抽采封孔深度,建立了考虑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巷道周围煤体弹塑性模型,得到了巷道周围煤体应力分布和最短封孔深度的表达式,分析了最短封孔深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钻屑量法和抽采浓度法对确定的封孔深度进行了现场验证... 为了确定合理的瓦斯抽采封孔深度,建立了考虑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巷道周围煤体弹塑性模型,得到了巷道周围煤体应力分布和最短封孔深度的表达式,分析了最短封孔深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钻屑量法和抽采浓度法对确定的封孔深度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初始地应力、煤体强度、支护应力和巷道尺寸是控制最短封孔深度的主要因素;埋藏深度越深,煤质越软,钻孔的封孔深度应越长;在地质构造带和大断面巷道,应加大钻孔的封孔深度;钻屑量和CH4体积分数测试结果表明,确定的封孔深度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封孔深度 塑性软化 扩容特性 卸压范围 钻屑量
原文传递
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 被引量:7
6
作者 颜海春 王在晖 戚承志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6年第5期450-453,共4页
为了准确地分析深部隧道围岩在高应力区的流变现象,保持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利用Shvedov-B ingham模型理论,研究了隧道围岩在初始时刻出现塑性区情况下的流变情况,并考虑了塑性区及弹性区力学性质的不同。分析了不同区域岩体的剪应力... 为了准确地分析深部隧道围岩在高应力区的流变现象,保持岩土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利用Shvedov-B ingham模型理论,研究了隧道围岩在初始时刻出现塑性区情况下的流变情况,并考虑了塑性区及弹性区力学性质的不同。分析了不同区域岩体的剪应力和体积变化规律。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流变区半径及应力应变的解析解,并分析了应力分布及流变半径的变化规律。指出研究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初始参照状态应该取为弹塑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隧道 流变 塑性软化
下载PDF
隧道工程围岩扩容和塑性软化的变形解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荣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系统考虑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围岩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入岩石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隧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场的理论解析,与其他研究者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本文理论模型研究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 系统考虑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围岩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引入岩石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的概念,推导出均匀介质中软岩隧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场的理论解析,与其他研究者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本文理论模型研究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了隧道工程岩体的扩容梯度和软化模量对围岩塑性区、破裂区半径以及围岩变形和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扩容 塑性软化 变形 解析解
下载PDF
软化Drucker-Prager材料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再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通过回顾Drucker-Prager材料强度参数随内变量变化时应该满足的本构关系,给出在常规三轴试验机工况下的简化表达。选择轴向塑性压应变作为内变量,得到内变量增量与应变增量和应力增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各试验记录点对应的内变量。为... 通过回顾Drucker-Prager材料强度参数随内变量变化时应该满足的本构关系,给出在常规三轴试验机工况下的简化表达。选择轴向塑性压应变作为内变量,得到内变量增量与应变增量和应力增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各试验记录点对应的内变量。为通过多次试验确定对应同一内变量的2个强度参数,把各次试验的应力在均匀离散的内变量点上进行插值,使各次试验对同一内变量按屈服面方程求解强度参数的方程成为可能。得到一种不预设强度参数变化模式也可确定强度参数变化规律的方法。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材料的2个强度参数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不同围压下轴向应力达到峰值对应的内变量也不同,这与围压可提高强度极限并推迟强度极限到来的观点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Drucker-Prager材料 屈服面 强度参数 塑性软化
原文传递
考虑锚杆作用的深埋软岩隧道黏弹塑性力学响应解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南南 邵珠山 +2 位作者 郑晓蒙 吴奎 秦溯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458,共14页
深埋软岩隧道围岩表现出显著的塑性软化与剪胀特性,而当下的理论分析很少同时考虑这两点,导致预测结果与隧道实际变形行为存在一定误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Kelvin-Voigt流变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考虑了塑性阶段时围岩软化与... 深埋软岩隧道围岩表现出显著的塑性软化与剪胀特性,而当下的理论分析很少同时考虑这两点,导致预测结果与隧道实际变形行为存在一定误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Kelvin-Voigt流变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考虑了塑性阶段时围岩软化与剪胀特征,并引入了掌子面空间约束效应,建立了深埋软岩隧道黏弹-塑性计算分析模型.进一步,为考虑锚杆对隧道围岩的支护作用,在理论模型中,利用等效刚度法建立了加固围岩的力学模型.结合围岩塑性半径与锚杆长度相对关系,给出了6种工况下考虑锚杆加固作用的隧道黏弹塑性力学响应的时效解答.此外,通过数值解与理论结果的对比,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最后,为研究锚杆支护对围岩的加固效果,基于理论解答,讨论了锚杆安装时间、锚杆刚度及开挖速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锚杆加固作用下,开挖速度仅影响围岩前期变形的发展规律,但对围岩的最终变形量几乎没有影响.若不考虑塑性变形将大大低估围岩变形,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若隧道开挖速度越快,锚杆的安装应尽量提前,才能保证锚杆有效地发挥限制围岩变形的作用.锚杆刚度与隧道位移存在一种亚线性关系,且锚杆刚度的增加也能够延长围岩进入塑性变形所需的时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隧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软岩隧道 黏弹-塑性模型 塑性软化 剪胀 锚杆支护
下载PDF
单轴压缩非贯通节理岩石尖端塑性区及弹塑性断裂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小平 刘红岩 王志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79-1688,共10页
基于Drucker-Prager(下简称D-P)准则,建立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非贯通节理岩石的弹塑性断裂模型。针对节理岩石小范围屈服翼裂纹尖端塑性区,推导了D-P屈服准则的纯Ⅰ、纯Ⅱ及Ⅰ、Ⅱ复合型3种翼裂纹无量纲塑性区径长函数,并与Mises准则的塑... 基于Drucker-Prager(下简称D-P)准则,建立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非贯通节理岩石的弹塑性断裂模型。针对节理岩石小范围屈服翼裂纹尖端塑性区,推导了D-P屈服准则的纯Ⅰ、纯Ⅱ及Ⅰ、Ⅱ复合型3种翼裂纹无量纲塑性区径长函数,并与Mises准则的塑性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P准则的Ⅰ型和复合型塑性区较Mises屈服准则的塑性区大,且其II型及Ⅰ、Ⅱ复合型塑性区在翼裂纹上下表面不连续。进一步,引入断裂软化因子以表征节理岩石裂隙断裂扩展后的断裂软化规律,考虑非贯通节理岩石复合型断裂软化,是由于节理尖端翼裂纹应变能密度超过最小应变能密度导致其成核扩展引起的,提出用应变能密度的指数函数形式表征断裂软化变量的演化;塑性屈服函数采用Borja等的应力张量3个不变量的硬化/软化函数,反映塑性内变量及应力状态对硬化函数的影响;建立节理岩石的弹塑性断裂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并用回映隐式积分算法编制了弹塑性断裂模型的程序。以单轴压缩下非贯通节理岩石为例,分析岩石断裂韧度、节理摩擦系数和节理倾角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弹塑性断裂模型与数值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石 应变能密度 塑性软化 断裂软化因子 隐式积分算法 D-P准则 尖端塑性区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磊 任青文 +1 位作者 王威 陈桂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2-465,共4页
在总结评述现有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结合起来,并采用起伏角磨损演化方程来定量描述结构面的磨损软化,建立了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进行了... 在总结评述现有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结合起来,并采用起伏角磨损演化方程来定量描述结构面的磨损软化,建立了岩体结构面非线性弹性-塑性软化本构模型。利用新建立的模型对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进行了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模拟能力。该模型概念清晰,参数易于确定,能够合理描述岩体结构面的非线性变形、塑性软化、弹塑性耦合、剪胀和磨损等主要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本构模型 非线性弹性 塑性软化 岩石力学
下载PDF
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承志 钱七虎 +1 位作者 王明洋 丁常树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隧道围岩的流变对于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影响很大,尤其对于深部隧道来讲更是如此.目前利用线性及非线性粘弹性流变模型对于隧道围岩的研究较多,初始状态多取为弹性状态.但在深部,由于初始地应力很大,在隧道开挖后,可能会马上出现塑性区.因... 隧道围岩的流变对于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影响很大,尤其对于深部隧道来讲更是如此.目前利用线性及非线性粘弹性流变模型对于隧道围岩的研究较多,初始状态多取为弹性状态.但在深部,由于初始地应力很大,在隧道开挖后,可能会马上出现塑性区.因此初始参照状态应该取为弹塑性状态,而且应该考虑塑性区及弹性区力学性质的不同.现利用Shvedov-Bingham模型理论研究了隧道围岩在初始时刻出现塑性区情况下的流变情况,并考虑塑性区及弹性区力学性质的不同,给出了流变区半径及应力应变的解析解,并分析了应力分布及流变半径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隧道 流变 塑性软化
下载PDF
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钻孔卸压范围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英 郝富昌 +1 位作者 刘成军 刘文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9-1604,共6页
为确定抽放钻孔的卸压范围,建立了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钻孔周围煤体弹塑性模型,得到了钻孔周围煤体的应力分布和卸压范围的表达式,利用Comsol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软硬煤层钻孔的应力分布特征,找出了抽放... 为确定抽放钻孔的卸压范围,建立了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钻孔周围煤体弹塑性模型,得到了钻孔周围煤体的应力分布和卸压范围的表达式,利用Comsol软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软硬煤层钻孔的应力分布特征,找出了抽放钻孔卸压范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钻孔周围煤体的受力特征时,应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软煤层钻孔具有更好的卸压效果,硬煤层钻孔更易形成应力集中;煤体硬度、埋藏深度和钻孔孔径是控制钻孔卸压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放钻孔 卸压范围 应力分布 塑性软化 扩容特性 软硬煤 埋藏深度 钻孔孔径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新型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磊 任青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7-224,共8页
对于涉及需要单独考虑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岩体结构分析,采用能反映岩体结构面主要力学特性的合理的本构模型是取得合理解答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框架内建立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缺点,基于岩体结构面的实际受力变形... 对于涉及需要单独考虑岩体结构面的工程岩体结构分析,采用能反映岩体结构面主要力学特性的合理的本构模型是取得合理解答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框架内建立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的缺点,基于岩体结构面的实际受力变形特性,采用直接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岩体结构面本构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依据岩体结构面切向应力变形曲线及剪胀曲线的实际特征,将其分为峰前线性段、峰前非线性段以及峰后软化段,并分别给出了用于描述岩体结构面变形和强度等主要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进而推导建立了结构面各变形阶段的增量型本构模型。最后,编写相关计算程序,采用所建立的新型本构模型以及被广泛采用的Plesha模型对经典的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成果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型本构模型能更为合理的描述岩体结构面的主要力学特性,且模拟能力优于Plesh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本构模型 剪胀 塑性软化 岩石力学
下载PDF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中 孙玉宁 郝富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准确确定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对于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抽采达标评判及提高掘进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定合理的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推导了考虑应变软化和扩容特性的巷道周围煤体弹塑性力学模型,得到了巷道周... 准确确定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对于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抽采达标评判及提高掘进工作面瓦斯灾害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定合理的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推导了考虑应变软化和扩容特性的巷道周围煤体弹塑性力学模型,得到了巷道周围煤体应力及体积应变的解析表达式,以渗透率为桥梁建立了考虑巷道卸压及基质收缩效应的瓦斯运移耦合模型,得出了巷道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周围煤体瓦斯运移受到应力场和渗流场的控制,巷道卸压范围越大,其周围煤体渗透率提高得越多,越有利于瓦斯排放;排放时间、煤层透气性系数、地应力、煤体强度、支护应力、巷道尺寸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的主要因素;排放时间60、120、180、240 d的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分别为9.2、11.9、13.8、15.3 m,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较难抽采煤层排放180 d的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小于15m,可以抽采煤层为15~20 m,容易抽采煤层厚度大于20 m,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随煤层透气性系数的升高逐渐增大;地应力、煤体强度、支护应力和巷道尺寸通过控制煤体变形而影响瓦斯运移,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与排放时间、煤层透气性系数和巷道尺寸呈正比关系,与煤体强度、地应力、支护应力及变质程度呈反比关系;确定了试验巷道排放时间120 d的预排瓦斯等值宽度为11.9 m,瓦斯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确定的预排瓦斯等值宽度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 渗流-应力耦合 塑性软化 扩容特性 瓦斯运移
下载PDF
全应力-应变条件下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忠喜 白宗玺 +1 位作者 李光乔 雷万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气体钻井时井筒内压力较低,气体对井壁支撑较弱,井眼在原地应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变。若按照钻井液钻井时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评价,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气体经过喷嘴时发生温降,井... 气体钻井时井筒内压力较低,气体对井壁支撑较弱,井眼在原地应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变。若按照钻井液钻井时井壁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性评价,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相符。气体经过喷嘴时发生温降,井筒内温度不同于原地温度,井壁会受到热应力作用,这对井壁围岩的受力状态也将产生较大影响。根据理想弹塑性软化模型,将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简化为弹性、塑性软化和残余3个线性阶段,结合井筒传热理论得到的井筒内压力和温度分布,确定井壁热应力分布,进行井壁围岩应力分析建模。理论分析可知,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实例计算表明,在井底附近,井筒温度远低于地层原始温度,井壁产生的热应力对井壁岩石起到收缩的效果,抵消了一部分井壁围岩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向井筒内膨胀的作用;而在井眼上部,由于井筒温度高于地层温度,井壁岩石在热应力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增强了井壁围岩向井筒内膨胀的作用;在进行气体钻井时井壁热应力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井眼下部井壁稳定性得到强化,而井眼上部井壁不稳定性被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井壁稳定 全应力应变 热应力 塑性软化
下载PDF
软化Mohr-Coulomb材料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再兴 刘波 +1 位作者 徐子杰 殷有泉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了得到试件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轴向塑性压应变变化的曲线提出本方法。试件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遵循相关联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对常规三轴试验,试件受力进入塑性状态后,处在棱椎状屈服面的棱上,加载过程遵循Koiter流动法则。按经典... 为了得到试件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轴向塑性压应变变化的曲线提出本方法。试件的弹塑性本构关系遵循相关联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对常规三轴试验,试件受力进入塑性状态后,处在棱椎状屈服面的棱上,加载过程遵循Koiter流动法则。按经典塑性力学理论,推导得到轴向塑性压应变与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的关系;在常规三轴试验机上获得不同围压下试件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进而可得到各自围压下轴向塑性压应变随加载过程的变化曲线;把来自不同围压下对应同一轴向塑性压应变的应力分别代入屈服面方程,即可求得对应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结果表明,Mohr-Coulomb材料的两个强度参数的变化由轴向塑性压应变确定。轴向塑性压应变可以作为塑性变形的状态参数,它和试件的受力过程可以唯一确定试件的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r-Coulomb材料 屈服面 强度参数 塑性软化
原文传递
基于扩容和软化的围岩-支护体耦合作用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生虎 李少华 张嘉凡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1,共2页
基于巷道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建立围岩-支护结构耦合作用的稳态模型,分析支护位置与巷道位移和支护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岩体的软化和膨胀对支护反力和巷道位移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随着支护位... 基于巷道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岩体的扩容和塑性软化特性,建立围岩-支护结构耦合作用的稳态模型,分析支护位置与巷道位移和支护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岩体的软化和膨胀对支护反力和巷道位移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随着支护位置与开挖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容 塑性软化 耦合作用
下载PDF
弹塑性软化煤柱的承载能力及其有限元模拟
19
作者 徐晓惠 姚再兴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共5页
为了确定煤柱的承载能力,计算过程中忽略了煤柱自身重力和煤柱顶底板的限制,将煤柱的承载能力分析简化为材料的承载能力分析。煤柱的黏聚力随塑性体应变按高斯函数变化,煤柱破坏符合Drucker-Prager准则,其强度参数由Mohr-Coulomb强度参... 为了确定煤柱的承载能力,计算过程中忽略了煤柱自身重力和煤柱顶底板的限制,将煤柱的承载能力分析简化为材料的承载能力分析。煤柱的黏聚力随塑性体应变按高斯函数变化,煤柱破坏符合Drucker-Prager准则,其强度参数由Mohr-Coulomb强度参数表达,表达方式按DruckerPrager圆过Coulomb六边形外顶点模式。利用经典弹塑性理论,对煤柱本构关系进行推导和简化,在数值积分的帮助下得到精确解。同时采用软化材料有限元对煤柱承载能力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通过研究得到了分析具有弹塑性软化特点的煤柱的承载能力的数值算法,也可以作为相应计算机程序的测试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塑性软化 煤柱 稳定性 DRUCKER Prager准则
下载PDF
洞室岩爆的尖角型突变模型 被引量:27
20
作者 潘一山 章梦涛 李国臻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893-900,共8页
本文采用了突变理论中的尖角型突变模型,研究了圆形洞室岩爆发生的物理过程。不仅更加深刻认识了洞室岩爆的失稳本质,而且得到了在岩爆工程治理中有价值的临界洞室塑性区深度,还给出了岩爆发生后洞室周边的突跳收敛和所释放出来的能... 本文采用了突变理论中的尖角型突变模型,研究了圆形洞室岩爆发生的物理过程。不仅更加深刻认识了洞室岩爆的失稳本质,而且得到了在岩爆工程治理中有价值的临界洞室塑性区深度,还给出了岩爆发生后洞室周边的突跳收敛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同时,探讨了各种岩石力学参数对岩爆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突变模型 峒室 尖角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