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1
1
作者 王俊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李世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呈“U”型变化 ,地膜覆盖可以通过防止蒸发和提升土壤深层水分至作物可利用层来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 ,利于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作用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呈“U”型变化 ,地膜覆盖可以通过防止蒸发和提升土壤深层水分至作物可利用层来增加土壤中有效水含量 ,利于作物利用 .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 ,在生育后期覆膜 ,作物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作物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影响产量的形成 .对照(CK)、播前灌水 (W )、全程覆膜 (M)、播前灌水 +覆膜 3 0d(WM3 0 )、播前灌水 +覆膜 60d(WM 60 )及播前灌水 +全程覆膜 (WMw) 6个处理的产量分别为 2 5 5 4、2 42 4、2 75 0、3 13 8、3 3 0 5、3 12 3kg·hm-2 ,最佳覆膜时间在 40~ 60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土壤水温 春小麦 产量形成 土壤水分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地膜和秸秆覆盖土壤肥力效应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82
2
作者 卜玉山 苗果园 +2 位作者 周乃健 邵海林 王建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9-1075,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 目的通过研究地膜(PM)和秸秆(SM)覆盖土壤肥力效应的特点,为二者的选择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和秸秆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微生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地膜和秸秆覆盖都有明显保水作用,但前者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深层土壤含水量反而明显降低,而后者各层土壤水分都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兼有显著的增温效应,而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却明显低于对照,但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膜覆盖土壤温度反而低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而地膜覆盖无此作用,甚至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和地膜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三大种群微生物数量,但秸秆覆盖增加幅度大于地膜覆盖。结论覆盖的主要目的是增温时,应选择地膜,主要目的是保水时,秸秆的效果更好,同时秸秆覆盖还具有增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肥力 效应 保水作用
下载PDF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被引量:122
3
作者 李世清 李东方 +3 位作者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9,共9页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  在年降水量415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春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冬小麦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75d、覆膜150d和全程覆膜4个水平)和施氮(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kg2个水平;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225kg2个水平)对土壤水分、温度、氮素有效性、土壤中CO2和N2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年的春小麦试验中,覆膜对2m深土层的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土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后虽然土壤微生物体氮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覆膜能够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从而显著影响收获后0~100cm土层中NO-3-N的累积。从2个施氮水平和底墒平均值看,1999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126d)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23.0,-10.1和49.7kg/hm2;2000年覆膜30,60d和全程覆膜处理土层中累积的NO-3-N分别比不覆膜的对照增加4.6,-5.0和8.2kg/hm2。可见,全生育期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残留NO-3-N。不同覆膜进程对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中的矿质氮,特别是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农田 生态系统 地膜覆盖 土壤生态效应 黄绵土 年降水量 大田试验 累积量 小麦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生理生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2
4
作者 王喜庆 李生秀 高亚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②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理生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及产量效果。结果表明:①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贮水量,促进土壤深层贮水向表层富集,加快了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运转;②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热量损失,增大作物对光能的截获能力,同时也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用;③地膜覆盖可大大地提高粮食产量,氮肥肥效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理生态 旱地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被引量:99
5
作者 陈奇恩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4期12-15,21,共5页
全面论述了塑料薄膜覆盖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地膜覆盖对我国传统覆盖技术产生重大突破 ,近 2 0年以来 ,由于地膜覆盖的应用使我国农业产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扩大了适种区 ,调整了作物布局 ,提高了复种指数 ,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和盐碱地区... 全面论述了塑料薄膜覆盖农业的研究与应用。地膜覆盖对我国传统覆盖技术产生重大突破 ,近 2 0年以来 ,由于地膜覆盖的应用使我国农业产生了许多重大变革 :扩大了适种区 ,调整了作物布局 ,提高了复种指数 ,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和盐碱地区的农业发展。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是 :提高土壤温度 ,保蓄土壤水分 ,稳定土壤环境 ,提高光、热利用效率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出了塑料薄膜覆盖的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塑料薄膜 农业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地膜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量:98
6
作者 杜社妮 白岗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9,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玉米的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盐分含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地膜覆盖5,10,15,20,25cm土层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比露地提高2.4℃、3.O℃、2.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对玉米的土壤温度、水分、养分、盐分含量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地膜覆盖5,10,15,20,25cm土层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比露地提高2.4℃、3.O℃、2.9℃、2.2℃、2.7℃,6~7月份比露地降低1.1℃、0.5℃、0.5℃、0.613、0.6℃。地膜覆盖0~10,10~20,20~30,3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霉地增加18.84%、10.67%、11.12%和8.9%。地膜覆盖增强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CO2浓度、土壤呼吸和土壤NO3^- -N的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的损失。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素、速效磷的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及土壤袁层的盐分含量。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7
作者 李世清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王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19-1526,共8页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 在年降水量 4 1 5 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 0 d、覆膜 60 d和全程覆膜 )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对 2 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 ,能显著提高 0~ 2 0 cm土层的含水量 ;覆膜对 5 cm处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 ,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 ,中期影响较小 ;覆膜能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 ,因而显著影响土壤剖面中 NO- 3-N的累积 :表现为在收获时覆膜 3 0 d和 60 d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明显下降 ,而全程覆膜处理剖面中 NO- 3-N的累积显著增加 ,在覆膜的基础上施用氮肥 ,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显然全程覆膜易造成有机质的大量矿化和 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地膜覆盖时期 土壤养分 土壤氮素 有效性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水分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3
8
作者 江燕 史春余 +2 位作者 王振振 王翠娟 柳洪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634,共8页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徐23’为供试材料,设置不覆盖地膜(CK)、覆盖透明地膜(TF)和覆盖黑色地膜(BF)3个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甘薯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甘薯块根分化建成期(栽植后0~20 d...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徐23’为供试材料,设置不覆盖地膜(CK)、覆盖透明地膜(TF)和覆盖黑色地膜(BF)3个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甘薯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甘薯块根分化建成期(栽植后0~20 d)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5℃,特别是在栽植后10 d覆盖透明地膜比覆盖黑色地膜高0.6~3.5℃;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9.97%~18.1%,且覆盖黑色地膜比覆盖透明地膜高1.2%~5.1%。地膜覆盖增大根系吸收面积和提高根系活力,但在20 d时覆盖黑色地膜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不覆盖地膜的对照(P〈0.05);同时,在栽植后20 d,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光合速率。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分化根中内源激素玉米素核苷(ZR)含量,且黑色地膜在20~30 d时ZR含量显著高于透明地膜(P〈0.05);显著(P〈0.05)提高栽植后40 d块根中脱落酸(ABA)的含量,且覆盖黑色地膜处理的ABA含量显著(P〈0.05)高于覆盖透明地膜处理。地膜覆盖还提高了甘薯块根膨大期块根干物质初始积累量和平均积累速率,增加了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最终显著提高了收获期块根产量,覆盖透明地膜和覆盖黑色地膜分别较对照增产10.38%和15.91%。因此,覆盖地膜能促进甘薯块根早形成,协调其生长中后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从而提高块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地膜覆盖 土壤水热 块根形成 产量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82
9
作者 张冬梅 池宝亮 +2 位作者 黄学芳 刘恩科 张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2,共4页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实例分析表明,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温度,生育期明显提前,但在玉米抽雄前后遭受了重伏旱,影响了玉米正常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连续两年减产率分别为73.6%和12.9%。试验区地膜覆盖玉米在抽雄前后受... 通过对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实例分析表明,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温度,生育期明显提前,但在玉米抽雄前后遭受了重伏旱,影响了玉米正常授粉,最终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连续两年减产率分别为73.6%和12.9%。试验区地膜覆盖玉米在抽雄前后受重伏旱的频率为15.9%,可能受"卡脖旱"而导致减产的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在半干旱地区应根据具体条件来合理选择和应用地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旱地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7
10
作者 杨长刚 柴守玺 +1 位作者 常磊 杨德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1-671,共11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为促进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和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设置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覆盖穴播(B...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为促进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09和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设置全膜覆土穴播(A)、全膜覆盖穴播(B)、垄膜沟播(C)和露地条播(CK)4种不同栽培模式,测量不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全膜穴播可使冬小麦增产64.4%—7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1%—24.0%,达到11.9—16.6 kg·hm-2·mm-1;全膜覆土穴播可增产43.4%—44.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8%—14.6%,达到11.0—14.8 kg·hm-2·mm-1;垄膜沟播可增产37.0%—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2%—4.4%,达到10.0—14.2 kg·hm-2·mm-1。主要原因是,地膜覆盖可增加冬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贮水量,提高拔节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促进生育期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同时干旱年份可促进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最终提高冬小麦成熟期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虽然生育期耗水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冬小麦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覆膜的高产建立在高耗水基础上,但通过休闲期水分补充,地膜茬0—200 cm土层水分在冬小麦秋播前可恢复到露地水平。覆膜处理间的耗水差异远小于覆膜与露地间的差异。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田间操作难易程度,全膜覆土穴播一次覆膜可多茬使用,节省地膜成本,田间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栽培方式。【结论】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兼顾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冬小麦 土壤贮水量 耗水量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7
11
作者 柴守玺 杨长刚 +2 位作者 张淑芳 陈恒洪 常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7-796,共10页
为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覆膜种植冬麦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增产效果,在2008—2009和2009—2010年生长季,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3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垄膜沟播)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 为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覆膜种植冬麦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增产效果,在2008—2009和2009—2010年生长季,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3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垄膜沟播)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前期覆膜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在2个生长季分别较CK高2.3%和1.7%,而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分别较CK低14.7%和7.6%。地膜覆盖可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墒情,但拔节后20~90 cm土层以及全生育期90~200 cm土层含水量普遍低于CK;2个生长季收获期0~2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覆膜处理较CK分别低64.7 mm和47.0 mm。在2个生长季中,覆膜处理平均耗水量分别较CK多64.6 mm和77.2 mm。2个生长季夏季休闲后,覆膜处理在秋播时0~200 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CK高29.8 mm和22.8 mm,显然,覆膜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快速恢复。2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49.4%和53.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8%和14.3%。在3种覆膜处理中,虽然全膜穴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同产出效益角度考虑,则以全膜覆土穴播最优。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是一种高产高效、操作简单、适宜于半干旱区推广应用的冬小麦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区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宋秋华 李凤民 +2 位作者 刘洪升 王俊 李世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12-1516,共5页
研究了1999年(丰水年)和2000年(干旱年)旱地条件下不同时间覆膜(不覆膜、覆膜30 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平均为335.3 mg·kg^(-1)干土,2000年... 研究了1999年(丰水年)和2000年(干旱年)旱地条件下不同时间覆膜(不覆膜、覆膜30 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平均为335.3 mg·kg^(-1)干土,2000年平均为259.3 mg·kg^(-1)干土,前者高出后者29.37%。2年中最高微生物体碳均出现在全程覆膜处理。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在覆膜60d时即接近最高值,该处理籽粒产量也最高。2000年,由于春小麦生育后期降水丰富,在整个生育期中,微生物体碳增长表现为“增长-平稳甚至出现下降-再增长”的梯形方式,到生育后期,各处理之间才出现显著差异,全程覆膜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后期大幅度增加,与1999年接近。2年中各处理的C/N处于7.732~9.042之间,远低于11.3的临界值,C/P处于300.8~719.6之间,均高于300的临界值,不利于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增加,微生物和作物对土壤有效态氮和磷的吸收处于竞争状态,表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质严重不足,已经构成了限制作物生产力发挥的重要因素,长期地膜覆盖和大量使用化肥将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土壤微生物体碳 植物营养 春小麦 土壤质量 半干旱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62
13
作者 杨祁峰 岳云 +1 位作者 熊春蓉 孙多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在海拔1 700 m以下的陇东旱塬选择年降雨量和年平均积温相近的3个试验点,以玉米为栽培作物,进行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和不覆膜5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测定地表5 cm、10 cm、15 cm、20 cm的土层地温,以探索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每一个生育期,不同的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均是A.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B.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D.半膜平铺>E.不覆膜。并且在海拔1 700 m以下区域,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春季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半膜平铺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不覆膜的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玉米正常生长所需的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玉米田 土壤温度 陇东旱原
下载PDF
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6
14
作者 王婧 逄焕成 +2 位作者 任天志 李玉义 赵永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52-59,共8页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对20~40cm土层具有持续保墒效果,收获期P+S处理>20~40cm土层含水率为20.69%,比CKP高5.62%,比CKS高38.03%,比CKT高39.80%;2)P+S措施可显著抑制积盐。播前到收获期,P+S处理积盐量为0.06g/kg,分别比CKS、CKP和CKT处理低35.11%、133.78%和276.89%;3)P+S措施可建立"高水低盐"的土壤溶液系统,显著提升并延续灌溉淋洗在>20~60cm土层形成的淡化效果,形成"苗期根域淡化层";4)P+S措施可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从而抑制矿化度较高的潜水蒸发,防止"盐随水来",提高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实施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 水分 河套灌区 盐渍土 地膜覆盖 水盐运移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3
15
作者 李世清 李凤民 +1 位作者 宋秋华 王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在年降水量 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进程(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d、覆膜 6 0d和全程覆膜 )、底墒和施N对作物产量和N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底墒、地膜覆盖和施N均会显著增... 在年降水量 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进程(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d、覆膜 6 0d和全程覆膜 )、底墒和施N对作物产量和N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底墒、地膜覆盖和施N均会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吸N量 (α <0 .0 1) ,其影响顺序为N肥 >底墒 >覆膜 .覆膜对产量的效应因底墒、施N和覆膜进程而异 .从平均看 ,在低底墒时 ,各种覆膜处理产量虽有增加 ,但与不覆膜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而在高底墒时 ,以覆膜 6 0d的产量最高 ,以不覆膜最低 .由于覆膜和底墒影响作物产量和吸N量 ,因而也影响N效率 .在低底墒时 ,以不覆膜和覆膜 30d时N效率最高 ,而在高低墒时 ,30d、6 0d和全程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综合作物产量和N效率 ,全生育期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地膜覆盖 作物产量 N效率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62
16
作者 李建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92,97,共7页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改善玉米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子粒的粗淀粉含量和子粒容重。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作用,促使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增加土壤可给态养分...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改善玉米生长的微生态环境,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子粒的粗淀粉含量和子粒容重。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作用,促使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增加土壤可给态养分,促进玉米根系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的根系及生物量的数量,增加植株茎秆、叶片中营养物质的贮存,提高子粒的灌浆强度,延长子粒的灌浆时间,灌浆期向子粒中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大粒重,影响子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7
作者 韩凡香 常磊 +8 位作者 柴守玺 杨长刚 程宏波 杨德龙 李辉 李博文 李守蕾 宋亚丽 兰雪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4-882,共9页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设置了玉米秸秆...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5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CK)4种栽培模式,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3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较CK提高2.8%~7.8%,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相比,T1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达108.9~134.0 kg·hm^(–2)·mm^(–1),商品薯率提高14.7%~38.8%,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和T3(P<0.05)。可见,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半干旱雨养区 马铃薯
下载PDF
棉花根系的生长特性及其与栽培措施和产量关系的研究 Ⅰ棉花根系的生长和生理活性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永山 冯利平 +1 位作者 郭美丽 韩学信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6,共8页
棉花主根长度、粗度及根重增长动态均随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规律。主根粗度及根重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变化呈负指数曲线型变化趋势。棉株根系绝大部分(80.6%~95.4%)集中于0~30cm耕层内。根系伤流量随生育进程呈低一高一低变化,... 棉花主根长度、粗度及根重增长动态均随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规律。主根粗度及根重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变化呈负指数曲线型变化趋势。棉株根系绝大部分(80.6%~95.4%)集中于0~30cm耕层内。根系伤流量随生育进程呈低一高一低变化,以盛蕾期最高;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面积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关系,根系生长是一个地上部与地下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地膜棉与露地棉相比较,表现主根长、入土深,主根粗度增加,根重增多,生理活性明显增强,根系横向分布广,根群分布浅。地膜棉根量的增长速度在生长前期比露地棉大,尤在7叶期前更为明显,生长后期则比露地棉小。这些特点是地膜棉植株健壮及高产的重要生物、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生长 根系分布 根系生理
下载PDF
秸秆与地膜覆盖春玉米和春小麦耕层土壤碳氮动态 被引量:45
19
作者 卜玉山 邵海林 +1 位作者 王建程 苗果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灌溉同时降低了春小麦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降低幅度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全氮与硝态氮含量在春玉米和春小麦生育期的动态变化都呈"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全氮变化幅度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硝态氮变化剧烈,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灌溉对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生育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但灌溉显著降低了不同覆盖处理春小麦拔节期土壤硝态氮的增加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春玉米 春小麦 耕层土壤 有机碳 全氮 硝态氮
下载PDF
水稻旱作覆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及其对生育性状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王友贞 袁先江 +1 位作者 许浒 曹秀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通过对水稻旱作覆膜增温保墒效果的系统研究 ,表明水稻旱作覆膜具有显著的增温效果和较好的保墒作用。由于覆膜的增温保墒作用 ,旱作覆膜后的前期生长比不覆膜旱作、水作旺盛 ,分蘖盛期来得早 。
关键词 水稻旱作 覆膜 增温保墒效果 生育性状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