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1
作者 朱珊 李银水 +6 位作者 余常兵 谢立华 胡小加 张树杰 廖星 廖祥生 车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条件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条件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密度与油菜需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密后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均一,更能满足机械化收获需要。高密处理油菜籽粒产量高于低密处理。施氮0~180kg/hm2时,两个密度下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在270kg/hm2时两密度下油菜产量均有所下降。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又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密度能促进氮素向油菜籽粒转移,降低每生产100kg籽粒油菜需氮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相同的目标产量(低密下的经济产量、湖北省油菜平均单产和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下,油菜增密后可以节约氮肥用量22.9%~30.6%,增密减氮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建筑物绿化隔热与节能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娟 《暖通空调》 E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3,26,共3页
通过实测和计算 ,从室内外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外墙覆盖攀缘植物地锦的建筑物隔热节能情况 ,论证了绿化是一种有效、主动的隔热节能方式 ,具有良好的节能和生态效应。
关键词 建筑物 绿化 隔热 节能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鲁庆尧 张旭青 孟祥海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88,94,共8页
对我国2000—2019年省级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在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平均值起伏较大,省际之间的空间效应显著存在。增加农业技术人员能... 对我国2000—2019年省级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在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平均值起伏较大,省际之间的空间效应显著存在。增加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显著地促进本地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提高;农业产值占比、财政支农力度对邻近省份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从总效应来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年限、农业产值占比和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为此,应加强区域之间粮食生产的合作和交流;引导农户关注粮食质量,自觉控制石化类要素投入量;推广高效种粮方式,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生态效率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立娟 王美云 +4 位作者 薛庆林 崔彦宏 侯海鹏 葛均筑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9-1234,共6页
冬小麦-夏玉米一直是黄淮海两熟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冬季冻害和干旱时有发生,为了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探索了双季玉米的新型种植模式。于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新乡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 冬小麦-夏玉米一直是黄淮海两熟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冬季冻害和干旱时有发生,为了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探索了双季玉米的新型种植模式。于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新乡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植为对照,进行了双季籽粒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玉米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周年产量略高,两年平均增幅2.3%;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平均增加26.1%和6.5%,周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平均为1628元hm?2,还有140d农田休闲期。说明双季玉米模式是光温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和简化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土壤休闲和避开冬季冻害和干旱的生态安全的模式,该模式将成为黄淮海地区长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补充,也是冬小麦冬季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玉米 种植模式 产量性能 资源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种植专业化会提高小农生产技术效率吗 被引量:19
5
作者 程竹 陈前恒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0-62,共13页
农业技术既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采,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中国西北一个村庄连续5年的衣户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静态面板估计方法和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种植专业化程度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专业... 农业技术既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采,也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中国西北一个村庄连续5年的衣户跟踪调查数据,运用静态面板估计方法和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种植专业化程度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专业化程度与小农生产技术效率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适度专业化”种植能使小农生产技术使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然而,很多小衣户的现有种植专业化程度远未迭到“技术效率拐点”对应的专业化程度.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部分小农户的种植专业化程度以提高农业技术使用能力,进而增加小农户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专业化 技术效率 倒U型曲线 适度专业化
原文传递
我国设施番茄产业种植效益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光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5-161,共7页
为了研究产量和价格对设施番茄种植收益的影响,分析设施番茄种植成本内部各要素对其成本变动的贡献率,该研究以2011—2018年主产省(自治区)设施番茄种植成本收益数据为基础,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中国六大主产省(自治区)设施... 为了研究产量和价格对设施番茄种植收益的影响,分析设施番茄种植成本内部各要素对其成本变动的贡献率,该研究以2011—2018年主产省(自治区)设施番茄种植成本收益数据为基础,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中国六大主产省(自治区)设施番茄种植成本效益变动的影响因素,从贡献率和贡献份额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价格是番茄种植效益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用工费用是影响番茄种植成本变动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劳动力工价对番茄种植成本变动影响的贡献份额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产业 种植效益 会计核算法 综合指数法
原文传递
1993-2013年吉林省主粮作物种植布局及其水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梦美 安萍莉 +3 位作者 江丽 蔡璐佳 张哲 黄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是挖掘粮食高产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优化粮食作物布局以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3-2013年吉林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数据,... 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是挖掘粮食高产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优化粮食作物布局以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3-2013年吉林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数据,按照作物积温需求划分出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气候种植界限,对因气候变暖而增加的种植区域(敏感区)内水、热资源有效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1993-2013年吉林省积温带明显东扩,水稻和玉米的气候种植界限东扩到敦化-靖宇-临江一线,大豆的气候种植界限东扩到吉林省最东部的长白县;②三种作物敏感区内热量资源利用效率低于非敏感区,但水资源利用效率均高于非敏感区。1993-2013年作物敏感区内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非敏感区;③水稻和玉米敏感区内水热资源产出效率均高于非敏感区,但大豆敏感区内产出效率低于非敏感区。结论:气候变暖对研究区内水热资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正效应。从水、热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研究区可适当向东扩展玉米和水稻的种植面积,但要加强农田灌溉系统和灌溉技术,降低水稻的水资源约束情况。同时避免研究区最东部安图、长白等地粮豆的盲目扩种,减少热量资源的约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种植界限 热量资源 水资源 利用效率 产出效率 吉林省
原文传递
种植业不同经营主体耕地生产效率研究——基于关中24个旱作农业高产县(区)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朔 郭春香 +1 位作者 赵国平 李世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5-80,共6页
基于关中地区24个旱作农业高产县(区)2016年和2017年615个不同类型种植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并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引入共同前沿生产函数对不同经营主体的耕地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 基于关中地区24个旱作农业高产县(区)2016年和2017年615个不同类型种植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并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引入共同前沿生产函数对不同经营主体的耕地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在大田作物生产中优势明显,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较高,耕地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自然条件、经营规模,劳动力素质等生产要素禀赋的制约,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在经济作物生产中还未得到充分体现;小规模农户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规模农户将长期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经营主体 生产效率 共同前沿生产函数
原文传递
模拟人工湿地中植物多样性对铵态氮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培丽 陈正新 +5 位作者 裘知 刘于 王海 谷保静 葛滢 常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7-1164,共8页
为了研究植物多样性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去除功能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在模拟人工湿地中配置了单种和4种植物混种2个处理,并以铵态氮为唯一入水氮源负荷。结果表明:混种系统出水中的无机氮浓度显著低于单种系统(分别为3.41和7.20mg·... 为了研究植物多样性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氮去除功能和硝化作用的影响,在模拟人工湿地中配置了单种和4种植物混种2个处理,并以铵态氮为唯一入水氮源负荷。结果表明:混种系统出水中的无机氮浓度显著低于单种系统(分别为3.41和7.20mg·L-1,P<0.05),铵态氮浓度也显著低于单种系统(分别为1.35和4.11mg·L-1,P<0.05);而出水硝铵浓度比(NO3-∶NH4+=1.55)则高于(P<0.05)单种系统(0.80),说明多样性增强了系统的硝化作用;混种系统基质的无机氮存留量(1455mg·m-2)低于(P<0.05)单种(2235mg·m-2),说明混种系统中可能存在资源的互补利用;根据物质平衡法推算出混种系统中植物总的氮吸收量对无机氮去除的贡献率(48%)大于(P<0.05)单种(31%),植物的可移除部分(地上)对无机氮移除的贡献率也呈现此规律(混种和单种分别为33%和20%,P<0.05);基质氮存留在2种系统中的贡献率则与植物吸收规律相反(混种和单种分别为5%和9%,P<0.05);混种系统中的反硝化作用、氨挥发和微生物的氮固持等对氮去除的贡献率低于单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 出水氮 基质氮 植物吸收 硝化作用 净化效果
原文传递
有机与常规种植方式烤烟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光煦 郭怡卿 +5 位作者 马剑雄 欧阳文 阮天伟 陈云松 张艳波 安经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9,共7页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有机烟草生产也开始在国内出现。为了探索有机烤烟种植方式的可行性,作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开展了有机烟叶生产试验示范,从种植技术、烤烟农艺性状、病...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有机烟草生产也开始在国内出现。为了探索有机烤烟种植方式的可行性,作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开展了有机烟叶生产试验示范,从种植技术、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常规化学成分、产量效益等,综合分析了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的差异,为有机烟叶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烟叶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有机种植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施肥量不仅影响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而且与烟叶中后期病害程度直接相关;有机种植的初烤烟叶较常规种植的产量平均减少18.7%,因此发展有机烤烟种植,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种植方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钾肥用量对胡麻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亚萍 牛俊义 +4 位作者 剡斌 袁天佑 刘栋 杨天庆 赵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6-1863,共8页
为研究不同施钾水平下种植密度对胡麻生长发育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在低密度(4.5×106株·hm^(-2))、中密度(7.5×106株·hm^(-2))和高密度(10.5×106株·hm^(-2))下,设3个施钾水平0、45、9... 为研究不同施钾水平下种植密度对胡麻生长发育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在低密度(4.5×106株·hm^(-2))、中密度(7.5×106株·hm^(-2))和高密度(10.5×106株·hm^(-2))下,设3个施钾水平0、45、90 kg·hm^(-2)(K2O),探究钾肥与密度对胡麻形态性状、籽粒产量、油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相同时,与低密度相比,随着密度增加,中、高密度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蒴果数平均分别降低14.24%、42.90%和13.10%,工艺长度平均增加了10.43%;籽粒产量和油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比低密度,中、高密度下,籽粒产量分别增加9.21%和3.71%,油产量分别增加了9.25%和3.71%;钾肥农学利用率降低,与低密度相比,中、高密度平均降低26.12%,钾肥偏生产力先升高后降低,中、高密度下分别增加7.46%和1.11%。密度相同情况下,随钾肥增加,胡麻株高、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有效蒴果数和含油率逐渐增加,与不施钾相比,分别平均增加15.12%、18.80%、14.15%、23.85%和1.26%;千粒重、产量和油产量在低、高密度下,随钾肥增加而增加,相比不施钾,施钾处理下分别平均增加3.19%、27.50%和29.03%;中密度下,千粒重、产量和油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施钾45 kg·hm^(-2)时,分别增加7.46%、23.10%和23.80%,施钾90 kg·hm^(-2)时,分别增加5.25%、19.33%和21.92%;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与施钾45 kg·hm^(-2)相比较,施钾90 kg·hm^(-2)时分别平均降低47.55%和49.52%。综上可知,7.5×106株·hm^(-2),45 kg·hm^(-2)(K2O)是适合当地胡麻节肥高效生产的栽培措施。因此,在胡麻的高产栽培中,可通过调节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在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的同时提高钾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密度 钾肥 产量 钾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丽光 李丹 +4 位作者 刘磊 王蕾 孙志梅 彭正萍 薛世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125,共6页
为简化农艺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种植模式(底肥浅施+追肥条播间苗)为对照,研究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精播的简化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能分... 为简化农艺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种植模式(底肥浅施+追肥条播间苗)为对照,研究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精播的简化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能分别提高玉米抽雄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6.9%~8.6%和10.3%~10.5%,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5.9%~6.5%和9.4%~10.8%;提高群体总光合势(LAD)7.0%~8.1%;使氮、磷、钾的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19.4%~24.8%,15.4%~17.4%,13.3%~16.1%,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均提高了3.8%~5.2%。此外,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还提高了玉米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光合特性 养分效率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棉花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王晓婧 刘瑞显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8,共12页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种植模式 产量 效益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现代种植业系统及粮食生产能量转化效率的动态分析——以山前平原河北栾城县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1 位作者 隋鹏 吴天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文在分析栾城县现代种植业结构演替基础上,对当地1984-2006年种植业系统能流动态分析表明: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的有机能投入从90年代中期占绝对优势,能流循环指数从1984年0.5持续提高到2000年0.62,无机能后期快速增长使有机能和无机能... 本文在分析栾城县现代种植业结构演替基础上,对当地1984-2006年种植业系统能流动态分析表明: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的有机能投入从90年代中期占绝对优势,能流循环指数从1984年0.5持续提高到2000年0.62,无机能后期快速增长使有机能和无机能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趋缓。而粮食生产的能流动态分析除表明上述趋势外认为总体能效从1993年1.78下降到目前1.67并不显著,同时无机能增加主要是农机、灌溉等耗能引起,有机能促进系统内生循环的同时与能源动力、化肥等无机能投入不断协调形成稳定高产的组合体系。未来优化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节能减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加强秸秆间接还田的农牧结合制度,节水灌溉制度及与之配套的作物配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系统 粮食生产 能量转化效率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农户苜蓿种植的规模效率分析——基于河北省黄骅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文信 张志虹 孙乾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9,共8页
种植苜蓿对于畜牧业发展、环境改善、减少粮食供给压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苜蓿种植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苜蓿种植的规模效率是影响苜蓿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当前我国苜蓿种植主体——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河北省黄... 种植苜蓿对于畜牧业发展、环境改善、减少粮食供给压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苜蓿种植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苜蓿种植的规模效率是影响苜蓿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当前我国苜蓿种植主体——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河北省黄骅市的农户苜蓿种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DEA模型,对调查区域农户的苜蓿种植规模效率进行计算发现,农户苜蓿种植规模在18-19亩区间效率最优。以效率值为因变量,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规模效率的因素分析计算发现,调查区域农户苜蓿种植处于粗放阶段,应鼓励发展苜蓿专业种植户,并在种子、技术、资金及机械补贴、种植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苜蓿种植 规模效率
下载PDF
基于DEA方法的黑龙江森工林区营林生产效率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9-334,共6页
营林生产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根据营林生产的特点,本文在构造营林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的优势,对黑龙江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的营林... 营林生产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实现。根据营林生产的特点,本文在构造营林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的优势,对黑龙江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的营林生产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森工林区总体的营林生产效率较低,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各林业局营林生产总效率差距较大;对DEA无效林业局进行投影分析,各林业局的投入冗余较为严重,同时营林生产产出严重不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源浪费情况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森工林区 营林生产 效率评价 DEA
下载PDF
增密种植条件下苗期深松与氮肥侧深施对玉米根系生长与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佰文 于士源 +6 位作者 杨贺淇 邵慧 刘丽红 刘俊辉 梁源 迟海航 刘国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9,共10页
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增产重要途径。高种植密度抑制玉米根系生长,改变根系构型,限制玉米养分吸收。如何改善根系生长,是增密增产增效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耐密玉米品种垦沃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6万株·hm^... 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增产重要途径。高种植密度抑制玉米根系生长,改变根系构型,限制玉米养分吸收。如何改善根系生长,是增密增产增效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耐密玉米品种垦沃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6万株·hm^(-2)(D6)、8万株·hm^(-2)(D8);副区为氮肥施用方式: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记作N1T1;氮肥作为基肥+追肥分次施用,其中追肥采用“侧深松+侧深施氮肥”组合处理,利用深松施肥机同步进行,记作N2T2;以农户常规处理作为对照(CK),即氮肥一次性施用,苗期不深松。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吐丝期D8N2T1处理下单株根长、根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比根长、节根数增幅分别达11.4%、22.0%、11.2%、13.1%、10.9%;0~60 cm土壤深度根长提高11.3%~44.6%;D8N2T1处理下,群体氮积累量增加71.1%,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提高51.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2.4%,氮肥农学效率提高143.1%;D8N2T1处理下,产量达17.1 t·hm^(-2),增幅达50.6%,显著高于农户常规处理。综上,增密种植配合苗期深松与氮肥侧深施组合技术,可有效改善根系生长,促进植株氮素吸收,提高植株营养器官氮转运效率,实现增产与氮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密种植 苗期深松 氮肥侧深施 根系 氮效率 玉米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氮肥对不同品种夏玉米氮效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波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76-80,86,共6页
本试验以夏玉米常规品种郑单958(ZD958)和耐密品种登海618(DH618)为试材,采用单株盆栽种植方式,设置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 本试验以夏玉米常规品种郑单958(ZD958)和耐密品种登海618(DH618)为试材,采用单株盆栽种植方式,设置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且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两品种表现一致。对比不同品种,施氮条件下DH618氮肥利用效率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改善幅度显著,最终表现在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增加上显著高于ZD958。可知,合理施用氮素可以显著改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与氮素积累的协调性,最终提高产量。在密植条件下,DH618对氮肥的施用与否反应更加敏感,在生产实践上,追求玉米高产在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不能忽视氮肥的作用,两者合理结合才能有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植 夏玉米 氮效率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汪磊 谭美莲 +2 位作者 叶春雷 罗俊杰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 为评价不同地膜覆盖技术的适应性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4-2015年,在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露地穴播(CK1)、全膜覆土穴播(T1)、旧膜重复利用穴播(T2)、膜侧条播(T3)、露地条播(CK2)5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胡麻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模式促进胡麻出苗提前并缩短其生育期0-7d,干旱年份(2015年)较正常年份(2014年)覆膜促熟效应减弱。T1和T2处理两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T3处理。T1和T2处理不同年份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T1和T2处理在两年的收益率中稳居第一和第二位,增收效果显著。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和旧膜重复利用穴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油用亚麻) 种植模式 地膜覆盖技术 产量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东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粮食高质量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明文 王振华 张广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5-754,共10页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 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得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空间SAC模型探索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年均上升1.1%,技术效率提高0.5%,技术进步提升0.6%,但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属于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玉米播种面积和种植比例的提高会导致“效率损失”,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全要素生产率;玉米种植结构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实现,而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仅通过规模效率发挥作用。推进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可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食 种植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DEA-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