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5
1
作者 王光华 金剑 +1 位作者 徐美娜 刘晓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0-556,共7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植物的作用因植物群落结构多样...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植物的作用因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植物种类、同种植物不同的基因型,甚至同一植物不同根的区域而异;而土壤的作用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植物和土壤类型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上的作用存在互作关系。不同的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长期连作、大量的外援化学物质的应用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而施用有机肥、免耕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根际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土壤管理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周国华 黄怀曾 何红蓼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9,共7页
土壤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常规的土壤污染物理化学治理技术 ,如客土换土法、冲洗法、热处理、固化、玻璃化、动电修复法等 ,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或经济成本高昂 ,对土壤结构的扰动破坏较严重 ,因而 ,大规模推广应用存在较大... 土壤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常规的土壤污染物理化学治理技术 ,如客土换土法、冲洗法、热处理、固化、玻璃化、动电修复法等 ,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或经济成本高昂 ,对土壤结构的扰动破坏较严重 ,因而 ,大规模推广应用存在较大问题。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不断发现 ,使人们认识到有可能利用植物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 ,植物修复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研究表明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 ,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金属污染物 ,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近 10年来 ,在超累积植物的找寻培育、植物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忍性、超量吸收及其解毒机制以及植物修复的工艺技术方面已有不少研究 ,并取得长足的进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使植物修复技术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进展 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超累积植物 根际作用
下载PDF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3
作者 周文杰 吕德国 秦嗣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0,共8页
根际作为连接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活跃界面,微生物种类众多,是直接接触根系并影响其生理活动的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应用根际微生物,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即植物种类... 根际作为连接植物根系与土壤的活跃界面,微生物种类众多,是直接接触根系并影响其生理活动的区域。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应用根际微生物,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植物与根际微生物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即植物种类和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根际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种植与耕作方式及施肥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对植物根系与根际微生物系统的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际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病原真菌 连作障碍 农业技术措施
原文传递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国辉 毛志泉 刘训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3,共6页
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两者形成了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统。植物影响着其周围及体内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这些微生物又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与认识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 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两者形成了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统。植物影响着其周围及体内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这些微生物又通过其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与认识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植物类型及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叶围微生物和内生菌(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以及内生放线菌)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进行综述,并就其将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际微生物 叶围微生物 内生菌
下载PDF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5
作者 刘京伟 李香真 姚敏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48,共18页
植物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土壤的交界面,是根系自身生命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不同于土体土壤。在这个区域里,与植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大量微生物,被称为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根际是指植物根系与土壤的交界面,是根系自身生命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不同于土体土壤。在这个区域里,与植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大量微生物,被称为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根际微生物的经典和最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根箱法、同位素技术以及高通量测序、菌群定量分析、高通量分离培养等方法在根际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碳水化物、氨基酸、黄酮类、酚类、激素及其信号物质)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概述了根际微生物-植物的互作机制,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的促生作用、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抑制作用,并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 根际微生物群落 植物-微生物互作 根系分泌物
原文传递
不同连作年限野生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吴林坤 黄伟民 +5 位作者 王娟英 吴红淼 陈军 秦贤金 张重义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以野生地黄为试验材料,设置野生地黄头茬土壤、重茬土壤和原茬土壤处理,未种植任何作物为对照,于块根膨大中期采集土样,通过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野生地黄的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 以野生地黄为试验材料,设置野生地黄头茬土壤、重茬土壤和原茬土壤处理,未种植任何作物为对照,于块根膨大中期采集土样,通过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野生地黄的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PLF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情况下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头茬地黄根际土壤相比,重茬地黄土壤微生物总量显著下降,并且细菌/真菌比例下降。T-RFL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地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野生状态地黄土壤和头茬土壤菌群较为相似,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占据优势地位。野生状态地黄和头茬地黄根际富含Bacillus、Pseudomonas等有益生防菌,而重茬地黄根际土壤滋生大量病原菌如Clostridium sp.、Flexibacter polymorphus和Clostridium ghoni,有益菌群和纤维素降解菌群减少,q RT-PCR定量分析也显示,野生状态地黄和头茬地黄土壤中假单胞菌数量都显著高于重茬地黄土壤。总之,野生地黄存在连作障碍问题,导致野生地黄根际有益菌数量减少而病原菌大量滋生,从而降低了野生地黄抵御病害的能力,使重茬野生地黄生长发育差,产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磷脂脂肪酸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根际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53
7
作者 杨阳 刘秉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62-7570,共9页
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6种地带性优势物种长芒草、蒙古冰草、甘草、牛心朴子、黑沙蒿和苦豆子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物根际养分的富集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 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6种地带性优势物种长芒草、蒙古冰草、甘草、牛心朴子、黑沙蒿和苦豆子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物根际养分的富集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富集效应,根际富集率大小依次为菊科(黑沙蒿)>豆科(苦豆子、甘草)>禾本科(长芒草、蒙古冰草)>萝藦科(牛心朴子);全磷(TP)在根际和非根际中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土壤养分及理化指标在根际中均表现出显著富集(P<0.05),土壤养分中以有机碳(SOC)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土壤有效态养分较全量养分对植物根际微小的变化响应更为灵敏;不同荒漠植物根际与非根际SOC与全氮(TN)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TN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TP与有效磷(AP)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荒漠植物土壤有效养分在根际存在一定的富集,灌木和豆科植物的根际效应的大于禾本科植物,它们通过降低根际pH值可以提高根际养分,有利于在脆弱环境下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根际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关键生态学问题:格局、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邵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 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反馈的格局、过程与机制,不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养分循环角度剖析"植物-土壤"间的反馈效应,探明相互反馈在空间尺度(根面、根际、种类、生态系统以及区域等)与时间尺度(秒至千年)上的级联效应及其变化格局;阐明根际、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及区域地理等水平上"植物-土壤"的相互反馈机制,重点揭示根系分泌、共生、生长及代谢的根际界面过程对植物水分/养分吸收与土壤物理学修饰的调控机制,剖析"植物种类-凋落物化学-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相互作用对地上-地下养分循环过程的驱动机制,运用"上行-下行控制理论及腐屑食物网模型"揭示地上-地下生物群落交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以及土壤地质演变(岩石风化模式、土壤形成模式及土壤养分格局的变化)与区域植被演替(优势种更替及植被分布模式、地上-地下凋落物输入格局等的变化)相互反馈的过程与机制;从"植物-土壤"相互反馈的理论视角,分析生态退化与恢复、外来物种生态入侵、大气氮沉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以及植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生态问题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揭示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相互反馈的生态学过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 根际界面 生态系统 反馈效应 反馈格局 反馈过程 反馈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徐文静 靳晓东 杨秋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共7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因此它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关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植物自身因素(植物种类、生长状况、根系分泌物、转基因)和...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因此它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关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植物自身因素(植物种类、生长状况、根系分泌物、转基因)和外界因素(CO2浓度、地理条件、重金属与化学物质、施肥),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土壤 根际微生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下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连文慧 董雷 李文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4-83,共10页
植物根系、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根际范围内其他因子等组成了根际微生态系统,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其中以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为复杂,同时也对整个根际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 植物根系、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根际范围内其他因子等组成了根际微生态系统,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其中以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为复杂,同时也对整个根际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土壤环境中根际互作关系研究的进展,探讨了土壤环境对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植物如何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和稳定过程,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病原菌防卫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等,分别从土壤环境、宿主植物和根际微生物三个层面,分析了它们在根际互作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植物 土壤 根际互作 根际群落组装 植物抗逆性
下载PDF
植物根际解磷细菌与植物生长发育 被引量:27
11
作者 邵玉芳 樊明寿 +2 位作者 乌恩 郑红丽 邵金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多于土体,其种类也明显多于土体土壤。一些接种试验表明,如果条件适宜,解磷细菌可以分解许多难溶性的磷酸盐,为植物提供有效的磷素营养。除分解矿物态的磷酸盐外,解磷菌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其机制是解磷菌分泌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际 解磷细菌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效应与基质酶活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永华 吴晓芙 +4 位作者 何钢 陈明利 蒋丽娟 曾敏 王忠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51-6058,共8页
为了解植物在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与机理,构建了A-B-C三级串连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并选择水葱(Scirpusvalidus)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indica)、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 为了解植物在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与机理,构建了A-B-C三级串连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并选择水葱(Scirpusvalidus)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indica)、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作为测试植物,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有植物单元单位面积污染物的去除量均高于无植物对照单元。与对照相比,在A、B、C三级系统中由植物效应产生的CODCr去除增量分别为43.52g/(m.2d),20.38g/(m.2d),30.94g/(m.2d);TN去除增量为13.14g/(m.2d),28.61g/(m.2d),6.97g/(m.2d);TP去除增量为1.2g/(m.2d),0.66g/(m.2d),0.06g/(m.2d)。从A到C级,污水中污质浓度递减,呈现根系活力显著增强,而植物生长量、过氧化物酶含量、生长量与氮磷积累量等显著下降趋势。基质酶活性在对照单元中较低,在有植物单元中,基质酶活性明显增大并与根系活力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植物效应 氮磷去除量 基质酶活性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法表征潜流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房昀昊 彭剑峰 +2 位作者 宋永会 张盼月 石国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1-918,共8页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中植物根际、污水水质和深度等对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工湿地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2种植物根际3个不同深度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细菌群落丰富...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中植物根际、污水水质和深度等对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工湿地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2种植物根际3个不同深度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根际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大于香蒲根际,细菌在芦苇根际周围可以更好地生存;同一植物根际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相似度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而不同根际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差别.优势细菌菌群分析结果发现,细菌群落在门类水平上达到13门以上,优势细菌种群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主,相对丰度约为55%~78%;纲类水平也达到20纲以上,主要有α-变形杆菌纲、β-变形菌、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酸杆菌纲、相对丰度达到50%以上,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纲类细菌是β-变形菌纲.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营养物浓度、植物、采样深度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根际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Accumulation of Ryegrass at Different Soil Zn Levels 被引量:23
14
作者 XU Wei-Hong LIU Huai +1 位作者 MA Qi-Fu XIONG Zhi-T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89-396,共8页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root-bag technique to study the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s of two ryegrass cultivars (Lolium perenne L. cvs. Airs an...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root-bag technique to study the root exudates,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and Zn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s of two ryegrass cultivars (Lolium perenne L. cvs. Airs and Tede) at different soil Zn levels (0, 2, 4, 8, and 16 mmol kg^-1 soi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growth of the two cultivars was not advérsely affected at soil Zn level ≤ 8 mmol kg^-1. Plants accumulated more Zn as soil Zn levels increased, and Zn concentrations of shoots were about 540 μg g^-1 in Aris and 583.9 μg g^-1 in Tede in response to 16 mmol Zn kg^-1 soil. Zn ratios of shoots to roots across the soil Zn levels were higher in Tede than in Airs, corresponding with higher rhizosphere available Zn fractions (exchangeable, bound to manganese oxides, and bound to organic matter) in Airs than in Tede. Low-molecular-weight (LMW) organic acids (oxalic, tartaric, malic, and succinic acids) and amino acids (proline, threonine, glutamic acid, and aspartic acid, etc.) were detected in root exudat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MW organic acids and amino acids increased with addition of 4 mmol Zn kg^-1 soil compared with zero Zn addition. Higher rhizosphere concentrations of oxalic acid, glutamic acid, alanine, phenylalanine, leucine, and proline in Tede than in Airs likely resulted in increased Zn uptake from the soil by Tede than by Air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Zn accumulations were mainly because of different root exudates and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Zn accumulation rhizosphere Zn fractions root exudates RYEGRASS soil Zn level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Rhizosphere Soils of Three Plants in Rapidly Changing Salt Marshes Using 16S rDNA 被引量:18
15
作者 WANG Meng CHEN Jia-Kuan LI Bo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5-556,共12页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rhizosphere soils of native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cirpus rnariqueter and alien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rhizosphere soils of native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cirpus rnariqueter and alien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structing 16S ribosomal DNA (rDNA) clone libraries. The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quantified by placing the clones into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 groups at the level of sequence similarity of 〉 97%.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ing 398 clone sequences indicated a high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these plants. The members of Alphaproteobacteria, Betaproteobacteria, Gammaproteobacteria, and Deltaproteobacteria of the phylum Proteobacteria were the most abundant in rhizobacteria. Chao 1 nonpaxametric diversity estimator coupled with the reciprocal of Simpson's index (l/D) was applied to sequence data obtained from each library to evaluate total sequence diversity and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 level of domin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ragmites, Scirpus, and Spartina rhizosphere soils contained 200, 668, and 382 OTUs, respectively.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Spartina and Phragraites rhizosphere soils displayed species dominance revealed by 1/D, whereas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Scirpus rhizosphere soil had uniform distributions of species abundance. Overall, analysis of 16S rDNA clone librarie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s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es in bacterial composition may occur concomitantly with the shif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in plant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bacterial diversity plant succession rhizosphere salt marshes
下载PDF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 被引量:19
16
作者 朱秋莲 邢肖毅 +2 位作者 程曼 薛志婧 安韶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3-988,共6页
以宁南山区典型植物冰草、冷蒿、长芒草、百里香和铁杆蒿为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铁杆蒿的根际土壤碳含量最高,总有机碳、轻组有... 以宁南山区典型植物冰草、冷蒿、长芒草、百里香和铁杆蒿为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铁杆蒿的根际土壤碳含量最高,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2.94、1.95和20.88g·kg-1,长芒草的根际土壤氮含量最高,总氮、可矿化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2.05g·kg-1、23.73mg·kg-1和11.99mg·kg-1.冷蒿的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可矿化氮/总氮最高,有利于土壤中碳素和氮素向活性态转变.轻组有机碳、可矿化氮可作为植物生境改变的敏感指标.5种植物根际土壤各形态碳、氮含量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典型植物 根际土壤 土壤碳素 土壤氮素
原文传递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根系适应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许仙菊 张永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5-1429,共5页
低磷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虽然农田每年施入大量磷肥,土壤也累积了较高的磷,但是一些植物仍会表现出缺磷,施磷仍能增产。植物磷肥当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20%~30%,这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磷的潜在环境风险。磷肥利... 低磷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虽然农田每年施入大量磷肥,土壤也累积了较高的磷,但是一些植物仍会表现出缺磷,施磷仍能增产。植物磷肥当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20%~30%,这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磷的潜在环境风险。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累积的磷不能被植物全部吸收利用,根系是植物吸收磷的最主要器官,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是植物耐低磷能力和磷肥利用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和构型的变化,根系分泌物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和根际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机制,着重阐述了这些根系形态、生理和化学变化与植物耐低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特别强调了需要在现有机制上能有所突破和推进,并加强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的改良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低磷胁迫 根系分泌物 根际环境 磷养分有效性
下载PDF
Exopolysaccharide-Producing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Under Salinity Condition 被引量:18
18
作者 S.K.UPADHYAY J.S.SINGH D.P.SINGH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14-222,共9页
Salt-tolerant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soil salinity stress during plant growth and bacterial exopolysaccharide (EPS) can also help to mitigate salinity... Salt-tolerant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soil salinity stress during plant growth and bacterial exopolysaccharide (EPS) can also help to mitigate salinity stress by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Na+ available for plant uptake. In this study, native bacterial strains of wheat rhizosphere in soils of Varanasi, India, were screened to identify the EPS-producing salt-tolerant rhizobacteria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traits. The various rhizobacter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using 16S rDNA sequencing. The plant growth-promoting effect of inoculation of seedlings with these bacterial strains was evaluated under soil salinity conditions in a pot experiment. Eleven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initially showed tolerance up to 80 g L-1 NaC1 also exhibited an EPS-producing potentia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solated bacterial strains demonstrated some of the plant growth-promoting traits such as phosphate solubilizing ability and production of auxin, proline, reducing sugars, and total soluble sugars. Furthermore, the inoculated wheat plants had an increased biomass compared to the unoinoculated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plant uptake rhizosphere salt tolerance WHEAT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袁丽杰 章广玲 +2 位作者 张玉琴 余利岩 张月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3-466,504,共5页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77株菌进行16SrRNA基因检测,发现其分属于17个不同的放线菌属,充分显示出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 放线菌 种群多样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Restoration potential of pioneer plants growing on lead-zinc mine tailings in Lanping,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20
作者 Lei Dongmei Duan Changq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02-1209,共8页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restoration potential of ten pioneer plants (Artemisia roxburghiana, Artemisia tangutica, Carex inanis, Cyperaceae hebecarpus, Plantago depresa, Cynoglossum lanceolatum, Potentilla saundesia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restoration potential of ten pioneer plants (Artemisia roxburghiana, Artemisia tangutica, Carex inanis, Cyperaceae hebecarpus, Plantago depresa, Cynoglossum lanceolatum, Potentilla saundesiana, Coriaria sinica, Oxyria sinensis, and Miscanthus nepalensis)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Pb-Zn mine tailings phytostabilization, in Lanping,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Zn, and Cu) and soil fertility (the available N, P, K,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rhizosphere of these s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oneer plant mine tailings PHYTOSTABILIZATION rhizosphere soi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