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化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滞尘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1
1
作者 王会霞 石辉 李秧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77-3082,共6页
以西安市2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采用人工降尘方法测定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研究植物叶片表面绒毛、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1种供试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在0.8~38.6g·m-2,不同树种最大滞尘量差... 以西安市21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采用人工降尘方法测定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研究植物叶片表面绒毛、润湿性、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对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1种供试植物叶片的最大滞尘量在0.8~38.6g·m-2,不同树种最大滞尘量差异显著,物种间相差40倍以上.叶片表面绒毛数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对滞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可能与绒毛和颗粒物间的作用方式有关.除叶片表面着生绒毛的悬铃木、国槐、榆叶梅和毛梾4个物种外,其他植物叶片接触角与最大滞尘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接触角较小、易润湿的植物叶片最大滞尘量在2.0~8.0g·m-2,而接触角较大的银杏、三叶草、紫叶小檗和鸡爪槭的最大滞尘量均<2.0g·m-2.叶片表面自由能主要表现分子间色散力的作用,而极性分量对表面自由能的贡献低于20%,可能与叶片表面含有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有关.最大滞尘量与叶片表面自由能及其色散分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极性分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最大滞尘量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原文传递
3维植物叶片精确建模和绘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陆声链 郭新宇 李长锋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1-737,共7页
准确、灵活的叶片模型对植物建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部分植物叶片曲面模型没有提供足够的准确性和细节描述。为了给生成准确、细致的叶片几何模型提供灵活的方法,即首先利用B样条曲线来描述叶片的边缘轮廓和主脉;然后用Delaunay三... 准确、灵活的叶片模型对植物建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部分植物叶片曲面模型没有提供足够的准确性和细节描述。为了给生成准确、细致的叶片几何模型提供灵活的方法,即首先利用B样条曲线来描述叶片的边缘轮廓和主脉;然后用Delaunay三角化方法对叶片曲面进行网格化;最后通过改进Loop细分规则的自适应细分方法来优化叶片曲面,从而为植物叶片提供了一种灵活的3维几何造型描述方法。由于B样条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大部分植物叶子的轮廓,Delaunay三角化方法的使用又解决了包含多个裂片的叶片曲面的网格化问题,而自适应曲面细分方法则不仅使得生成的空间曲面具有更高的光滑度,同时可使得生成的叶片曲面能够进行卷曲变形。实验结果充分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建模 3维植物叶片 B样条 细分曲面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两种麦蚜取食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勇 陈巨莲 程登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85-1788,共4页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 采用气质联用(GC-MS)和生物测定法,探讨了不同小麦品种(系)叶片表面蜡质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SN80、SN18和ZM12叶片表面蜡质对2种蚜虫取食具有刺激作用,而SN87叶片表面蜡质无刺激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叶片表面蜡质进行GC-MS分析发现,其表面蜡质化学组分有所不同,但主要组分均为长链烷烃,其它组分包括7-十四碳烯、8-十五烷酮、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长链烷烃(>C17)、7-十四碳烯及8-十五烷酮对两种蚜虫取食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乙基柠檬酸、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麦长管蚜取食无刺激作用;十四烷酸乙酯和十六烷酸乙酯对禾谷缢管蚜取食也无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小麦 叶片表面蜡质
下载PDF
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国军 徐彦森 +1 位作者 莫莉 余新晓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在中国北方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今天,植物通过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而减缓颗粒物污染情况。为研究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能力,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和校园绿地上的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 在中国北方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今天,植物通过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而减缓颗粒物污染情况。为研究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能力,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和校园绿地上的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进行研究,测定其叶表面和蜡质层对大气中粒径为10~100、2.5~10和0.2~2.5μm的颗粒物的单位叶面积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能力差异显著,3种植物中大叶黄杨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毛白杨与洋白蜡吸附颗粒物的能力相近,洋白蜡叶表面易到达最大饱和滞尘量;道路上的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总量高于校园内的植物,两者滞尘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附10~100μm粒径的颗粒物上,局地环境会影响叶片滞尘量;不同植物叶片对10~100、2.5~10和0.2~2.5μm粒径的颗粒物吸附百分含量分别在75.4%、15.8%和8.9%左右,植物种类对叶片表面吸附不同颗粒物所占比例无影响;大叶黄杨在道路上吸附颗粒物总量最大,为139.86μg·cm^(-2),它的蜡质层和叶表面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均最高,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中的大气颗粒物,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粒径 植物 蜡质层 叶表面
下载PDF
不同啶虫脒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47-1352,共6页
为探讨农药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分别以甘蓝和黄瓜叶片作为生物测定载体,比较了啶虫脒乳油(EC)、微乳剂(ME)、可溶性液剂(SL)、可溶性粉剂(SP)及可湿性粉剂(WP)等5种剂型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对植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 为探讨农药剂型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分别以甘蓝和黄瓜叶片作为生物测定载体,比较了啶虫脒乳油(EC)、微乳剂(ME)、可溶性液剂(SL)、可溶性粉剂(SP)及可湿性粉剂(WP)等5种剂型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对植物叶片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药液表面张力、动态接触角及叶片持液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啶虫脒剂型间毒力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以甘蓝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啶虫脒剂型间对烟粉虱的毒力差异明显;以黄瓜叶片为生物测定载体,不同剂型间毒力差异不明显。啶虫脒SL、SP、WP在两种生物测定载体间的毒力差异大于EC和ME。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值分别为30.73 mN.m 1和57.91~63.30 mN.m 1。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7.81 mg.L 1时,啶虫脒EC和ME溶液表面张力即小于甘蓝和黄瓜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有效成分浓度大于500 mg.L 1时,啶虫脒SL、SP、WP溶液的表面张力才小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啶虫脒ME溶液液滴接触两种植物叶片的瞬间(0 s),液滴与叶片间的接触角就明显小于90°。甘蓝叶片对低浓度的啶虫脒ME和EC溶液的持液量高于其他3种剂型,黄瓜叶片对啶虫脒各剂型溶液的持液量无明显差异。植物叶片表面性质和不同剂型溶液表面张力的差异是导致剂型间产生毒力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啶虫脒 剂型 植物种类 毒力 叶片表面性质 溶液表面张力 毒力机制
下载PDF
植物叶表面非光滑形态及其疏水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淑杰 任露泉 +1 位作者 韩志武 邱兆美 《科技通报》 2005年第5期553-556,共4页
通过实验筛选出典型的几种具有疏水性、防粘性(以竹叶为代表)的植物叶片,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叶表形态进行了SEM电镜扫描,并借助仪器对叶表面的水滴接触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非光滑表面结构、表面附属物、表面材料的质地不同,... 通过实验筛选出典型的几种具有疏水性、防粘性(以竹叶为代表)的植物叶片,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叶表形态进行了SEM电镜扫描,并借助仪器对叶表面的水滴接触角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非光滑表面结构、表面附属物、表面材料的质地不同,对其疏水性、防粘性均有不同的影响。叶表面非光滑且附蜡粒的形态,其疏水性强,反之则弱。本研究将为工程仿生制造与设计提供宝贵的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生物学 植物 叶表面 非光滑 疏水性
下载PDF
荒漠植物表皮毛的凝结水形成及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阿拉依·哈那提 刘艳霞 兰海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荒漠植物适应长期缺水条件形成了从空气吸水并在体表滞留及向体内运输的高度进化的结构特征,其叶片表面附属结构如表皮毛等在收集、储存及运输凝结水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基于目前相关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凝结水对荒漠植物的... 荒漠植物适应长期缺水条件形成了从空气吸水并在体表滞留及向体内运输的高度进化的结构特征,其叶片表面附属结构如表皮毛等在收集、储存及运输凝结水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基于目前相关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凝结水对荒漠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及生态效应,阐述了叶片表面润湿性与其集水能力相关理论,基于此重点阐述荒漠植物叶表特殊结构(表皮毛)在凝结水形成、运输、吸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植物体表滞留及吸收凝结水的相关研究方法,为深入理解基于表皮毛结构特征驱动的荒漠植物收集凝结水的策略以及干旱荒漠植物的抗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凝结水 叶片表面润湿性 表皮毛 生态作用
下载PDF
茶树叶与根表面的XPS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房江育 宛晓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96-2200,共5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茶树叶与根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茶树表面主要由C,O,N和Al等四种元素组成,在茶树叶远轴面还有少量的P和F。通过查阅标准图谱数据库、参照木材表面XPS分析结果,对茶树表面测得的C1s结合能采...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茶树叶与根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茶树表面主要由C,O,N和Al等四种元素组成,在茶树叶远轴面还有少量的P和F。通过查阅标准图谱数据库、参照木材表面XPS分析结果,对茶树表面测得的C1s结合能采用曲线拟合与分峰,得到三种形态:结合能为285eV的是C1,来自C—C或C—H,代表角质、蜡质等脂类化合物;C2的结合能在286.35eV(近轴面)和286.61eV(远轴面),是能够与氧形成单键的C—O,主要源于表面的纤维素;C3的结合能为288.04eV(近轴面)和288.09eV(远轴面),为C═O基团标志,综合N(1s)的结合能(399~401eV)和O(1s)的分峰情况,为蛋白质的酰基标志。茶树根表面除含有与叶表面相同的C1(结合能285eV)、C2(结合能286.49eV)和C3(结合能288.78eV)所代表的角质、蜡质、纤维素和蛋白质之外,还出现了结合能为283.32eV的C5。由于其结合能低于C1,推测为茶树根表面的有机金属形态。茶树叶和根表面没有木材表面具有的羧基C4,说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游离存在于根表面。对茶树表面O(1s)图谱的拟合结果与C(1s)结果相吻合。计算不同C和O形态所占的比例得知,茶树叶面远轴面含氧基团多于近轴面,呈较高的氧化状态,因此远轴面化学性质较活泼;与叶相比,茶树根的角质和蜡质含量显著降低,含氧基团相对增多,因此化学性质较活泼,适于水分子和其他溶质分子通过。由于蛋白质含量为根表面〉远轴面〉近轴面,表明根表面的湿润度高于叶表面,而远轴面湿润度高于近轴面。存在于茶树表面Al的结合能均大于单质铝72.7eV,在73.50eV以上,为Al2O3形态,这将增大茶树表面的吸附作用。由于根表面Al2O3含量高于叶面,显示根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表面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植物叶面雾滴接触角稳定区间法测量 被引量:6
9
作者 邱白晶 赵晓丽 +1 位作者 贾卫东 张振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发展了单侧液滴轮廓拟合生成接触角的方法,提出了接触角稳定区间概念,建立了拟合函数选优和拟合像素数选取的数值试验方法。本文方法与轴对称积分法相比,偏差为1.92%。但本文方法没有引入轴对称条件,因而可测非对称液滴接触角。对桂花... 发展了单侧液滴轮廓拟合生成接触角的方法,提出了接触角稳定区间概念,建立了拟合函数选优和拟合像素数选取的数值试验方法。本文方法与轴对称积分法相比,偏差为1.92%。但本文方法没有引入轴对称条件,因而可测非对称液滴接触角。对桂花叶上去离子水滴接触角的测量研究表明:可用三阶多项式在像素数区间[110,160]上拟合生成接触角;主叶脉方向和与之垂直的方向之间接触角差异明显,均值相差7.15°,同一方向上左右接触角均值相差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 叶面 接触角 测量 图像处理 数值方法
下载PDF
植物叶面吸附与吸收PM_(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宇 张银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3,共6页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PM_(2.5)等颗粒物为载体在大气中悬浮和扩散,植物叶表面复杂的微观形态结构可以吸附PM_(2.5)等颗粒物,对消减近地表的大气重金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植物叶片吸附与吸收PM_(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能力和影响因...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PM_(2.5)等颗粒物为载体在大气中悬浮和扩散,植物叶表面复杂的微观形态结构可以吸附PM_(2.5)等颗粒物,对消减近地表的大气重金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植物叶片吸附与吸收PM_(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能力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1)深入探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其在大气−植物系统中的化学行为关系,进一步阐述植物叶面吸附和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机理;2)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小,附着的重金属含量越高,但关于亚微米级颗粒物(PM_(1))的研究十分有限,进一步探究植物叶面对亚微米级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吸收有助于筛选更高效的城市绿化树种;3)需要从角质层厚度、结构组成等角度深入探讨角质层吸附和吸收大气重金属的差异,为实现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面 吸附 吸收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原文传递
小麦叶蜡作润滑添加剂改善钢-铜摩擦副的摩擦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秋雨 夏延秋 冯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54-59,共6页
为减少环境污染,寻找并研究环境友好型可降解润滑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文将小麦叶表蜡质提取物作为聚α烯烃(poly-α-olefin,PAO)润滑油添加剂,通过MFT-R4000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该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对钢-铜摩擦副的摩擦学性... 为减少环境污染,寻找并研究环境友好型可降解润滑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文将小麦叶表蜡质提取物作为聚α烯烃(poly-α-olefin,PAO)润滑油添加剂,通过MFT-R4000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该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对钢-铜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观察并分析了磨斑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相比于PAO,利用小麦叶表蜡质(wheat leafsurface wax,WLW)作为添加剂摩擦系数降低了25%,磨损体积减小约70%;其摩擦系数与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lybdenum dialkyl dithiocarbamate,Mo DTC)接近,较其他对比添加剂具有更优异的减摩性能;与丙三醇(glycerol,GLY)和硬脂酸(stearic acid,SA)复配后作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效果相当。ED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小麦叶表蜡质的油样磨损表面与基础油相比富集了更多碳元素。另外,通过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小麦蜡质成分及含量,其中近60%为脂肪醇和脂肪酸。小麦叶表蜡质作添加剂显示出优异的摩擦性能归功于其在接触表面形成的保护吸附膜,提高了PAO的抗磨和减摩性能。该研究为从植物体中获取绿色可降解添加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植物叶片的经济利用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润滑剂 植物 叶片蜡质 生物可降解 钢-铜摩擦副
下载PDF
植物叶表面微米级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彦汝 王林锋 戴振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本文对金丝桃、银杏、韭菜、箭竹四种植物叶片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四种不同植物叶片表面的形貌特征,并通过采用典型数学模型曲线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几何特征进行拟合的方法,获得其结构特点。正弦函数对金丝桃叶、... 本文对金丝桃、银杏、韭菜、箭竹四种植物叶片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四种不同植物叶片表面的形貌特征,并通过采用典型数学模型曲线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几何特征进行拟合的方法,获得其结构特点。正弦函数对金丝桃叶、银杏叶和韭菜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截面轮廓的拟合度最高;对于箭竹叶表面的微观结构,高斯函数对其拟合度最高,但正弦函数对其也有较高的拟合度。因此,结合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几何特点,本文认为正弦函数对金丝桃叶、银杏叶和韭菜叶表面微观结构的描述最佳,而高斯函数对箭竹叶表面微观结构的描述最佳。相关研究成果将为生物表面尤其是植物表面的研究和仿生应用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结构 植物叶片 表面表征 激光扫描显微镜 正弦函数
下载PDF
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对吸附PM_(2.5)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磊 万欣 +3 位作者 江浩 何冬梅 王火 祝亚云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39-43,共5页
以南京市6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叶片对PM_(2.5)吸附量和观测叶表面超微结构,探讨了叶片表面特征对吸附PM_(2.5)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植物中,雪松叶片单位面积吸附PM_(2.5)的量最大,为10.21μg/cm^2,其次为龙柏、悬铃木、... 以南京市6种常见绿化植物为对象,通过测定叶片对PM_(2.5)吸附量和观测叶表面超微结构,探讨了叶片表面特征对吸附PM_(2.5)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植物中,雪松叶片单位面积吸附PM_(2.5)的量最大,为10.21μg/cm^2,其次为龙柏、悬铃木、广玉兰和桂花,海桐吸附值最小,为1.79μg/cm^2。超微电镜观测结果显示,雪松的气孔最大,海桐的气孔最小,法桐表面粗糙有绒毛,广玉兰的表面光滑。由此可见,叶表面气孔大小、是否有蜡质层是影响叶片吸附PM_(2.5)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PM2.5 表面超微结构 悬铃木 广玉兰 雪松
下载PDF
叶面分离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骆兰 方昉 +2 位作者 林晶 关春宇 张灵玲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4期348-352,共5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在芽孢形成的同时能形成杀虫晶体蛋白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昆虫、贮藏物、仓库尘埃、植被等昆虫接触物上。植物叶片作为B t分离的重要来源,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刚刚起步。本文就叶面分离B t的研究...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在芽孢形成的同时能形成杀虫晶体蛋白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昆虫、贮藏物、仓库尘埃、植被等昆虫接触物上。植物叶片作为B t分离的重要来源,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刚刚起步。本文就叶面分离B t的研究成果、叶片采样及分离方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离 叶面
下载PDF
植物叶表面防粘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淑杰 任露泉 +1 位作者 韩志武 邱兆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6-177,181,共3页
通过实验筛选出典型的几种疏水防粘植物叶片(主要以粽叶为主),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叶表形态进行分析,并用水分接触角测量仪对其疏水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表面非光滑结构、表面材料的质地及疏水性是影响防粘的主要因素。该研究... 通过实验筛选出典型的几种疏水防粘植物叶片(主要以粽叶为主),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叶表形态进行分析,并用水分接触角测量仪对其疏水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物表面非光滑结构、表面材料的质地及疏水性是影响防粘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将为工程仿生的表面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粘 叶表面 电子显微技术 植物叶片 疏水特性 分析结果 表面设计 工程仿生 测量仪 接触角 非光滑 疏水性 信息源
下载PDF
典型植物叶面微结构特征与润湿异性研究
16
作者 李明升 胡海豹 +4 位作者 卢丙举 秦丽萍 曹刚 史瑞琦 陈效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01-207,共7页
各向异性润湿表面由于具有特殊的润湿特性,在微流控、生物医学、雾水收集和燃料电池排水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等观测了沿阶草、芦苇、银杏叶等具有各向异性润湿的典型植物叶面。研究表明,不仅与... 各向异性润湿表面由于具有特殊的润湿特性,在微流控、生物医学、雾水收集和燃料电池排水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等观测了沿阶草、芦苇、银杏叶等具有各向异性润湿的典型植物叶面。研究表明,不仅与水稻叶相似的具有沟壑结构的叶片(如沿阶草叶和芦苇叶等)呈现各向异性润湿特性,而且无明显微沟壑结构的叶片(如银杏叶)同样具有明显的各向润湿异性。可见,规则条状微沟壑并不是形成各向润湿性差异的唯一决定性特征,类似于银杏叶表面乳突状微形貌的变密度排布也能形成类似的各向异性润湿状态。另外,基于三相接触线的不对称分布特点,对该类润湿异性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异性 植物叶面 三相接触线 微纳结构
下载PDF
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8
17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3 位作者 单武雄 黎星辉 宋同清 汤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1,共6页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含量、茶园空气湿度明显提高。遮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对照茶园比较,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了365%、283%和68%;茶叶新梢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57.5%、29.3%和15.9%,叶绿素总量增加了52.2%、29.2%和14.3%;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了68.6%、33.5%和2.16%;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5.3%、12.5%和5.4%。80%遮光率处理1芽2叶新梢制作的茶叶酚氨比达到名优绿茶标准,61%遮光率和37%遮光率处理的茶叶酚氨比也均达到高档绿茶标准,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遮荫 空气温湿度 茶叶表面温度 土壤水分 光合环境与特征 蒸腾特征 茶叶生化成分
下载PDF
北京常见阔叶绿化植物滞留PM2.5能力与叶面微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5
18
作者 谢滨泽 王会霞 +2 位作者 杨佳 王彦辉 石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2-2438,共7页
叶片是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文用洗脱法测定了北京市20种常见阔叶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TSP)及PM2.5(颗粒直径≤2.5 μm)的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叶表面的... 叶片是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文用洗脱法测定了北京市20种常见阔叶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TSP)及PM2.5(颗粒直径≤2.5 μm)的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叶表面的微结构,分析比较了20种道路绿化植物叶片去除TSP与PM2.5的能力,以探讨典型植物叶表面微结构特征对大气颗粒物拦截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TSP和PM2.5的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0.40~3.44 g/m2和0.04~0.39 g/m2.(2)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不同植物滞留TSP和PM2.5差异的主要原因,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3)气孔密度较大的叶片表面颗粒物滞留量较大.研究表明,灌木与藤本植物单位叶面积对TSP和PM2.5的平均滞留量均大于乔木;叶表面沟槽宽度为5μm左右时对PM2.5滞留量较大;悬铃木(Platanus aceri ol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和大叶黄杨(Buxus sinica)单位叶面积滞留TSP与PM2.5量与其他供试植物相比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PM2.5 滞留 粒径 叶面微结构
下载PDF
植物叶片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在铝-钢摩擦副下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晓春 夏延秋 +1 位作者 吴浩 陈国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3621-3625,共5页
为了验证植物叶片提取物作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提取球兰、大葱和茄子3种植物叶片表面蜡质作为考察对象.用MFT-R4000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以PAO为基础油时,植物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在铝-钢摩擦副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 为了验证植物叶片提取物作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提取球兰、大葱和茄子3种植物叶片表面蜡质作为考察对象.用MFT-R4000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以PAO为基础油时,植物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在铝-钢摩擦副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铝块磨斑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润滑油添加剂显示了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摩擦系数大小顺序为:球兰<茄子<大葱<Mo DTC<PAO.抗磨性能大小顺序为:茄子>球兰>大葱>PAO>Mo DTC.相比Mo DTC而言,3种植物添加剂表现出优良的抗磨和减摩性能.这可能与植物蜡质层含有醇、酯和酸等成分有关.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与基础油磨斑相比,植物叶片提取物作为添加剂润滑的磨斑小且磨斑表面光滑.为了进一步研究植物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制,以茄子为例,通过对铝合金磨痕表面进行XPS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提取物在磨斑表面可能以2 3Al O、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复合物两种形式存在.3种植物叶片提取物在铝-钢摩擦系统中均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提取物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铝-钢摩擦副 环境友好
原文传递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植物叶片建模与曲面面积测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卫正 徐武峰 +3 位作者 裘正军 吴翔 吴武豪 何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234,共6页
针对现有测量植物叶片面积方法会对叶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提出一种直接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叶片进行测量的方法。首先,对数码相机进行校正获取相机参数,从多角度拍摄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叶片;然后,利用PhotoModeler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获... 针对现有测量植物叶片面积方法会对叶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提出一种直接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叶片进行测量的方法。首先,对数码相机进行校正获取相机参数,从多角度拍摄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叶片;然后,利用PhotoModeler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获得叶片三维点云模型;再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叶片的三维曲面建模并计算曲面面积。将该测量结果与采用扫描仪结合Photoshop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自然状态下的叶片测量效果良好,精度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面积测量 图像处理 相机校正 曲面建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