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与营养元素交互作用的植物生理效应 被引量:119
1
作者 安志装 王校常 +2 位作者 施卫明 严蔚东 曹志洪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综述了镉、铅、镍、汞等重金属元素与植物大量、中量必需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生理反应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非必需微量重金属营养元素的毒害作用,以及非必需重金属元素对植物吸收运输元素的影响。
关键词 重金属 营养元素 交互作用 植物 生理效应
下载PDF
杉木与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1 位作者 俞新妥 黄宝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1-325,共5页
通过对杉木与 9种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比较研究表明 ,8种植物对杉木凋落物的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其中观音座莲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促进最大 ,而木荷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则表现出先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而后又有微弱的抑... 通过对杉木与 9种伴生植物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比较研究表明 ,8种植物对杉木凋落物的分解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其中观音座莲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促进最大 ,而木荷对杉木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则表现出先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而后又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促进大小表现出观音座莲 >杜茎山 >三龙爪 >狗脊 >苎麻 >丝栗栲 >闽粤栲 >芒萁 .杉木凋落物反过来对木荷和闽粤栲凋落物有一些抑制作用 ,而对丝栗栲则有一些促进作用 ,但这种相互作用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说明杉木与某些伴生植物种类的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的现象 .因此 ,合理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加快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地力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伴生植物 凋落物 混合分解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国华 张艳洁 +3 位作者 丛日晨 赵琦 董克奇 古润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2-419,共8页
赤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赤霉素与其他所有激素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的方向和类型取决于组织器官、发育阶段以及环境条件,使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生... 赤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赤霉素与其他所有激素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的方向和类型取决于组织器官、发育阶段以及环境条件,使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生理功能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赤霉素的信号传导、作用机制以及赤霉素与其他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赤霉素信号应答的复杂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作用机制 植物激素 相互作用
下载PDF
Magnesium deficiency in plants:An urgent problem 被引量:44
4
作者 Wanli Guo Hussain Nazim +1 位作者 Zongsuo Liang Dongfeng Ya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3-91,共9页
Although magnesium(M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ents, involved in many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structural stabilization of tissues, its importance as a macronutrient ion has been overlooked in recent decade... Although magnesium(M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ents, involved in many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structural stabilization of tissues, its importance as a macronutrient ion has been overlooked in recent decades by botanists and agriculturists, who did not regard Mg deficiency(MGD) in plants as a severe health problem.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surprisingly, that Mg contents in historical cereal seeds have markedly declined over time, and two thirds of people survey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ceived less than their minimum daily Mg requirement. Thus, the mechanisms of response to MGD and ways to increase Mg contents in plants are two urg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several aspects of MGD in plants, including phenotypic a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cell Mg2+homeostasis control by Mg2+transporters, MGD signal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g2+and other ions, and roles of Mg2+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Our aim i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MGD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o advance crop breeding for Mg enri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MAGNESIUM DEFICIENCY MAGNESIUM TRANSPORTER interaction SIGNALING
下载PDF
寄主植物-蚜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峰 阚炜 张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25-1033,共9页
综述了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 3个研究热点 :1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3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 综述了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 3个研究热点 :1植物挥发性物质在蚜虫及其天敌选择寄主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2蚜虫信息素和蜜露对蚜虫天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3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蚜虫信息素作用的影响。对寄主植物 -蚜虫 -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全面了解 ,将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天敌 寄主植物 植物挥发性物质 蚜虫信息素 三重营养关系 寄主选择行为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冬梅 李维江 +4 位作者 唐薇 董合忠 李振怀 罗振 卢合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30,共7页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 为实现合理密植与叶枝利用的有机结合,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整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整枝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去叶枝情况下,以低密度(3.00株.m-2)的产量最低,中高密度(5.25~7.50株.m-2)的产量较高;留叶枝条件下,以中低密度(3.00~5.25株.m-2)的产量较高,高密度(7.50~9.75株.m-2)的产量较低。去叶枝条件下,中密度(5.25株.m-2)比低密度皮棉增产9.7%,而留叶枝条件下,低密度与中密度的产量相当,比高密度(9.75株.m-2)增产15.3%。密度与留叶枝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低密度条件下保留叶枝似可弥补密度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而中、高密度条件下,去叶枝仍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叶枝 互作效应 产量 早熟性
下载PDF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7
作者 谭小明 周雅琴 +1 位作者 陈娟 郭顺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563-1580,共18页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分析药用被子植物(木本和草本)、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等内生真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其作用多样性和与寄主专一性关系。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真菌的分离方法、鉴定方法、种类多样性、作用...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分析药用被子植物(木本和草本)、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等内生真菌的种类多样性,及其作用多样性和与寄主专一性关系。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真菌的分离方法、鉴定方法、种类多样性、作用多样性及其与寄主专一性的关系,分析了这一领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其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资源再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还有待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真菌 种类多样性 作用多样性 专一性
原文传递
植物与其它有机体的化学作用—潜在的有害生物控制途径 被引量:31
8
作者 孔垂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20,共9页
植物与其它有机体种间存在着通过次生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作用,这些化学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则表现为植物对有害生物的化学防御。面对动物取食、微生物侵染和其它植物竞争,植物能合成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抵御侵害。而且,植物这种对有害生... 植物与其它有机体种间存在着通过次生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作用,这些化学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则表现为植物对有害生物的化学防御。面对动物取食、微生物侵染和其它植物竞争,植物能合成释放特定的次生物质抵御侵害。而且,植物这种对有害生物的化学防御机制常常是在侵害条件下诱导产生的。当前的研究显示,作物/害虫/天敌三营养食物链也有自然的种间化学作用关系操纵,作物和杂草种间除了有相互抑制的化感作用外,还存在着通过次生物质进行的信息传递关系。揭示并充分利用植物这种内在的化学防御机制不仅能拓宽认识植物与其它有机体种间关系的视野,而且能开拓植物保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间作用 化学防御 种间次生物质 化感作用 有害生物控制
下载PDF
The root microbiome:Community assembly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plant fitness 被引量:32
9
作者 Bo Bai Weidong Liu +3 位作者 Xingyu Qiu Jie Zhang Jingying Zhang Yang Ba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The root microbiome refers to the community of microbes living in association with a plant's roots,and includes mutualists,pathogens,and commensals.Here we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root commensal c... The root microbiome refers to the community of microbes living in association with a plant's roots,and includes mutualists,pathogens,and commensals.Here we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root commensal community which is the major research object of microbiomerelated research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plant-commensal interactions can be explored with unprecedented breadth and depth.Both the soil environment and the host plant drive commensal community assembly.The bulk soil is the seed bank of potential commensals,and plants use root exudates and immune responses to build healthy microbial communities from the available microbes.The plant microbiome extends the functional system of plants by participating in a variety of processes,including nutrient absorption,growth promotion,and resistance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Plants and their microbiomes have evolved adaptation strategies over time.However,there is still a huge gap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plant-commensal interaction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recent research on the assembly of root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se communities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look at the prospect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oot microbi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ENSAL microbiome assembly plant fitness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root microbiome
原文传递
寄主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化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欣 白素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4-232,共9页
对寄主植物 植食性昆虫 天敌三重营养级关系化学通讯中信息化合物的来源及基本特性,信息化合物对昆虫选择寄主、求偶、交配等行为的影响,昆虫对信息化合物的感觉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寄主植物 植食性昆虫 天敌 三重营养关系 化学生态学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下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连文慧 董雷 李文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74-83,共10页
植物根系、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根际范围内其他因子等组成了根际微生态系统,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其中以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为复杂,同时也对整个根际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 植物根系、土壤、根际微生物以及根际范围内其他因子等组成了根际微生态系统,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其中以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为复杂,同时也对整个根际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土壤环境中根际互作关系研究的进展,探讨了土壤环境对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植物如何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装和稳定过程,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病原菌防卫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等,分别从土壤环境、宿主植物和根际微生物三个层面,分析了它们在根际互作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植物 土壤 根际互作 根际群落组装 植物抗逆性
下载PDF
Molecular strategies of plant defense and insect counter-defense 被引量:27
12
作者 KEYANZHU-SALZMAN JIAN-LONGBI TONG-XIANLI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15,共13页
The prediction of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worldwide indicates there will be a ne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n food supply.This can be achieved in part by the effective man... The prediction of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worldwide indicates there will be a ne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n food supply.This can be achieved in part by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sect pests. Since plants have co-evolved with herbivorous insects for millions of years, they have developed an array of defense gene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a wide variety of chewing and sucking insects.Using these naturally-occurring genes via genetic engineering represent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sect pest-control measure. Insects, however, have been actively evolving adaptive mechanisms to evade natural plant defenses. Such evolved adaptability undoubtedly has helped insects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to rapidly overcome a great many humanimpose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gents, including chemical insecticides an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 Thu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basis of plant defense and insect counter-defense mechanisms is imperative, not only from a basic science perspective, but also for biotechnology-based pest control practice. In this review, we emphasize the recent adva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strategies of attack-counterattack and defense-counter-defense between plants and their herbiv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plant interaction coevolution plant resistance molecular biology
原文传递
旱地小麦理想株型与生长冗余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建永 李朴芳 +4 位作者 程正国 Asfa Batool 吕广超 祝英 熊友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8-2437,共10页
自1968年Donald提出作物理想株型(ideotype)以来,众多学者在如何减少生长冗余、塑造理想株型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在旱地小麦育种策略和栽培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该方面的进展有限,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理想株型和生长冗余的... 自1968年Donald提出作物理想株型(ideotype)以来,众多学者在如何减少生长冗余、塑造理想株型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在旱地小麦育种策略和栽培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该方面的进展有限,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理想株型和生长冗余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综述了近年来旱地小麦理想株型研究进展,以过去20年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观测数据为主进行了集成分析,将产量分别与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勾画了旱地小麦在根系、茎秆和分蘖等器官中生长冗余的演变趋势,对生长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展开了分析,并对理想株型与生长冗余的互作关系进行了讨论。已有的研究进展表明,旱地小麦理想株型演变是一个不断消减生长冗余,但又无法完全消除冗余的复杂过程,一定程度的冗余存在是理想株型发生的物质基础。旱地小麦理想株型育种必须以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关系为基础,通过减少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促进物质和能量更多地向籽粒迁移,最终提高种群产量。综上所述,旱地小麦理想株型选择需建立在生长冗余理论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耦合分析与选择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理想株型 生长冗余 互作关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VA菌根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志真 谢一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VA菌根的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VA菌根的生理生态学特性、VA菌根与植物病害、VA菌根与有益土壤生物之间的关系等 。
关键词 VA菌根 应用 植物病害 有益土壤生物 交感作用
下载PDF
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梁奇奇 沈耀良 +2 位作者 吴鹏 陆爽君 徐乐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75-2980,共6页
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不仅受水力负荷(HL)影响,还与植物种类有关。为研究这2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交互作用,根据植物根系长度,分别构建短根型、中根型及长根型植物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在运行稳定后,考察不同植物种类在不同水力负荷(152、... 人工湿地去污效能不仅受水力负荷(HL)影响,还与植物种类有关。为研究这2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交互作用,根据植物根系长度,分别构建短根型、中根型及长根型植物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在运行稳定后,考察不同植物种类在不同水力负荷(152、230、305和460 mm/d)下的去污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种类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差别不显著,对氮磷去除率有显著影响,且去除率符合长根型>中根型>短根型;水力负荷对COD、TN、NH_4^+-N和TP的去除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负荷减小去除率均逐渐升高;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对各污染物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受水力负荷影响较大,TN、NH_4^+-N的去除在水力负荷较小时交互作用较明显,COD去除的最优HL为230 mm/d。因此,在人工湿地设计时应考虑植物种类与水力负荷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种类 水力负荷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鲁秀梅 张宁 +1 位作者 陈劲枫 钱春桃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5-1454,共10页
聚合多个有效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尤其是在抗病方面,单基因长时间反复利用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多基因聚合有利于拓宽抗谱,提高作物的抗性。此外,基因聚合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今... 聚合多个有效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尤其是在抗病方面,单基因长时间反复利用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多基因聚合有利于拓宽抗谱,提高作物的抗性。此外,基因聚合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今后育种主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主要方法、聚合基因的互作以及聚合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对目前作物聚合育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聚合育种目标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作物聚合育种的研究。基因聚合育种主要集中应用在大田作物上,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应用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因聚合育种的了解,促进基因聚合育种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聚合育种 抗病 基因互作
原文传递
嫁接树砧穗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丁璇 袁坤 +3 位作者 曹建华 徐智娟 何哲 林位夫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68-71,共4页
从砧木对接穗和接穗对砧木两个方面概括作物砧穗互作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砧穗互作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 砧木 接穗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阙友雄 宋弦弦 +1 位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2期282-285,共4页
植物与病原真菌之间的互作是当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有望为植物抗病机制的解析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我们从形态、细胞、生理生化和分子等水平综述了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 真菌 互作机制
下载PDF
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梦军 宛新荣 钟文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3,共5页
The foraging effect and the foraging-preference behavior of the vegetarian can influent th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succession of the plant community. And the plant community can also influence many affects of the ... The foraging effect and the foraging-preference behavior of the vegetarian can influent th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succession of the plant community. And the plant community can also influence many affects of the vegetarian, such as the physiology, behavior,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the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nimal commun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imal and the plant act a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草动物 植物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6,共6页
综述了多酚和蛋白质的大小、组成、结构、疏水性,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溶剂等)如何影响其相互作用.并阐述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糖基化作用以及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指出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领域,... 综述了多酚和蛋白质的大小、组成、结构、疏水性,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溶剂等)如何影响其相互作用.并阐述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糖基化作用以及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指出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蛋白质 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 功能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