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瓜果中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29
1
作者 牟艳莉 郭德华 丁卓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6-1020,共5页
建立了用于测定瓜果中多效唑、氯吡脲、异戊烯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分离,以5mmol/L乙酸铵溶液和... 建立了用于测定瓜果中多效唑、氯吡脲、异戊烯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分离,以5mmol/L乙酸铵溶液和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很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选取了黄瓜和苹果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定量限(信噪比大于10)在0.04~1.35μg/kg之间,检出限(信噪比大于3)和0.01~0.41μg/kg之间,在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范围为81.0%~93.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5%~9.5%。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瓜果中这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植物生长调节剂 瓜果 残留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瓜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测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牟艳莉 郭德华 丁卓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5-940,共6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同时检测橙中2,4-二氯苯氧乙酸、赤霉素、吲哚-3-丁酸、α-萘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和吲哚-3-乙酸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同时检测橙中2,4-二氯苯氧乙酸、赤霉素、吲哚-3-丁酸、α-萘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和吲哚-3-乙酸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2%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Poly-Sery MAX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后,以含4%甲酸的甲醇溶液洗脱,氮吹至近干以1 mL乙腈-水(1∶9)溶液定容,采用Phenomenex Gemini-NX 5uC18110A柱(2.0 mm i.d.×150 mm,5.0μm)进行分离,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出限(S/N>3)为0.3~3.5μg/kg,定量下限(S/N>10)为5.4~57.7μg/kg。空白基质橙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9.6%~110.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1%~10.0%。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满足对瓜果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植物生长调节剂 残留
下载PDF
瓜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牟艳莉 郭德华 丁卓平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8-401,共4页
对瓜果中常用的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α-萘乙酸、赤霉素、异戊烯腺嘌呤、氯吡脲、2,4-二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多效唑、6-苄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内酯)及其限量现状进行了介绍,其中加拿大仅对2... 对瓜果中常用的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吲哚-3-丁酸、α-萘乙酸、赤霉素、异戊烯腺嘌呤、氯吡脲、2,4-二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对氟苯氧乙酸、多效唑、6-苄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内酯)及其限量现状进行了介绍,其中加拿大仅对2,4-二氯苯氧乙酸1种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对其中3种(2,4-二氯苯氧乙酸、氯吡脲和α-萘乙酸)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日本已对其中6种(2,4-二氯苯氧乙酸、氯吡脲、α-萘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多效唑和赤霉素)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并综述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液质联用(LC-MS)的检测方法。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最高残留限量制定方面需要更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最高残留限量 检测技术 HPLC LC—MS
原文传递
多效唑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赓 张晓强 +1 位作者 钱忠宁 周风帆 《现代农药》 CAS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利用环境毒理学标准生物大型蚤D. magna,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多效唑进行21 d慢性毒性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多效唑对大型蚤母蚤以及F1、F2代幼蚤的存活率、生长发育、繁殖等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多效唑对水环境的慢性影响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多效唑 慢性毒性 大型蚤 环境毒理学 农药 水生生态系统 水污染
下载PDF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大豆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乃杰 阎秀峰 +1 位作者 郑殿峰 刘冰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92,共6页
在砂培框栽条件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胺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浸种对大豆‘垦农4号’根系生长的调控效应,并比较不同浓度条件下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 在砂培框栽条件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胺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浸种对大豆‘垦农4号’根系生长的调控效应,并比较不同浓度条件下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DTA-6和0.4mg·L-1S3307浸种后中柱鞘直径、根系木质部及韧皮部截面积均增加,线粒体及淀粉质体等结构清晰,线粒体、淀粉质体、质体数量丰富;而其他浸种处理对根细胞发育的上述指标的调控效果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50mg·L-1DTA-6和0.4mg·L-1S3307浸种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系 植物生长调节剂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娜 杨思敏 +4 位作者 刘蓓蓓 林瑞嫦 杨璞 高金锋 高小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选用‘绿丰2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绿豆始花期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叶面分别喷施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为处理,测定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地上部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选用‘绿丰2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绿豆始花期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叶面分别喷施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为处理,测定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地上部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各部位的分配比例、转运量和转运率,并在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始花期叶面喷施DTA-6或S3307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绿豆干物质积累期,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同化物向叶片、荚壳和籽粒的分配;提高同化物向荚壳转运率,其中S3307处理可提高主茎叶片转运率,DTA-6处理可提高茎秆转运率,进一步促进同化物由"源"向"库"的转移。S3307和DTA-6处理绿豆产量较CK分别增加16.11%和8.30%。综合分析可知,始花期叶面喷施60mg/L S3307或50mg/L DTA-6可显著增加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量,提高绿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产量
原文传递
乙烯利在果蔬生产中的安全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西智 陈锦永 +3 位作者 顾红 程大伟 张威远 张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5-8,共4页
乙烯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蔬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采收、贮藏到销售等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乙烯利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多为催熟、提高产量以及改善果蔬品质等。这里介绍了乙烯利在果蔬方面的效应,简述了乙烯利在果蔬... 乙烯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蔬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采收、贮藏到销售等各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乙烯利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多为催熟、提高产量以及改善果蔬品质等。这里介绍了乙烯利在果蔬方面的效应,简述了乙烯利在果蔬生产中安全使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安全性,介绍了注意事项,以期增强公众对乙烯利的科学认识,促进乙烯利在果蔬生产中的正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植物生长调节剂 催熟剂 安全应用
下载PDF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宋雯 王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限量标准一直广受公众和各方关注。文章总结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 763—2019)中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规定及其变化,就现有最大残留限量(MRL)要求与国内农药产品的登记和... 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和限量标准一直广受公众和各方关注。文章总结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 763—2019)中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规定及其变化,就现有最大残留限量(MRL)要求与国内农药产品的登记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匹配性分析,并与主要的相关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日本和欧盟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中国现行标准覆盖了41.7%已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品种数量远超CAC;2)现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RL标准基本涵盖了所登记的主要作物,但涉及的食品种类及分类不如欧盟和日本的标准丰富和细致,特别是有关特色小宗作物和动物源性食品的标准尚待提升;3)中国现行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的一致程度尚不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作用也不够强。据此,作者提出了完善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MRL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如推动MRL标准制定与农药登记同步,加快与国际标准体系的衔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 农药登记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国际标准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育的调控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明灿 孔祥生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PGR) 在棉花上使用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IAA) 和缩节胺(DPC) 对棉花的生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IAA 能促进棉株生长,DPC 则能有效抑制棉株生长,二者应用方法得当则能使棉花增产。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棉花 生育 产量 调控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氮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DavidA.Bull 张国平 陈锦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研究了氮肥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氮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肥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植株氮含量、积累和利用有显著影响 .烯效唑 ( S3 3 0 7)和 GA3 处理均能增加植株的氮含量 ,二者又以 GA3 处理的效果更为... 研究了氮肥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氮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肥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植株氮含量、积累和利用有显著影响 .烯效唑 ( S3 3 0 7)和 GA3 处理均能增加植株的氮含量 ,二者又以 GA3 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 .S3 3 0 7和 GA3 混合使用能明显提高各生育期的氮含量 .植株氮含量在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孕穗期叶片和茎杆扬麦 5号显著高于浙农大 94 1 ,而成熟期则以浙农大 94 1较高 .S3 3 0 7由于抑制干物质合成而减少了氮的积累 ,而 GA3 则增加氮的积累并减轻 S3 3 0 7的抑制作用 .氮利用效率 ( NUE)和氮效率比 ( NER)在基因型和不同植物生长剂处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扬麦 5号的 NU E和 NER高于浙农大 94 1 .与 S3 3 0 7或 GA3 单独使用相比 ,两种生长调节剂混合应用显著增加了 NU E和 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氮营养 氮利用效率 氮肥
下载PDF
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与CAC限量标准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宏军 段丽芳 +2 位作者 李贤宾 柯昌杰 季颖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1期1-5,共5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与CAC限量标准的制定现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与国际食品法典农残限量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制定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推... 本文概述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标准与CAC限量标准的制定现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与国际食品法典农残限量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制定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推进CAC限量标准转化,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植物胚性愈伤组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莹楠 刘艳军 +4 位作者 黄俊轩 韩启厚 高逸卓 鲁铭颖 古瑜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在植物研究与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试材,有很多关于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法研究的报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被广泛应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阐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胚性愈伤组... 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在植物研究与应用中是一种重要的试材,有很多关于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方法研究的报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被广泛应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子。阐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其在植物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作用、使用方法与原则,为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胚性化诱导等研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胚性愈伤组织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麻疯树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与不定芽起源 被引量:5
13
作者 宗桦 王盛华 +2 位作者 邓新林 欧阳超 陈放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9-793,共5页
建立了培养周期短、再生效率高的麻疯树叶片再生体系.6-BA是诱导麻疯树叶片产生愈伤组织的关键外源激素,添加低浓度的2,4-D能增强6-BA的诱导效果.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2.0 mg/L 6-BA+0.05 mg/L 2,4-D,瘤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91... 建立了培养周期短、再生效率高的麻疯树叶片再生体系.6-BA是诱导麻疯树叶片产生愈伤组织的关键外源激素,添加低浓度的2,4-D能增强6-BA的诱导效果.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2.0 mg/L 6-BA+0.05 mg/L 2,4-D,瘤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91.98%±2.1%.光培养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质地紧密,瘤状结构丰富,再生能力强.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褐化加重,逐渐失去再生能力.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中,比较了3种细胞分裂素6-BA、KT和TDZ对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6-BA诱导不定芽的能力最优,其次是TDZ,KT最差.KT与BA的组合诱导不定芽再生的能力最强,最适的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KT+0.1 mg/L IBA+0.1 mg/L GA3,再生率mg/L)中均能产生根系,平均根系5.2个.对麻疯树叶片再生的各阶段进行了石蜡切片,揭示了不定芽的起源及发育的全过程,明确了不定芽起源于叶片的表皮细胞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叶片 再生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定芽 愈伤组织
原文传递
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冀川 《江西棉花》 1999年第6期10-13,共4页
棉花上应用生长调节剂, 能增强种子活力, 促进棉株生理机能, 调节株型, 增蕾保铃, 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本文就8 种新型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进行了系列试验, 结果表明各调节剂的作用效应有所不同, 增产差异较大, 故在实际应用中应有针对... 棉花上应用生长调节剂, 能增强种子活力, 促进棉株生理机能, 调节株型, 增蕾保铃, 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本文就8 种新型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进行了系列试验, 结果表明各调节剂的作用效应有所不同, 增产差异较大, 故在实际应用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棉花 应用效应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树生 胡华敏 +3 位作者 王宗抗 韩冬芳 段继贤 王德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4-66,70,共4页
评价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当灌根作用浓度为0.2~2.0mg/kg(±)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促进菠菜根系生长、提高菠菜产量。在... 评价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当灌根作用浓度为0.2~2.0mg/kg(±)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促进菠菜根系生长、提高菠菜产量。在作用浓度为0.2mg/kg(±)时,DA-6、CSN、NAA和IBA对菠菜的增产幅度分别为34.7%、37.4%、21.5%和17.0%。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可提高菠菜的根系活力,而NAA和IBA则对菠菜的根系活力无提高作用。除CSN可提高菠菜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外,DA-6、NAA和IBA均对菠菜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无调节作用;另外,菠菜的叶绿素含量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系活力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钙制剂及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竹 王媛 万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870-4873,共4页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品种丰香(F.ananassa cv.Toyonoka)和章姬(F.ananassa cv.Akihime)为试材,探讨了有机钙制剂浸果、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植株后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处理能不...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品种丰香(F.ananassa cv.Toyonoka)和章姬(F.ananassa cv.Akihime)为试材,探讨了有机钙制剂浸果、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植株后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延长草莓果实贮藏期,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含酸量。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对增加植株叶片数、花序数和株展直径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 钙制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实品质 植株生长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慧 谢尚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129-130,共2页
分别对丰香和章姬两个草莓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研究生长调节剂对草莓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低密度下能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畸果率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总酸... 分别对丰香和章姬两个草莓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研究生长调节剂对草莓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低密度下能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畸果率显著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总酸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生长调节剂 果实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的调节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树生 韩冬芳 +3 位作者 胡华敏 吴小丽 段继贤 王德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9-51,57,共4页
探讨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能够促进菠菜硝酸盐(NO3-)的还原和提高菠菜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而NAA和IBA... 探讨了胺鲜酯(DA-6)、复硝酚钠(CSN)、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灌根对菠菜氮素代谢系统的作用效果和生理调节机制。研究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DA-6和CSN灌根能够促进菠菜硝酸盐(NO3-)的还原和提高菠菜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而NAA和IBA处理则对菠菜NO3-和AA含量无影响;通过分析菠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转移酶(GOGAT)的活性,发现DA-6和CSN灌根可提高菠菜NR、GS和GOGAT的活性,而NAA和IBA灌根处理对这4种酶的活性均无提高作用。由此可见,DA-6和CSN灌根对菠菜的氮素代谢具有促进作用,而NAA和IBA灌根对菠菜的氮素代谢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硝酸还原酶 氮素代谢
下载PDF
野生曲茎石斛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晓丽 王世茹 +1 位作者 曾万勇 李佳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野生的曲茎石斛茎段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建立了野生曲茎石斛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于野生曲茎石斛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B5)+6-BA 2.0 mg/L+NAA 0.8 mg/L+3.0%蔗糖;以MS+6-BA 2.0 mg... 以野生的曲茎石斛茎段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建立了野生曲茎石斛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于野生曲茎石斛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B5)+6-BA 2.0 mg/L+NAA 0.8 mg/L+3.0%蔗糖;以MS+6-BA 2.0 mg/L+NAA1.2mg/L+3.0%蔗糖为增殖培养基时的增殖效果较佳,增殖倍数为5.6;野生曲茎石斛的高效再生体系为MS+KT1.5 mg/L+NAA1.0 mg/L+IBA1.0 mg/L+2.0%蔗糖,其生根率可达94%;移栽基质以小树皮+碎火山石+椰壳粉(1.2∶1.2∶1)为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茎石斛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DCPTA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0
作者 柳惠 郑鲁沂 +2 位作者 朱思成 郑振晖 邹志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取代酚、一缩二乙二醇、二乙胺和六氢吡啶为原料 ,采用二卤烷路线 ,合成了 7种 2 - (2 -芳氧基 )乙氧基三乙胺 (Ⅱ类化合物 )和 7种N - [2 - (2 -芳氧基 )乙氧基 ]乙基六氢吡啶 (Ⅲ类化合物 ) ;小麦胚芽鞘和小麦室温栽培干物质重实验... 以取代酚、一缩二乙二醇、二乙胺和六氢吡啶为原料 ,采用二卤烷路线 ,合成了 7种 2 - (2 -芳氧基 )乙氧基三乙胺 (Ⅱ类化合物 )和 7种N - [2 - (2 -芳氧基 )乙氧基 ]乙基六氢吡啶 (Ⅲ类化合物 ) ;小麦胚芽鞘和小麦室温栽培干物质重实验显示 :与 2 - (3,4-二氯苯氧基 )三乙胺 (DCPTA)相比 ,2 - [2 - (3,4-二氯苯氧基 )乙氧基 ]三乙胺(Ⅱg)的生物效应得到大幅度提高 ,浓度为10mg·L-1时的促进作用从 +5 5 % [7] 提高到 +6 3 4% ,浓度为 10 0mg·L-1时的抑制作用从 - 8.4% [7] 提高到 - 5 5 6 % ,其它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 ,也均表现出或强或弱的生物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TA衍生物 合成 生物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