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 被引量:24
1
作者 余江玲 陈月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植物是造园要素之一,在中国园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植物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试从农耕、文人、士大夫、宗教及民俗中探悉中国植物文化形成的背景.
关键词 植物文化 农耕 宗教 民俗
下载PDF
中国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 被引量:27
2
作者 黎伯钢 李德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861-10862,10874,共3页
通过分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转变、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和广州现代园林植物文化,讨论了中国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 植物文化 园林景观 应用
下载PDF
植物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3
作者 冯广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8,共8页
将"植物文化"定义为"人类和植物的选择关系和协同演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植物为载体和诱因的成果类型和行为方式",并确定其7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回顾了过去30年植物文化研究在植物命名、食用选择、药用选择、阅赏选... 将"植物文化"定义为"人类和植物的选择关系和协同演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植物为载体和诱因的成果类型和行为方式",并确定其7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回顾了过去30年植物文化研究在植物命名、食用选择、药用选择、阅赏选择、崇拜选择等5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植物命名方法,在植物名称古今对照、中拉对照方面成就较大.食用选择主要在食用原植物考证、果蔬栽培史和栽培作物起源等方面有进展.药用选择的成就主要是中药和民族药的原植物考证.阅赏选择则在花文化、园林植物、经典名物考证、古树名木研究等4个方向均有进展.崇拜选择主要在礼制植物、宗教植物、民俗植物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植物文化研究面临文化复兴的机遇,资源独厚,有望在各个方面取得方法突破和成果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植物命名 食用选择 药用选择 阅赏选择 崇拜选择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被引量:20
4
作者 黎伯钢 徐慧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224-9225,共2页
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内涵,并探讨了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植物文化 内涵 启示
下载PDF
光合细菌在种植业上的应用研究近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若天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82,共7页
就光合细菌(PSB)在提高粮食、果蔬及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其产品质量,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增强果实耐贮性,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增殖,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减轻农药对植物的毒害和降解残留农药中的作用等研究近况作了较全面的叙述,并对... 就光合细菌(PSB)在提高粮食、果蔬及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其产品质量,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增强果实耐贮性,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增殖,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减轻农药对植物的毒害和降解残留农药中的作用等研究近况作了较全面的叙述,并对其作用原理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植物栽培 产量
下载PDF
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价值探微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全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0-52,共13页
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 笔者对中国植物文化生态美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其价值与意义。分析了生态美学的基本内涵,认为在理论上生态美学以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最高的生态审美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在实践上生态美学将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回应了当下极为迫切的生态环境现实问题,以期走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强调对人的生存状态的高度关怀,并追求人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生态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区别于"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生态整体"的新的生态人文主义,是一种生态存在论哲学与美学观。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以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追求的是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笔者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国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特征,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植物文化,植物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丰厚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植物文化。中国植物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涵盖了植物的实用价值、药用价值、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中国古人不仅赞美植物具备的自然美,同时也赞颂植物被赋予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植物文化首先体现的是植物的自然美,儒家"君子比德"的生态美学思想将植物文化的审美哲学进一步深化。我国植物文化体现了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植物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颜色、香味、形状等自然属性,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而植物所表现出的品格,成为人们抒情的对象、精神的寄托,这些是植物文化的生态美学内涵的体现。本文还以竹、梅为例,对中国植物文化中的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文化 生态美学 价值
下载PDF
石榴的经济与植物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小飞 周耘峰 +3 位作者 孙龙 程轶宏 赵昌恒 伍全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年第4期29-32,43,共5页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考察汉语中关于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名称,重点介绍了石榴的经济价值和利用,并着重从传说、风俗方面分析石榴的文化,结果表明石榴在中国植物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原因在于其实用价值基础上的被赋予人性上的魅...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考察汉语中关于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名称,重点介绍了石榴的经济价值和利用,并着重从传说、风俗方面分析石榴的文化,结果表明石榴在中国植物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原因在于其实用价值基础上的被赋予人性上的魅力,代表着美好事物以及进而上升为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成为一种文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经济 植物文化
下载PDF
朱槿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佑海 陈建清 黄觉武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38-41,共4页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朱槿中文名称的来源与含义,总结其所具有的象征美好、爱情以及热情和繁荣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对其绿化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其他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为朱槿这一传统名花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文化等方面...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朱槿中文名称的来源与含义,总结其所具有的象征美好、爱情以及热情和繁荣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对其绿化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其他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为朱槿这一传统名花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文化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槿 民族植物学 文化内涵 园林应用
下载PDF
乌桕的植物文化与经济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久宁 黄晶晶 钱学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2-36,共5页
乌桕(Sapium sebiferum)是最早被我国先民所熟识和利用的经济树种之一,历代典籍中以乌桕为题的诗文屡见不鲜。探讨了乌桕的名称来源及种植历史,梳理了历代有关乌桕的诗文,总结了其代表的植物文化,简述了近现代关于乌桕的活性成分分析和... 乌桕(Sapium sebiferum)是最早被我国先民所熟识和利用的经济树种之一,历代典籍中以乌桕为题的诗文屡见不鲜。探讨了乌桕的名称来源及种植历史,梳理了历代有关乌桕的诗文,总结了其代表的植物文化,简述了近现代关于乌桕的活性成分分析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种植历史 植物文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洋紫荆的文化内涵及其园林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连海 唐昌亮 +2 位作者 文才臻 李浩 罗树凯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属豆科羊蹄甲属植物,为近几年在广州等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乡土树种,并成为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地域特色花文化品牌树种。为提高人们对洋紫荆植物的认识,体现其应用价值,...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属豆科羊蹄甲属植物,为近几年在广州等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乡土树种,并成为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重点发展的地域特色花文化品牌树种。为提高人们对洋紫荆植物的认识,体现其应用价值,文章查阅相关资料,对洋紫荆植物文化及园林应用进行了分析。洋紫荆作为广州特色观花树种,具有和谐包容、思乡情怀以及繁荣进取等寓意,其在文化、景观、生态和科普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紫荆 羊蹄甲属 植物文化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2017–2022)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卓 张晴 龙春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06,共13页
《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等指导性文件都强调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植物学研究... 《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等指导性文件都强调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在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植物学研究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最主要学科领域,近些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对于《植物科学深圳宣言》第六个优先领域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特别是《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发布后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状况,主要从认知、利用、保护、管理植物等方面进行概述,以便全面了解近期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保护传统知识和植物文化,为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期获得的民族植物学成果,说明民族植物学研究可以解决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发现,该学科能极大地促进传统知识、植物文化、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在农家品种以及濒危语言的保护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科学深圳宣言 民族植物学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 植物文化 生物文化多样性
原文传递
鸡蛋花植物文化和国内栽培历史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萌 宁熙平 张寿洲 《广东园林》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鸡蛋花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已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除园林观赏外,其花可食用、药用,且寓意丰富。据考证,鸡蛋花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本文从自然分布、相关文化以及引入中国时间考证三个方面对鸡蛋花作系统而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 鸡蛋花 分布 植物文化 引种栽培历史
下载PDF
北京市寺庙常用植物文化内涵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川 张金政 史宝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之一。通过对北京市13个寺庙园林植物应用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揭示北京地区寺庙园林常用植物类型,分析寺庙园林植物的相对使用频率,总结植物本身和人为赋予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首先得出北京寺庙园林的常用植... 寺庙园林是中国三大园林之一。通过对北京市13个寺庙园林植物应用的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揭示北京地区寺庙园林常用植物类型,分析寺庙园林植物的相对使用频率,总结植物本身和人为赋予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首先得出北京寺庙园林的常用植物包括:乔木类、灌木类和其他类型。调查发现寺庙园林共有100多种常用植物,其中乔木种类平均每个寺庙在15种左右,灌木树种平均为10种左右,而其他种类的植物应用较少,平均为4.8种。同时对主要应用植物从生态习性、文学典故和具体应用进行文化内涵解析。这不仅对北京地区当代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的恢复和改造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今后新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寺庙园林 植物文化 使用频率
下载PDF
国家植物园植物文化建设与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飞飞 罗斌圣 +1 位作者 崔夏 龙春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3-1391,共9页
生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园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着人类因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植物文化。现代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上虽然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植物文化的建设稍显滞后。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 生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园的形成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处处体现着人类因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形成的植物文化。现代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上虽然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植物文化的建设稍显滞后。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此背景下,该文探讨了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演化的关系,回顾了早期植物园和我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文化的体现;通过对全球3085个现代植物园主要功能的分析,发现开展了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7.36%,开展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植物园占比11.18%,制定了植物保护计划的占比17.18%,从而揭示了现代植物园保护功能的提升和文化功能的弱化。基于当前植物园植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中对植物文化建设的需求,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植物园植物文化建设的不足,主要包括:(1)植物物种多样性信息中植物文化信息数据不足;(2)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传统知识惠益分享的考虑欠缺;(3)缺少以文化展现植物多样性的主题园。在此基础上,该文聚焦国家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目标,从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惠益共享、公众参与3个层面对国家植物园体系中的植物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生态文明特色的国家植物园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传统知识 民族植物学 惠益分享 国家植物园
下载PDF
从武汉大学樱花建园谈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文化性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德明 《园林》 2019年第10期54-59,共6页
武汉大学樱花建园经历了"起源之樱""国耻之樱""和平之樱""美丽之樱"四段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樱花建园植物种类、种植方式及空间形式多样性,阐述了武汉大学樱花的文化特征,即独特历史文化、独... 武汉大学樱花建园经历了"起源之樱""国耻之樱""和平之樱""美丽之樱"四段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樱花建园植物种类、种植方式及空间形式多样性,阐述了武汉大学樱花的文化特征,即独特历史文化、独有的校园文化以及对社会具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提出武汉大学樱花建园推动了地方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发展也促进了武汉大学樱花景观的日趋成熟,实现了樱花建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樱花建园 植物多样性 植物文化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几种汉地佛教植物的文化内涵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哲明 《中国园艺文摘》 201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许多植物被赋予佛教文化内涵,其中一些汉地佛教植物或是作为经典佛教植物的"替代品",或是具有汉化文化内涵,而显得与众不同、魅力独具。银杏是汉地佛门圣树,广植于各大寺院;七叶树与娑罗树难分你我,是佛门标志之一;暴马丁香... 许多植物被赋予佛教文化内涵,其中一些汉地佛教植物或是作为经典佛教植物的"替代品",或是具有汉化文化内涵,而显得与众不同、魅力独具。银杏是汉地佛门圣树,广植于各大寺院;七叶树与娑罗树难分你我,是佛门标志之一;暴马丁香是西北地区的菩提树;无患子被赋予辟邪的特殊功能,并且种子可制成佛珠;竹子既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又与佛教有着深厚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地佛教植物 佛教文化 植物文化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化植物元素的传播与植物形象的异化研究
17
作者 颜亮 刘笑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植物元素在民间文化及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植物元素起初常被作为经典的图腾元素,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元语言”,后来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植物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显现于民... 植物元素在民间文化及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植物元素起初常被作为经典的图腾元素,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元语言”,后来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植物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显现于民俗文化之中,植物元素也逐渐成为具有异变与“释读”可能的文化符号。最终,植物元素在发展中实现了自身形象叙事性的妖异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民间文化 妖怪文化
原文传递
苦豆子内生真菌对宿主培养物生长及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媛 孙牧笛 +3 位作者 徐全智 吕茜 张庆宸 顾沛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218,共7页
利用苦豆子健康植株中分离鉴定的8株内生真菌菌株为真菌诱导子,分别制备灭活菌丝和菌液浓缩物,研究内生真菌诱导子不同种类、浓度和诱导时间对苦豆子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株苦豆子内生真... 利用苦豆子健康植株中分离鉴定的8株内生真菌菌株为真菌诱导子,分别制备灭活菌丝和菌液浓缩物,研究内生真菌诱导子不同种类、浓度和诱导时间对苦豆子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株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中,菌液浓缩物的诱导效果要强于灭活菌丝。菌株HMGKDF1菌液浓缩物和灭活菌丝都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净生长率是对照的1.82和1.42倍;菌株NDZKDF13菌液浓缩物对愈伤组织生物碱的合成效果明显,生物碱含量为0.5483 mg·g-1,是对照的23.8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1.0 mg·L-1),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的合成。内生真菌诱导子处理苦豆子无菌苗12 d时,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含量最高,是对照的2.65倍。在苦豆子无菌苗或愈伤组织中添加一定量的苦豆子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宿主的生长以及提高喹诺里西啶生物碱含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内生真菌 真菌诱导子 植物培养物 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下载PDF
布依族聚落的植物景观及其文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加维 张凯莉 周政旭 《住区》 2016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植物在布依族聚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并且固化为特定的植物文化参与到民族文化的整体构建,从而渗透入布依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布依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民族文化习俗相适应,布依族聚落植物景观形式以自然山... 植物在布依族聚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并且固化为特定的植物文化参与到民族文化的整体构建,从而渗透入布依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布依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民族文化习俗相适应,布依族聚落植物景观形式以自然山林、聚落园圃和稻作田园为代表,此外随处可见的竹也成了布依族聚落的一种典型景观。植物景观是植物文化的载体,植物文化与布依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耦合,最终通过与自然崇拜、生活美学、竹崇拜、稻作文化等相关的民族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乡村规划设计,尤其是少数民族区域,植物的景观与文化尤为重要,应将传统赋予的植物文化内涵与现代植物景观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植物景观 植物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5,共4页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一定的文化寓意,从而表达某种吉祥意愿。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进一步把握及提高植物造景水平。在中国传统吉祥植物...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一定的文化寓意,从而表达某种吉祥意愿。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进一步把握及提高植物造景水平。在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资源归纳及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段及形式,探讨了其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植物 中国传统吉祥植物 植物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