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润林 白庆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80,共4页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及沉淀法分别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各样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结构参数确定了该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有以下特点:群落的种类数从9~29种不等,密度从2000~13400ind/L...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及沉淀法分别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各样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结构参数确定了该水域浮游纤毛虫群落有以下特点:群落的种类数从9~29种不等,密度从2000~13400ind/L;群落的优势种为腹羽急游虫(Strom-bidiumventropinnum)和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strobila);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7132~4.2339.并结合采样点的位置分析了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群落结构 生态学 核电站 冷却水
下载PDF
太湖北部水域的浮游纤毛虫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润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104-108,共5页
通过蛋白银染色法对太湖北部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共记录了18种浮游纤毛虫,浮游藤壶虫(Balanionplanctonicum)和钟形虫(Vorticelacampanula)为优势种,浮游藤壶虫(B... 通过蛋白银染色法对太湖北部水域的浮游纤毛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共记录了18种浮游纤毛虫,浮游藤壶虫(Balanionplanctonicum)和钟形虫(Vorticelacampanula)为优势种,浮游藤壶虫(Balanionplanctonicum)为我国的新记录.前人报道的睥睨虫属中的团睥睨虫(Askenasiavolvox),经对皮层及口围毛基体的观察应为顶口睥睨虫(Askenasiaacrostomia).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变化范围为8400~32000ind/L之间(平均为17780ind/L);生物量的平均值为359.2μg/L(102.4~1189.6μg/L).文中比较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前人的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太湖 各类组成 丰度 生物量
下载PDF
海洋浮游纤毛虫摄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武昌 陈雪 +4 位作者 李海波 王超锋 梁晨 张珊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6-289,共14页
海洋浮游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研究海洋浮游纤毛虫的摄食情况对了解海洋浮游纤毛虫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纤毛... 海洋浮游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研究海洋浮游纤毛虫的摄食情况对了解海洋浮游纤毛虫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纤毛虫的食性、纤毛虫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强度(摄食率、清滤率)和选择性、影响摄食的因素及摄食后的同化和排遗。海洋浮游纤毛虫食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体内饵料颗粒法和维持生长法。实验室内估算纤毛虫摄食率和清滤率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为饵料浓度差减法和体内饵料颗粒增多法。可以用特定体积清滤率和特定生物量摄食率来比较不同种纤毛虫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纤毛虫的饵料包括较小的纤毛虫、硅藻、甲藻、鞭毛虫、聚球藻、原绿球藻和细菌等。纤毛虫的摄食率范围为0.1—920 cells/(ciliate h),清滤率范围为0—110μL/(ciliate h)。纤毛虫对饵料的粒径和化学性质均有选择性。饵料浓度、温度、光线、扰动以及纤毛虫所处的生长阶段都会对纤毛虫的摄食率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纤毛虫对不同种类饵料的同化率(67%—79%)和消化时间(13.7 min—24 h)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食性 摄食率 清滤率 同化率
下载PDF
虾贝综合养殖池塘纤毛虫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亚波 林志华 +1 位作者 何京 何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7,59,共6页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综合养殖池塘内浮游纤毛虫进行了采集与种类鉴定,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方法,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6种浮游纤毛虫... 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综合养殖池塘内浮游纤毛虫进行了采集与种类鉴定,并利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方法,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6种浮游纤毛虫,主要包括:寡毛目17种,腹毛目9种,钩刺目4种,盾纤目4种,管口目3种。丰度以寡毛目占绝对优势种,其他目丰度较低,试验期间总丰度呈现先下降后快速攀升再下降的趋势,总体上纤毛虫的丰富度指数上升,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一致。纤毛虫群落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寡毛目下拟盗虫属(Strobidinopsis),急游虫属(Strombidium),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及钩刺目下柱毛虫属(Cyclotrichium)和中缢虫属(Mesodinium)的交替变化。试验期间主要优势种与溶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硝酸盐氮(NO_3^-)、亚硝酸盐氮(NO-2)和磷酸盐(PO3-4)含量的最适值较低。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塘内纤毛虫以寡毛目为主,其他目占比偏低,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DO,SD,NO_2^-,PO_4^(3-)及NO_3^-)呈现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凡纳滨对虾 泥蚶 海水养殖
下载PDF
三亚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昼夜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有军 徐翠莲 +2 位作者 胡思敏 李涛 刘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80,共9页
浮游纤毛虫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认识纤毛虫在热带海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功能,于2014年4月在三亚湾近岸海区设置昼夜连续监测站点,分早晨... 浮游纤毛虫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认识纤毛虫在热带海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功能,于2014年4月在三亚湾近岸海区设置昼夜连续监测站点,分早晨(6:00)、中午(12:00)、傍晚(18:00)和夜晚(24:00)四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浮游纤毛虫及环境因子检测样品,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表层水体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表层浮游纤毛虫多样性高,共获得79条不同代表序列;2)不同时间表层海水中浮游纤毛虫多样性差异显著,表现为白天降低,夜晚升高,其多样性高低依次为:早晨[48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夜晚(37个OTU)>傍晚(32个OTU)>中午(29个OTU)。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表现出昼夜变化现象,可能是因为不同类群纤毛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 浮游纤毛虫 多样性 昼夜变化
下载PDF
海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武昌 陈雪 +4 位作者 李海波 丰美萍 于莹 赵苑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4-775,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发现了许多有关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实验室内培养纤毛虫并开展桡足类对其清滤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为0.1—58.1mL/(ind.·h)。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方...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发现了许多有关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实验室内培养纤毛虫并开展桡足类对其清滤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为0.1—58.1mL/(ind.·h)。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方式有多种,包括伏击摄食和通过游泳过滤海水中的纤毛虫等。有的纤毛虫有逃避摄食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自然状况下桡足类群体对自然饵料中纤毛虫的摄食得到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多数情况下低于40mL/(ind.·h)。实验室内和自然海区的研究都表明,与浮游植物相比,桡足类倾向于选择摄食纤毛虫。根据现场测定的清滤率和桡足类丰度估计自然海区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压力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群体对纤毛虫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大约为每天5%。这些自然海区的研究多集中在近岸区域,需要加强对大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桡足类 摄食 清滤率
下载PDF
用于浮游纤毛虫定量研究的蛋白银染色法
7
作者 徐润林 白庆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99-103,共5页
报导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用于浮游纤毛虫定量研究的蛋白银染色方法.对不同定量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和统计学处理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沉淀法在所得数据上没有差异.与文献报道的定量染色法相比,不仅保留了蛋白银染色法的优点,而且克服了... 报导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用于浮游纤毛虫定量研究的蛋白银染色方法.对不同定量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和统计学处理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沉淀法在所得数据上没有差异.与文献报道的定量染色法相比,不仅保留了蛋白银染色法的优点,而且克服了前人方法中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定量研究 蛋白银染色
下载PDF
海洋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1 位作者 丰美萍 肖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3-459,共7页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包囊 生态学
原文传递
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组成和季节变化
9
作者 李雯璐 徐大鹏 季道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1454,共14页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 浮游纤毛虫是真核微型生物的重要类群,在浮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传统形态学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莱州湾三山岛近岸浮游纤毛虫进行每月两次的调查。对环境DNA的18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无壳寡毛类(占纤毛虫序列丰度的40.14%)和砂壳纤毛虫(10.67%)是优势类群,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壳寡毛类在冬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急游虫属(Strombidium)和急游虫科未定类群(Strombidiidae_X)组成;砂壳类在春夏季序列相对丰度最高,主要由砂壳目未定类群(Tintinnida_XX)和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组成。浮游纤毛虫群落的β多样性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α和β多样性在站点间差异均不显著。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显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形态学方法共检获鉴定17种纤毛虫,分别隶属于7个属,其中砂壳类在多样性和检获频率上均为最优势类群。研究填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深入研究温带海湾近岸浮游纤毛虫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多样性 近岸海域 高通量测序 形态学
下载PDF
海洋浮游纤毛虫在世界海区的时空分布
10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3 位作者 丰美萍 李海波 赵苑 肖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5-1053,共9页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关于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目前纤毛虫丰...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关于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目前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温带海区,热带和极地海区的研究尚少。本文概述了世界海区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特点及周年变化规律。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一般在饵料丰富、生产力较高的海区较高;纤毛虫倾向分布在水体的中上层;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一年之内呈现双峰型或单峰型,纤毛虫群落的粒级组成一般春季较大,夏季较小,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一般在夏季或秋季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周年变化
原文传递
广州市区越秀湖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润林 郑永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从 1997年 4月到 1998年 3月之间 ,应用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的城市湖泊——越秀湖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的种群季节变化等群落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了 76种浮游... 从 1997年 4月到 1998年 3月之间 ,应用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的城市湖泊——越秀湖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的种群季节变化等群落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 .共发现了 76种浮游纤毛虫 ;最大丰度为 6 9.1×10 3 ind.· L-1;最大生物量为 7.16 mg· L-1;群落中的优势种为大弹跳虫 (H alteria grandinella)、尾毛虫 (Urotricha spp.)、尾侠盗虫 (Strobilidium caudatum)、小侠盗虫 (Strobilidium humile)和膜袋虫 (Cyclidium spp.) ;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 2 .4到 3.0之间 .分析了这个湖泊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 .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比较、分析 ,从纤毛虫的优势种、总丰度和生物量确定了该城市湖泊的富营养状况为重度富营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城市湖泊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Y3和M2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生态分布与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丽 赵燕楚 +5 位作者 王超锋 张武昌 孙晓霞 李学刚 赵苑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46-1455,共10页
2014年12月和2016年3月分别对热带西太平洋Y3海山(中层海山)和M2海山(浅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异养细菌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3和M2海山水文环境比较相... 2014年12月和2016年3月分别对热带西太平洋Y3海山(中层海山)和M2海山(浅海山)微食物网主要类群(包括聚球藻、原绿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异养细菌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3和M2海山水文环境比较相似但略有区别,叶绿素最大值层(DCM)分别在75—100m和110m水层,微食物网各主要类群在垂直尺度上的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紧密相关。其中浮游纤毛虫呈现"双峰型"模式,即丰度高值出现在表层和DCM层;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呈现"单峰型"模式,丰度高值出现在DCM层;聚球藻和异养细菌峰型相对不显著,DCM层以浅丰度较高,DCM层以深丰度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的共同影响。Y3和M2海山微食物网结构的垂直变化不完全一致。其中,Y3海山30m以浅和150m以深异养细菌生物量占绝对优势,75—100m水层自养型生物(原绿球藻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75m以浅和200m以深异养细菌占绝对优势,110—150m自养型生物占绝对优势。M2海山自养型生物占优势的水层要明显深于Y3海山,可能与它们的海山类型和采样季节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食物网 微微型浮游生物 浮游纤毛虫 海山
下载PDF
桑沟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4 位作者 蒋增杰 赵苑 丰美萍 李海波 肖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于2011年4、8、10月及2012年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 552±10 979)个/L,范围为408~61 667个/L;纤毛虫的平均生物量(以碳计)为(4.79±5.77)μg/L,范围为0.35~33.09μg/L。... 于2011年4、8、10月及2012年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 552±10 979)个/L,范围为408~61 667个/L;纤毛虫的平均生物量(以碳计)为(4.79±5.77)μg/L,范围为0.35~33.09μg/L。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湾内,湾中和湾外丰度相对较低;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在盐度较高的海区总体较高,呈现朝向外海分布的趋势。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北,夏季向湾中部迁移,秋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南,冬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部,高值区随季节大致呈顺时针迁移的趋势。纤毛虫的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无壳纤毛虫夏季粒级较大,冬季粒级较小;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较大,秋季较小。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7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砂壳纤毛虫在纤毛虫总丰度中的比例平均为16.3%±21.9%,夏季最高(36.3%±27.8%),冬季最低(4.9%±5.9%)。纤毛虫丰度与温度、盐度、Chl a浓度及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蓝细菌及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桑沟湾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超锋 赵丽 +5 位作者 赵苑 李海波 陈雪 张珊 张武昌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9-437,共9页
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沿台湾南部到雅浦海山一个断面和雅浦海山海区研究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浮游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635ind./L,生物量范围为0—1.53μg C/L,丰度和生物量高值分布于200m以浅,其... 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沿台湾南部到雅浦海山一个断面和雅浦海山海区研究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浮游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635ind./L,生物量范围为0—1.53μg C/L,丰度和生物量高值分布于200m以浅,其中,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5ind./L,占总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在0—14.62%之间。浮游纤毛虫丰度垂直分布均呈现"双峰型"模式:在表层和叶绿素极大值层(DCM)出现高值。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33属76种。雅浦海山海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卢氏真铃虫、管状真铃虫、膨大波膜虫,西太平洋海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海勒斯真铃虫、酒杯类管虫、尖锐号角虫。有些种类分布在100m以浅,有的种类分布在100m以深,说明砂壳纤毛虫在100m水深左右种类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垂直分布 雅浦海山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冬季和夏季南海北部浮游纤毛虫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3 位作者 蔡昱明 丰美萍 李海波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847,共9页
本文报道2009年冬季和夏季南海北部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冬季和夏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486±484)ind/L和(809±1008)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84±3.26)μg C/L和(1.96±3.80)μg C/... 本文报道2009年冬季和夏季南海北部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冬季和夏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486±484)ind/L和(809±1008)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84±3.26)μg C/L和(1.96±3.80)μg C/L。冬季和夏季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一致,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降低的趋势,珠江口外断面的水体平均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海南岛东部断面,该趋势在夏季表现得更为突出。冬季和夏季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点不同,冬季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在水体的次表层较高;夏季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总体上在表层或中层出现高值。夏季在珠江口外断面远岸150m水深处有一个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这个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过。冬季砂壳纤毛虫很少检出,夏季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4属22种,冬季和夏季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分别为1.7%和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风霞 黄洪辉 +3 位作者 戴明 谭烨辉 齐占会 张文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解大鹏澳浮游纤毛虫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4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大鹏澳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的调查,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出纤毛虫31种,隶属于4纲、8目、18属。纤毛... 为了解大鹏澳浮游纤毛虫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4年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大鹏澳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的调查,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出纤毛虫31种,隶属于4纲、8目、18属。纤毛虫平均丰度为1 487个·L-1(10~5 040个·L-1),以砂壳目(Tintinnida)、急游目(Stombidiid)和环毛目(Cyclotrichida)为主。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浮游纤毛虫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种类在夏季最多,春季最少。此外,在鱼类网箱养殖区浮游纤毛虫丰度最高,而在王母河入海口最低。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发现,大鹏澳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有关,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大鹏澳
下载PDF
2010年两个航次獐子岛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1 位作者 张光涛 肖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220-7229,共10页
2010年7、8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7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5107±4451)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7±9.06)μg C/L。8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894±7212)个/L,平均生物量为(15.24... 2010年7、8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7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5107±4451)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7±9.06)μg C/L。8月浮游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894±7212)个/L,平均生物量为(15.24±18.49)μg C/L。7月表层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呈现近岸多、远岸少的趋势。8月Y1-3、Y2-5两个站表层纤毛虫丰度较高,Y2-5、Y1-1两个站表层纤毛虫生物量较高。7月STA断面浮游纤毛虫丰度呈现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的特点。8月STA、Y1断面纤毛虫丰度在表层或次表层高、底层低,而Y2断面纤毛虫垂直分布较一致。7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近岸较远岸高,8月纤毛虫水体丰度及生物量在离岛较近的Y2-5、Y1-1两站较高。7、8月航次中分别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7和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Tintinnopsis corniger Hada,1964为中国海区的新记录种。7、8月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9.0±21.6)%和(13.0±16.1)%;7、8月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占纤毛虫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8.2±33.0)%和(42.6±33.2)%。7、8月两个航次中小型无壳纤毛虫在无壳纤毛虫丰度中均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北黄海 獐子岛
下载PDF
渤海湾近岸海域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莹 周锋 +3 位作者 房恩军 郭彪 张博伦 张武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5,共9页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 2015年春季(5月)、夏季(7月)和秋季(9月)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016±868)、(2011±1327)和(2456±1776)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1±2.53)、(5.78±4.45)和(3.11±2.40)μg?C/L。3个季节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6.7±23.3)%,夏季最高,为(43.4±25.1)%,秋季最低,为(12.3±8.1)%。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点不同,无壳纤毛虫在3个季节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在近岸和远岸都有丰度和生物量高值的出现;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则一般在近岸较高。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波罗的拟铃虫(Tintinnopsis baltica)、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和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夏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妥肯丁拟铃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原始筒壳虫和厦门拟铃虫(Tintinnopsis amoyensis);秋季砂壳纤毛虫优势种为原始筒壳虫。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口径较小,为(31.5±2.5)μm,夏季和秋季较大,分别为(35.9±8.2)和(34.8±5.2)μm。夏季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较春季和秋季大。本研究可为该海区浮游纤毛虫分布的长期变化、浮游生态系统的研究及渔业资源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渤海湾
下载PDF
春季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风霞 黄洪辉 +1 位作者 黄建荣 刘华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6,共8页
根据2014年春季(4月)白沙湾海域3个功能区域(鱼类网箱养殖区、贝藻混养区、非养殖区)13个站位生物和环境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9种纤毛虫,隶属... 根据2014年春季(4月)白沙湾海域3个功能区域(鱼类网箱养殖区、贝藻混养区、非养殖区)13个站位生物和环境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9种纤毛虫,隶属于6目11属;纤毛虫丰度范围为80~3740个×L^(-1),平均丰度为995.4±123.1个×L^(-1),以环毛目(Cyclotrichida)、急游目(Stombidiida)和砂壳目(Tintinnida)为主;优势种包括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锥形急游虫(Strombidium conicum)、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 globosaneum)、小拟铃虫(Tintinnopsis minuta)和锥形旋曳尾虫(Spirotontonia turbinata)。纤毛虫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种类数及丰度呈现鱼类网箱养殖区偏低,而贝类混养区和对照区较高的特征。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多元分析发现,白沙湾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盐水平和叶绿素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白沙湾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多元分析
下载PDF
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莹 王宇 +3 位作者 张博伦 王硕 徐晓甫 张武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22-3831,共10页
为了解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种类组成的周年变化,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渤海湾一个站位进行每月1次共12个航次浮游纤毛虫样品的采集。样品按照Utermöhl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计算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 为了解渤海湾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种类组成的周年变化,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渤海湾一个站位进行每月1次共12个航次浮游纤毛虫样品的采集。样品按照Utermöhl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镜检,计算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4月和8月呈现双峰值,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在7月出现单峰值。周年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平均为(28.6±32.6)%,5—7月较高,均超过50%。共鉴定砂壳纤毛虫6属21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6—8月砂壳纤毛虫种类数最高。砂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周年变化,温度是驱动砂壳纤毛虫群落周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指数的平均值为0.95±0.78,Pielou指数的平均值为0.52±0.34,均在6—8月较高。除无壳纤毛虫外,砂壳纤毛虫丰度、纤毛虫总丰度和砂壳纤毛虫丰度占纤毛虫总丰度的比例均与温度、Chl 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周年变化 渤海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