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技术在激波复杂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易仕和 何霖 +1 位作者 田立丰 赵玉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5,共9页
在激波以及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这类含激波的复杂流场中,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研究这类流场,采用纹影、阴影和干涉等传统流动显示技术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分辨流场的三维特性.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 planar ... 在激波以及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这类含激波的复杂流场中,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研究这类流场,采用纹影、阴影和干涉等传统流动显示技术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分辨流场的三维特性.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是作者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研究超声速流场的测试与显示技术,可对超声速复杂三维流场进行高时空分辨率流动显示与测量.NPLS技术的特点使其成为测量激波复杂流场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作者以NPLS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航空航天领域典型的激波复杂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超声速弹头绕流、超声速混合层、超声速边界层,以及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流场,显示出NPLS技术在激波复杂流场精细测试与流动显示中优势.本文简要介绍NPLS技术在激波复杂流场测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示踪 平面激光散射 NPLS 激波 测量
下载PDF
无氧铜平面冲击波实验的锰铜应力计测试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春雷 胡金伟 +2 位作者 陈大年 王焕然 谢书港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4,共6页
利用纵向锰铜应力计,对无氧铜(OFHC)材料进行了层裂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层裂信号;同时测量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直接确定了其流动应力。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高压、高应变率下的强度模型以及横向应力计测试... 利用纵向锰铜应力计,对无氧铜(OFHC)材料进行了层裂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层裂信号;同时测量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直接确定了其流动应力。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高压、高应变率下的强度模型以及横向应力计测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冲击波 层裂 纵向应力 横向应力 流动应力
下载PDF
水中平面冲击波对刚性方形台的绕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裕春 高振儒 +2 位作者 冯彬 刘强 沈蔚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0-945,950,共7页
采用LS-DYNA模拟了水中平面冲击波与刚性方形台的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方台正面和背面绕射波特性及其迹线。研究表明,水中冲击波的拐角绕射会在拐点处形成"涡流",在其邻近区域产生"零"压力场,从而出现"空化"... 采用LS-DYNA模拟了水中平面冲击波与刚性方形台的相互作用,分析得到方台正面和背面绕射波特性及其迹线。研究表明,水中冲击波的拐角绕射会在拐点处形成"涡流",在其邻近区域产生"零"压力场,从而出现"空化"效应,致使结构邻水面产生负压作用,这是结构产生破坏的一个重要成因。基于绕射效应模拟结果和水的高压状态方程导出的直方台背面绕射压力计算公式,适用于无自由水面影响且忽略水中结构变形时的绕射冲击波压力计算。这对结构背部绕射效应的理论分析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平面冲击波 绕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下飞秒激光对铝靶烧蚀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小卫 陈龙 +1 位作者 陈洁 盛政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7-203,共7页
利用时间分辨的光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在大气环境下飞秒激光烧蚀铝靶的动态过程.在入射激光能量为4 mJ,激光光斑超过1 mm时,激光烧蚀区表面物质以近似平面冲击波形式向外喷射;在同样激光能量下、激光光斑较小时(约0.6 mm),激光烧蚀区以... 利用时间分辨的光阴影成像技术研究了在大气环境下飞秒激光烧蚀铝靶的动态过程.在入射激光能量为4 mJ,激光光斑超过1 mm时,激光烧蚀区表面物质以近似平面冲击波形式向外喷射;在同样激光能量下、激光光斑较小时(约0.6 mm),激光烧蚀区以近似半球形冲击波形式向外喷射.当激光能量比较大时(7 mJ),发现空气的电离对于激光烧蚀靶材有着重要影响.在光轴附近烧蚀产生的喷射物具有额外的柱状和半圆形的结构,叠加在平面冲击波结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平面冲击波 半球形冲击波 大气环境
下载PDF
平面激波加载下砂墙结构的冲击响应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亮 田宙 +2 位作者 浦锡锋 姚成宝 寿列枫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28,共10页
砂墙结构在爆炸安全防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研究激波加载下砂墙结构的冲击响应特性,基于水平激波管实验装置,开展平面激波冲击砂墙结构系列实验,采用高速纹影摄像系统捕捉流场中激波波系的演化过程和砂墙结构的运动过程。入射激波马... 砂墙结构在爆炸安全防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研究激波加载下砂墙结构的冲击响应特性,基于水平激波管实验装置,开展平面激波冲击砂墙结构系列实验,采用高速纹影摄像系统捕捉流场中激波波系的演化过程和砂墙结构的运动过程。入射激波马赫数为1.827~2.413,相应入射激波载荷强度为0.378~0.724 MPa。砂墙结构利用铁砂、矾土、石英砂3种实验用砂制备,所制备砂墙结构孔隙度分别为56.6%、69.3%、56.6%。高速纹影照片显示:平面激波冲击砂墙结构发生反射和透射,伴随入射激波和透射激波的传播,在百微秒内,砂墙未产生显著运动,表现出显著的类固体动力学响应特性。基于冲击理论,确定了铁砂墙、矾土砂墙、石英砂墙的线性冲击关系,冲击关系中线性常数λ值量级为100,根据凝聚介质实用状态方程推断:较低强度载荷冲击作用下,砂墙主要产生体积变形,而由冲击引起的热能效应则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激波 砂墙 冲击响应 高速纹影
下载PDF
平面冲击波作用下TiO2晶粒的相变纳米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厚深 杨世源 +2 位作者 向芸 蔡灵仓 王军霞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400,共6页
利用平面冲击波技术,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锐钛矿型TiO2粉体和干凝胶进行冲击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等手段对冲击前后的TiO2粉体和干凝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冲击波的高温作用能够实现亚稳态的... 利用平面冲击波技术,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锐钛矿型TiO2粉体和干凝胶进行冲击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等手段对冲击前后的TiO2粉体和干凝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冲击波的高温作用能够实现亚稳态的锐钛矿型TiO2向稳定态的金红石型TiO2转变,并且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干凝胶时更容易获得稳定态的金红石型TiO2;冲击波的瞬时性可以抑制TiO2晶粒的长大,实现晶粒纳米化;冲击波的高压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由于溶胶-凝胶法导致的粉体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冲击波 二氧化钛 纳米 相变
原文传递
无氧铜的平面冲击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春雷 陈大年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9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利用纵向锰铜应力计,对于无氧铜(OFHC)进行了层裂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层裂信号;同时测量了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以直接确定材料的流动应力.采用构建的2种本构模型对无氧铜平面冲击波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并分析了相关的实验与... 利用纵向锰铜应力计,对于无氧铜(OFHC)进行了层裂实验,得到了典型的层裂信号;同时测量了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以直接确定材料的流动应力.采用构建的2种本构模型对无氧铜平面冲击波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并分析了相关的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冲击波 层裂 纵向应力 横向应力 流动应力
下载PDF
平面冲击波高速撞击下Zr_(41)Ti_(14)Cu_(12.5)Ni_(10)Be_(22.5)大块非晶合金的损伤与断裂
8
作者 李强 杨超 战再吉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利用二级轻气炮研究了在平面冲击波高速撞击下,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的损伤与断裂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压缩下,大块非晶合金断裂面的角度小于通常压缩情况的角度,这是由高速撞击下材料极高的应变速率决定的;... 利用二级轻气炮研究了在平面冲击波高速撞击下,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合金的损伤与断裂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压缩下,大块非晶合金断裂面的角度小于通常压缩情况的角度,这是由高速撞击下材料极高的应变速率决定的;极高的应变速率变形和局域绝热剪切加热造成局部熔化;在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非晶合金发生晶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平面冲击波 损伤 断裂
下载PDF
对平面激波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张建邦 王旭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4期89-91,共3页
从数学分析的角度 ,定量地研究造成平面激波脱体的物理条件。将来流Mach数M1、壁面转折角δ以及激波角 β所满足的函数关系式转换为代数方程 ,建立完整的平面激波激波角的数值计算方法 ,给出激波前后气流物理量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超音速流 平面激波 代数方程 数值求解 来流Mach数 壁面转折角 激波角
下载PDF
流场非均匀性对非平面激波诱导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震 王涛 +1 位作者 柏劲松 肖佳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8,共10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和湍流大涡模拟程序MVFT (multi-viscousflow and turbulence),模拟了均匀流场与初始密度呈现高斯函数分布的非均匀流场中马赫数为1.25的非平面激波加载初始扰动air/SF6界面的Richtmye...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和湍流大涡模拟程序MVFT (multi-viscousflow and turbulence),模拟了均匀流场与初始密度呈现高斯函数分布的非均匀流场中马赫数为1.25的非平面激波加载初始扰动air/SF6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 (RM)不稳定性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流场非均匀性将会影响非平面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演化过程。反射激波加载前,非平面激波导致的界面扰动振幅随着流场非均匀性增强而增大;反射激波加载后,非均匀流场与均匀流场条件下的界面扰动振幅差异有所减小。进一步,定量分析流场中环量分布及脉动速度统计量揭示了前述规律的原因。此外,还与平面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进行了简单对比,发现由于非平面激波波阵面区域的涡量与激波冲击界面时产生的涡量的共同作用,使得非平面激波与平面激波诱导的界面失稳过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非均匀流场 非平面激波 大涡模拟
下载PDF
无氧铜平面冲击波实验的横向应力测试及屈服强度确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春雷 胡金伟 +2 位作者 陈大年 王焕然 谢书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为直接确定平面冲击波实验中无氧铜的流动应力,测量了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得到了试件中流动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构建的7种本构模型对无氧铜平面冲击波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研究指出,由SHPB等确... 为直接确定平面冲击波实验中无氧铜的流动应力,测量了试件中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得到了试件中流动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构建的7种本构模型对无氧铜平面冲击波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研究指出,由SHPB等确定的中等应变率本构并不能拓宽应用于平面冲击波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流动应力 平面冲击波实验 无氧铜 锰铜应力计
下载PDF
平面激波与爆炸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德义 《煤矿爆破》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平面激波与爆炸波相互作用的图片,了解了不同条件下平面运动激波与爆炸波相互作用的现象,对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寻求对爆炸波的合理建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平面激波 爆炸波 全息干涉图像
下载PDF
非平面激波诱导斜界面变形的大涡模拟研究
13
作者 刘仪 管永康 章利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35-342,共8页
激波与气-液界面的相互作用是超声速燃烧和惯性约束聚变等工程应用中常见且复杂的物理现象。针对其中更具实际意义的非平面激波与气-液两相斜界面相互作用问题,开展了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的大涡模拟研究,分析了入射激波强度、... 激波与气-液界面的相互作用是超声速燃烧和惯性约束聚变等工程应用中常见且复杂的物理现象。针对其中更具实际意义的非平面激波与气-液两相斜界面相互作用问题,开展了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的大涡模拟研究,分析了入射激波强度、初始振幅和气-液斜界面倾角等参数对界面变形和湍流混合现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入射激波强度和斜界面倾角大小是界面变形和湍流混合发展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初始振幅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在给定工况下,湍流混合区宽度随时间增长,提高入射激波强度和增大气-液斜界面倾角可以显著地加快界面变形和湍流混合的演化进程;随着初始振幅的增加,相界面发生变形的时间缩短,界面凸起结构的成型速度加快。所得结果对后续针对非平面激波的三维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面激波 VOF模型 大涡模拟 湍流混合 气-液两相斜界面
下载PDF
间接驱动的冲击波特性实验
14
作者 李文洪 郑志坚 +2 位作者 刘忠礼 邓武 唐道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621-626,共6页
报道在星光激光器上进行的X光辐射驱动(间接驱动)和激光直接驱动的冲击波实验。实验观察到了铝背冲击波发光信息。结果表明,间接驱动比直接驱动的冲击波平面性好。
关键词 驱动 辐射驱动激波 激波 X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