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规范理论的历史嬗变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赵宏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91,共15页
保护规范理论主张,公法规范必须包含"私人利益保护指向",才能确认该规范会生成主观公权利。这一理论不仅促成了客观公法规范与主观公权利的互相剥离,也为个人公法权利的判定提供核心指针。保护规范理论自提出开始历经方法的... 保护规范理论主张,公法规范必须包含"私人利益保护指向",才能确认该规范会生成主观公权利。这一理论不仅促成了客观公法规范与主观公权利的互相剥离,也为个人公法权利的判定提供核心指针。保护规范理论自提出开始历经方法的变迁、规则的调整和重心的转移,并逐渐形成架构完整的理论谱系。我国行政审判自2017年明确采用保护规范理论,并将其作为判定原告资格的重要基准。这一基准的纳入不仅使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判定有了清晰的思考步骤,也使对原告权益的保障摆脱了诉讼法明确列举的桎梏,而转向对行政决定所涉及的客观法规范的保护意旨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范理论 主观公权利 原告资格
原文传递
主观公权利与原告主体资格——保护规范理论的中国式表述与运用 被引量:41
2
作者 耿宝建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共16页
"利害关系标准"模糊性与司法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行政诉讼引入保护规范理论并进行中国式表述的现实需求,刘广明案的裁判即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该案将保护规范理论中国化并对"利害关系标准"具体化,较好调和了利... "利害关系标准"模糊性与司法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行政诉讼引入保护规范理论并进行中国式表述的现实需求,刘广明案的裁判即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该案将保护规范理论中国化并对"利害关系标准"具体化,较好调和了利害关系标准的弹性与保护规范理论的刚性。将"保护规范"从行政行为援引的法条扩展到法律体系相关联的法条,将"规范"变为"规范群";将"主观公权利"从法律保护的权益扩大到值得法律保护、需要法律保护的权益,将更多的实体性权益、程序性权益、参与性权益纳入司法保护范围;将请求权的法律规范与合法性审查所依据的"法"相联接,让两者更加契合。保护规范理论的中国式表述,让原告资格判断更加客观化和精细化,有利于扩大原告范围,还能强化对权利尤其是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并能发挥主观公权利承继性的优点,又能预防滥用诉讼权利。当然,适用保护规范理论,仍应根据个案情况,灵活解释法律,并兼顾原告资格范围逐步扩大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告适格 利害关系 主观公权利 保护规范理论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 被引量:41
3
作者 陈鹏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4-1232,共19页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 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区分为三个层次,即行政相对人的原告资格、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以及基于客观诉讼契机的特殊情形。行政相对人通常具有原告资格,但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可以以利害关系标准为基石,借助保护规范理论予以判断;原告资格转移、行政公益诉讼以及受害人诉讼,则更适于作为客观诉讼加以把握,但对于何种案件属于受害人诉讼的认定不应过于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合法权益 利害关系 行政相对人 客观诉讼
原文传递
主观公权利的观念与保护规范理论的构造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天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6,共14页
"刘广明案最高法裁定"开拓性地将主观公权利观念与保护规范理论导入我国司法实践,引发争议。主观公权利观念是公权利理论的产物;保护规范理论是其技术性形态,用来从客观法解读主观公权利。公权利理论以国家法人说为理论基础,... "刘广明案最高法裁定"开拓性地将主观公权利观念与保护规范理论导入我国司法实践,引发争议。主观公权利观念是公权利理论的产物;保护规范理论是其技术性形态,用来从客观法解读主观公权利。公权利理论以国家法人说为理论基础,志向于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建构起权利义务关系。在公权利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个人对国家的主观公权利成为重心,国家对个人的主观公权利淡出视野;同时,保护规范理论因法律秩序的转换与时代精神的变迁,而不断对其解释要素加以调适,使主观公权利的外延呈现出一种开放性。这个过程体现了法律的动态性,并有其政治哲学背景。"刘广明案最高法裁定"所表达的只是保护规范理论的基点,但通过导入该理论,为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的认定提供一个法律论辩平台,应获积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公权利 保护规范理论 公权利理论 原告适格
原文传递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振清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0,67,共9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拓展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和范围,第一次明确赋予行政相对人对"获取政府信息"权利的救济权,但这种拓展本身是有限度的,不能脱离开现行制度、环境以及法治发展阶段而无限制扩大。司法实践中,应当按照权...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拓展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和范围,第一次明确赋予行政相对人对"获取政府信息"权利的救济权,但这种拓展本身是有限度的,不能脱离开现行制度、环境以及法治发展阶段而无限制扩大。司法实践中,应当按照权利保障、法治、利益衡量、司法资源优化配置和渐进发展原则,通过丰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关于行为可诉性、利害关系性、时机成熟性等制度内涵,依法科学、理性地把握和设定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开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原文传递
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再质疑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凤兰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1,共5页
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已成为时下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认为从各个角度考虑,检察机关都不是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最佳人选,现行体制和制度不能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陷检察机关于尴尬境地。而还权于民,赋予... 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已成为时下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认为从各个角度考虑,检察机关都不是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最佳人选,现行体制和制度不能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陷检察机关于尴尬境地。而还权于民,赋予公众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必要时予以有效协助,才是我国当下更可行亦更具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原告资格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中利害关系人的原告资格——以两案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克稳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5,共8页
在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人的原告资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国司法解释赋予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以原告资格,但如何理解与认定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纷争。值《行政诉讼法》酝酿修改之际,对法... 在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人的原告资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国司法解释赋予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以原告资格,但如何理解与认定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纷争。值《行政诉讼法》酝酿修改之际,对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内涵、决定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的核心要素及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的认定等问题重新进行梳理与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人 原告资格 法律上利害关系 合法权益
原文传递
“怠于行政职责论”之辩——环保行政部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论见 被引量:22
8
作者 曹树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5,285,共7页
学界对环保行政部门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最大的争议在于:赋予环保行政部门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将致使环保行政部门怠于履行行政职责。其实,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职权无论从权力大小、权力行使环境还是从权力性质看,都有与环境保护的实际... 学界对环保行政部门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最大的争议在于:赋予环保行政部门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将致使环保行政部门怠于履行行政职责。其实,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职权无论从权力大小、权力行使环境还是从权力性质看,都有与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赋予其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对环境公权力的不足和环境管理体制的缺陷的适度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行政部门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下载PDF
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综合激励机制重构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锡生 余晓龙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与环境公益诉讼可能产生"井喷增长"担忧相悖的是,当前除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外,社会组织这一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原告诉讼却呈现衰减的趋势,普遍存在诉讼意愿不强、提起案件数量走低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 与环境公益诉讼可能产生"井喷增长"担忧相悖的是,当前除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外,社会组织这一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原告诉讼却呈现衰减的趋势,普遍存在诉讼意愿不强、提起案件数量走低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分层次、递进式的制度设计思路,也不利于诉讼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公益诉讼激励规则设计偏失,忽视了诉讼提起涉及的复杂利益因素,缺乏可操作性的激励方式指引,导致对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诉讼的调动乏力。应注重从已有审判实践出发,立足诉讼动力的分析,深入社会组织行为决策的内部,充分考量激励结构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优化诉讼激励内容,充实激励方式设计,强化提起诉讼的条件支撑,形成对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的综合激励机制,同时立足当下丰富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内容,规范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拓展社会组织参与诉讼的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社会组织 诉讼动力 激励机制
原文传递
有理由排斥保护规范理论吗?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天华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6,共12页
与"直接联系论""实际影响论""司法裁量论"等既存的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理论相比,保护规范理论以实体法规范为依据确定主观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法律实践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并赋予"行政诉权"以严格... 与"直接联系论""实际影响论""司法裁量论"等既存的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理论相比,保护规范理论以实体法规范为依据确定主观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法律实践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并赋予"行政诉权"以严格的权利性。批评其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限制行政诉权的观点,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或者缺乏实体法观念。行政诉讼是客观诉讼还是主观诉讼,我国《宪法》未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条在《宪法》所预留的法律形成空间内,确立了行政诉讼的主观诉讼构造,从而为保护规范理论预留了接口。保护规范理论以国家对个人人格的承认为观念前提,有普适性,与我国宪法精神并不抵触。在我国现行法下,并不存在排斥保护规范理论的决定性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范理论 行政诉权 原告适格 主观诉讼 主观公权利
原文传递
重构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勇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68,共7页
基于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现状的考虑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目前宜划分为撤销诉讼、确认诉讼、履行诉讼等三类。在此基础上 ,可借鉴美国的“事实损害标准”确立一种以“权益损害”为基本标准 ,视诉讼类型的不同而起诉条件各异 ,并辅之以... 基于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现状的考虑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目前宜划分为撤销诉讼、确认诉讼、履行诉讼等三类。在此基础上 ,可借鉴美国的“事实损害标准”确立一种以“权益损害”为基本标准 ,视诉讼类型的不同而起诉条件各异 ,并辅之以“案例规则”为适当补充的原告资格制度基本框架。在三种诉讼类型中 ,撤销诉讼的原告资格最为宽泛 ,确认诉讼的原告资格要窄于撤销诉讼 ,履行诉讼的原告资格最易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告资格 行政诉讼制度 撤销 履行 起诉条件 损害标准 中国 确立 事实 案例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应平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7,共10页
澳大利亚某些立法和司法判例确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类型和资格。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要有总检察长、个人和利益团体三类。不同类型的原告有不同的资格条件。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行政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中投诉人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之区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凌云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行诉解释》第12条明确了投诉人原告资格及其判定标准后,将其适用于司法实践乃是关键课题。然而,由于对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偏差,投诉人原告资格与举报人原告资格出现了混淆。对投诉人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关系作出梳理,有助于在更... 《行诉解释》第12条明确了投诉人原告资格及其判定标准后,将其适用于司法实践乃是关键课题。然而,由于对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的理解偏差,投诉人原告资格与举报人原告资格出现了混淆。对投诉人与举报人的原告资格关系作出梳理,有助于在更为精准的情境中实现对二者的辨析。经过投诉与举报的概念演绎,并根据主、客观诉讼的理论视角,可以揭示《行诉解释》区分投诉人原告资格与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可有效澄清二者的异同,即投诉人原告资格既和自益性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内在理路高度一致,也与公益性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定理念截然不同。有必要创设可操作的区分思路:第一步是运用“特殊利益理论”框定原告资格的属性;第二步是厘定被诉行政行为的性质;第三步是裁判依据的分别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 投诉人 举报人 利害关系
下载PDF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明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1,共5页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公民也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公民也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公益诉讼 中国 利益保护 市场失灵 行政管理
下载PDF
全球因应气候变化的司法诉讼研究--以美国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梓太 沈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相关的司法诉讼也在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在这些诉讼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现象,如民间团体的作用不断增强,诉讼中原告资格不断被肯定,以及气候司法的全球化。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利益。我国在推进气候变化相关立法的同... 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相关的司法诉讼也在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在这些诉讼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现象,如民间团体的作用不断增强,诉讼中原告资格不断被肯定,以及气候司法的全球化。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利益。我国在推进气候变化相关立法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司法诉讼在推进气候变化议题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促进气候司法诉讼在本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司法诉讼 司法全球化 原告适格 政治问题原则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的角色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11
16
作者 龚学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利益纠葛,主要涉及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公民和环保组织、法院、污染企业等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一定地域的公民和所有环保组织具有原告资格,行政机关不应具有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在环...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利益纠葛,主要涉及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公民和环保组织、法院、污染企业等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一定地域的公民和所有环保组织具有原告资格,行政机关不应具有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中也不具有原告资格,但在环境公益行政诉讼中应具有原告资格;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该避免审前"碰头会",扮演好司法裁判者的角色;污染企业不应成为常规的被告,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重点应是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角色解读 反思 原告资格 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下载PDF
城乡规划争议中的原告资格——日本法上的启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凌维慈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城乡规划的实施往往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日照、辐射等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影响,作为规划许可的第三方,受到利益侵害的周边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应具有通过行政诉讼撤销规划许可的原告资格。观照日本立法和判例上应对社会现实,发展原告资格的... 城乡规划的实施往往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日照、辐射等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影响,作为规划许可的第三方,受到利益侵害的周边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应具有通过行政诉讼撤销规划许可的原告资格。观照日本立法和判例上应对社会现实,发展原告资格的判断方法、赋予一定范围内周边居民针对建设项目规划行为提起争议法律地位的实践,我国城乡规划争议中原告资格的判断应重点解释"合法的"、"法律上的"之概念、并进一步区分特定主体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原告资格 法律上保护的利益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原文传递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9,160,共5页
探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对于释放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潜能、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梳理了2012年民诉法修订前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做法,考察了域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代表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诉讼实施权... 探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对于释放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潜能、切实保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梳理了2012年民诉法修订前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做法,考察了域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代表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诉讼实施权理论对于2012年民诉法第55条所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进行了探讨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下载PDF
我国证券公益诉讼制度建构的理论证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水林 郜峰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8,96,共9页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诉讼模式
原文传递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与问题——基于最高法院裁判的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天文 《交大法学》 CSSCI 2019年第4期132-145,共14页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符合我国主观诉讼为主的行政诉讼法制构造和拓宽原告资格的修法宗旨,为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判断标准提供了分析框架。然而最高法院对该理论的理解和适用仍存在不足:忽视了该理论的适用前提和作用范围,在具体操作... 保护规范理论的引入,符合我国主观诉讼为主的行政诉讼法制构造和拓宽原告资格的修法宗旨,为原告资格的“利害关系”判断标准提供了分析框架。然而最高法院对该理论的理解和适用仍存在不足:忽视了该理论的适用前提和作用范围,在具体操作上尚未形成清晰稳定的思路;作为解释对象的法规范围尚不明确,规范目的的解释过于依赖特别条款的明确规定和笼统的立法目的。为充分发挥保护规范理论扩大权益救济的功能,应明确该理论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查明主观公权利,诉请保护之利益的法律属性不明是该理论适用的前提,在具体操作中合理确定保护规范的范围,对规范目的作体系化解释及合宪性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告资格 利害关系 主观公权利 保护规范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