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雷公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银松 李瑞 殷红梅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6,共13页
以贵州雷公山地区24个民族村寨为典型案例地,基于居民地方性感知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4个民族村寨分为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的五种类型,并对其居民地方性感知进行测度;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雷公山地区影响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的景观... 以贵州雷公山地区24个民族村寨为典型案例地,基于居民地方性感知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4个民族村寨分为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的五种类型,并对其居民地方性感知进行测度;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雷公山地区影响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的景观、文本、符号和情感四个维度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探索山地型民族村寨地方性感知的流变规律。研究发现:(1)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存在差异,其中处于稳固阶段的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最弱;(2)从待开发阶段到稳固阶段,居民对景观、文本和符号维度的感知增强,但对情感维度感知呈减弱态势;(3)地方性要素功能从待开发阶段至稳固阶段呈现出由日常生活向娱乐休闲再向产业发展的变化;(4)各阶段村寨的地方性感知维度两两交互后均为双因子增强,且景观维度和符号维度交互作用后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最大。上述结论为避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无地方性”、促进旅游与民族村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感知 影响因素 民族村寨 地理探测器 雷公山地区
原文传递
体验视角下苗寨文化旅游产品原真性与地方性感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红梅 殷红梅 +2 位作者 李瑞 杨洋 梁子茵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33,共9页
目的 为解决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基础上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原真性与地方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体验视角下对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产品“高山流水”为研究案例,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在心流体验的调节下,参与“高... 目的 为解决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基础上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原真性与地方性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体验视角下对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以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产品“高山流水”为研究案例,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在心流体验的调节下,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地方性感知的影响关系,并将满意度作为地方性感知后的效度反应。结果 参与“高山流水”体验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对地方性感知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心流体验对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原真性感知和地方性感知的调节作用更明显;一方面,原真性感知对心流体验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心流体验也能正向影响地方性感知。参与“高山流水”的旅游者的地方性感知对其满意度能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有助于调节苗寨文化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旅游地文化和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品 心流体验 原真性感知 地方性感知 满意度
下载PDF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者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文化赋能旅游的研究探讨
3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共15页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市陈家祠及佛山市祖庙景区为案例地,基于565份旅游者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旅游者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体验质量越高,越易对非遗景区品牌作出积极性评价;此外,地方性感知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凸显出非遗景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非遗展演方式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静态展示方式,非遗动态展演方式下的旅游者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促进作用更强,揭示了非遗展演方式对景区品牌增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旅游者具身体验质量、挖掘景区特色地方性文化、融入动静兼容的非遗展演方式等景区品牌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建议,为实现文化赋能旅游的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景区 景区品牌评价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 地方性感知 非遗展演方式 陈家祠景区 祖庙景区
下载PDF
身份认同对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影响:居民与游客的主客身份调节实证
4
作者 刘小同 杨汀 文彤 《旅游论坛》 2024年第5期27-39,共13页
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构建具有主体性,身份认同是表征主体性的基本维度,不同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对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及对民族旅游地的地方认同、其影响效果在不同身份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 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构建具有主体性,身份认同是表征主体性的基本维度,不同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否会影响其对民族旅游演艺的地方性感知及对民族旅游地的地方认同、其影响效果在不同身份群体中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研究以恩施女儿城为案例地,基于对居民与游客的36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索身份认同与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和地方认同的关系及其在主客身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对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及地方认同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在身份认同与地方认同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客身份对三者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即相比外地游客,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对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及地方认同的影响更显著,民族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对地方认同的促进作用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演艺 身份认同 地方性感知 地方认同 主客身份
下载PDF
地方感知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品牌评价研究
5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品牌化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旅游者对塑造成功品牌具有关键驱动作用,如何提升旅游者品牌评价值得深入探讨。该文以非遗景区品牌建设为背景,基于571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游客个人怀旧倾向、非遗旅游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品牌化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旅游者对塑造成功品牌具有关键驱动作用,如何提升旅游者品牌评价值得深入探讨。该文以非遗景区品牌建设为背景,基于571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游客个人怀旧倾向、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之间的关系,并纳入地方性感知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者的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个人怀旧倾向均对景区品牌评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性感知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旅游者个人怀旧倾向对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在个人怀旧倾向与地方性感知、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围绕非遗产品对景区品牌的增值作用,形成对“非遗进景区”的产品选择、文化塑造及体验提升等方面的相关启示与建议,将是促进非遗景区品牌长远发展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景区 景区品牌评价 个人怀旧倾向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 地方性感知
下载PDF
基于地方感视角的乡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为例 被引量:60
6
作者 尹立杰 张捷 +2 位作者 韩国圣 钟士恩 李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6-1926,共11页
社区居民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社区居民越来越被整合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之中,研究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将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感反映了人与地方的特殊情感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社区居民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社区居民越来越被整合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之中,研究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将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感反映了人与地方的特殊情感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地方感作为理论切入点,以发展期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地方感—发展期望—影响感知"理论模型,并以安徽省天堂寨作为实证案例。结果表明,地方感较强的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赋予更高的期望,对旅游影响感知的能力更强。发展期望在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机制中具有积极的中介作用。社区旅游发展的总体程度是影响居民感知和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处于旅游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地方感 发展期望 影响感知 天堂寨
原文传递
场所依赖与游客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以价值感知、满意体验为中介变量 被引量:43
7
作者 余勇 田金霞 粟娟 《旅游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54-62,74,共10页
作为影响游后行为倾向的重要心理前因,场所依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游后行为倾向并非取决于某单一变量,它是场所依赖、价值感知、满意体验等多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场所依赖具有外源潜变量的基础作用... 作为影响游后行为倾向的重要心理前因,场所依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游后行为倾向并非取决于某单一变量,它是场所依赖、价值感知、满意体验等多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场所依赖具有外源潜变量的基础作用,它虽然不能对游后行为倾向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通过价值感知和满意体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后行为倾向的形成和结构;在中介变量中,满意体验起到了关键性的联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依赖 价值感知 满意体验 游后行为倾向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感知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胡烨莹 张捷 +3 位作者 周云鹏 曾湛荆 庄敏 刘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形式,一直受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领域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成为重要的吸引性景观,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梳理与问卷调查,确定了... 公共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形式,一直受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等领域关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成为重要的吸引性景观,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梳理与问卷调查,确定了乡村公共空间的17个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划分了游客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感知维度;进一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乡村公共空间感知与游客地方感的内在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感知维度包括物理性功能特征和心理性感知特征;乡村公共空间对游客地方感形成有积极意义,心理性感知特征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而物理性功能特征的影响并不明显。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地方感 乡村旅游 感知维度 SEM
下载PDF
游憩者场所依恋与恢复性知觉关系研究——以福州城市公园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群阅 尤达 +3 位作者 朱里莹 王亚蕾 黄启堂 兰思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3-1313,共11页
场所依恋能够有效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对环境的感知。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环境心理学和游憩者感知的角度,以福州8个城市公园为例,测量了8个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和环境恢复性知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憩... 场所依恋能够有效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对环境的感知。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环境心理学和游憩者感知的角度,以福州8个城市公园为例,测量了8个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和环境恢复性知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憩者场所依恋与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由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构成;(2)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89);(3)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90),场所依赖主要通过场所认同的中介作用对环境恢复性知觉产生间接影响。因而,城市公园的管理规划者应注重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加强管理,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游憩者的场所依赖,同时,也要注意地域性景观营造和文化历史传承以提高游憩者的场所认同,最终提高城市公园的恢复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依恋 场所依赖 场所认同 恢复性知觉 城市公园 福州
原文传递
机器人室内语义建图中的场所感知方法综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博 高翔 赵燕喃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3-508,共16页
场所感知问题是机器人语义地图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室内语义地图相关的场所感知方法进行全面综述.首先,根据近年的文献给出场所概念的描述性定义,对研究中涉及的相近术语和概念进行辨析,澄清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然后,根据实现场... 场所感知问题是机器人语义地图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室内语义地图相关的场所感知方法进行全面综述.首先,根据近年的文献给出场所概念的描述性定义,对研究中涉及的相近术语和概念进行辨析,澄清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然后,根据实现场所感知目标所采用的线索对已有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主要分成3个大类:基于环境布局几何信息的方法、基于环境布局视觉信息的方法、基于用户指导信息的方法,其中各类又根据所用信息特点细分为若干子类.除此之外,将一些特殊研究方法单独归类进行补充说明.阐述各类别方法对场所感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工作原理,并指出各种方法特点和局限性.最后,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分类 语义建图 室内语义地图 场所感知 语义场所标注
下载PDF
日常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及消费者感知——以成都顺兴老茶馆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彬 陈忠暖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城市内部的地方性消费空间日益复兴,以最具地方性代表的成都顺兴老茶馆为对象,援引地方及地方性的有关理论,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从经营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探讨茶馆的地方性建构以及消费者的感知。研究发现...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城市内部的地方性消费空间日益复兴,以最具地方性代表的成都顺兴老茶馆为对象,援引地方及地方性的有关理论,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从经营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探讨茶馆的地方性建构以及消费者的感知。研究发现,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茶馆的地方性建构具有地方性与全球性杂糅的特征;而作为空间使用者的消费者,主要是从实体空间、地方文化以及功能价值三个方面来对茶馆进行感知和体验,且消费者对茶馆进行的消费过程中呈现出空间消费的特征;最终,茶馆在全球化-地方性的影响下,也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经营与消费实践中被形塑为现代化的文化消费空间,促使传统的日常消费空间向现代化和全球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消费空间 地方性建构 消费者感知 顺兴老茶馆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的公众参与式方法探索——感知引导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钰涵 薛贞颖 +1 位作者 殷雨婷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 部分学者认为,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空间营造方式导致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建立起有效联系,弱化了城市场所的本土性及社会联系。各类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是保证城市场所真正为人所用的重要环节,但相关探索在方法和研究尺度上有较大的跨越。从公众参与的原则、方法及实践研究出发探讨现有方法利弊,结合技术发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法—感知引导法。这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构建的一种用于获取公众意愿的参与方法,包括刺激、引导、捕捉、识别4个核心环节,具有灵活性、准确性、高效性和包容性,在保证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借助技术手段解决了各方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为公众参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本主义 空间营造 公众参与 技术革新 感知引导法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on Landslide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3
作者 Dingde Xu Li Peng +1 位作者 Shaoquan Liu Xux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The effects of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on disaster preparednes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However, most studies have only demonstrated weak relationships and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ese are applicable to Ch... The effects of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on disaster preparednes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However, most studies have only demonstrated weak relationships and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ese are applicable to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uch relationships in hazard-threatened area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southwestern China.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48 farming households in landslide-prone areas. Binary logistic and Tobit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influence landslide prepared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1)Farming households'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prepare for disasters was relatively low,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s were mainly based on self-learning. Among the348 sampled households, 67% exhibited no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 and only 2% adopted four of the five type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s. About a quarter of farming households consciously learned disaster-related knowledge.(2)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ha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disaster preparedness. Respondentswho received higher scores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a landslide, the threat of a landslide, and the place dependence variables were more likely to adopt a greater number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s.Respondents with higher scores on the perception of controllability in the case of a landslide were less likely to adopt a greater number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s.Additionally,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education, loss, distance from hazard site,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hannel, and housing material—were all related to household disaster preparedness behavior.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current literature by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risk perception and sense of place to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farming households threaten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south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Disaster preparedness Risk perception Sense of plac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原文传递
多元主体视角下传统村落历史场所依恋感知的研究综述
14
作者 吴嘉祺 张云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新村民、游客成为近郊传统村落的三类典型主体,其空间诉求上的差异加剧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复杂性。文章借鉴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提出其层积方法可用于剖析传统村落景观变迁,识别长期留存的村落特质,并定位...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新村民、游客成为近郊传统村落的三类典型主体,其空间诉求上的差异加剧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复杂性。文章借鉴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提出其层积方法可用于剖析传统村落景观变迁,识别长期留存的村落特质,并定位重要历史场所。同时,通过结合场所依恋的依恋量表方法,我们能够获得多元主体对历史场所的依恋感知。文章最终提出,可通过分析历史场所类型与各主体依恋的相关性,得出传统村落场所保护更新策略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历史场所 依恋感知 多元主体
下载PDF
“广州超级文和友”的地方性建构与游客感知研究
15
作者 林欣韵 林敏慧 《旅游研究》 2024年第5期86-98,共13页
文章从怀旧心理与地方性建构角度,以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广州超级文和友”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法探讨其地方性建构以及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感知。研究表明:“广州超级文和友”通过怀旧符号还原“人+事+物”情境,营建物质和情感空间,通... 文章从怀旧心理与地方性建构角度,以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广州超级文和友”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法探讨其地方性建构以及本地和外地游客的感知。研究表明:“广州超级文和友”通过怀旧符号还原“人+事+物”情境,营建物质和情感空间,通过管理方、业主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共促形成怀旧型消费空间;大部分本地游客在怀旧体验上不能产生积极感知;外地游客作为文化他者,大部分实现了一定怀旧体验,但更多是出于对网红点的猎奇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怀旧型消费空间 地方性建构 游客感知 怀旧体验
下载PDF
基于地方感知的乡村文物活化再利用研究
16
作者 张德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89-191,共3页
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的文物保护事业也日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农村文物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文化的见证,保存好农村文物,不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乡村内涵的提升有显著帮助。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的认... 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的文物保护事业也日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农村文物是历史的延续、传统文化的见证,保存好农村文物,不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乡村内涵的提升有显著帮助。但是,由于对乡村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文保专项经费投入短缺及文物价值开发不够等问题,多数乡村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文章正是基于在文物保护意识萌发的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金星村一处山头进行的保护性设计策略研究,寄希望于通过龙首山上文物的活化再利用,营造地方认同感,带动起整个衰落村庄的良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知 文物保护 活化利用 建构物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多维游憩情绪评价框架研究——以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为例
17
作者 闫文萱 范晨璟 +1 位作者 申世广 邱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利用大量带有情绪标签的社交媒体数据,了解和把握居民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情绪感知体验,为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依据。文章基于城市公园使用者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BERT模型的支持下对微博文本进行... 利用大量带有情绪标签的社交媒体数据,了解和把握居民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情绪感知体验,为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依据。文章基于城市公园使用者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BERT模型的支持下对微博文本进行分类、分析,运用IPA分析法构建了游憩区位、环境、设施和感知4个维度的情绪评价框架模型,并以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整体上积极正向,游客对于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总体建设较为满意,其中白鹭洲公园表现最好。(2)从IPA分析来看,重要性高—满意度低象限内的,急需改善的因素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和鼓楼公园的游憩区位,莫愁湖公园和古林公园的游憩环境,绣球公园、鼓楼公园和小桃园的游憩感知。使用文章的评价框架,能有效捕捉游憩人群在城市公园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这对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数据 游憩情绪 地方感知 BERT模型 IP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晋中历史古城场所感评价——以忻州秀容古城为例
18
作者 郭苏琳 程鹏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14-216,共3页
当下,历史古城符号化的空间生产方式忽略了对人本体验的挖掘,使得空间走向均质化。因此,研究在理论基础上,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建构建筑知觉场、行为场与运动场,并与场所感建立耦合和理论模型。在案例选取上,以忻州古城为对象对场所感分析... 当下,历史古城符号化的空间生产方式忽略了对人本体验的挖掘,使得空间走向均质化。因此,研究在理论基础上,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建构建筑知觉场、行为场与运动场,并与场所感建立耦合和理论模型。在案例选取上,以忻州古城为对象对场所感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爬虫技术对网评数据采集和词频、语义分析。再结合扎根理论对文本具身要素编码识别,构建场所感评价体系,针对评价提出优化方法,旨在为当前历史古城的研究提供更具可信度的实证方法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感 数字足迹 空间感知 秀容古城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基于景感生态理念的历史街区场所营造智能化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江 蒋思雨 张兵华 《风景园林》 2023年第7期43-50,共8页
【目的】历史街区场所营造的智能化路径分析,对于提升历史街区的空间体验品质,创造融合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景感生态理念为指导,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智能化方法进行场所营造的智能化路径探索。... 【目的】历史街区场所营造的智能化路径分析,对于提升历史街区的空间体验品质,创造融合历史韵味和现代便利的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景感生态理念为指导,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智能化方法进行场所营造的智能化路径探索。【结果】在梳理景感生态学核心理论与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从本底环境要素信息和人的感知信息2个方面总结了历史街区景感营造的主要内容和过程框架。探讨了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愿景构建到模型构建的景感营造全过程的智能化路径。【结论】探索景感生态理念在历史街区场所营造中的应用,是实现历史街区空间体验品质提升以及智能化管理的有效路径,能够为智能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并为其他类似场所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 场所营造 智能化 物理感知 心理认知
下载PDF
地方认同视角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蔚 韩欣宇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3期15-18,共4页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特殊地段面临着现代文化侵蚀下地方文脉断裂带来的地方感削弱问题。地方认同作为人地关系的情感状态,为探究历史街区地方感的存续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从居民主体地方认同视角,建立物质环境和社会...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特殊地段面临着现代文化侵蚀下地方文脉断裂带来的地方感削弱问题。地方认同作为人地关系的情感状态,为探究历史街区地方感的存续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从居民主体地方认同视角,建立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二维空间感知架构;并结合中山路历史街区现状分析和居民主体地方认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以主体地方认同营造为导向,提出中山路历史街区更新策略,为历史街区复兴提供人本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历史街区 空间感知 更新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