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肠轴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及平胃胶囊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毛兰芳 梁乾坤 +5 位作者 汪龙德 李红芳 刘俊宏 张晶 吴红莉 张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促胃肠动力及血清、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术后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促胃肠动力及血清、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胃动素(motilin,MT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雄性大鼠行电极埋置术,术后随机选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采用复合因素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片10 mg/kg阳性组,平胃胶囊1.6 g/kg、3.2 g/kg、4.8 g/kg组,连续给药21天。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及给药前后胃肠电活动,胃排空和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L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的分布和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和十二指肠慢波振幅、快波振幅、快波发生率明显降低,胃排空、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胃动素含量降低,胃、十二指肠、下丘脑组织MTL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平胃胶囊各剂量组明显增加胃窦慢波振幅、快波发生率,对十二指肠电活动有增加趋势,剂量依赖地增强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血清胃动素含量,上调胃、十二指肠和下丘脑MTL水平。结论:平胃胶囊能够促进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肠动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血清、胃肠及下丘脑中MT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电活动 胃肠动力 胃动素
原文传递
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培培 王淼蕾 +5 位作者 赵丽 刘俊宏 吴亚娜 李红芳 汪龙德 陈怀霞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研究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相关脑肠肽因子含量的影响,基于脑肠轴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平胃胶囊组(低、中、高剂... 目的研究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相关脑肠肽因子含量的影响,基于脑肠轴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平胃胶囊组(低、中、高剂量平胃胶囊)。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的大鼠均采用乙酸灌肠+夹尾应激+束缚限制活动+饥饱失常的方法制备肝郁脾虚证的IBS病证结合模型,共造模21 d后,造模成功后进行给药,以2.5 mg·mL^(-1)匹维溴铵灌胃,平胃胶囊分别按临床等效剂量2、1、0.5倍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0.01 mL·g^(-1)灌胃,连续14 d。造模后及给药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腹泻情况、结肠排珠、腹壁撤退等行为学指标进行模型评价以及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神经肽Y(NPY)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下降,腹泻指数显著上升,结肠排珠潜伏时间缩短,AWR评分增高,血清中CGRP、VIP、SP的含量显著升高,NPY的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的体重有所上升,腹泻指数、结肠动力及肠道敏感性均有所好转,具显著性差异;血清中CGRP、VIP、SP的水平降低,NPY的水平升高;结肠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平胃胶囊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NPY的含量,降低SP、VIP、CGRP的含量有关,同时可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模型大鼠的腹泻状况,恢复大鼠体重,抑制大鼠结肠运动,降低肠道高敏感性,减低疼痛阈值,从而达到治疗IB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肝郁脾虚证 中医中药 治疗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1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子才 汪龙德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1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镜检查结果、病理切片报告以及临床表现变化。结果中医临床总有效...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1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镜检查结果、病理切片报告以及临床表现变化。结果中医临床总有效率88.5%,病理组织学总有效率为75.9%。结论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平胃胶囊对恶变后GES-1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娟 汪龙德 +4 位作者 牛小英 汪霞 张瑞婷 吴毓谦 樊泽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亚硝酸胺类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的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细胞模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亚硝酸胺类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的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细胞模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和平胃胶囊含药血清备用;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制备PLGC细胞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模型评价。CCK-8法筛选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ELISA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采用新型荧光探针JC-10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67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MDA-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Ki6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MDA-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Ki67和IL-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MDA-7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模型组ROS和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Ki67和MDA-7 mRNA表达水平,Ki67、IL-6和MDA-7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平胃胶囊含药血清组中ROS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Ki67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平胃胶囊可显著减轻MNNG诱导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调控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防治PLG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胃癌前病变 GES-1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平胃胶囊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四兵 程秋实 +1 位作者 刘晓燕 汪龙德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041-1042,共2页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胃湿热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平胃胶囊治疗,对照采用维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两组... 目的:观察平胃胶囊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胃湿热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平胃胶囊治疗,对照采用维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自身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黏膜萎缩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胶囊治疗脾胃湿热型CAG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平胃胶囊 维酶素
下载PDF
Pingwei capsules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被引量:3
6
作者 Liang Qiankun Mao Lanfang +6 位作者 Du Xiaojuan Li Yunxia Yan Yuan Liang Jingjing Liu Junhong Wang Longde Li Hongf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3-53,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ing-wei capsules(PWC) i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 We established an FD model by stimu-lating semi-starvation rat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ing-wei capsules(PWC) in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ra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FD).METHODS: We established an FD model by stimu-lating semi-starvation rats via tail damping, provo-cation, and forced exercise fatigue. The FD model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received: normal saline, dom-peridone, low-dose PWC, mid-dose PWC, or highdose PWC. The effect of PWC on FD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Changes in leptin and cholecystokinin(CCK) were detected throug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PW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astrointesti-nal m otility in FD rats. Furthermore, PW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CK m RNA an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uodenum and antrum, decreased leptin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duodenum, an-trum, and hypothalamus, and decreased CCK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hypothalamus.CONCLUSION: PWC improves gastrointestinal mo-tor function in FD rats by decreasing the leptin con-centration in serum and the brain-gut axis, and by increasing the CCK concentr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Our findings help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FD an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wei capsule DYSPEPSIA Gastroin- testinal motility Brain-gut peptide Brain-gut axis
原文传递
平胃胶囊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蛋白质组学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1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平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子机制。方法:夹尾刺激、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复合因素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造模10d,将16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平胃胶囊组,每组各8只,平胃胶囊组以0.24g/mL的... 目的:探讨平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子机制。方法:夹尾刺激、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复合因素方法建立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造模10d,将16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平胃胶囊组,每组各8只,平胃胶囊组以0.24g/mL的混悬液1mL/100g灌胃3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以1mL/100g生理盐水灌胃,3组均灌胃给药3周,2次/d。记录大鼠体质量、饮食,测定胃排空及肠推进,胃组织HE染色,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采用MALDI—TOF—MS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平胃胶囊组大鼠体质量、饮食均较模型组上升(P<0.05);经典夹尾刺激、配合不规律饮食、过度疲劳的方法可成功复制肝郁脾虚型FD大鼠模型;平胃胶囊具有增加胃排空和肠推进,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成功鉴定出10种蛋白,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差异而平胃胶囊可使差异趋势逆转的蛋白点为8个,其中5个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结论:平胃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骨架和形态、能量代谢、生物氧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肝郁脾虚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蛋白质组
下载PDF
平胃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志才 《黑龙江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437-438,共2页
目的建立平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平胃胺囊中的橙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用 Kromas:1 C_(18)反相柱,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0:5:65),检测波长:280nm;结果测得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在0.5~2.5μg 范围内,平均回收率... 目的建立平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平胃胺囊中的橙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用 Kromas:1 C_(18)反相柱,流动相:甲醇—醋酸—水(30:5:65),检测波长:280nm;结果测得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在0.5~2.5μg 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2.16%。每粒中橙皮苷含量在2.31~2.73mg 之间。结论可作为平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橙皮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平胃胶囊抑制溃疡及消炎、止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照兰 魏明 +1 位作者 杨社香 刘方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平胃胶囊对实验性小鼠、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的抑制溃疡及止痛作用。方法 :采用平胃胶囊组、溃疡宁组、雷尼替丁组、空白组分别进行实验。结果 :平胃胶囊对利血平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和乙酸型溃疡胃液均有较显著... 目的 :观察平胃胶囊对实验性小鼠、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的抑制溃疡及止痛作用。方法 :采用平胃胶囊组、溃疡宁组、雷尼替丁组、空白组分别进行实验。结果 :平胃胶囊对利血平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应激性溃疡和乙酸型溃疡胃液均有较显著的影响。结论 :平胃胶囊对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模型具有抑制胃酸、增强胃粘膜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胶囊 抑制溃疡 消炎 止痛 实验研究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少军 刘建鸿 +2 位作者 汪亚莉 付伟 程小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平胃消导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夹尾激怒法复制F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天后,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平胃消导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平胃消导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夹尾激怒法复制F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窦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MC)、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异常节律指数和胃排空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及平胃消导胶囊各剂量组IMC周期缩短、相时程延长、相发生率增高(P<0.05或P<0.01),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和异常节律指数明显改善(P<0.05或P<0.01),胃排空率提高(P<0.05或P<0.01)。在提高相发生率方面平胃消导胶囊大剂量组优于多潘立酮组及平胃消导胶囊小剂量组(P<0.05)。在改善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提高胃排空率方面平胃消导胶囊大剂量组亦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平胃消导胶囊可增强FD模型大鼠胃电活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节律失常状况,大剂量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消导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窦消化间期综合肌电 胃电节律 胃排空
原文传递
香砂平胃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璐璐 赵佳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香砂平胃颗粒治疗。... 目的探讨香砂平胃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香砂平胃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排空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胃排空时间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3.24±0.18)分低于对照组的(5.64±0.27)分、胃排空时间(38.69±2.71)min短于对照组的(50.83±3.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平胃颗粒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不良的疗效理想,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消化功能不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化不良 香砂平胃颗粒 莫沙必利胶囊
下载PDF
柴芩平胃胶囊对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
12
作者 杨鸿 侯家玉 田德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胶囊(CQPC)对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QPC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66、8.33、4.17g/kg),小柴胡冲剂组(10g/kg);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B-...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胶囊(CQPC)对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QPC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66、8.33、4.17g/kg),小柴胡冲剂组(10g/kg);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B-Ⅱ式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复制大鼠反流性残胃炎模型,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连续4 周;分别采用ELIS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QPC对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p53 mRNA、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结果显示胆汁反流可引起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加,野生型p53 mRNA、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 蛋白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1);高、中、低剂量CQPC均可减少胆汁反流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野生型P53 mRNA、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均P<0.05或P<0.01)。[结论]柴芩平胃胶囊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胃粘膜细胞凋亡,调节各种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平胃胶囊/药理学 胃炎/中药疗法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调控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