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小色素上皮脱离 被引量:6
1
作者 田蓓 魏文斌 +2 位作者 王光璐 杨丽红 汪东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9-682,685,共5页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频域OCT检查,其中男13例(13眼),女5例(8眼);年龄31~71岁,平均44.9岁,分析33处荧光素渗漏点的同步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图像。结果应用HRA中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步定位急性CSC12眼的14处荧光素渗漏点,频域OCT显示13处荧光素渗漏点(92.9%)伴有微小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光带异常改变,1处渗漏点可见较大PED(7.1%),其中3处渗漏点可见RPE光带断裂(21.4%)。在复发性CSC7处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5处荧光素渗漏点显示PED(71.4%),较大的PED可以在其他2处荧光素渗漏点被观察到(28.6%);6处渗漏点可以看到RPE结节状突起(85.7%)。在慢性CSC6眼的12处荧光素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7处渗漏点有微小PED,2处渗漏点可见中等程度的PED,而3处荧光素渗漏点可见高度隆起的PED(25.0%)。结论应用HRA+频域OCT系统可以对CSC的荧光素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并对RPE层病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大大提高了渗漏点处微小PED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微小PED、RPE形态学改变和RPE的断裂是CSC荧光素渗漏点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 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Abrupt visual loss during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reatment for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2
作者 Jae Hui Kim Young Suk Chang +2 位作者 Jong Woo Kim Chul Gu Kim Dong Won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3期480-487,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brupt visual los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during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treatment for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brupt visual loss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during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treatment for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37 eyes that were newly diagnosed with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All eyes were treated with anti-VEGF therapy. Abrupt visual loss was defined as loss of 5 or more lines in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vious visit. The incidence and timing of abrupt visual los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BCVA at the final follow-up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eyes with and those without abrupt visual loss.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42.4±18.9 mo after diagnosis, and abrupt visual loss was noted in 22 eyes(16.1%) at a mean of 19.6±13.9 mo. Abrupt visual loss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bretinal hemorrhage in 11 eyes(50.0%), development of or increase in the height of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with fluid in 8 eyes(36.4%), and tears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3 eyes(13.6%). The logarithm of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 mean BCVA at the final follow-up was 2.07±0.67(Snellen equivalents: 20/2349) and 1.00±0.55(20/200) in eyes with and without abrupt visual loss, respectively. BCVA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in the eyes with abrupt visual loss(P<0.001).CONCLUSION: Abrupt visual loss is noted in 16.1% of patients with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visual outcom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abrupt visual loss can be prev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TYPE 3 NEOVASCULARIZATION 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 hemorrhage tear i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柏西普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PCV伴浆液性PED眼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朋义 杨琳 +4 位作者 许友美 潘萌 郭菊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2-638,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顽...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顽固性PCV伴浆液性PED患者73例73眼。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将患眼分为2 mg阿柏西普组38眼和4 mg阿柏西普组35眼,分别采用2 mg或4 mg阿柏西普进行玻璃体注射,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改为按需给药。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3和6个月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检测各组PED高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对数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并比较2个组患眼眼压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2 mg阿柏西普组最终33例完成随访,占86.84%,4 mg阿柏西普组最终30例完成随访,占85.71%。2 mg阿柏西普组注射前及末次随访时PED高度分别为(379.24±95.50)和(280.09±120.50)μm,BCVA分别为0.68±0.27和0.51±0.19,CMT分别为(393.96±100.81)和(291.70±44.0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g阿柏西普组注射前及末次随访时PED高度分别为(393.07±93.76)和(278.63±145.07)μm,BCVA分别为0.66±0.31和0.48±0.22,CMT分别为(377.43±79.61)和(284.67±84.88)μm,各自组内注射前后BCVA、PED高度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g阿柏西普组在注射后1个月时CMT显著低于2 mg阿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眼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白内障及持续性眼压升高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严重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结论不同剂量阿柏西普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PCV伴浆液性PED,改善视网膜的解剖学结构,提高视力,4 mg阿柏西普可加快CMT和PED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脉络膜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脱离 浆液性 玻璃体注射 重组融合蛋白/治疗 疗效 视力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吉宇莹 张雄泽 +4 位作者 李妙玲 甘雨虹 苏永悦 米兰 文峰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自然病程中渗漏点的形态及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从发病到发病后5~13个月的...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自然病程中渗漏点的形态及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从发病到发病后5~13个月的CSC患者的渗漏点的OCT形态,测量并计算Hal l层、脉络膜全层各自厚度及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3~59(中位数41)岁]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5~13个月。在19例患者中观察到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1例患者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小凸起。在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的PED完全恢复,其他19例患者在视网膜下液被完全吸收时,RPE和Bruch膜之间仍存在微小分离。渗漏点处的Haller层/脉络膜厚度显著高于中央凹处(初诊时0.806±0.08 vs 0.863±0.06,P=0.003;最后1次随访时为0.801±0.07 vs 0.851±0.06,P=0.004)。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在急性CSC患者自然病程中,即使视网膜下液吸收,OCT显示渗漏点处仍存在持续的PED,更厚的Haller层及更薄的内层脉络膜,这些发现为CS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色素上皮脱离 Haller层厚度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色素上皮形态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梦燕 邵毅 裴重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7-800,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的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且视力损害逐渐加重。其中,色素上皮脱离(PED)在AMD中很常见。因各研究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的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且视力损害逐渐加重。其中,色素上皮脱离(PED)在AMD中很常见。因各研究报道的结果不一致,本文通过参考详细定量参数,如高度、面积、宽度、最大线性直径,进行了全面文献回顾来评估PED与视力的关系。PED的存在可能与相对良好的视力相容,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其存在或其形态的某些方面对视力有显著的影响。但PED的存在可能预示着需要更常规的治疗,如PED发展会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合体的再激活和渗出,将导致长期视力丧失。因此需要标准化定义和分类研究来评估PED和视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就PED患者色素上皮形态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AP伴PED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聪 许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2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16眼)RAP伴PE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眼...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16眼)RAP伴PE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眼底检查、眼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CVA、PED高度、PED容积、病变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RT)。结果治疗后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为(0.70±0.19),与治疗前的(0.79±0.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7,P>0.05)。16只患眼,术后视力提高9眼,视力稳定5眼,视力下降2眼,视力不提高眼数中71.4%(5/7)的患者是PED范围>病变面积50%的患者。患者治疗后PED完全消失3眼;PED高度及容积明显缩小11眼;PED高度及容积无明显变化2眼,其中1眼为PED范围达病变面积的76.3%,1眼为出血性PED。治疗后患者PED高度为(246.56±175.18)μm、PED容积为(0.907±0.71)mm^3,均小于治疗前的(396.20±161.23)μm、(1.735±0.97)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4、2.755,P<0.05)。治疗后患者16眼的MRT为(277.23±101.89)μm,低于治疗前的(351.34±102.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5)。结论PDT联合IVR治疗RAP伴PED,能安全有效降低PED高度,减少PED容积,降低MRT。但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与否则取决于PED病变程度,当PED范围<病灶范围50%时,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当PED范围≥病灶范围50%时,联合治疗亦不能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色素上皮脱离 光动力疗法 雷珠单抗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莺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59-62,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在炎症和免疫功能细胞及多种活化因子对眼内细胞修复反应的调控过程中,由于过度促进细胞增殖、移行以及由细胞介导的胶原收缩而形成的。参与PVR的细胞目前已知的有5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在炎症和免疫功能细胞及多种活化因子对眼内细胞修复反应的调控过程中,由于过度促进细胞增殖、移行以及由细胞介导的胶原收缩而形成的。参与PVR的细胞目前已知的有5种,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是最主要的,本文将影响RPE细胞功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及PVR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细胞修复 细胞增殖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基于“瞳神络病理论”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辨治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书娇 亢泽峰 +2 位作者 郝雪莲 张明明 杨征征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在其病程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形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此阶段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亢泽峰教授根据35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展络病学说,创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在其病程中一种常见的病理形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此阶段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亢泽峰教授根据35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展络病学说,创新性的提出了瞳神络病理论,从而指导眼底病的辨证治疗。本文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为例,从络病学说的历史源流、瞳神络病的理论概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等对其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说 瞳神络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辨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眼浸润放射治疗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Muzaliha Mohd Nor Roslinah Muji +2 位作者 Zunaina Embong Bakiah Shaharuddin Shatriah Ismail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23-626,共4页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 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转移性眼浸润 受累区域放射治疗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半剂量光动力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及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凤媚 宋艳萍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的分析半剂量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RPED)的疗效和治疗12个月后视力... 目的分析半剂量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RPED)的疗效和治疗12个月后视力预后、与689 nm基线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cCSC单纯性RPED患者27例30只眼,均行半剂量PDT治疗,激光功率密度600 mW/cm2,照射时间83 s,照射光斑直径覆盖整个病灶。PDT治疗后患者严格避光48 h。分析治疗后3、6、9和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和RPED的变化。记录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与基线BCVA比较,依据BCVA变化分为BCVA提高组和未提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BCVA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平均BCVA(Log MAR)为(0. 15±0. 08),平均SFCT为(358. 5±50. 6)μm,平均CMT为(244. 5±91. 4)μm,治疗前与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log MAR BCVA、SFCT、CM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个月PED完全吸收22只眼(占73. 3%),PED部分吸收或无明显变化8只眼(占26. 7%);治疗6个月后PED完全吸收28只眼(占93. 3%),PED部分吸收或无明显变化2只眼(占6. 7%)。随访观察至9个月所有患者PED完全吸收,且治疗后12个月PED无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VA提高组与BCVA未提高组在年龄、基线BCVA、SFCT、RPED高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基线BCVA、RPED高度、体积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系数=0. 356,0. 052,0. 045,0. 909;P=0. 016,0. 035,0. 003,0. 049;比值比=1. 427,1. 053,1. 046,2. 482;95%可信区间1. 068~1. 907,1. 004~1. 104,1. 016?~1. 078,1. 002~6. 148)。结论半剂量PDT治疗cCSC单纯性RPED安全有效,年龄、基线BCVA和RPED高度、体积可能是cCSC单纯性RPED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最佳矫正视力 预后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nARMD伴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香闺 宋艳萍 +4 位作者 黄珍 吴乔伟 陈晓 闫明 叶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1型黄斑新生血管(MNV)伴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f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01/2020-12于我院确诊的nARMD 1型MNV伴fPED患者48例48眼,根据治疗...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1型黄斑新生血管(MNV)伴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fPE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9-01/2020-12于我院确诊的nARMD 1型MNV伴fPED患者48例48眼,根据治疗药物分为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和雷珠单抗组(22例22眼),均采用3+PRN的治疗方案。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消退程度(高度、面积、体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CFT及PED高度、面积和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首次玻璃体内注射)后3、6、12mo两组患者PED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PED面积和体积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3、6、12mo康柏西普组患者CF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雷珠单抗组仅在治疗后3m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3、6、12mo两组间BCVA、CFT及PED高度、面积和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nARMD 1型MNV伴fPED均有较好疗效,能降低PED高度及CFT,稳定视力、PED面积和体积,而康柏西普减轻黄斑水肿的持续时间更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 1型黄斑新生血管 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生成抑制剂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与眼底彩色照相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检出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妍佼 杨丽红 +1 位作者 郭彦 魏文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观察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RPE脱离(PED)的检出情况。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PCV的30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14例15只眼... 目的观察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RPE脱离(PED)的检出情况。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确诊为PCV的30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14例15只眼;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6.59岁。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眼底彩色照相、cSLO、高分辨率OCT以及FFA联合ICGA检査。以多模式成像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眼底彩色照相和cSLO对浆液性和出血性PED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比观察眼底彩色照相和cSLO成像中的PED (浆液性和出血性)检出数.并采用忙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多模式成像综合判断,32只眼中,浆液性PED 20只眼,出血性PED3只眼,浆液性合并出血性PED 9只眼。以多模式成像结果为金标准,眼底彩色照相对浆液性PED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45%、100%.对出血性PED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91%;cSLO对浆液性PED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3%、100%,对出血性PED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0%、86%。cSLO成像对浆液性PED的检出数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 P=0.011 );cSLO成像对出血性PED的检出数与眼底彩色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4,P=0.419)。结论与眼底彩色照相比较,cSLO对于PCV中浆液性PED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眼底彩色照相
原文传递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5-142,共18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中基底膜和玻璃膜(Bruch膜)内胶原层发生的分离,根据RPE层下积液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以浆液性视网膜色...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中基底膜和玻璃膜(Bruch膜)内胶原层发生的分离,根据RPE层下积液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以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erous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sPED)最为常见。晚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eAMD)是PED最常见的疾病形式。临床上对PE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前临床上被广泛认可的PED发病机制是Bruch膜和脉络膜的渗透系数降低,导致RPE层和脉络膜之间液体交换减少,液体积聚于RPE层下方,出现RPE层的脱离。目前临床上对PED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光动力疗法等。论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eAMD并发PE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14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黑色素
下载PDF
AMD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15
作者 戴昳宁 董方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伴随许多脉络膜视网膜病的疾病进程,尤其常见于AMD。了解AMD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发病机制以及脱离类型,不仅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更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