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模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方 吴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7-2530,共4页
目的 观察在小猪骨质疏松模型中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贵州小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处死小猪后取出椎骨,人为造成椎骨L3椎体骨折,共造模成功38头,分为两组,A组19头,予以行椎体成形... 目的 观察在小猪骨质疏松模型中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贵州小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处死小猪后取出椎骨,人为造成椎骨L3椎体骨折,共造模成功38头,分为两组,A组19头,予以行椎体成形术(PVP)手术,B组19头,予以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观察两组猪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椎体18个月,A组6个月后手术部位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率为10.53%,12个月后为15.79%,18个月后为21.06%;B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均为5.26%,18个月后为10.53%.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7.47±3.47)%恢复至(79.91±8.2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9.76±3.57)°恢复至(8.77±2.40)°.A组椎体手术部位出现骨水泥渗漏率为21.05%,B组为5.26%.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发邻椎骨折,改善后凸角度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椎体后凸成形优于椎体成形(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可更好地改善后凸角度,并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新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 邻近椎体骨折 猪骨折模型
原文传递
三种植入物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德刚 孙建云 +2 位作者 王兆林 刘栋 张新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06-5810,共5页
背景:临床上常用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对大结节的牵拉,容易使骨折块向上向后移位,造成复位丢失、肩峰撞击和外旋障碍等并发症,这2种固定强度有限,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 背景:临床上常用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对大结节的牵拉,容易使骨折块向上向后移位,造成复位丢失、肩峰撞击和外旋障碍等并发症,这2种固定强度有限,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目的:对钩状钢板、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确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取30具保留冈上肌的新鲜猪(购于当地屠宰场)肱骨,建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随机分3组,每组10具标本,分别采用钩状钢板、螺钉及张力带技术固定大结节骨折块,牵拉冈上肌,记录3组大结节移位3,5mm及固定完全失效所需力的大小。结果与结论:①钩状钢板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510±114),(932±159)N,螺钉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170±57),(284±82)N,张力带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98±48),(158±72)N;相同位移下,钩状钢板固定组所需的力大于螺钉固定组、张力带固定组(P<0.05);②钩状钢板固定组平均失效负荷明显大于螺钉固定组、张力带固定组[(1050±286),(470±108),(285±89)N,P<0.05];③结果表明相比螺钉及张力带固定,钩状钢板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为临床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钩状钢板 张力带 螺钉 猪骨折模型 生物力学测试 冈上肌 失效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