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轮作小麦/玉米化肥施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军芳 冯伟 +4 位作者 周晓芬 梁玉芹 贾良良 王朋峰 刘孟朝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21-27,共7页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轮作小麦/玉米化肥施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揭示该区域轮作小麦/玉米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轮作小麦/玉米科学施肥、进一步增产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009~2010年选择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轮作小...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轮作小麦/玉米化肥施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揭示该区域轮作小麦/玉米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轮作小麦/玉米科学施肥、进一步增产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009~2010年选择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轮作小麦/玉米高产区的藁城、正定和无极3个典型县(市),根据当地产量水平、土壤肥力、施肥习惯并结合行政区划,对三县(市)34个乡镇308个行政村917名农户轮作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产量、化肥品种、养分含量、施肥量、施肥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底肥以小麦专用肥和二铵为主(分别占底施化肥品种的73.0%和21.3%),玉米底肥以玉米专用肥为主(占底施化肥品种的92.4%);碳铵和尿素是轮作小麦/玉米的主要追肥品种,分别占小麦追施化肥品种的36.1%和57.6%,占玉米追施化肥品种的26.8%和50.6%。轮作小麦/玉米两季氮、磷、钾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453.0 kg/hm2、152.5 kg/hm2和72.0 kg/hm2,其中平均有53.7%的N、83.4%的P2O5和65.9%的K2O投向小麦。小麦底肥品种(小麦专用肥、二铵)全部采用撒施旋耕方式施肥,玉米专用肥作底肥主要以机播施入或撒施浇水方式施肥,碳铵、尿素和玉米专用肥作追肥时主要以撒施浇水方式施肥。该区域存在部分农户长期、过量施用二铵作底肥,选择小麦专用肥和玉米专用肥具有盲目性,轮作小麦/玉米两季总体氮磷投入偏高、钾投入偏低,氮、磷、钾养分投入普遍存在"重冬轻夏"、化肥施用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扭转当地农民不科学的施肥观念,并根据该区域作物产量水平、养分需求特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是保障该区域粮食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 轮作 小麦 玉米 化肥 施用现状 调查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及其对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宏伟 王国明 高明达 《华北地质》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地下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很多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污染的现象,使得地下水保护研究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已有研究显示,地下水年龄可以指示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程度,反映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 地下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供水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很多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污染的现象,使得地下水保护研究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已有研究显示,地下水年龄可以指示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程度,反映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性。本次以太行山前平原为研究区,利用3H(3H/3He)同位素识别了浅层地下水年龄并探讨了其对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年龄普遍小于40年,由山前至平原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呈现增大特征,并呈现较好的分带性。同时,通过对比前人提出的地下水中现代水的含量指示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的方法,揭示地下水年龄的分布,对含水层固有脆弱性亦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含水层固有脆弱性由山前到平原呈现降低趋势,并利用其他指标和数据进行了验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固有脆弱性 含水层 指示 太行山前平原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早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3
作者 王晨 宋键 +1 位作者 谭蕾 吕明浩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4-20,共7页
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邯郸地区HDZKF孔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探讨了早更新世以来该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磁化率特征、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表明,邯郸地区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的环境演化:(1)早更新世地层为洼地沉积,水动力条件平... 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邯郸地区HDZKF孔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探讨了早更新世以来该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磁化率特征、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表明,邯郸地区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的环境演化:(1)早更新世地层为洼地沉积,水动力条件平稳,磁化率值较高且波动大,气候温暖湿润,对应倒四冰期之后的间冰期;(2)中更新世地层为河流环境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磁化率值较为稳定,气候总体较为寒冷干旱,对应倒三冰期与倒二冰期;(3)晚更新世气候由温和潮湿迅速转为寒冷干旱,磁化率值低且波动小,水动力条件平稳低能,沉积环境以河流为主,对应末次间冰期与末次冰期;(4)全新世早期水动力条件增强,总体为以泛滥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5)全新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处于水位上升的湖沼环境阶段,磁化率值最高,与中粉砂(5~6φ)呈正相关,水动力条件弱,对应冰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粒度特征 磁化率特征 古环境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高产超高产冬小麦的群个体发育动态
4
作者 刘强 李娟茹 +8 位作者 杨会利 李辉利 张辉 邰风雷 刘鑫翠 安浩军 李光 梁玉峰 常苑苑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5-21,共7页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500~9000 kg/hm^2)、超高产(>9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 揭示现实管理条件下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高产(7500~9000 kg/hm^2)、超高产(>9000 kg/hm^2)小麦群个体发育及产量结构特征,可以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及超高产提供栽培技术调控理论数据支持。在2014~2017年冬小麦生长季,同时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的南部(邢台、邯郸)、中部(石家庄)和北部(保定),选择当地单产超过7500 kg/hm^2、9000 kg/hm^2的高产超高产典型地块,进行冬小麦群个体发育动态、产量以及产量结构特征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要实现单产9000 kg/hm^2以上,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80万~79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5 g;实现单产8250~900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71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32~34粒、千粒重42~43 g;实现单产7500~8250 kg/hm^2,成熟期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应达到单位面积穗数685万~695万穗/hm^2、穗粒数31~32粒、千粒重41~4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超高产 群体结构 产量构成因素 太行山山前平原 河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