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前河道黄河水回灌过程中水沙变化规律研究
1
作者 何君 刘帅 +2 位作者 王辉 曲士松 王维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75,100,共6页
黄河水在山前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和悬浮泥沙的运动特征与在平原河道显著不同。以济南市黄河流域玉符河回灌补源工程为背景,设计二维砂槽试验模拟黄河水流经由砂卵砾石和灰岩组成的强渗漏带河床处时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变化规律以... 黄河水在山前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和悬浮泥沙的运动特征与在平原河道显著不同。以济南市黄河流域玉符河回灌补源工程为背景,设计二维砂槽试验模拟黄河水流经由砂卵砾石和灰岩组成的强渗漏带河床处时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变化规律以及悬浮泥沙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流经强渗漏带的黄河水转化为地表水、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岩溶水3部分;仅岩溶水是有效补给,转化效率为60%~70%,悬浮颗粒物的存在使补给效率降低21~37个百分点;地表水和孔隙水受河床坡度和强渗漏带河床结构的影响流向下游;黄河水中96%的悬浮泥沙被砂槽滤除,砂槽的表层和浅层泥沙沉积最严重;橡胶坝可促进高流速地表水向低流速孔隙水转化,但会加重泥沙在砂槽内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补给 砂槽试验 悬浮颗粒物 山前河道 黄河水
下载PDF
基于地貌参数的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相对构造活动性研究
2
作者 申凯楠 董绍鹏 王一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6-1461,共16页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不同分段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的探究。提取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区域河流地貌参数,获取区域28条河流的纵剖面、面积-高程积分与陡峭指数。结果显示,大多数河流纵剖...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不同分段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的探究。提取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区域河流地貌参数,获取区域28条河流的纵剖面、面积-高程积分与陡峭指数。结果显示,大多数河流纵剖面用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指示流域大部分处于壮年期。面积-高程积分值HI位于0.35~0.66之间。12个流域HI大于0.5,处于幼年期;16个流域HI在0.3~0.5范围内,为壮年期阶段。降水和岩性对陡峭指数的影响有限,构造隆升速率是陡峭指数的主要控制因素。沿着断裂带,河段陡峭指数高值呈现增加-降低-增加-降低-低缓的趋势。整体上,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构造运动相对活跃,且西部和中部大于东部,断裂带西部和断裂走向转折处构造活动性较强,与前人对构造活动性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参数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河流纵剖面 陡峭指数 面积-高程积分
下载PDF
河套盆地北缘色尔滕山河流地貌参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3
作者 王平 宋金跃 +9 位作者 酆少英 高守杰 孟祥帅 刘栋梁 邓小娟 李倩 贾佳 花鑫升 宋威 王胜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9-1145,共17页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4和M5.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_(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40~0.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滕山山前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纵剖面 裂点 陡峭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