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 Analysis on Volatile Oil from Branche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被引量:3
1
作者 HUANG Lin-fang WANG Zeng-hui CHEN Shi-l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il from the branche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Methods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the branches of P. quassioides by steam distillation. GC-M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il from the branche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Methods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the branches of P. quassioides by steam distillation. GC-M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onents. Results A total of 49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46 compound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which represented over 98% of the total oil composition.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in the branches of P. quassioides included caryophyllene (12.83%), 12-oxabicyclo[9.1.0]dodeca-3,7-diene,1,5,5,8-tetramethyl-[1R-(1R*,3E,7E,11-R*)] (12.29%), 1-hexanol (9.96%), naphthalene, 1,2,3,5,6,7,8,8a-octahydro-1,8a-dimethyl-7-(1-methyletheyl)-[1S-(1a,7a,8aa)] (7.32%), aromadendrene oxide-(2) (6.69%), and α-caryophyllene (3.88%). Conclusion The major components in volatile oil are terpenoids, hydroxy compounds, and other acyclic alkan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hydroxy compounds picrasma quassioides TERPENOIDS volatile oil
原文传递
苦木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博文 刘富垒 +4 位作者 王如意 薛经纬 柳文媛 冯锋 曲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2,共8页
研究苦木总生物碱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采用酸提碱沉法制备苦木总生物碱(TAPQ),并通过HPLC-Q-TOF-MS/MS对苦木总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得到14个生物碱化合物,并通过HPLC对其中的3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 研究苦木总生物碱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采用酸提碱沉法制备苦木总生物碱(TAPQ),并通过HPLC-Q-TOF-MS/MS对苦木总生物碱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得到14个生物碱化合物,并通过HPLC对其中的3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考察了苦木总生物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抗炎活性;并建立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SD大鼠模型。苦木总生物碱尾静脉注射0.907或1.814 mg/kg,连续给药18 d,记录大鼠足跖肿胀的关节炎分数以及足跖体积变化,相对于模型组,苦木总生物碱能够显著降低给药组大鼠的足跖肿胀程度(P<0.001);大鼠处死后,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苦木总生物碱能够显著降低给药组大鼠血清TNF-α(P<0.01)和IL-6(P<0.001)的含量;关节组织经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苦木总生物碱抗炎活性良好,给药组大鼠关节受损程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化学成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 β-咔巴啉 铁屎米-6-酮
下载PDF
苦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洪聪慧 阿米乃 +4 位作者 刘同 汪长江 冷英 魏正才 杜克兵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81-285,307,共6页
针对苦木扦插生根困难,嫁接成本高且受季节的限制,播种繁殖发芽率不高,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大量苗木等问题,提出了以苦木优良单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 针对苦木扦插生根困难,嫁接成本高且受季节的限制,播种繁殖发芽率不高,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大量苗木等问题,提出了以苦木优良单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和3-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 acid,IBA)的激素组合实验,通过筛选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等,建立苦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用0.1%氯化汞处理6.5 min,消毒效果最佳,褐化率和污染率分别为16.67%和21.67%。最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DKW(Driver-Kuniyuki-Walnut)+2.50%蔗糖+0.80%琼脂+1.00 mg/L 6-BA+0.10 mg/L NAA,30 d后腋芽萌发率达76.67%。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DKW+2.50%蔗糖+0.60%琼脂+3.00 mg/L 6-BA+0.10 mg/L NAA,35 d后增殖系数达5.67。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DKW+2.50%蔗糖+0.80%琼脂+1.00 mg/L IBA+1.00 mg/L NAA,35 d后生根率可达100.00%。选取健壮组培苗进行移栽,成活率可达95.00%以上。该研究能用于苦木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消毒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
下载PDF
苦树树干解析研究
4
作者 宋雪婷 冯立新 +1 位作者 陈荣 朱昌叁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8-12,共5页
本文选取1株苦树风倒木进行了树干解析,分析其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龄10年之前,生长速度较快,树高、胸径和材积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树龄25年时树高增长缓慢,胸径和材积的增长未出现下降... 本文选取1株苦树风倒木进行了树干解析,分析其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龄10年之前,生长速度较快,树高、胸径和材积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树龄25年时树高增长缓慢,胸径和材积的增长未出现下降趋势,尚未达到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树 树干解析 圆盘 生长量
下载PDF
苦木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再波 郭治友 +2 位作者 龙成梅 毛海立 孙成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4,共5页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苦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苦木叶柄、叶和枝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从苦...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苦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苦木叶柄、叶和枝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从苦木的叶柄、叶片和枝中分别鉴定出84,76,60个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247%,97.179%,97.141%,在叶柄中主要成分香芹酚(5.201%),麝香草酚(6.185%),反式-丁香烯(6.562%),α-佛手柑油烯(6.295%),反-β-金合欢烯(5.088%),枯茗醇(10.807%),β-甜没药烯(6.136%)。叶片中主要成分是反式-丁香烯(7.017%),α-佛手柑油烯(7.848%),反-β-金合欢烯(8.297%),枯茗醇(10.728%),β-甜没药烯(7.150%),(-)-石竹烯氧化物(5.094%)。而在枝中主要是反式-丁香烯(5.530%,α-佛手柑油烯(9.997%),反-β-金合欢烯(7.994%),枯茗醇(15.416%),β-甜没药烯(12.733%)。结论:苦木叶柄、叶和枝所含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挥发性成分 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一质谱
原文传递
苦木提取物对耐药性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金永哲 谢丹萍 孙虎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讨苦木(PQ)提取物对耐药性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PQ提取物(0,0.02,0.04,0.06,0.08,0.10 g/L)处理耐药性肺癌细胞24 h,通过MTT Assay、荧光显微镜照相、划痕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细胞... [目的]探讨苦木(PQ)提取物对耐药性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PQ提取物(0,0.02,0.04,0.06,0.08,0.10 g/L)处理耐药性肺癌细胞24 h,通过MTT Assay、荧光显微镜照相、划痕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PQ提取物(0.08 g/L)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Q提取物(0,0.02,0.04,0.06,0.08,0.10 g/L)处理细胞24 h可有效降低A549/PTX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A549/PTX细胞活力(P<0.05,P<0.001);荧光显微照相观察结果显示,PQ提取物可增加细胞内线粒体活性氧聚积;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Q提取物处理后引发细胞自噬,同时时间依赖性地诱导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结论]PQ提取物通过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损伤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及发生自噬最终导致耐药性肺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紫杉醇耐药肺癌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甘草、苦木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邢中应 徐翔 +3 位作者 张春桃 吴秋珏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93-580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5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甘苦提取...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5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甘苦提取物组(LPE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1 g/kg甘苦提取物)和甘苦提取物+蒙脱石组(LPE+MMT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1 g/kg甘苦提取物+5 g/kg蒙脱石)。预试期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E和LPE+MMT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体高、十字部位高、腰角宽和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体斜长全期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E和LPE+MMT组8~37日龄、38~67日龄和8~67日龄的粪便评分和8~37日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LPE+MMT组38~67日龄和8~67日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E+MMT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LPE和LPE+MMT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LPE+MMT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LPE组(P<0.05),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LPE组(P<0.05)。由此可见,在哺乳期犊牛代乳粉中添加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可有效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降低犊牛的腹泻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联用的效果优于甘苦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苦木 提取物 蒙脱石 犊牛
下载PDF
苦木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华希 冯立新 +4 位作者 李金花 张慧晔 臧青民 章烨雯 陈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7-70,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苦木根、茎、枝、叶4个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苦木根、茎、枝、叶4个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苦木4个药用部位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苦木叶的抗氧化... 试验旨在研究苦木根、茎、枝、叶4个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采用DPPH法、ABTS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苦木根、茎、枝、叶4个不同药用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苦木4个药用部位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苦木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在ABTS法抗氧化评价中,苦木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VC(P<0.05),呈现极强的抗氧化能力。苦木茎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根,根与茎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相当,苦木枝的抗氧化活性最弱。研究表明,苦木不同入药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均可以作为动物生产的抗氧化应激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药用部位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苦木的生物活性及代谢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依叶 叶丹 +3 位作者 谢琛 权浩洋 郑敏 苗潇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苦木系苦木科苦木属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苦木素、三萜类等化合物,药理学主要研究抗炎、抗癌、解热、抗病毒和降血压等作用。本综述就苦木的化学成分、作用及代谢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指出未来进一步... 苦木系苦木科苦木属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苦木素、三萜类等化合物,药理学主要研究抗炎、抗癌、解热、抗病毒和降血压等作用。本综述就苦木的化学成分、作用及代谢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指出未来进一步开发苦木资源、药用价值及临床新药研发等方向,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代谢
下载PDF
A pair of new tirucallane triterpenoid epimers from the stem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 被引量:1
10
作者 ZHANG JieD WANG Chuan-XiD +6 位作者 SONG Xiao-Jun LI Shuang ZHAO Huan CHEN Guo-Dong HU Dan GAO Hao YAO Xin-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906-911,共6页
A pair of new tirucallane triterpenoid epimers,picraquassins M and N(1 and 2),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and X... A pair of new tirucallane triterpenoid epimers,picraquassins M and N(1 and 2),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spectroscopic and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es.In addition,their ACh E inhibitory activity,cytotoxicity against five human tumour cell lines(SW480,MCF-7,HepG2,Hela,and PANC-1),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two bacteria(Staphylococcus.aureus 209 P and Escherichia coli ATCC0111)and two fungi(Candida albicans FIM709 and Aspergillus niger R330)were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ucallane triterpenoid EPIMERS picrasma quassioides AChE inhibitory activity CYTOTOXICIT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原文传递
苦木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赣林 魏本柱 宋瑞萍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44-44,55,共2页
通过江西、广东6县市的苦木野生资源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关键词 苦木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广西苦树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花 潘秀莲 +4 位作者 刘秦 魏秋兰 朱昌叁 陈荣 黄华希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群落,以分析其生境特征、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苦树群落物种组成丰富,10个样地共有维管植物85科207属255种,主要优势科为大戟科、豆科、禾本科、桑科等。苦... 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苦树Picrasma quassioides群落,以分析其生境特征、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苦树群落物种组成丰富,10个样地共有维管植物85科207属255种,主要优势科为大戟科、豆科、禾本科、桑科等。苦树群落种子植物分为14个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72.73%,具明显的热带区系特点;群落划分为4个类型,苦树在群落Ⅰ和群落Ⅳ中生长旺盛且为优势种,是苦树的理想生境。调查样地内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群落Ⅱ乔木层和灌木层的3个多样性指数均最高,群落Ⅳ乔木层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低。苦树根系萌芽力强,封禁措施对苦树居群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树 群落类型 SHANNON-WIENER指数 Margalef指数 Pielou指数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苦木药材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慧玲 陈娇婷 +1 位作者 张赛男 廖梅香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苦木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苦木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广东产苦木药材中Fe、Mg、Ca、Zn、Cu的质量分数(单位为mg·kg-1)分别为750.6、250.3、5 9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苦木药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硝酸、高氯酸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苦木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广东产苦木药材中Fe、Mg、Ca、Zn、Cu的质量分数(单位为mg·kg-1)分别为750.6、250.3、5 900.8、100.1、35.7;广西产苦木药材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9.2、300.5、6 803.4、290.0、25.6;江西产苦木药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8.3、178.4、3 790.1、78.9、67.8。结论不同产地苦木药材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苦木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苦树生物碱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敬丽 葛建君 +2 位作者 李收 袁林 王志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8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苦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大孔树脂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树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乙酰基-4-羟基-β-咔巴啉(1)、1-甲... [目的]研究苦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大孔树脂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树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乙酰基-4-羟基-β-咔巴啉(1)、1-甲氧甲酰-β-咔巴啉(2)、4-methoxy-1-methoxycarbonyl-β-carboline(3)、1-hydroxymethyl-β-carboline glucoside(4)、dehydrocrenatidine(5)、picrasidine J(6)、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6-酮(7)。[结论]生物碱1和4为首次从苦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首次对生物碱1的NMR数据进行了准确全面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树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波谱数据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苦木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小华 匡艳辉 +2 位作者 黄国鑫 黄琳 林青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498-500,共3页
[目的]建立苦木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苦木碱乙(1-甲氧甲酰-β-咔巴啉),苦木碱己(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和苦木碱丁(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目的]建立苦木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苦木碱乙(1-甲氧甲酰-β-咔巴啉),苦木碱己(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和苦木碱丁(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木药材中苦木碱乙,苦木碱己和苦木碱丁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0.365μg(r=0.9999),0.031~0.936μg (r=0.9999),0.021~0.629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30%,99.07%,100.17%。[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稳定可靠,可作为苦木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HPLC 苦木碱己 苦木碱乙 苦木碱丁
下载PDF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场苦木药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影 张景景 +3 位作者 汤欢 王俊 赵李龙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场上中药材苦木进行检测,为其市场监管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15份苦木药材(每份取样2个)共30个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ersion 6.0.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市场上中药材苦木进行检测,为其市场监管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15份苦木药材(每份取样2个)共30个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ersion 6.0.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将得到的所有序列与GenBank以及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分别进行比对,选择相似度最相近的物种在中国植物志网站上查询。在此基础上扩增其psbA-trnH序列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市场购买的苦木样品中正品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占70%、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占6.67%、板蓝Baphicacanthus cusia占13.33%、楝叶吴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占3.33%、柘Maclura tricuspidata占6.67%。结论:市场上苦木药材存在混伪品,DNA条形码技术能有效鉴别药材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DNA条形码 ITS2序列 psbA-trnH序列
下载PDF
苦木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透射比浊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乔 王宁 +2 位作者 郑晓丽 董星辰 许卉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苦木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材,生物碱类为其清热解毒功效的有效成分,但目前尚缺少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严重制约该品种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本文基于生物碱与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的络合沉淀反应,创新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透射比浊定量... 苦木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材,生物碱类为其清热解毒功效的有效成分,但目前尚缺少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严重制约该品种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本文基于生物碱与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的络合沉淀反应,创新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透射比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苦木药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以苦木药材中丰度最高的生物碱成分苦木酮为对照,结合反应动力学研究,优化反应溶剂、介质酸度、反应时间等关键反应条件,确定在0. 1 mol/L盐酸水溶液中反应5~20 min,于50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外标法计算试样中总生物碱含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和准确度,线性方程为A=5. 765 4C-0. 144 4(r=0. 998 4),平均回收率为92.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 5%(n=9).该方法应用于9批不同产地的苦木药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平均含量为5. 36 mg/g.为该品种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总生物碱 含量测定 透射比浊法 改良碘化铋钾试液
下载PDF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苦木中的总生物碱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双炳 徐滢 +5 位作者 黄冰峰 刘明颖 李瑶芳 廖小菁 方礼 刘地发 《今日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357-360,365,共5页
目的基于苦木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特征,建立凯氏定氮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用80%乙醇提取,浓缩干燥后用2%盐酸富集;消解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原子含量,再换算成以苦木酮计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苦木提取液中采用鉴别法未检出氨基酸、... 目的基于苦木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特征,建立凯氏定氮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用80%乙醇提取,浓缩干燥后用2%盐酸富集;消解后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原子含量,再换算成以苦木酮计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苦木提取液中采用鉴别法未检出氨基酸、蛋白质。重复性试验平均含量为1.17%,RSD为2.2%(n=6),中间精密度平均含量为1.19%,RSD为2.6%(n=12)。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9.5%~105.8%,RSD为1.7%~2.1%。结论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良好,可用于测定苦木总生物碱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总生物碱 含量测定 凯氏定氮法
原文传递
苦木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唐春风 梁洁 +3 位作者 李金花 张慧晔 黄华希 陈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4,共4页
试验旨在比较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木14个不同部位中的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苦木茎心材、主根心材中总生物碱和2种生... 试验旨在比较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木14个不同部位中的苦木碱己、苦木碱丁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苦木茎心材、主根心材中总生物碱和2种生物碱单体含量均较高,叶中总生物碱含量高,但2种生物碱单体含量均较低;茎皮部、茎边材、主根皮部和主根边材中苦木碱丁含量较高,而苦木碱己含量低,枝皮部、枝木材中苦木碱己含量较高,而苦木碱丁含量较低。研究表明,苦木不同部位的苦木碱丁、苦木碱己和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结果可为苦木不同部位资源在禽畜健康养殖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木 高效液相色谱 总生物碱 苦木碱丁 苦木碱己
下载PDF
苦树侧枝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花 曾国芳 +3 位作者 臧青民 张慧晔 李海东 陈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苦树侧枝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苦树侧枝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ABTS法、DPPH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4种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用噻唑兰(MTT... 为研究苦树侧枝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苦树侧枝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ABTS法、DPPH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4种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用噻唑兰(MTT)法检测A549细胞活力。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对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咻-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效果及对铁的还原能力均最强,其IC_(50)(或A_(0.5))值分别为0.015、0.057、1.115 mg/mL。正丁醇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69.764%,IC_(50)为100.642μg/mL,其余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结果说明苦树侧枝的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存在差异,部分极性部位效果较好,研究结论可为苦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树 侧枝 抗氧化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