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梅干菜的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能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清 楼乐燕 +3 位作者 尹培 黄睿 叶兴乾 陈健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2-218,共7页
以市售5种梅干菜为研究对象,测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鉴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并用4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评价梅干菜... 以市售5种梅干菜为研究对象,测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鉴定梅干菜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并用4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评价梅干菜。结果表明,市售5种梅干菜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和各酚类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咕咕鲜牌梅干菜(GGX)的总酚含量为14.18 mg GAE/g,总黄酮含量为7.10 mg RE/g,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法、铁离子还原(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测得的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8.09、32.88、31.72μmol TE/g和445.55μmol TE/g,显著高于其他4种梅干菜。其次,利用HPLC-MS/MS法分析鉴定出梅干菜中共含有17种酚类化合物,包括9种类黄酮和8种酚酸。其中,梅干菜中的类黄酮主要有野漆树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等;酚酸主要有阿魏酸、香豆酸和肉桂酸等。此外,4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ABTS与FRAP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67;ORAC法测得的梅干菜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法;而ABTS法与梅干菜的抗氧化剂相关性最高,最适合评价梅干菜的总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市售梅干菜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不同,其中,GGX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 酚类化合物 类黄酮 HPLC-MS/MS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九头芥梅干菜提取物抗菌活性及其在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师荣 李豪杰 +2 位作者 戴杰辉 王超 唐裕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62,101,共6页
研究了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性能,以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鲜猪肉的保鲜作用。分别用滤纸片法和连续稀释法测定了各样品对测试菌的抑菌圈大... 研究了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性能,以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鲜猪肉的保鲜作用。分别用滤纸片法和连续稀释法测定了各样品对测试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用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值等指标评价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样品对黑曲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三种细菌却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性能最强,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1和3mg/mL。浓度为3和5mg/mL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地减缓4℃下贮藏猪肉的菌落总数、pH、TVB-N和TBARS值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可以延长猪肉的保鲜期3~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头芥梅干菜 提取物 抗菌性能 猪肉 保鲜
原文传递
宁波地区传统梅干菜中优势发酵菌株分离鉴定及酶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艺 童秀子 +5 位作者 徐伟程 郭斯统 陈育如 郭宇星 孔晓雪 罗海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2,共9页
以宁波地区梅干菜半成品和成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十倍稀释法分离其中优势发酵菌株,从半成品中得到7株细菌,分别命名为MGCB1~MGCB7,从成品中得到3株细菌,分别命名为MGC1~MGC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 以宁波地区梅干菜半成品和成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十倍稀释法分离其中优势发酵菌株,从半成品中得到7株细菌,分别命名为MGCB1~MGCB7,从成品中得到3株细菌,分别命名为MGC1~MGC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GCB1~MGCB7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空气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erius)、高山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ltitudinis)、短小芽孢杆菌属(Bacillus pumilus)、琥珀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uccinus)、琥珀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uccin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MGC1~MGC3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 halodenitrificans)、哥特氏芽孢杆菌属(Cytobacillus gottheilii)。MGCB1和MGCB7产酶能力相对较高,在37℃培养96 h后,蛋白酶活分别为16.39±0.79和13.45±0.46 U/mL,纤维素酶活分别为3.27±0.13和1.60±0.02 U/mL。研究结果可为梅干菜纯种发酵剂的开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 分离鉴定 优势发酵菌株 酶活
下载PDF
添加毛竹笋混合发酵对梅干菜主要功能性物质及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刘仁杰 卞方圆 +1 位作者 黄志远 伊奎鑫 《竹子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和功能性物质等指标。【结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钙、铁、镁及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其中铁和镁含量同时显著低于新鲜芥菜,仅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和新鲜芥菜,表明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单独发酵。相对于新鲜芥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少量减少,而单独发酵梅干菜的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功能性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总体而言,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梅干菜的矿物质元素、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相比而言,混合发酵方式具有更好的提高梅干菜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梅干菜 混合发酵 维生素 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不同产地梅干菜差异分析与营养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力绮 仝艳军 杨瑞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3-355,共13页
为探讨梅干菜品质差异,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离子迁移谱等,对9个产地的梅干菜的基础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梅干菜在水分、粗蛋白、总糖和食盐含量等理化性质... 为探讨梅干菜品质差异,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离子迁移谱等,对9个产地的梅干菜的基础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梅干菜在水分、粗蛋白、总糖和食盐含量等理化性质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9种梅干菜之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各氨基酸之间基本为正相关,绝大部分为显著正相关,其中Thr与Tyr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82。对梅干菜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0%,能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梅干菜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高于均值,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此结论。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构建梅干菜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9种梅干菜的风味物质,同时利用NIST数据库和IMS迁移时间数据库共鉴定出12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9种梅干菜的挥发性物质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能与它们采用不同加工工艺有关。其中8种梅干菜醛类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30%以上,醛类物质可能对梅干菜总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 理化性质 游离氨基酸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渥堆发酵对梅干菜风味的影响
6
作者 胡雨萌 李鹏伟 +1 位作者 任立群 王海松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渥堆发酵时表层、中层和底层梅干菜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渥堆发酵20 d后,表层和中层梅干菜中的粗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层、中层和底层梅干菜中的总氨基酸含量、... 本文研究了渥堆发酵时表层、中层和底层梅干菜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渥堆发酵20 d后,表层和中层梅干菜中的粗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层、中层和底层梅干菜中的总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渥堆中层梅干菜中的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渥堆发酵显著降低梅干菜中烃类、酚类和硫化物等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酮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的含量(P<0.05).其中中层梅干菜中的烃类、醛类、酮类、酯类和硫化物的含量高于表层和底层.本研究表明渥堆发酵有助于提升梅干菜中风味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 渥堆发酵 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蒸制方式和时间对梅干菜扣肉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沈清 闻海珍 +3 位作者 王梦婷 陈健初 叶兴乾 刘东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82,共11页
本文主要研究家用烹饪手段——常压与高压两种蒸制方式和不同时间对梅干菜扣肉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干菜扣肉经蒸制后,猪肉的L^*值降低,a^*值和b^*值增大,猪肉颜色加深,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猪肉颜色逐渐加深,并且高压比常... 本文主要研究家用烹饪手段——常压与高压两种蒸制方式和不同时间对梅干菜扣肉感官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干菜扣肉经蒸制后,猪肉的L^*值降低,a^*值和b^*值增大,猪肉颜色加深,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猪肉颜色逐渐加深,并且高压比常压蒸制方式的猪肉颜色加深程度大;梅干菜扣肉高压组的猪肉硬度、粘聚性和咀嚼性比常压组小;高压蒸制的猪肉中心温度显著高于常压蒸制;蒸制使猪肉脂肪流失、梅干菜吸水,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猪肉损失率和梅干菜增重率显著增大,且高压比常压的作用效果更强;蒸制使猪肉的TBA和POV显著增大,脂肪氧化程度增大,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脂肪氧化程度增大,且高压比常压更能促进猪肉脂肪发生氧化。此外,梅干菜扣肉经高压蒸制40min,感官得分最高,此时猪肉的硬度、粘聚力和咀嚼性最小,质地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干菜扣肉 蒸制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脂肪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