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绿色性状形成的生理基础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建昌 展明飞 朱宽宇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7-1145,共9页
阐明水稻绿色性状形成的生理基础对于指导绿色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均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抗旱性强、水分高效、营养高效"等绿色性状为重点,从叶片生理性状、内源激素水平、根系形态生理、群体冠层特征等方面概述了水稻... 阐明水稻绿色性状形成的生理基础对于指导绿色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均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抗旱性强、水分高效、营养高效"等绿色性状为重点,从叶片生理性状、内源激素水平、根系形态生理、群体冠层特征等方面概述了水稻绿色性状形成的生理机制。叶片蒸腾效率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较高,激素之间平衡特别是脱落酸与乙烯比值及精胺或亚精胺与腐胺比值高,根量大、根系扎得深、根系活性强,根尖细胞中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等数目多,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和琥珀酸浓度较高,群体冠层质量好尤其是粒叶比、糖花比和收获指数高是高产优质、抗旱性强、水分和养分高效利用等绿色性状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今后需要深入研究各绿色性状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各绿色性状协调形成的生理基础、环境适应性和栽培调控的作用及其调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水分高效 养分高效 生理机制 绿色性状
原文传递
不同处理对脂松苗木自然越冬过程中生理指标和越冬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亚丽 王庆成 杨远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2,26,共5页
研究不同处理(秋季涝渍、秋季变温、冬季遮荫)对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针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结合越冬伤害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其越冬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期间各... 研究不同处理(秋季涝渍、秋季变温、冬季遮荫)对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针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结合越冬伤害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其越冬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期间各处理脂松苗木针叶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整个越冬期间总体的变化呈"M"形状;说明脂松苗木能够快速应对环境变化,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使叶片中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激活抗氧化酶防止氧自由基积累抑制膜脂过氧化,提高了脂松苗木组织内部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抗寒能力,从而在冬季低温变化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各处理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越冬伤害现象发生,冬季遮荫、秋季涝渍和秋季变温处理在3月份分别有10%、44%和100%的苗木发生越冬伤害现象,5月份的调查中分别有2%、10%和16%的苗木死亡。综合分析可见,脂松苗木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秋季骤然变温或秋季涝渍均会导致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发生越冬伤害,而冬季适当遮荫有利于脂松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 自然越冬 低温胁迫 生理机理 越冬伤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