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和被动拉伸对韧带及肌肉组织血氧影响的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甜甜 吴金鹏 +2 位作者 岳萍 杨勤劳 王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76-3181,共6页
背景:目前虽有众多对不同拉伸方法比如静力性和动力性拉伸效果的评价研究,但是缺乏现代科学标准客观化指标,尤其是能实时检测的生理性指标,另外其疗效机制也尚不明确。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验证静力性拉伸的不同拉伸方式——主... 背景:目前虽有众多对不同拉伸方法比如静力性和动力性拉伸效果的评价研究,但是缺乏现代科学标准客观化指标,尤其是能实时检测的生理性指标,另外其疗效机制也尚不明确。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验证静力性拉伸的不同拉伸方式——主动与被动拉伸对肌肉组织血流及血氧的影响变化,从生理性缺血及再灌注方面探索拉伸作用的机制。方法:对10名平均年龄为(28±5)岁年轻健康的受试者,3名男性,7名女性,使用集成了三波长LED光源的PortaLite NIRS血氧计分别检测不同方式的静态拉伸(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处于拉伸和收缩状态肌肉组织血氧变化,包括基线、拉伸干预期间及干预后的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总血容量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静态拉伸时处于拉伸状态的肌肉组织通过增加总血容量明显提升血液氧合血红蛋白水平,而处于收缩状态的肌肉组织总血容量、脱氧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抑制效果较明显,且收缩的组织各血液指标上升幅度不如拉伸组织;②主动拉伸运动后上调总血容量和氧合血红蛋白能力优于被动拉伸,有促进血液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活性、增强局部组织血氧、增加组织柔韧性以及加速局部组织修复或提升组织功能的可能性;③结果提示近红外光谱检测组织血氧技术有望成为验证组织再生与康复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静态拉伸 主动拉伸 被动拉伸 血流 血氧 耗氧速率 生理性缺血 组织血氧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松 李银福 +5 位作者 郑永宏 张俊杰 叶飞 马玉玲 陆晓 励建安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2-40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急性冠脉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PIT组(A组,33例)和对照组(B组,32例)。所有患者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术中病变血管接受1min的球囊阻塞;A组在球囊阻塞同时做等长... 目的观察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急性冠脉闭塞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单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PIT组(A组,33例)和对照组(B组,32例)。所有患者在行经皮冠脉介入术中病变血管接受1min的球囊阻塞;A组在球囊阻塞同时做等长握拳收缩(50%最大自主收缩力)1min。所有患者均在球囊阻塞前及阻塞终末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侧支血流指数(CFI)相关参数值。结果 A组球囊阻塞终末时,CFI、HR、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SBP、DBP、冠状动脉契压(Poccl)均高于阻塞前(P<0.01),且A组ΔCFI、ΔHR、ΔPCWP、ΔSBP、ΔDBP和ΔPoccl均大于B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闭塞时行PIT可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 冠心病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咏雪 林松 +3 位作者 陆晓 励建安 肖明月 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9,共7页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力性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造成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每次握拳持续1min,放松1min,重复10次为1组,每天4组,每周5d,训练3个月。3个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个月PIT,训练组患者EPCs数量增加到(0.044±0.016)%,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5);VEGF浓度增加到(98.5±17.4)pg/ml,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EPCs数量和VEGF浓度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3个月后两指标均低于训练组3个月后的水平(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IT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的数量和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肌缺血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等长收缩运动
下载PDF
两种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4 位作者 倪隽 陆晓 顾红美 杭晓英 姜敏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0-927,共8页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训练 袖带加压训练
下载PDF
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桂梅 任锟 +3 位作者 赵璐 张珂珂 万红 燕树勋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57-86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动脉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 LDL-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及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A1c、TC、TG、LDL-C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PG、HbA1c、TC、TG、LDL-C和FIB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BI显著高于治疗前,A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ABI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A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和收缩期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脂糖代谢紊乱,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针刺 生理性缺血训练 踝肱指数 动脉硬化指数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卫海 许彬 +2 位作者 丁文森 张宏天 姜敏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204-3209,共6页
目的:通过循证方法对生理性缺血训练( PIT)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南通大学... 目的:通过循证方法对生理性缺血训练( PIT)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南通大学学位论文库,时间限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文献主要信息,包括:基本特征(研究对象、样本量、年龄)、干预措施、对照方法、训练时间、结局指标。观察PIT临床应用效果,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216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113例,对照组103例;Jadad评分为4~5分,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循环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16,95%CI(0.73,1.60),P﹤0.01〕,循环血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均数差(MD)=19.33,95%CI(12.25,26.41),P﹤0.01〕,收缩压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MD=-6.34,95% CI(-9.18,-3.49),P ﹤0.01〕,舒张压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MD =-3.66,95% CI (-4.53,-2.79),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MD=3.88,95%CI(1.62,6.14),P﹤0.01〕。经去除样本量较大的文献或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并未发生逆转且变化较小,证实Meta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PIT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加循环血中VEGF和NO水平,可能对远隔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生成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疾病 生理性缺血训练 等长收缩 META分析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兔血管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孔明涯 陆晓 +2 位作者 林松 赵彦 林爱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3min/次,3次/d,5d/周,另外两组安静笼养。实验周期为4周。结果:4周实验后,兔主动脉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主动脉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1.84±0.83%,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却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横切面HE染色显示高脂组兔主动脉内膜上已经形成泡沫细胞,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兔的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泡沫细胞形成。实验前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8.35±0.37pg/ml,高脂组:8.27±0.55pg/ml,训练组:8.63±0.36pg/m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均高于实验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16.93±0.89pg/ml,高脂组:14.39±0.97pg/ml,训练组:14.36±0.73pg/ml,P>0.05)。实验前三组兔血液NO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0.888±0.23μmol/L,高脂组:0.421±0.09μmol/L,训练组:0.529±0.134μmol/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NO含量均高于实验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2.18±0.144μmol/L)和高脂组(1.82±0.07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0.167μmol/L)。实验前三组兔血液EPCs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7.25±0.8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脂组:7.5±0.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训练组:8.87±0.61个/每10~5个淋巴细胞,P>0.05),实验后训练组EPCs含量(12.75±0.94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于高脂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和对照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以促进机体产生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缓粥样硬化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The evolving concept of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vs.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被引量:1
8
作者 Jun Ni Hongjian Lu +6 位作者 Xiao Lu Minghui Jiang Qingyun Peng Caili Ren Jie Xiang Chengyao Mei Jianan L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45-450,共6页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tients worldwide. Despite advances i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s, angiogenic therapies remain highly attractive. Physiological isch...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tients worldwide. Despite advances i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s, angiogenic therapies remain highly attractive.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 ing, which is first proposed in our laboratory, refers to reversible ischemia training of normal skeletal muscles by using a tourniquet or isometric contraction to cause physiologic ischemia for about 4 weeks for the sake of triggering mole- 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formation of collateral vessels and protect remote ische- mia areas.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therapy augments angiogenesis in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by inducing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energy metabolism, cell migration, protein folding, and generation. It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duces angiogenesis, protects the myocardium when infarction occurs by increasing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nd enhancing their migra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physical training in heart disease rehabilitation. These findings may lead to a new approach of ther- apeutic angiogenesi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mising results in animal studies, studies were also conducte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out any adverse effect in vivo, indicating that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therapy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non-invasive angiogenic approach for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Preconditio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tective intervention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 fusion injury to date.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is different from precondition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and its difference from precondi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ANGIOGENE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司旭艳 王世广 王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生成有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增加病理性缺血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本文综述新型生理性缺血训练模式及其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心脏康复 侧支循环 综述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影响心肌缺血兔模型内皮祖细胞活力的基础研究
10
作者 万春晓 励建安 杨承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3-597,共5页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于心肌缺血兔模型内皮祖细胞(EPCs)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和PIT组,每组新西兰兔6只。诱发靶肌肉(腓肠肌)产生缺血性等长...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于心肌缺血兔模型内皮祖细胞(EPCs)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和PIT组,每组新西兰兔6只。诱发靶肌肉(腓肠肌)产生缺血性等长收缩,作为PIT的模型;冠状动脉左室支安装水囊梗阻器,制作可控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7d后,心肌缺血组仅进行心肌缺血刺激,PIT组同时进行心肌缺血刺激和肢体PIT训练,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饲养。心肌缺血训练每日2次,每次2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PIT训练每日2次,每次4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3组新西兰兔均于造模成功7d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训练后)抽取外周血,分离和培养EPCs,进行细胞迁移能力、粘附能力测定,并进行外周血中EPCs和心肌缺血区毛细血管计数。结果训练后,心肌缺血组和PIT组与组内训练前比较,EPCs的粘附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训练前,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和PIT组EPCs迁移细胞数量分别为(77±10)个/高倍视野,(84±11)个/高倍视野,(81±13)个/高倍视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PIT组[(151±16)个/高倍视野]与心肌缺血组[(130±17)个/高倍镜视野]迁移的细胞数与组内训练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PIT组[(0.046±0.007)%]和心肌缺血组[(0.038±0.016)%]的EPCs与组内训练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IT组训练后与心肌缺血组训练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训练后,缺血心肌处的毛细血管数量与循环中的EPCs数量呈正相关。结论PIT可以增加心肌缺血兔中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从而增加缺血心肌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内皮祖细胞 细胞功能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